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农委主任任克军在全省新农村建设帮扶会议暨指导员培训班上的讲话

来源 :吉林农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w2yan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这次新农村建设帮扶会议是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刚才,省政府副秘书长刘延春同志作了重要讲话,希望大家要深刻把握精神实质,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根据这次会议的安排,我就全省新农村建设的进展情况、“十二五”时期总体部署、今年工作的具体安排和帮扶工作等四个方面作以介绍。
  一、我省新农村建设进展情况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大历史任务。六年多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三化”统筹战略,坚持把新农村建设作为“三农”工作统领,紧紧抓住产业发展和民生改善两大重点,强化领导、科学规划、周密安排、强力推动,全省新农村建设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开创新时期“三农”工作新局面、加快吉林振兴和实现让城乡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战略目标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收入大幅增长。 2006年~2011年是我省新农村建设快速推进的六年,也是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较快的重要时期,粮食产量大幅提升,农民收入持续大幅增长,农业基础设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尤其是“十二五”开局之年的2011年,是有史以来农业农村形势最好、发展最快、成果最为显著的一年。粮食生产获得特大丰收,实现双突破双晋位,总产量达到634.2亿斤,比上年增产65.7亿斤,占全国增产总量的13.3%,位居全国第七,比上年晋升两位;亩产实现930.2斤,比上年增加86.6斤,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42.7斤,位居全国第一,比上年晋升一位,去年我省粮食生产受到国务院表彰,奖励我省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跃上了新台阶,创造了“十一连增”的佳绩,去年突破7000元大关,达到7510元,比上年增长20.4%。农产品加工业实现销售收入3083亿元,同比增长20.9%,是“十五”末期的近三倍;园艺特产业总产值达到830亿元,比上年增长17.3%,其中人参产业产值突破133亿元,增长30.4%。畜牧业、林业和县域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形成多业并举、提质增效、互促共进、良性发展的新格局,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亮点。
  (二)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全面加强,农村民生得到显著改善。从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全面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着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六年来,全省建设农村公路5.1万公里,乡镇和行政村通水泥(沥青)路率分别达到100%和97.3%;解决了562.24万农村人口及12万农村学校师生饮水安全问题,告别饮用高氟、高砷水的历史;建设农村户用沼气池10.86万户;新建农村变电站146座、改造农村电网9678公里;全部完成76.4万户农村泥草房改造任务;实现了5554个广播电视盲村“村村通”工程;全省20户以上自然村通电话率达到100%;实现“乡乡通宽带”,建设开通行政村宽带互联网5254个;建成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县级中心40个;建设开通了“12316新农村热线”、12582农信通短信平台,乡(镇)农业信息服务平台624个,村级信息服务点4212个;全面免除了农村232万名农村中小学生学杂费;农村低保、新农合实现了全覆盖;推进1810个贫困村整村跃升,实现76.8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
  (三)村镇改造建设步伐加快,农村面貌发生较大变化。2006年以来,我省扎实推进“百镇千村”和10个整体推进县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2010年转入深入实施阶段,启动实施了“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村镇改造和农村环境整治力度不断加大。六年时间,全省新农村建设村镇共完成产业项目13222个,总投资达602.2亿元,其中,农业项目6090个,工业项目2047个,商贸项目1663个,休闲旅游项目435个,公益事业项目552个,环境整治项目1255个,其他项目1180个。建设“一村一品”专业村屯4444个,工业集中区72个,高效农业示范区100个,畜禽养殖小区742个。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全面加强,修建村部4283个、农民夜校2467个、卫生室4494个、农家书屋7021个,科普画廊2850延长米,行政村的农家书屋和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实现全覆盖。新建大型秸秆气化站26个,建设室内水冲和户外卫生厕所52.5万个,公共厕所1.96万个,修建垃圾处理场点5.5万个,修建围墙1800万延长米,建新大门19万个,安装路灯5.19万盏,完成绿化23365万延长米,修建排水沟2939万延长米,农村面貌大为改观。
