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构建和谐社会是长期艰巨的任务,是巨大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个领域,社会各界人士和每一个公民的共同努力。日前,本刊记者就教育、社会、生态理念的变革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请教了中国未来研究会薛焕玉研究员。现将访谈整理摘要刊发。
记者:很高兴您能在百忙中接受采访。今天,想就教育、社会、生态理念的变革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向您请教。请您先谈谈教育理念的变革。
薛焕玉:实现和谐 社会,需要把握时代脉搏,遵从客观规律,体现时代特征。促使教育、社会和生态理念产生历史性的根本变革,这是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谐社会的根本前提条件。
和谐社会是人的聪明才智,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和全面发展的社会,因此教育理念要由学校教育向终身教育转移,由教育向学习转移。当今时代知识和智力成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量,教育和学习就成了人们增加知识的充电器,强化知识和智力的发动机。人的自然能力属性与人的社会能力属性的综合,具体地反映在人的体能、技能和智能的全面发展上。体能是指身心的健康,技能是指人生存与发展必须具备的技术手段,智能是指一个人在不同领域表现出来的创新和突破能力。在知识经济和智力社会中,社会对体能、技能、智能获得所支付的成本之比是1∶3∶9,而体能、技能、智能对社会的贡献之比是1∶10∶100。也就是说,如果社会对体能支付的成本为1的话,对技能支付的成本为3,对获得智能支付的成本应该为9;一个具有健壮体格的人对社会的贡献为1的话,其同时还有专门技能的人对社会贡献将是10,如果他还具有高的智能,他对于社会的贡献 将是100。可见,在当今世界,人的智能与技能、体能的结合将对经济、社会产生巨大的贡献。
基于以上认识,可以说,在知识经济社会中,知识和智 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由于当今世界已处在知识经济时代,我国不能再走发达国家发展教育的老路,“科教兴国”是当前我国的必然选择。而且,基于我国科技、教育的发展从总体上而言相对落后,以及科技、教育在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国家应该首先实行“国兴科技、教育”的政策。
随着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地位的日趋重要,教育的功能,教育目的、目标和教育理念也在发生重大的变化。20世纪60年代以前,世界各国一直把教育的功能定位在传授知识和技能,开发智力和开启智慧,既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也为人类自身个性发展服务。现在情况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社会发展观在实现由单纯追求经济增长逐步向以社会全面发展为宗旨的重大转移,社会发展目标也正在逐步实现由以发展的“客体”为中心向以发展的“主体”为中心的重大转移。“以人为本”成为了社会发展的重要原则,随之教育发展的目的、目标也在实现重大的转移,更加重视人文教育和人文精神的重塑,充分挖掘和开发人的潜能,实现创新、创造和新的超越,满足人类潜能充分发挥和精神生活的需要。与此同时,教育的理念也在由学校教育向终身教育转移,并由教育逐步向学习转 移。学校教育向终身教育转移,教育从以教育为主向以学习为主转移是教育理念的一次重大的历史性飞跃。
记者:构建和谐社会,需要人与人的和谐相处,人与社会的协调相处,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精神素质的提高,请您谈谈怎样提高人的精神素质。
薛焕玉:市场竞争的压力,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是双刃剑。人类如果不随之提高自身的素质,高科技在越来越提高人类能力的同时,也会给人类自身和自然、社会带来越来越大的灾难和问题,这就需要人们的思想观念、意识形态、文化艺术,人们的灵魂也随之发生深刻的变化,需要伴随着教育理念产生另一次更为重要的变革和飞跃,那就是教育由学习向个人修养的重大转移。
个人的修养,就是修身养性,就是要使人有高尚的思想境界和精神追求。对个体而言,就是要在纷繁的世俗中超凡脱俗,摆脱浮躁,潜心地进行思考和反省,彻底摆脱旧时代留在人们思想深处的那些陈旧落后的意识形态、思想观念。通过学习和修养,强健体魄,延长寿命,常保美妙的青春;开发智力,开启智慧和培养能力;磨炼意志,增强毅力、丰富情感,改善心态,提高审美情趣和道德情操,实现自我超越,常保乐观情绪。
对社会而言,要从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出发推进发展,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精神需求。通过整个社会及其每一个组织机构、团体采取各种方式进行教育、学习和修养,整个社会进行系统思考,达成共识,树立共同理想,建立人与人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依存,和睦相处的关系;树立天地人合一的大协调发展观,实现人与经济、社会、自然生态和谐协调发展。
记者:个人修养和教育、学习理念有什么区别?
