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科优秀应用型硕士培养模式探索和实践

来源 :高教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feinei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应用型硕士研究生是国家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才的重要方式,文章通过分析国内外优秀应用型研究生培养的现状,在对理工科应用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实践中,提出科研型、技术型和创新型三个培养导向,并通过基础培养体系、应用能力提升体系和评价体系建设,进一步推动理工科优秀应用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探索。
  关键词:理工科;应用型硕士;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03-0074-03
  Abstract: Application-oriented postgraduate cultivation is an important way for a country to cultivate higher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By drawing on present cultivation situation of excellent application-oriented postgraduate at home and abroad and on the practice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postgraduate cultivation model, this thesis puts forward three cultivation orientation: scientific research,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It constructs basic cultivation system, applied ability system and assessment system so as to further explore cultivation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postgraduate.
  Keyword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pplication-oriented postgraduate; cultivation model
  “全日制應用型硕士研究生”自2009年提出以来,就在不断探索和创新,旨在培养在某一专业领域的高层次应用型专才,使之能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和较广的专业知识,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能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并能解决实际问题。之前的专业学位培养和类专业学位培养(即在国家尚未设置专业学位的领域参照专业学位的培养模式和原则,面向行业培养应用型硕士研究生)均以高层次、应用型技术人员为主要培养目标,侧重实际工作能力的提高。2017年9月全面推行的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也是之前两种培养方式的延伸。
  一、优秀应用型硕士培养现状
  多年来培养实践证明,应用型硕士研究生培养内容和方式相对灵活,能根据社会发展需求培养人才,极大解决社会发展中面临的短期大量人才短缺问题,缩小人力培训成本。但在今天,随着新技术运用和新行业的发展,互联网+对人们的生活影响越来越大,涉及到的应用也越来越广,应用型硕士研究生要继续满足社会的快速发展,需要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能力,特别是与最新技术接轨和创新创业方面的能力。
  从国际上来看,美国的应用硕士培养起步早,发展好,形成了以专业学位教育为主体的,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培养目标独立鲜明的,具有独特入学、培养和教育环节的特色培养体系。如哈佛大学商学院MBA(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立志为社会做出贡献的杰出的工商管理领导人”;普斯林顿大学威尔逊公共事务学院MPA(Master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的培养目标是“培养运用专业知识和方法处理复杂公共事务的高级管理人才”。此外,美国非常重视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国际意识,在对外联合培养、质量考核和评估方面都严格要求,在毕业论文方面,大部分院校的专业硕士一般不要求撰写毕业论文,但要求必须参与科研、实践项目;专业博士一般要求撰写毕业论文[1]。
  国内也有大学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进行了探索。如清华大学利用学校的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和特色上进行了一些探索,通过调研分析现代企业对人才和技能的需求,在培养中结合自身实际,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通过校内外专家组成的项目指导委员会架起高校和业界的桥梁,为学校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出谋划策、提供保障[2]。目前很多高校大部分还是实行应用型硕士跟学术型硕士共同培养,由老师统一指导。笔者所在学院,近五年每年应用型硕士与学术型硕士招收比例基本维持在1:1,绝大部分都集中在行业特需的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
