陈潇:用“故事”串联数学课堂

来源 :课堂内外·好老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yytt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使学生听得懂、愿意学,教师就要讲得清、教得透,在学生和老师之间形成一种配合,达到一种默契,才是最适合的教法。我逐渐明白自己应该在研究教学客体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特点,逐步形成符合儿童认知特点的具有个体特色的教学风格。
  做大山深处的“孩子王”
  2016年即将大学毕业的我,徘徊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未来,就在脚下,向左、向右,人生总在舍与得之间抉择,未知的人生轨迹正等待着我去描绘。
  或许是自己来自乡村的缘故罢,我自小和乡村有着不舍的情结。于是,我选择逆流而上,拒绝了沿海单位的挽留,毅然报考了2016年湖北农村义务教师。回到生养我的故乡,做起了大山深处的“孩子王”。
  选岗那天,热情的当地人告诉我,我即将前往的磨市镇是距离县城最近的一个乡镇,都纷纷向我表示祝贺,我的心里总算得到了一丝丝安慰。可是,当校长骑着摩托车在崇山峻岭间上山下山奔驰了近一个小时后,我才知道原来磨市镇距离县城很近只是地图上理想的直线距离。每次归校,都必须耗费上一整天的时间。在路上倒车换车,几经辗转。
  2016年8月27日,我初次邂逅救师口小学。当时正值暑假,学校正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原汁原味的乡土操场上,布满了渣石,杂草有的已经没过了脚踝……眼前的一切对我无疑是重重一击,内心难免打起了退堂鼓,我不断拷问自己:希望在哪里?
  初次邂逅的措手不及
  但是,既来之,则安之。选择了回乡任教,即便是风雨兼程,也只能迎难而上。救师口小学是一所普通的乡镇中心小学,和当今中国绝大多数农村学校一样,救师口小学也面临着留守儿童这一共性问题。我所执教的一年级一班55位小天使中,绝大部分为留守儿童,甚至还有众多的单亲家庭孩子。学生基础良莠不齐,情况错综复杂。
  脑海里无数次幻想过和这些孩子们接触时的情景。但第一次走进数学课堂,这55个孩子就如同55只小精灵一般亢奋不已,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感。整节课走下来,孩子们完全沉浸在对新鲜事物的好奇之中,原定任务收效甚微。
  初次邂逅,便遭此困境,多少有点措手不及,心里有些说不出的难受。如何才能跳出教材,讲符合儿童心理特点的课程呢?那些天,我整个人就像丢了魂似的,满脑子都在想着解决之道。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浏览了大量儿童心理学及教育学文献之后,我找到了问题解决的途径。教师授课之前,都会历经备课的过程。一般情况下,我们更多的是关注教材、遵循教材。潜意识里认为唯有这样,方可来得直接、便捷。过度强调“物”的作用,而忽视了“人”的功效。
  要使学生听得懂、愿意学,教师就要讲得清、教得透,在学生和老师之间形成一种配合,達到一种默契,才是最适合的教法。我逐渐明白自己应该在研究教学客体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特点,逐步形成符合儿童认知特点的具有个体特色的教学风格。
  用“故事”串联数学课堂
  300多年前,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道:“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直观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感性知识的形成。有鉴于此,我结合具体运算思维阶段的儿童初期仍以形象思维能力为主的认知特点,将教材中静态的情境图创编为一个个饱满、生动的故事,以故事为主线,像糖葫芦一样,把一个个知识点串在其中。用趣味性十足的故事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聚焦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
  采用这种方式之后,孩子们上课明显认真多了。但一段时间后,我渐渐发现这样的课堂总是我一个人在讲,缺乏了学生主体全面参与的课堂,其实效性到底有多高?孩子们的数学思维到底有没有发展?这些问题,我的心里的确没有充足的底气。
  于是,我的脑海里又开始构思怎样来衡量孩子们学习的成果。果然,我在网上搜索到了一款名为“聪聪数学”的教学软件,于是,我每节课利用5分钟的时间,选择2名同学到电脑上随机抽选试题,在线作答。图形化的界面、游戏化的学习方式、及时有效的激励都对孩子产生了不小的诱惑。孩子们都自告奋勇地要求上台接受检查。
  面对孩子们的强烈愿望,我深感学生的强烈学习兴趣。为了进一步扩大学生的参与面,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我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将创编故事的权利归还给孩子。授课时,我只引导孩子们先观察情境图,然后鼓励孩子们自己发挥想象,调动语言思维,创编数学故事,编制数学问题。刚开始时,有些学生仅仅只能断断续续地说出几句不完整的句子。慢慢地,孩子们编制的数学故事越来越精彩,句子越来越完整,语言也越来越准确。无意之间,竟训练了孩子们看图写话的能力。孩子的数学思维、语言思维得以综合持续发展。
  从2016年9月接手这个班到2017年7月离开这所学校到镇上另外一所村小任教,这一年的时间,学生们逐渐成长、发展,我自己不断在各种尝试积累经验,总结教训。这一年的时间,是我与孩子们共同成长的一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以后的时日,我将继续以微弱的点点烛光,照亮孩子们未来的世界。
其他文献