  (四)专项投入不断增加,辐射带动效应明显。在省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的辐射引导下,各级财政进一步加大新农村建设投入力度,形成了省、市、县、乡四级财政共聚财力和社会各方面共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大好局面。六年时间省投入专项资金11亿元,带动各方面投入,放大效应达到25.5倍。形成了以政府投入为引导、农民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投入新格局,实现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市带县、城帮乡,促进了城镇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
  (五)政策体系不断完善,扶持力度逐年加大。根据不同阶段的任务,省里不断制定出台强有力的政策措施。2006年省委、省政府制定实施了《吉林省2006—2020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纲要(草案)》;2008年省委、省政府制定下发了《关于深入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2009年省委、省政府制定了《关于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的意见》;2010年省农委制定了《吉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十二五”规划》。省里还制定了帮扶责任落实、重点部门责任分工、派驻指导员工作、专项资金管理、示范村分级分类管理等重要文件。同时,各地、各部门从本地实际出发,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和帮扶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措施,有力地推动了全省新农村建设。
  (六)宣传培训工作深入开展,不断创建良好的舆论环境。省里先后举办了地厅级领导干部新农村建设培训班,组织了全省60个县(市、区)县委书记和县(市、区)长到中央党校参加新农村建设培训,省委组织部和省新农村办联合对全省624个乡镇党委书记进行了新农村建设专项培训。从2009年开始,由省纪检委、省委组织部、省农委和省民政厅共同组织实施了万名村干部培训工程,利用5年时间,对1万名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和选聘高校毕业生、大学生村官进行系统培训,实施三年已完成培训任务6000名,今年将继续培训村干部2000名。先后组织3期90人赴韩国参加新农村建设培训班,组织5期200人到长三角、珠三角考察新农村建设活动。为了加强宣传,共组织省电视台等专题播发新农村建设报道119条,中央和省级报刊、杂志刊发312条;组织修建省级示范村标牌756个,征集张贴新农村建设标语口号9085条,对村内街道、桥涵、广场、人工湖等命名21765处;按照产业兴村、市场活村、人才强村、旅游富村等10种类型,总结全省165个示范村新农村建设典型经验,编辑了新农村建设《百村集萃》。2011年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考察了我省新农村建设典型,对我省新农村建设给予了肯定。   (七)帮扶制度更加完善,合力共建新农村氛围越来越浓。全省坚持千名领导干部、千个部门单位、千户企业帮扶建设1000个示范村,坚持把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与省委开展的“三帮扶”和基层组织建设“三项工程”紧密结合,形成强大帮扶合力,取得了明显成效。据统计,仅2011年全省就有2714名领导、3829个帮扶部门和单位、2777名指导员参与新农村建设,参与帮扶企业达到4645家。其中,参与帮扶的大型企业192家,中型企业317家,小型企业4136家。省、市、县、乡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到帮扶村现场办公累计达到9572人次,平均每个新农村建设点都有2名以上领导进行现场办公、工作指导、落实资金项目和解决实际问题。
  全省新农村建设工作取得这样好的成绩,是各级党委政府和各部门合力拼搏、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军民共建、村企共建、能人援建等社会广泛参与、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基层干部群众发挥聪明才智、勇于作为的结果。六年来的工作实践,积累的许多宝贵经验值得今后借鉴。第一,切实落实党委政府领导责任,加大组织工作力度,是推动新农村建设不断深入的重要前提。第二,切实落实帮扶工作制度,引导和集聚社会增加投入,是推动新农村建设不断深入的重要支撑。第三,切实落实创新工作思路,善于积累宝贵经验,因地制宜推进各项建设,是确保新农村建设取得实效的重要方法。第四,切实落实各项管理措施,加强专项资金和项目建设监管,是推动新农村建设不断深入的重要保障。第五,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打造过硬的“两委”班子,发挥好农村带头人的作用,是搞好新农村建设最重要的内在因素。这五条经验中,领导重视和部门帮扶指导,是我们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举措和成功探索,也是我省新农村建设中最大的亮点和特色。各帮扶部门单位和驻村指导员,按照全省统一部署,认真履行职责,深入农村基层,以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重点,以改善生活条件,发展社会事业、提高农民素质为切入点,组织和引导全社会力量开展多种形式的帮扶工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做出了应有贡献,得到了全省上下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和充分肯定。