  二、优秀应用型硕士培养理念
  在以前的培养模式中,鉴于培养数量较少,为了满足学科发展和实际研究需要,很少关注到社会总体需求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与高层次应用型人才要求还有差距。传统的理论型人才培养优先理论培养,而后实践。其没有认识到实践问题的复杂性和变幻性,在解决实践问题时常常显得无能为力。随着应用型硕士的引入,打破了先前研究生培养中的理论优位主义观点,紧密结合理论与实践实际,把理论和知识用活,带来了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3]。在此背景下,为了进一步加强对优秀应用型硕士培养,突出优势和特色,我们提出了理工渗透,导向分类和项目驱动的培养理念,目的是希望结合理论和实际,让学生用好用活所学知识,锻炼能力。
  根据研究生招生和培养的实际情况,应用型专业硕士的培养我们突出三个导向:
  (一)科研型导向
  科研型导向是对基础成绩和科研能力在前30%的同学,我们会根据学生的意愿,重点鼓励他们继续发挥自身优势,攻读更高层次的学位,如国内外读博、做博士后,为科研力量的储备和高校师资做贡献。   (二)技术型导向
  技术型导向是对基础成绩和科研能力在30%-70%之间的同学,我们会鼓励他们到国家最需要的职业和行业中去就业,特别对应用型硕士研究生,我们会根据他们的专业方向,重点鼓励他们到与其专业方向相关的职业和行业中就业,这也是应用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
  (三)创新型导向
  是对基础成绩和科研能力在70%以后,但在综合能力和社交能力上有优势的同学,我们会通过各种方式帮助他们提升能力,对有意愿和意向提高创新创业能力的同学,我们会重点培养提升他们的创新创业能力,以便他们毕业后能从事跟他们兴趣相关的创新创业类工作,如创新创业培训师、自主创业等等。
  无论是在招生质量和规模还是在实际培养目标上,大部分应用型硕士研究生更适合做面向第二和第三类培养导向,极少数学生可以选择第一类培养导向。所以我们重点强化了优秀应用型硕士培养模式在第二三类方向中的探索和实践,以项目驱动进一步优化培养过程。
  三、优秀应用型硕士培养体系建设
  (一)基础培养体系
  在优秀应用型硕士培养体系中,专业理论知识、合理且贴近社会需求的课程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在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中尤其突出了应用性,这也是与一般综合性大学的根本标志,同样也适合于行业特色型一流大学。重庆大学则在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中探索与业界从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的设置,到教师的聘任、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论文的指导等整个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参与和合作,这是典型的根据社会需求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创新人才[4]。
  在此基础上,笔者所在学院根据自身学科发展和建设的实际情况,结合工程性和应用性需求,形成了强基础、重实践、显创新的培养体系。
  1. 培养方式和要求
  在培养方式上采取课程学习、实践教学和学位文论相结合的培养方式,由校内外双导师共同指导,让学生能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能从事管理、研究、维护和开发的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担负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的能力。
  在培养体系中,比学术型硕士培养增加了总体培养学分数的要求,除了基础课程学习学分增加之外,强调了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更加提高了对实践教学环节学分的要求,同时要求应用型硕士研究生的实践环节必须在校外企业完成。
  在学位论文要求方面,要求选题从生产实际出发,应具有明确的工程背景和应用价值,体现一定技术难度和应用新意,希望能对行业,特别是所在单位的技术进步起到促进作用,同时可以通过工程设计、产品研发、应用研究、调研报告或工程项目管理等形式完成学位论文。这些都由校内校外双导师共同参与完成。
  2. 專业学位实验室
  充分发挥专业学位实验室优势,对应用型硕士研究生进行课程教学。制定职业和岗位针对性较强的教学课表,通过课程讲授,实验操作,总结创新提高等方式考核应用型硕士研究生,保证他们完成足够课时的知识积累,借此全面帮助同学们深刻理解把握专业方向、专业职业、行业方向,并借此机会积极推荐学生到相应的单位和企业进行实习实践,近距离接触科技创新的前沿,将科研工作做到贴近生产和生活,以此把握好创新的方向,满足社会大众的需求。
  (二)应用能力提升体系建设
  在基础培养体系之外,探索开展应用型硕士研究生应用能力提升计划,借助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实验室等平台开展相关工作,以期提高应用型硕士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转化科研成果,孵化创业典型,最终形成优秀应用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新模式。
  1. 创新创业课题训练科研能力,积累科研经验
  了解专业、职业和行业的发展方向,向相关企业、学院相关科研团队等方式征集创新创业课题,保证每名参与的同学都有课题训练,并积极推荐感兴趣的本科生与应用型硕士研究生相互组队,借此加强对本科生的联合和互动,为应用型硕士研究生吸引优秀生源。同学们在相应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课题研究学习,提高科研能力,积累科研经验。
  2. 科技创新竞赛激发科研创新,推动成果实现