薛焕玉:个人修养与教育、学习理念的重大区别在于以往教育和学习的目的、目标主要是吸取知识、增强能力、改造自然,发展社会,获取个体和人类自身的最大利益,而个人修养更注重个体自身精神追求和思想境界的升华,以适应自我、适应他人、适应社会和自然,达到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自然的和谐共处,共同生存、发展和繁荣。这就要求做到:(1)不只是参与社会实践进行学习,更要超凡脱俗,潜心进行思考和反省,摆脱一切陈旧过时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2)不仅要学会、会学,更要会创造、创新和实现超越;(3)不仅要有进取心,还要有平常心,不仅要参与竞争,更要会与世无争,与人无争,与人友好合作、和睦相处,与社会和自然和谐 协调发展;(4)不仅要向社会和自然索取,更要对他人、对社会和自然奉献爱心和进行付出,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近代人们主要是投身到社会活动中去取得身心的锻炼和发展,并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现在,我们提倡的修养。它应该是一种否定之否定螺旋式上升的发展,应该是一个飞跃,是人人都具有爱心、奉献精神和进行付出,具有更高的精神境界;是相互适应,和谐相处,友好合作,协调发展。这样的修养更具有价值,将造福于整个人类及其子孙后代,也有助于整个生物圈的可持续发展。政府、社会各部门、各团体、教育机构以及领导与公众、教师和家长,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应该主动承担起责任,做出自已的一份应有的努力和贡献。
记者:和谐社会是人与自然长期协调相处的社会,必须大力保护生态环境。请问在构建和谐中应该有怎样的生态理念。
薛焕玉:生态理念的变革要从否定人定胜天作为起点。人类运用自身的知识和智力做出许多前人难以想象的伟大业绩,这是人类值得骄傲的一大历史性飞跃。但是,人类千万不能过分夸大自己的作用,甚至认为一切都可以人定胜天。天是什么,天就是自然,自然界的运行是有规律的。什么是天意,天意就是自然规律。人类的活动不仅要符合经济规律、社会发展规律,人类的行为习惯要符合社会行为准则,而且也一定要顺应天意,符合自然规律,符合生态运行规律。否则,人类将犯历史性的重大错误。
人类社会系统和经济系统只是整个地球和生物圈生态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人类是这个大系统中特殊的生物群落,必须与其他生物群落,与整个生物圈生态系统保持和谐协调发展,自然界物质资源、能源是有限的,自然环境对污染的消融和净化作用是有限度的。 如果人类滥用浪费资源和能源,任意排放污染物,人为消灭物种,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就会受到自然的惩罚。
如果说,过去我们按照传统经济学理论,只是从市场供给需求的平衡来配置资源,忽视自然对资源、能源的供给能力和环境对于污染的承载、消融、净化能力的话,那么现在我们就应该特别注重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协调发展。只有实现宏观范围内生态系统的大尺度协调发展,才能实现人类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即“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或者像有的专家说的,不能以损害了全球宏观协调和后代生存基础为代价;要在共同提高环境与发展宏观协调效益的基础上,才能实现既有益于当代也有益于后代的发展。
在知识经济时代,维护大尺度的自然生态平衡,首先要进行制度创新,限制和规范人类的经济和社会行为,提倡节约资源、能源的社会风气,实行对有限资源、能源的合理配置,对资源、能源利用不要超过自然的供给能力,使污染排放不要超过自然能够承载,消融和净化的能力。同时要进行技术创新,促进对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建设,不断提高自然生态系统的供给能力,降低生产、经济、社会活动的单位资源和能源消耗量,从根本上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可以说,生态理念,是人类最根本的生存与发展理念。
记者:您认为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中,社会理念变革的重点是什么?