  从我省实际情况看,新农村建设还面临着一些突出问题和巨大挑战,尤其是实现省十次党代会提出的“两翻番、双倍增、七跃升”奋斗目标,新农村建设任务更加繁重。主要的问题是:农民收入水平还不高,持续增收的难度加大,城乡收入差距还在拉大;农业基础设施还很脆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还不稳固,抗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能力不强;农村社会事业和公共基础设施还很落后,公共服务滞后,城乡反差较大;新农村建设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主动参与的运行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资金供求矛盾突出,缺口较大,等等。这些问题,要在今后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十二五”时期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总体部署
  “十二五”时期我省新农村建设总体指导思想是: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总体任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规划先行、科学布局、整体推进,以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为重点,继续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突出示范村功能建设,科学谋划村镇布局,构筑城乡联动的新型村镇布局体系;突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构筑城乡一体的新型公共服务体系;突出提升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培育发展新型产业,构筑结构合理的新型产业支撑体系;突出人居环境建设,整体推进村屯环境整治,构筑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农村生态建设体系;突出精神文明、民主法治和党的建设,构筑和谐稳定的新型农村社会管理体系。
  “十二五”期间,在完成现有1000个示范村建设的基础上,再启动1000个示范村,示范村总数达到2000个。使示范村具备吸纳人口、聚集资源、发展产业、活跃流通、社区管理的功能,建设成为基础设施完善、社会服务健全、文化生活丰富、管理民主的农村新型社区。全面开展农村环境整治,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主要工作任务有7项:
  一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按照省十次党代会提出的“两翻番、双倍增、七跃升”奋斗目标,到2016年,全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要达到700亿斤,在现有基础上再增产100亿斤;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000元,年均增长15%以上。实现这样的目标,在部署工作中,我们将牢牢把握一个根本原则,就是坚持以农民为本,紧紧围绕四个奋斗目标,就是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突出强化两个动力支撑,就是农业科技进步和农村改革,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走出一条具有吉林特色的农业现代化路子,为统筹“三化”奠定坚实基础。
  二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十二五”期间,要着力加强农村路、水、电、气、通信、房建设。继续加强行政村通水泥(沥青)路建设,逐步开展农村公路网化工程,新改建农村公路总里程2万公里,力争实现所有具备条件的行政村通水泥(沥青)路,推进农村乡镇客运站点建设,具备条件的行政村通客车;新解决600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升级改造,总投入45.2亿元,新建农村变电站77座、扩建改造142座,新建改建66千伏线路2720公里、10千伏线路6872公里,新建4千伏线路5192公里,基本解决农村生产用电不足问题;大力发展农村户用沼气建设,新增农村户用沼气池10万户,综合开发利用农村风能、太阳能和小水电,形成清洁能源体系;启动数字新农村工程建设,加强信息通信技术在新农村的普及应用水平;新建开通行政村宽带互联网1405个,实现全省行政村宽带互联网通达率100%;实施好农村危倒房改造工程,进一步改善居住条件。
  三是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加强农村中小学校建设,适龄儿童入学率和初中升学率达到100%,实施职业教育城乡联动;巩固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提高筹资标准和保障水平,新农合的补偿封顶线达到我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8倍以上,大力发展农村医疗服务体系,人口计生技术服务站所全覆盖,进一步健全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加快实施科技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广播电视村村通、科普惠农视频网、应急广播建设、农村电影放映、农村文化大院(人口文化大院)、新型人口生育文化园区、农村文化技术学校、农民夜校(计生学校)和农家书屋(人口计生农家书屋)等重点科技文化惠民工程,全省624个乡镇综合文化站要全部建成,农村基层服务点达到10000个;加快建立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以灾害救助、五保供养和医疗救助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努力提高农村救助水平;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进一步推进农村经纪人队伍建设;加强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建设,在重点产粮县建设50个区域配送中心,建立农副产品批发、集贸市场300个,建设农资连锁店7000个,发展农民放心消费连锁店、便利店13000个,现代流通网络覆盖、辐射全省70%的乡镇村屯。