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课堂活力 巧用心理效应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anpu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历史课程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特别是在“以人为本”的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我们更应当关注学生这一学习主体的学习心理,合理利用心理效应来提升历史教学的质量。本文以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为例,探讨如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巧用心理效应。
  关键词:历史教学;心理效应;初中历史
  在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历史课程改革大环境下,学生这一学习主体在历史课堂中的地位愈加提升。教学归根到底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知识、经验、情感的双边交互活动,因而合理地了解把控学生在学习中的各种心理现象,对于构建师生良好关系、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贯彻立德树人的价值取向有着必不可少的作用。
  一、 心理效应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就教材本身而言,《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处于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上接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下启第8课《百家争鸣》,其主线在于“变”:一是国家之变,春秋争霸变为了战国称雄;二是法度之变,以商鞅变法为代表的各国变法运动对各诸侯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三是技术之变,都江堰独有的水利创造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如何突出这一主题成为课堂教学的核心。就学情而言,学生已经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了解了春秋时期的基本情况,形成了对于春秋战国这一知识点的初步认识,但对于战国时期所发生的社会变化是他们进一步学习的重难点,因此应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教学。
  (一) 近因效应——以对比行导入
  近因效应由美国心理学家卢钦斯于1957年首次提出,在教学中实质上是指新获得的知识比原有的知识造成的影响更深刻。
  上文已提到学生已经学习了《动荡的春秋时期》,掌握了“春秋五霸”这一概念,而在新课教学中所要讲授的第一子目“战国七雄”是与之相对却又容易局部混淆的知识点。因此教学的关键在于突出两个知识点的对比,以战国时期的兼并变化来导入,加深学生对于新知识的印象。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先以多媒体课件展示春秋后期形势图,再展示战国形势图,使学生思考两者存在何种差异,教师引申并讲述“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两个历史故事。这样一方面对上一课所学的知识进行了一定的复习巩固,又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发现思考得出结论,进而通过对比加深了对于“战国七雄”这一知识点的掌握。
  (二) 鲶鱼效应——以竞争促合作
  鲶鱼效应来源于一个寓言故事:老渔夫总是能从海上带回新鲜而有活力的沙丁鱼,卖得更好的价钱,其秘诀在于在浴缸中放入一条不断游动的鲶鱼,刺激了鱼缸中的沙丁鱼不断游动,避免了缺氧而死的问题。
  在讲授第二子目“商鞅变法”时,教师除了要重点关注商鞅在秦国实行的变法措施,还应当拓展相关知识。教师可以将学生提前分为六个小组,每个小组对应一个国家,要求学生在课前通过网络查询、询问家长、书籍阅读等方式收集对应国家的变法活动,以汇报介绍的形式在课堂上展示。对于汇报表现优异的小组,教师给予的表扬和鼓励对于七年級学生来说有着很大的激励作用,同时也会刺激到其他小组学生踊跃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另一方面,各小组的成员为了实现最终的目标,必然会进行相应的分工合作,小组中不积极的成员会被带动起来。
  (三) 留白效应——以空白促思考
  留白可以说是中国画创作中的一个独特手法,在书画中刻意留下空白的地方,以留给观者想象的空间。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并非需要将所有的历史知识一一通过口耳相传告诉学生,对于一些问题的答案可以适当“留白”,给学生留下自主思考的空间,不断调动学生的好奇心,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这一课中,对于商鞅变法的“成功”和商鞅之死的“失败”形成的冲突是学生理解的一个难点,通过教材学生往往只能片面地认识到问题的某一方面,无法正确地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如果直接由教师说出对于商鞅变法的评价,必然会打断学生的思路,扼杀学生思考的空间。因此,教师应当提出问题:“为何商鞅死后,秦国的变法并未停止?”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讨论,在思维的碰撞中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最后再由教师总结归纳。
  二、 巧用心理效应,避免弄巧成拙
  心理效应是一把双刃剑,往往是带有两面性的,乱用、错用心理效应都会不可避免地给学生带来长久的心理创伤。例如在利用首因效应进行历史课堂的导言课教学时,如果教师未能成功激起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给学生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必然会影响到接下来整个教学计划的进行。因此,在运用心理效应进行历史教学时,我们还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第1,做好学情分析,因材施教。不同年级、不同班级、不同学生的心理发展阶段、心理特点、心理状况都是存在着差异的,刻板地将心理效应套用到教学中来,实际上收效甚微,甚至会达到反效果。
  第2,学习心理知识,强化理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只有深入学习心理学知识,才能在历史教学中合理地运用各种心理效应。
  第3,巧妙构建课堂,科学运用。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注意采用多种契合心理效应的教学手段,不断转换教学环节,给学生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三、 结语
  历史教学是以心传心的,只有当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发展阶段,才能将历史的智慧与经验传递给学生。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根据心理学的知识,巧妙地将心理效应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来,不仅能有效激发历史课堂的活力,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与质量,还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起到良好的作用,真正实现育德树人。
  参考文献:
  [1]汪克明.运用心理效应 提高教学质量[J].甘肃教育,2005(3).