薛焕玉:由于时间关系,我简略谈谈以下3个重点。
1.社会决策高度透明;各级领导具有民主、开放意识及平等、平和的心态;各级各类与教育有关的机构,包括学校、社会家庭和媒体都要负起责任,感召公众富有爱心、肯于付出。
决策理论学派创始人西蒙认为,管理就是决策。时代的基本特征要求政府部门、社会团体、组织机构的决策具有高度的透明度。决策透明是管理民主的核心,是公众参与决策的前提条件。泛泛地研究管理民主而不研究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决策已经没有任何意义。社会事务是公众的事务,这就要求决策的高度透明,要求领导具有民主、开放意识以及平等、平和的心态。你越透明、越民主、越平等、越谦虚,公众心里就越明白,就越信任你,事情也就会办得越好。你越不透明,越隐瞒,越自以为是,公众就越怀疑,对你就越不放心,事情就会办得越糟糕。
在这里我特别提一下媒体的作用。媒体不只是新闻机构,也是教育机构,必须承担起重要的社会责任,十分注意新闻报道的社会效果,对构建和谐社会发挥舆论引导作用,营造有益于构建和谐社会的舆论环境。各级各类与教育有关的机构,包括学校、家庭、社会和新闻媒体都要承担起 责任,感召公众对于公共事业的关心和参与,不只是让他们猎奇和索取,更重要的是承担责任,富于同情心和爱心,要乐于对他人和社会奉献和付出。
2.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表现在经济关系中就是要做到平等合作、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共同受益。这也是当今市场经济经营的基本原则。你在我这里设立开发区、建立产品实验室、生产工厂获得利润;我的居民就能扩大就业面,我的城市、地区就能发展。没有投资者的利润回报,投资者就不会来。没有输入方的经济、社会利益,他们也不会让你来这里投资、建厂。新加坡苏州工业园区的建设是经济合作的成功范例,使苏州市的城市建设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市民就业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经济、社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发达国家就是冲着发展中国家廉价的劳动力、土地和巨大的消费市场来的,而我们也就是要在欠发达地区发展劳动力密集的产业来扩大就业,我们也欢迎发达国家到我国中西部地区投资开发。在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的同时,在有条件的城市和地区也要大胆创新,更多地研制开发和生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获得更多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此外。具有我国特色的公司也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到别国研制、 生产和销售产品,开拓市场。
3.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也表现在管理层面和精神层面。现代管理不仅是运用知识和智 力创造出更高的产品和服务附加值,同时也是在满足人类自身的需求,使人们获得更大的快乐和满足。现代管理通过现代技术、手段研究信息、知识及其相互关系来研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实现最佳管理过程。一个明显的特点是将原先认为是上层建筑的科学文化艺术、审美情趣、道德情操、人性等都融入到管理之中,既借以提高管理效能,提高生产力发展水平,也通过人性化的管理,满足人类自身的需求。在和谐社会中,知识和智力不仅在创造出越来越高的产品和服务和附加值,同时也在创造和谐 的社会,创造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为人类自身提供最好的服务。这不仅体现在产品完成之后享用产品和接受服务之时,而且也体现在生产者进行产品生产的过程中和各级政府官员、企业管理者和工作人员为别人服务的过程中,自身也得到很大的快乐和满足。作为以人为对象的教育机构的学校,就更应该以人为本,通过管理、教育、教学和环境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又使教师、学生在教学、学习和生活中得到愉快和满足。
以上三个命题其实就是一个问题,处理好人与经济、社会的关系,使得社会上所有的人生活在愉快的环境中,运用自已的知识和智力,为家庭、为社会、为国家、同时也为自己做出最大的贡献。不要让任何一个人感到孤独无助、悲观绝望,失去生活的信心。这就是最高管理理念、教育理念和社会理念。
记者:您的谈话使我很受启发,很有教益。谢谢您!
