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鲁迅文学作品当中的忏悔精神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wk19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人类社会之所以能够不断向前发展,很大成都上是因为人类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并忏悔。在鲁迅的作品当中,我们不仅能够看到他对于社会丑恶的敏锐洞察和深刻批判,感受到他们芸芸众生的关怀和体恤,还能够从他的作品当中感受到忏悔精神。鲁迅在对自身进行批判的同时也在不断地进行反思,并且充满了忏悔精神。文章对鲁迅文学作品当中的忏悔精神进行了梳理,并对忏悔精神的来源进行了探究,从而更加深入的了解鲁迅作品的内涵。
  关键词:鲁迅;小说;忏悔意识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4-0-02
  人类作为万物之灵与动物的最大区别是人类会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和自省,并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忏悔。忏悔源于宗家,人们出于对真善美的追求以及对神灵的敬畏而对自己以往的不恰当行为进行自我否定和批判,对自己的思想偏差进行自我纠正。在鲁迅的作品当中充满了浓厚的忏悔情结,往往能够打动人心。
  一、鲁迅小说中忏悔意识的来源
  与宗教提倡的忏悔不同,鲁迅作品当中的忏悔精神是建立在他对历史和现实敏锐的洞察力的基础之上的。鲁迅最早接受的是传统封建文化的教育,传统封建文化对鲁迅的影响很大。当鲁迅受到现代文化的冲击之后,他开始质疑传统文化并对其进行反思和忏悔。鲁迅的忏悔不是逃避责任,而是积极负担起时代压在他身上的重担,勇敢的剖析自我,揭露丑恶的社会现实。鲁迅文学作品当中的忏悔精神最在体现在《狂人日记》这部作品当中。鲁迅在这部作品当中对封建吃人李娇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反思之后对其进行了深刻的批判。鲁迅通过这部作品成功地塑造了“狂人”这一经典文学形象,通过“狂人”的视角发现自己的家族在历史上“吃人”,现在还在“吃人”,“狂人”自己也在无意当中吃过妹妹的肉。鲁迅在这部作品叙事展开的过程当中不断进行忏悔。在《伤逝》中,涓生一面在不断的辩解自己所说出的事实的真,在另一方面则是在不断地悔恨自己导致了子君的死亡。在《伤逝》中,详细的描述了主人公的自我审问、自我辩解以及自我批判,让这部作品在爱情的主题之外融入进去了更加深刻的忏悔意识。同时在《在酒楼上》的吕纬甫、《孤独者》中的魏连殳等很多形象,这些形象都是通过对灵魂的深刻剖析所最终形成的忏悔意识。鲁迅在反思近代中国历史所面临的困境的过程当中,不断从人性的角度探寻改变历史现状的路径和方法。對于近代国人心灵的麻木鲁迅流露出了“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鲁迅的忏悔意识是起源于对近代中国所存在的历史困境的思索以及对人的思想文化观念的根性变革的需要的思考。对于国人的愚昧、麻木等各种心理性格特征,鲁迅表现出了巨大的担忧:“中国的呆子,坏呆子,岂是医学所能医治好的么?”鲁迅认为要改变国人的思想,首先就必须要深刻的反省自身奉行的文化传统,并在这个反省的过程中完成思想文化上的现代转换。因此,鲁迅小说的反思中所体现出来的那种忏悔意识,体现出了鲁迅对整个民主新文化构建所做出的努力,他在不断的探寻国人被异化的社会根源、历史根源以及文化根源,希望能够通过努力对国民性进行改造,让整个民族的灵魂得以重铸。
  二、鲁迅小说中忏悔意识所表现出的特性
  1、主动性与深刻性