Q毛毛今年刚刚升入初中一年级,可父母很快就发现毛毛出现了厌学情绪,一提学习就皱眉,却特别愿意参加同学聚会、生日会、联欢会什么的,每请必到,而且经常不跟家长打招呼就出门。原本不错的学习成绩,近期也变得不太理想,这可怎么办呢?  A厌学是由于学生学习行为获得的内外反应不同而造成的。其内在原因是由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消极情绪体验和自我认识存在偏差,而外在环境(社会,学校、家庭等)的不良影响也起着消极的推
电报是延安发来的。  机要员用最快的速度送到了山东军区最高领导人罗荣桓手中。罗荣桓匆匆看了一眼电报,高兴得用拳头砸了一下桌子,说:“天理,人心,民族魂,不可屈,不可辱,此为证也!”  1945年8月10日,日本政府向中国发出照会,要求投降!  王新兰太多的革命印记、爱情密码、生命绚丽,都镌刻在她那如百灵鸟般清脆的发报声里。而在她机要秘书生涯中,最让她激动的时刻,莫过于收发抗战胜利的消息了。日本投降
一笔暖,是执著爱;一笔暖,是淡然笑;一笔暖,是心花寂寞开……  在这个世界上,寂寞的心路最长。任心路上如何飞雨飘雪,淡定也在眉眼里活着。哪怕十年百年千里万里,淡定依然在,一直在。这是精神强度上的冷艳。  人和人的不同虽是相对的,但距离是存在的。大人物常有一些特质,受辱不惊,得喜不悦,看云有觉,坐雾不惑。心如止水,悲悯大德,给予尊重,创造于无形。而那些高不可攀的寂寞,好像总是如影相随。  真是这样,
汉代刘熙在《释名》中解释说:“礼,体也。言得事之体也。”这里是说得体行为就是礼仪。“礼”和“仪”的关系,是“内修”和“外达”的关系。“礼”不是一种形式,而是人们发自内心的一种观念,具有社会的共识性,“仪”是举止、行为,是让别人看得见的东西。所谓“谦谦君子”“彬彬有礼”,体现的就是人的品格与行为举止之间的“内”“外”关系。“仪”是“礼”的很重要的组成部分,程式感的好处是通过一步一步外在规定动作产生的
2011年11月17日,中国计生协在重庆召开《生育关怀青春健康工作五年规划》中期评估总结暨拓展会。此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计生协青春健康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也标志着中国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和服务的覆盖面及服务水平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会议交流和展示了中国计生协在促进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和权利、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的经验及成绩,剖析了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工作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探讨了青少年性与生殖健
7月11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共青团中央、中国计划生育协会联合主办的“2013年‘世界人口日’主题宣传活动”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李斌,缅甸移民和人口部部长吴钦伊,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崔丽,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汪鸿雁,中国计划生育协会常务副会长杨玉学,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靳诺、副书记马俊杰,联合国人口基金驻华代表何安瑞,《青春期健康》杂志社社长王利民、副
不忘本,不忘根,不忘恩。  ——主人翁语  作为军人,没有比获授将军衔更为激动和喜悦的了;作为将军,没有比获授上将衔更为激动和荣耀的了。  1994年6月8日,总后勤部政委周克玉,被授予上将军衔。在一片祝贺声中,周克玉激动、喜悦,也深感荣耀,但更多了层沉重感。当晚江泽民主席宴请之后,他满怀激情和感慨回到了书房里,打开日记,写道:  勿因位尊沾自喜,  任重岂可忘乡梓。  娘亲教我时谨慎,  万变不
人的内心就是一座“能量场”,既隐藏着自信、豁达、愉悦、进取等正性能量,又暗含着自私、猜疑、沮丧、消沉等负性能量。这两种能量,可以说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因此,当正性能量不断被激发时,负面情绪会逐渐被取代,人的幸福感也会慢慢增加。  正能量好比一座“磁场”,可以向外辐射积极和乐观。点燃正能量,传递正能量,让这世界变得更美好!
1.认识地震波  地震波主要包括纵波和横波。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的波为纵波,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的波为横波。来自地下的纵波引起地面上下颠簸振动,来自地下的横波引起地面水平晃动。横波是地震时造成建筑物破坏的主要原因。  由于纵波传播速度大于横波,所以地震时,人们先感到上下颠簸,后感觉到左右晃动。类似闪电与打雷,有一个时间差。这一点很重要,因为纵波给我们一个警告,造成建筑物破坏的横波马上要到了,应
“余生平有三耻学问各途,皆略涉其涯,独天文算学,毫无所知,虽恒星五纬亦不识认,一耻也;每作一事,治一业,辄有始无终,二耻也;少时作字,不能临摹一家之体,遂致屡变而无所成,迟钝而不适于用,近岁在军,因作字太钝,废阁殊多,三耻也。”  曾国藩在写给儿子的家书中曾说:“余生平有三耻学问各途,皆略涉其涯,独天文算学,毫无所知,虽恒星五纬亦不识认,一耻也;每作一事,治一业,辄有始无终,二耻也;少时作字,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