  凝练已有的竞赛经验,和校院企各级各类设计类、科技创新类、创新创业类大赛相结合,优化整合竞赛经验和模式,形成科技创新竞赛品牌优势,重点开展与企业行业前沿接轨的科技创新竞赛,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在校期间便了解行业发展前沿,同时可以帮助激发学生的科研创新兴趣,提高学生的科研水平,让科研成果与前沿接轨,推动成果转化实现。
  3. 校企密切合作巩固职业规划,加快成果转化
  因应用型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目标有职业和岗位的针对性,我们通过联系和拜访校友院友等方式与相关企业联系和合作,介绍校企科技创新合作的环境、实验室平台运行情况和科技成果转化情况,吸引企业加入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实验室,促进产学研合作,加快科技创新成果化。
  4. 本研深度联合扩展创新氛围,扩大创新影响
  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实验室为本研深度联合提供了平台,通过科研项目训练、科技创新竞赛等方式让研究生带动本科生,让本科生助推研究生,加强本研学生的深度交流联合。这样不仅能优化创新创业工作人员结构,还能帮助吸引更多优秀的本科生加入研究生队伍,为优化研究生生源结构和生源质量做贡献,同时也很大程度上扩大了创新创业工作的影响力。
  5. 创新创业交流促进沟通融合,助推创业孵化
  通过创新创业展、校庆周、校园开放日等,邀请知名导师、创业成功人士、企业代表等讲述创业经验、职业成长经历,借此营造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和环境,同时进行励志创新创业交流沟通,激发科研成果转化的动力,增加意向学生在创业路上的企业资金链,助推学生创业孵化。
  (三)评价体系建设
  应用型硕士研究生有其独特的培养目标和模式,应该同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评判标准有所区分,所以建立多样化的应用型硕士考核机制在当下显得尤为重要。在指导思想上必须明确,应用型硕士研究生撰写论文的目的在于增强研究生研究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6]。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加强对人本身的培养要求,形成全面发展优势明显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建立应用型硕士研究生培养评价体系是对应用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探索的有力补充,是优秀应用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成果的直接体现。   1. 思想道德评价
  思想道德评价主要考察应用型硕士研究生在思想品质、道德修养、集体主义观念、文体活动、社会工作等方面的情况[7]。通过课程学习、活动参与、日常表现等方面从导师、辅导员、身边同学等角度综合评价,从量化的学习课时数、竞赛类参与获奖次数、活动类参与次数到无量化的主观评价,结合知、情、信、意、行等各个层面上进行综合判断,不但注重应用型硕士研究生参与班级活动、社团活动的校内表现,而且注意他们参与社会实践的校外表现。通过思想道德评价,促使研究生全面发展与成才。
  2. 学习能力评价
  学习能力的评价参考相关奖学金评定办法和评定细则关于学习成绩部分的说明进行。以笔者所在学院为例,应用型硕士研究生的学习成绩计算方法是直接计算学位课程相对成绩总分,即导师指定的满足培养方案要求的学位课程的相对成绩(学生个人得分与该门课程的平均分)与学分的乘积的总和,并以此总分进行专业排名,从而获得该名学生的学习能力评价。
  3. 科研能力评价
  科研能力是做好创新创业的基础,科研能力的评价从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科研实践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三方面进行。研究性学习能力以学生对研究性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为考察重点;科研实践能力主要考察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则通过学生科研论文发表或专利申请的数量和质量、文章被引情况、学位论文的撰写和科研成果等方面来综合考察。
  4. 创新创业能力评价
  创新创业能力从学生的投入能力、实施能力、管理能力和实现能力四方面进行评价。其中,投入能力從创新创业意识、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等衡量,如对市场的敏锐性,创业初期的投入;实施能力从创业职业资格和创新研发能力两个方面来体现,如解决科研难题的能力;管理能力则以管理营销创新、创新制度建设等方面评价,如创新创业团队管理等;实现能力以创新创业心理、创新创业知识来分析判断,如如何应对创业危机等。
  四、结束语
  通过对理工科优秀应用型硕士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明确了优秀应用型硕士在理论、实践、创新等方面素质的要求,经过近三年的培养实践,应用型硕士研究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100%,到国家重点单位、国防重点单位、行业顶尖企业就业的比例达85%以上,应用型硕士研究生得到了社会各界各企业的极大认可。后续我们将结合自身实际加强培养对象能力体系建设,通过在应用型硕士研究生招生指标落实、校企指导老师配备、企业实践助推等形式,进行模式改革培养实践探索;继续推动专业学位实验室、创新实践与科技成果孵化实验室建设,为学生营造创新创业的氛围,结合创新创业讲座、创新训练科研项目、企业实践等形式,努力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田学真,张俊.美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及其启示[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2(3):91-95.