  在文学作品当中进行忏悔对于鲁迅来说,不仅仅是文学创作的需要,更是一种心灵上的慰藉。鲁迅正是靠着在做当中对自己的内心不断地进行审视和批判,最终实现灵魂上的自我完善。鲁迅的很多作品都是以自己为原型,比如在《狂人日记》当中,虽然“我”身上充满了封建礼教的烙印,但是不甘心收到封建礼教的束缚,不断挣扎,试图摆脱封建礼教。在这部作品当中,鲁迅将自己的彷徨、痛苦等矛盾的心情融入到作品的主人公身上。“我”在不断批判封建礼教的同时也在进行着深刻的自我批判和否定,并对以往自己的“恶”进行深刻的忏悔。
  2、连续性和持久性
  鲁迅对于自己的批判是伴随着着他的一生的,具有连续性和持久性的特点。他无时无刻不都在对自己的内心进行剖析,每当发现有不完善的地方,他都会对自己的进行深刻的检讨。在自我批判的道路上,鲁迅先生就像是一个苦行僧,他毫不犹豫地揭开自己灵魂深处的伤疤,自觉接收批判的洗涤,并在这个过程当中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同时鲁迅还对国人的精神乃至灵魂当中存在的劣根性进行毫不留情的批判,他试图使国人能够正视自己的内心,振奋精神,进而拜托近代以来的积贫积弱。
  三、鲁迅小说中忏悔意识的历史反省高度
  在人类漫长的历史进程当中,每个人对于忏悔都有着自己的理解。大多数的人都是用自己的价值观念对现实世界发生的事情进行衡量和反省,只有少数人能够超越眼前的现实利益,以客观公正的眼光,从更高的层次对历史进行审视和反思,鲁迅无疑就是这少数人之一。面对近代中国的积贫积弱,鲁迅作为受过传统封建教育的人,他比任何人都更加了解封建文化的本质和特征,因此他往往能够站在客观的立场上,以无比理性的思维对历史进行反省,对现实进行彻底的批判。鲁迅通过《阿Q正传》将中国近代人麻木的精神状态进行了生动的概括;通过《呐喊》、《狂人日记》对传统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职进行了无情的揭露。与鲁迅同时代的作家,往往进行浅尝辄止的批判,更谈不上对自己进行无情的剖析和彻底的批判。
  鲁迅的《伤逝》之中,使用的手记的形式,在整篇小说之中充满了相当浓郁的忏悔之意,不仅仅是涓生在对自己造成子君死去的忏悔,同时还是在忏悔自己在整个过程中的屋里以及无助。但是鲁迅在《伤逝》的文本中所表现出来的忏悔并不局限于这两个方面。在《伤逝》中采用的是复调小说的形式,在其中蕴含有两个声音,一个声音是启蒙战士的声音,另外一个声音是个人主义奋斗者的声音。而当个人奋斗和爱情之间产生冲突的时候,个人主义者的意识占据主导地位,因此必须要孤身前往、放弃爱情,因此导致了子君的死亡。但是当自己所爱的人死去之后,另外一个声音进行了忏悔,对个人主义者的种种行为进行了否定,以此来消解忏悔意识。也正因为这样触及到了新文化运动中的文化启蒙者的思想深处,在这样的时空之中启蒙者与个人主义者是否有出路,出路又在什么样的地方?在鲁迅的忏悔意识之中充分的体现出了20 世纪的时代精神——怀疑主义的否定精神。
  四、结语
  鲁迅文学作品当中的忏悔精神源于鲁迅对于当时国家积贫积弱以及国民麻木精神状态的深深担忧,是鲁迅对于。鲁迅文学作品中的忏悔精神能够让读者对自己的内心进行审视,对自己灵魂深处的不足进行反省,通过自我剖析和自我批判不断实现自我完善,这正是鲁迅文学作品的伟大之处。对鲁迅文学作品当中的忏悔精神进行深入的理解是我们读懂鲁迅文学作品的必由之路。通过对鲁迅文学作品当中的忏悔精神来源的探究,使我们看到了那个时代麻木、愚昧的国民劣根性。正是这种劣根性严重阻碍了近代中国的发展和进步,导致中国在近代史上的积贫积弱。随着新中国的建立,社会主义的进步浪潮将国民的劣根性冲刷殆尽,唤醒了中国民众,但是一些残留的封建传统仍然阴魂不散,因循守旧的传统思想仍然有生存的土壤,因此我们仍然要时刻保留自醒意识,对传统的旧思想、旧意识时刻进行批判,时刻保持一颗忏悔之心,自觉清除灵魂深处的精神污垢,这大概就是我们探究鲁迅小说忏悔精神的一个启迪。
  参考文献:
  [1]鲁迅小说研究之新探究——评《鲁迅小说的跨艺术研究》[J].罗文香.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3(03).
