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育学的未来

来源 :基础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ntsto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教育学的未来.首先,在教育的方面,本文主张要坚守赫尔巴特提出的三种教育行动形式,即仅仅追求消极目的的“儿童管理”,拓展经验与交际的“教育性教学”,引导未成年人走向自我负责的行动的“咨询性训育”.这是教育的根本结构,也是教育学的未来的前提.其次,在教化以及教化理论的方面,教育学的未来关键在于考虑和注意到学习者与世界之间多样的、自由的和活跃的相互作用,并关注到在教育中联系多种知识形式.在普通教育学和教育科学的关系方面,教育学的未来在于加强教学与研究的关联性,使教育科学的研究内容变得可教.
其他文献
摘 要: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人们的生活和工作节奏越来越快加之获取信息的方式也越来越依赖于互联网、移动端,这些都深度改变了如今的传播生态。报纸、杂志等一些传统媒体已不能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进而呈现出衰退的趋势。而各种新的媒介不仅在传播方式上更加適配人们的需求,在形式上、内容上也更加吸引受众眼球,发展前景广阔。技术的助力不仅促进了传播场景的升级,也使得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从一
以伍尔夫的“曼波秀”研究为分析对象,提出:儿童日常生活中的模仿活动是儿童自发、自觉、自主建构与世界相似关系的生长活动。以加勒斯的神经现象学理论为分析框架,提出现象自我、功能自我和神经自我在儿童对经验范型的模仿中发挥重要作用,儿童模仿世界据此类型化为离身模仿、具身模仿、认知性模仿、体验性模仿以及表现性模仿等。多样态的儿童模仿活动有助于实现其认识能力、社会交往以及创新能力的发展。面向儿童模仿世界的教育学立场应调整为:提供恰当的经验范型,给予儿童更多模仿的自由,以及灵活运用指导策略。
新媒体节目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作为新媒体节目核心的主持人(或策划人),其团队应该如何设计?如何搭建?如何融合?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以《吐槽大会》这档影响力较大的新媒体节目为
电影《水浒传之英雄本色》截取了林冲被逼上梁山之前的故事情节,在忠实于《水浒传》原著精神的基础上,采用了类型化改编策略,对人物形象进行了大幅度且合理的改编。同时影片糅合了武侠电影和喜剧电影两种类型元素,运用了明星策略,使之符合现代人审美心理,为古典名著的影视改编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摘 要: 工匠精神是新时代技术技能人才推崇的职业素养,也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融媒体背景下,主体多元化、学习泛在化、社交圈层化为高职院校开展工匠精神的培养带来了新的启发和新的挑战。对此,高校要完善融媒体的管理机制,整合融媒体的平台资源,构建融媒体话语场域,不断增强工匠精神的影响力、引领力、感召力,以推动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关键词: 工匠精神;融媒体;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大历史时刻,7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值此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新馆开馆之际,向你们表示热烈的祝贺!档案工作存史资政育人,是一项利
期刊
受“梯次化”流动特征和家庭教养方式的局限,流动儿童往往对家庭产生疏离感。利用全国四市流动儿童的实地调查数据,分析流动儿童的家庭融入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整体来看,流动儿童家庭融入状况一般,约一半的流动儿童家庭融入状况良好,超过一成的流动儿童难以融入家庭;分维度看,流动儿童的家庭认同感偏低,家庭依恋感偏高,家庭归属感一般;年级、流动方式、家庭关系、家庭教养方式、家庭结构和家庭功能等变量显著影响流动儿童的家庭融入状况,性别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等变量具有间接性影响。为促进流动儿童顺利融入家庭,应通过构建专门
摘 要: 在新媒体发展势头强劲的今天,短视频更符合移动互联网用户的媒介接触习惯, “ 短视频+ ” 给各行各业创造了更多可能性, “ 短视频+旅游 ” 诞生了一批 “ 网红景点 ” ,同时也为景区传播开辟了新渠道。本文以崆峒山景区为例,具体分析其景区传播的特征和问题,并结合短视频的优势特点,给出合理化的建议。   关键词: 崆峒山;短视频;景区传播   中图分类号: G206 . 2 文献标
摘 要: 随着5G技术的迅猛发展,融媒时代的新型信息传播格局正逐步构建,麦克卢汉关于 “ 重归部落化 ” 的预言正逐渐成为现实。在融媒时代的 “ 拟态现实 ” 中,网络意见领袖的重要性越发凸显,呈现出知识结构跨专业融合、沟通渠道跨媒介融合、互动交流跨空间融合等特点。高校应顺应时代发展趋势,通过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专业建设、平台建设、纪律建设等五个方面,引导和培育一支 “ 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 ”
摘 要: 社交媒体的发展改变了传统媒体主导下的媒介信息环境。公众依靠网络技术平台成为内容生产者,导致专业新闻机构话语权解构,社交平台带来了群层化、集群化现象及媒介偏向营造的信息传播环境。社交媒体从信息环境、专业媒体和公众三个方面对舆论环境造成了影响,社交媒体的飞速发展给舆论生态也带来了不可避免的挑战,在看到弊病的同时,对在社交媒体平台繁盛之期的媒体、大众如何做才能促进舆论生态良性发展也提出了几点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