(责编:郑钊)
记者:很高兴您能在百忙中接受采访。今天,想就教育、社会、生态理念的变革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向您请教。请您先谈谈教育理念的变革。
薛焕玉:实现和谐 社会,需要把握时代脉搏,遵从客观规律,体现时代特征。促使教育、社会和生态理念产生历史性的根本变革,这是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谐社会的根本前提条件。
和谐社会是人的聪明才智,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和全面发展的社会,因此教育理念要由学校教育向终身教育转移,由教育向学习转移。当今时代知识和智力成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量,教育和学习就成了人们增加知识的充电器,强化知识和智力的发动机。人的自然能力属性与人的社会能力属性的综合,具体地反映在人的体能、技能和智能的全面发展上。体能是指身心的健康,技能是指人生存与发展必须具备的技术手段,智能是指一个人在不同领域表现出来的创新和突破能力。在知识经济和智力社会中,社会对体能、技能、智能获得所支付的成本之比是1∶3∶9,而体能、技能、智能对社会的贡献之比是1∶10∶100。也就是说,如果社会对体能支付的成本为1的话,对技能支付的成本为3,对获得智能支付的成本应该为9;一个具有健壮体格的人对社会的贡献为1的话,其同时还有专门技能的人对社会贡献将是10,如果他还具有高的智能,他对于社会的贡献 将是100。可见,在当今世界,人的智能与技能、体能的结合将对经济、社会产生巨大的贡献。
基于以上认识,可以说,在知识经济社会中,知识和智 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由于当今世界已处在知识经济时代,我国不能再走发达国家发展教育的老路,“科教兴国”是当前我国的必然选择。而且,基于我国科技、教育的发展从总体上而言相对落后,以及科技、教育在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国家应该首先实行“国兴科技、教育”的政策。
随着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地位的日趋重要,教育的功能,教育目的、目标和教育理念也在发生重大的变化。20世纪60年代以前,世界各国一直把教育的功能定位在传授知识和技能,开发智力和开启智慧,既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也为人类自身个性发展服务。现在情况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社会发展观在实现由单纯追求经济增长逐步向以社会全面发展为宗旨的重大转移,社会发展目标也正在逐步实现由以发展的“客体”为中心向以发展的“主体”为中心的重大转移。“以人为本”成为了社会发展的重要原则,随之教育发展的目的、目标也在实现重大的转移,更加重视人文教育和人文精神的重塑,充分挖掘和开发人的潜能,实现创新、创造和新的超越,满足人类潜能充分发挥和精神生活的需要。与此同时,教育的理念也在由学校教育向终身教育转移,并由教育逐步向学习转 移。学校教育向终身教育转移,教育从以教育为主向以学习为主转移是教育理念的一次重大的历史性飞跃。
记者:构建和谐社会,需要人与人的和谐相处,人与社会的协调相处,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精神素质的提高,请您谈谈怎样提高人的精神素质。
薛焕玉:市场竞争的压力,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是双刃剑。人类如果不随之提高自身的素质,高科技在越来越提高人类能力的同时,也会给人类自身和自然、社会带来越来越大的灾难和问题,这就需要人们的思想观念、意识形态、文化艺术,人们的灵魂也随之发生深刻的变化,需要伴随着教育理念产生另一次更为重要的变革和飞跃,那就是教育由学习向个人修养的重大转移。
个人的修养,就是修身养性,就是要使人有高尚的思想境界和精神追求。对个体而言,就是要在纷繁的世俗中超凡脱俗,摆脱浮躁,潜心地进行思考和反省,彻底摆脱旧时代留在人们思想深处的那些陈旧落后的意识形态、思想观念。通过学习和修养,强健体魄,延长寿命,常保美妙的青春;开发智力,开启智慧和培养能力;磨炼意志,增强毅力、丰富情感,改善心态,提高审美情趣和道德情操,实现自我超越,常保乐观情绪。
对社会而言,要从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出发推进发展,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精神需求。通过整个社会及其每一个组织机构、团体采取各种方式进行教育、学习和修养,整个社会进行系统思考,达成共识,树立共同理想,建立人与人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依存,和睦相处的关系;树立天地人合一的大协调发展观,实现人与经济、社会、自然生态和谐协调发展。
记者:个人修养和教育、学习理念有什么区别?