  [2]万志萍.优化课堂心理气氛 提高历史教学效果[J].中学教学参考,2012(3).
  [3]赖海波.巧用心理效应激活魅力课堂[J].中学历史教学,2012(7).
  作者简介:
  古佳根,重庆市,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高三一年大概有近50多次大小考试,这些考试确实很重要,能够检测到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比考试更重要的在于考后的“评”,即试卷讲评,试卷讲评课也就成了高三政治课常见的课型和重点课型。本文针对常见的试卷讲评课的弊端展开论述,结合具体教学实践,探索出适合高三学生的试卷讲评方法。  关键词:试卷讲评;方法探究;改进  一、 当前课堂讲评现状与效果评价  用45分钟来讲试卷,大多数老师的做法是先
摘要:本文从初中课堂的“对话范式”研究来提高农村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用“平等中的对话”摆脱语文阅读教学“少慢差费”的窘迫,让语文学科借“课改”的契机浴火重生。  关键词:对话范式;农村语文;阅读教学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语文课程的定义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其基本特点。而民间给语文学科的诗意表述为:让生命以诗意的方式存在,她的
摘 要:社会在进步,人的道德素养和法律规范意识也要齐头并进。一个社会生活形态下,如果人的道德素养、法律观念和社会的经济发展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那么社会发展的生态就会倾倒。在日常的社会发展过程中,人的道德素养决定了整个社会群体的和谐发展。鉴于此,本文从人本主义观念出发来探究初中生道德法治观念培养的策略。  关键词:以德润行;懂法守法;初中生;培养路径  一、 引言  德育是对人的行为规范意识的一种教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空间与图形是其中的重要教学内容,通过空间图形的学习,学生能够对自己的生存空间有着更深的认识,能够提高学生的空间理念,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有着较大的帮助。本文主要围绕小学数学空间图形的教学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空间图形;教学策略  作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以及难点,空间图形教学对学生的想象力以及创造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困扰了不少学生的学习。空间图形的学习对于
摘 要:在高中物理课堂的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新课程的标准,本文主要旨在研究高中物理课堂中的问题生成教学模式,探究问题生成教学能否有效地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有效性和教学针对性。本文以“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力”一课为例,希望能够为各位同仁的教学工作起到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作用。  关键词:高中物理;问题生成;新课标  一、 设置情境,生成问题  本文主要通过设置情境来完成问题生成教学,具体实验
摘 要:在素质教育中化学核心素养是当前重要的素质教育培养,基于鲁科版的教学大纲,在新的教育起点下,应充分体现高中化学的核心素养的价值所在,另外高中化学的核心素养体现在化学的方方面面上,比如进行化学实驗,进行探究性学习等情况下,本文通过对化学平衡这一主题来讲述如何运用高中化学核心素养来进行学习的具体过程,表现了化学的核心素养对每个教学步骤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中化学核心素养;核心概念;化学平
摘 要:初中阶段的学生面临着紧张的学习压力,学生没有放松自己的时间,体育课对这部分学生而言是一种很好的放松。初中体育课程既可以帮助学生放松身心又可以帮助学生强身健体,对于学生而言十分关键。但是体育课程对于学生的作用绝不仅此,初中体育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培养学生的体育习惯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教学理念;终身体育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学
摘 要: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经历了几次改革之后,在新形势下迎来了新的变革。目前,各高校正对于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进行后续课程改革的尝试,希望能通过改革,让大学英语教学满足时代需求和学生需求。在改革过程中,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需要发生变化,教师能力需要得到进一步培养。本文以某工科院校为例,着重分析在工科专业为主的大学中,如何转变教师角色,提升教师能力。  关键词:工科专业;大学英语后续课;
摘 要:核心素养是深化课程改革的新方向,它指引地理课程改革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时代。本文从地理核心素养内涵出发,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巴西》的教学设计为例,探讨地理核心素养在初中地理教学设计中如何融入。  关键词:地理核心素养;初中地理;教学设计  一、 引言  教育部于2018年1月正式印发了《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文件对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进行了解释:地理核心素养是地理学科育人价值
摘 要: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这其中的“所传之道”“所悟之业”“所疑之惑”,也正是今日我们教学工作中追求的学生身上那难能可贵的思维品质。学习的思维品质主要有:思维的广阔性、逻辑性、深刻性、独立性、灵活性、敏捷性、批判性、确定性和创造性。对于思维品质的提升,可以从质和量两个方面加以理解。思维品质的量学生在高一高二及第一轮中得以积累,而高三的二轮的复习应该致力于高效地促成思维品质的质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