  [2]试论报刊与鲁迅小说“现代性”特征的生成[J].杨光宗,唐欢.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06).
  [3]鲁迅小说的病态“文化人”群像[J].丁海波,逄增玉.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3).
  [4]论鲁迅小说中的癫狂话语[J].朱崇科.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4).
  [5]娴熟多变的灵魂摄像——鲁迅与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的心理描写之比较[J].李春林.山东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06).
其他文献
苏童的小说《红粉》以建国初期的娼妓改造运动为背景,书写了一段不同于正史的“娼妓改造史”.不同于“十七年”文学的主流叙述,《红粉》将叙事焦点集中在拒绝改造以及改造失
摘 要:莫言的短篇小说《白狗秋千架》以倒叙的手法叙写了离开高密东北乡十年的读书人井河又归乡的一系列见闻以及暖的苦难经历,莫言对“高密东北乡”这一文学世界的构建正是始于这部小说。本文从小说的个别意象入手,揭示其蕴含的深刻含义,浅析从中透露出的悲剧性。  关键词:白狗;秋千;暖;安于现状;悲剧性  作者简介:龚凤娟(1997-),女,汉族,四川遂宁市人,本科,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专业
低年级是孩子行为习惯养成重要阶段.本文观察孩子的行为,分析未能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影响因素,并综合学校、家庭两方面采取应对的教育措施,从整理习惯入手,取得一定的效果.
从我国物理教学的历史以及现状情况分析,便可以得出实验教学的方法并没有落实到学校的物理课堂教学之中,但是,不管是物理学的独到研究还是物理知识的全面掌握,都需要实验课堂
摘 要:俞平伯诗集《忆》是由孙福熙作封面画,丰子恺作画,朱自清作跋词的一部回忆幼年时代的儿童诗集。本文主要从两大方面来进行论述:第一部分通过对展现亲情的意象、朦胧的爱情意象、富有童趣的意象三个方面的论述揭示作者在诗中所体现的对童年的追忆和其丰富的情感;第二部分主要论述丰子恺吟读诗歌后所作的十八副图将诗歌中的意象具体化对读者们理解诗歌欣赏诗歌之美所带来的便利。  关键词:俞平伯;《忆》;意象  [中
脊髓性肌萎缩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SMA)是指一组由脊髓前角细胞变性所致的近端肌肉无力和萎缩的遗传性神经肌肉疾病.该病根据临床特点、起病年龄及所能达到的最佳运动
摘 要:白先勇塑造了一批“台北人”和“纽约客”的形象。由于政治、文化的变化和差异,使这些人物显现“边缘人”的特质。而且,白先勇对人物所在之城的偏见,更加突显了人的内心状态。在人与城的相互影响下,成就了《台北人》和《纽约客》的经典性。  关键词:台北人;纽约客;边缘人;经典性  作者简介:姜彦竹(1996.6-),女,汉族,吉林省人,武汉大学本科,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在当代教育中,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家长与学校对于孩子的教育越来越重视.科目数量与难度的增加加重了学生的学习压力,特别是对于中学学生,紧凑的学习节奏与繁重的课业任务
根据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创设存在的问题以及创设原则,本文提出了生活、故事以及游戏中问题情境的设置方案,以期进一步促进小学数学教育的发展.
摘 要:刘恒是新时期女性意识觉醒的男作家之一,对女性始终怀有深切的同情。他笔下的悲剧女性,没人逃得开命运的枷锁。本文通过对刘恒的短篇小说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的分析研究,多方面展示女性生存的悲凉。  关键词:悲剧命运;欲望;人性  作者简介:李领弟(1993.7-),女,陕西延安人,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唐宋方向)。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