薛焕玉:个人修养与教育、学习理念的重大区别在于以往教育和学习的目的、目标主要是吸取知识、增强能力、改造自然,发展社会,获取个体和人类自身的最大利益,而个人修养更注重个体自身精神追求和思想境界的升华,以适应自我、适应他人、适应社会和自然,达到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自然的和谐共处,共同生存、发展和繁荣。这就要求做到:(1)不只是参与社会实践进行学习,更要超凡脱俗,潜心进行思考和反省,摆脱一切陈旧过时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2)不仅要学会、会学,更要会创造、创新和实现超越;(3)不仅要有进取心,还要有平常心,不仅要参与竞争,更要会与世无争,与人无争,与人友好合作、和睦相处,与社会和自然和谐 协调发展;(4)不仅要向社会和自然索取,更要对他人、对社会和自然奉献爱心和进行付出,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近代人们主要是投身到社会活动中去取得身心的锻炼和发展,并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现在,我们提倡的修养。它应该是一种否定之否定螺旋式上升的发展,应该是一个飞跃,是人人都具有爱心、奉献精神和进行付出,具有更高的精神境界;是相互适应,和谐相处,友好合作,协调发展。这样的修养更具有价值,将造福于整个人类及其子孙后代,也有助于整个生物圈的可持续发展。政府、社会各部门、各团体、教育机构以及领导与公众、教师和家长,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应该主动承担起责任,做出自已的一份应有的努力和贡献。
记者:和谐社会是人与自然长期协调相处的社会,必须大力保护生态环境。请问在构建和谐中应该有怎样的生态理念。
薛焕玉:生态理念的变革要从否定人定胜天作为起点。人类运用自身的知识和智力做出许多前人难以想象的伟大业绩,这是人类值得骄傲的一大历史性飞跃。但是,人类千万不能过分夸大自己的作用,甚至认为一切都可以人定胜天。天是什么,天就是自然,自然界的运行是有规律的。什么是天意,天意就是自然规律。人类的活动不仅要符合经济规律、社会发展规律,人类的行为习惯要符合社会行为准则,而且也一定要顺应天意,符合自然规律,符合生态运行规律。否则,人类将犯历史性的重大错误。
人类社会系统和经济系统只是整个地球和生物圈生态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人类是这个大系统中特殊的生物群落,必须与其他生物群落,与整个生物圈生态系统保持和谐协调发展,自然界物质资源、能源是有限的,自然环境对污染的消融和净化作用是有限度的。 如果人类滥用浪费资源和能源,任意排放污染物,人为消灭物种,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就会受到自然的惩罚。
如果说,过去我们按照传统经济学理论,只是从市场供给需求的平衡来配置资源,忽视自然对资源、能源的供给能力和环境对于污染的承载、消融、净化能力的话,那么现在我们就应该特别注重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协调发展。只有实现宏观范围内生态系统的大尺度协调发展,才能实现人类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即“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或者像有的专家说的,不能以损害了全球宏观协调和后代生存基础为代价;要在共同提高环境与发展宏观协调效益的基础上,才能实现既有益于当代也有益于后代的发展。
在知识经济时代,维护大尺度的自然生态平衡,首先要进行制度创新,限制和规范人类的经济和社会行为,提倡节约资源、能源的社会风气,实行对有限资源、能源的合理配置,对资源、能源利用不要超过自然的供给能力,使污染排放不要超过自然能够承载,消融和净化的能力。同时要进行技术创新,促进对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建设,不断提高自然生态系统的供给能力,降低生产、经济、社会活动的单位资源和能源消耗量,从根本上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可以说,生态理念,是人类最根本的生存与发展理念。
记者:您认为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中,社会理念变革的重点是什么?