  [2]陈吉宁.转变理念创新模式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业人才[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4):8-10.
  [3]王洪才.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是研究型大学的重要使命[J].教育与考试,2010(2):62-65.
  [4]服务社会需求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创新人才[N].中国教育报,2014-05-26(010)(教育展台).
  [5]胡玲琳,谢安邦.我国高校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0(2):5.
  [6]邱丹阳,李朋军,冯清云.需求导向型:创新与完善应用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30(8):43-45.
  [7]肖翠祥,潘 .研究生思想道德评价研究[J].学习月刊,2014(4).
其他文献
在农村教学中,孩子童年生活非常丰富——捉鱼、钓虾、爬山、拔笋、割草、种甘蔗、养土蜂……这给孩子们的写作提供了很好的材料。但每次作文下来,发现他们在写作上存在以下几个不足:一是“言之无物”。如写人,思维只是局限在写妈妈;二是不知“言”哪几个方面。就算定下写作题材,但不知从何处下手,分几步来叙述;三是不知如何“言”,语言稚化。如写爬上山顶,感慨万千,但要转化成语言,却只能是“真美啊!”、“漂亮极了!”
摘 要:控制工程基础是高等学校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必须课程,该课程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综合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在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对培养学生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通过对Short-course教学实践模式的研究,结合新疆农业大学机电学院的实际情况,探索Short-course教学实践实施方案、实践过程控制、学习效果考核等内容,更新学生学习模式、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实践体系
以湖北省历史暴雨灾害资料为基础,筛选、确定暴雨灾害个例,采用正态概率密度函数、区间平移和欧氏距离函数等方法,构建湖北省5—9月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强度等级、可能产生的
当前,我们已进入了一个新媒体生机勃勃的传播时代,在这个时代,传统媒体的影响力、传播力及生命力因新媒体的诞生发展受到前所未有的制约和质疑,传统媒体是否已走到了末路?新媒体难
繁昌县孙村镇是个林业大镇,全镇现有林地7000多公顷,其中毛竹林有1600多公顷,占全镇林地面积的五分之一。但是由于长期以来经营管理粗放,加上采伐留养不合理以及病虫害等,形成的毛
高山菱白一般是指种植在海拔500m以上的高山,特别在高温酷暑的7~9月份,平均气温比平原低3~6℃,由于生态环境的差异,高山茭白的病虫害发生种类,严重度和流行规律与平原区有较大的差异
摘 要:施拉姆来华访学已有三十年,一直被誉为具有启发意义的“破冰之旅”。三十年中大陆传播学界对于施拉姆的评论已有一些显著变化,且施拉姆传播学理论存在着明显的硬伤,也对中国早期传播学的发展带来一些认识偏差。客观认识施拉姆传播学理论中的问题及正确看待其对中国传播学发展的影响,是总结三十年前施拉姆“破冰之旅”的必要工作,也将会对今后中国传播学的发展起指导意义。  关键词:施拉姆;反思;认识偏差  中图分
中国作为世贸组织成员,正在溶入世界一体化的浪潮中。进入新世纪的中国种业,机遇与挑战并存。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中国种业正在受到改革大潮的洗礼。《中华人民共
随着我国社会的巨变和改革发展的深化,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健全,新闻传播的商品属性日益显现,媒体行业的市场竞争愈发激烈,新闻策划的重要性日益为各新闻传媒所认识。如今,许多经
采用无土栽培技术生产香椿芽,可像生产豆芽一样流水作业,周年生产,一年四季都有香椿芽上市,经济效益极为可观.特别是夏秋高温季节栽培,正值淡季,效益更好.香椿芽周年无土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