薛焕玉:由于时间关系,我简略谈谈以下3个重点。
1.社会决策高度透明;各级领导具有民主、开放意识及平等、平和的心态;各级各类与教育有关的机构,包括学校、社会家庭和媒体都要负起责任,感召公众富有爱心、肯于付出。
决策理论学派创始人西蒙认为,管理就是决策。时代的基本特征要求政府部门、社会团体、组织机构的决策具有高度的透明度。决策透明是管理民主的核心,是公众参与决策的前提条件。泛泛地研究管理民主而不研究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决策已经没有任何意义。社会事务是公众的事务,这就要求决策的高度透明,要求领导具有民主、开放意识以及平等、平和的心态。你越透明、越民主、越平等、越谦虚,公众心里就越明白,就越信任你,事情也就会办得越好。你越不透明,越隐瞒,越自以为是,公众就越怀疑,对你就越不放心,事情就会办得越糟糕。
在这里我特别提一下媒体的作用。媒体不只是新闻机构,也是教育机构,必须承担起重要的社会责任,十分注意新闻报道的社会效果,对构建和谐社会发挥舆论引导作用,营造有益于构建和谐社会的舆论环境。各级各类与教育有关的机构,包括学校、家庭、社会和新闻媒体都要承担起 责任,感召公众对于公共事业的关心和参与,不只是让他们猎奇和索取,更重要的是承担责任,富于同情心和爱心,要乐于对他人和社会奉献和付出。
2.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表现在经济关系中就是要做到平等合作、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共同受益。这也是当今市场经济经营的基本原则。你在我这里设立开发区、建立产品实验室、生产工厂获得利润;我的居民就能扩大就业面,我的城市、地区就能发展。没有投资者的利润回报,投资者就不会来。没有输入方的经济、社会利益,他们也不会让你来这里投资、建厂。新加坡苏州工业园区的建设是经济合作的成功范例,使苏州市的城市建设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市民就业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经济、社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发达国家就是冲着发展中国家廉价的劳动力、土地和巨大的消费市场来的,而我们也就是要在欠发达地区发展劳动力密集的产业来扩大就业,我们也欢迎发达国家到我国中西部地区投资开发。在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的同时,在有条件的城市和地区也要大胆创新,更多地研制开发和生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获得更多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此外。具有我国特色的公司也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到别国研制、 生产和销售产品,开拓市场。
3.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也表现在管理层面和精神层面。现代管理不仅是运用知识和智 力创造出更高的产品和服务附加值,同时也是在满足人类自身的需求,使人们获得更大的快乐和满足。现代管理通过现代技术、手段研究信息、知识及其相互关系来研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实现最佳管理过程。一个明显的特点是将原先认为是上层建筑的科学文化艺术、审美情趣、道德情操、人性等都融入到管理之中,既借以提高管理效能,提高生产力发展水平,也通过人性化的管理,满足人类自身的需求。在和谐社会中,知识和智力不仅在创造出越来越高的产品和服务和附加值,同时也在创造和谐 的社会,创造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为人类自身提供最好的服务。这不仅体现在产品完成之后享用产品和接受服务之时,而且也体现在生产者进行产品生产的过程中和各级政府官员、企业管理者和工作人员为别人服务的过程中,自身也得到很大的快乐和满足。作为以人为对象的教育机构的学校,就更应该以人为本,通过管理、教育、教学和环境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又使教师、学生在教学、学习和生活中得到愉快和满足。
以上三个命题其实就是一个问题,处理好人与经济、社会的关系,使得社会上所有的人生活在愉快的环境中,运用自已的知识和智力,为家庭、为社会、为国家、同时也为自己做出最大的贡献。不要让任何一个人感到孤独无助、悲观绝望,失去生活的信心。这就是最高管理理念、教育理念和社会理念。
记者:您的谈话使我很受启发,很有教益。谢谢您!
(责编:郑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