加快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推进农村消费者协会分会、12315联络站、消费者投诉站建设,完善农村文体活动、餐饮娱乐、洗浴、邮政、托老托幼等便民服务配套设施。   四是综合整治村屯环境。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村屯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发动农民群众自己动手创建环境优美、院舍整洁、健康和谐的人居环境。对全省现有行政村、国有农林牧渔场、林区和矿区1万多个村级单位,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的基础上,全面开展村屯环境整治。全省所有村屯脏乱差得到有效治理,完成以清垃圾、清粪堆、清柴草、清路障,改院、改厨、改厕、改圈,绿化、美化为内容的“四清、四改、两化”综合整治任务,农村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和村容屯貌得到明显改观,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重点抓好沿公路线、铁路线、旅游线三线的集中整治。加快农村人畜分离步伐,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建设,切实解决好农村粪便污染地下水、空气和生活环境问题。完善村内给排水设施和垃圾处理点建设,有条件的地方规划建设污水处理设施。鼓励和引导粮食主产区农民建设标准化粮仓。
  五是强化基层组织建设。以深化拓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三项工程”为实践载体,扎实开展建设村“划档分类、升级晋位”工作,加大对矛盾问题突出村、财务管理混乱村、民主管理难点村、经济发展薄弱村的整顿建设力度,推动农村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紧紧围绕察民情、解民忧、传民声、聚民心,积极构建农村基层党组织服务民生体系。强化村干部“一定三有”政策落实力度,不断增强村干部岗位吸引力。加强乡镇党委书记队伍建设,对任职时间较长的乡镇党委书记实行鼓励政策。注重从优秀村党组织书记、大学生村官中选拔乡镇后备干部,重视选拔优秀乡镇干部到上级机关任职,继续做好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加大推行“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工作法督查力度,积极探索党领导的村级民主自治机制的有效实现形式。紧紧围绕实施“富民工程”,深入推进“项目支书”计划和农村党员“创业带富工程”,不断壮大农村致富先锋群体。健全村级集体经济增收机制,努力发展壮大新型村级集体经济。加强建设使用管理,巩固扩大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全覆盖成果。加强农村集体资产、资源、资金的管理,提高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水平。
  六是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要通过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培育新型农民,促进现代农业建设,增强农民创业和转移就业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十二五”期间,全面加强农村文化基础教育和农民职业技能教育,综合提高农民文化素质、科技素质、人文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继续实施万名村干部培训工程,积极开展“阳光工程”、“春风工程”和绿色证书培训,深入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加强现代农业培训基地、示范基地、骨干技术指导员和科技示范户建设。
  七是提高精神文明建设水平。扎实开展文明村镇、信用村、信用户和和谐家庭、和谐村组、和谐村镇等创建活动,建立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农村形成文明向上的社会风貌,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三、今年工作的总体安排
  今年是我省新农村建设深入推进十分重要的一年。第一批千村示范即将结束,第二批1000个示范村建设开始启动,农村环境整治将进入全面攻坚阶段。因此,今年全省的新农村建设要认真贯彻稳中求进、好中求快的总体方针,以实际成果落实省十次党代会精神和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高标准推进,精心打造亮点。历经六年的努力,全省新农村建设已经具备了上规模、上水平的基础和条件。今后,全省新农村建设要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努力培育亮点,实行连片、集群、组团建设。要重点建设一批基础设施完善、公益事业配套、产业发展基础雄厚、文化生活丰富的标兵村,今年全省着力建设规划科学合理、基础设施完备、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完善配套、产业支撑作用明显、农民收入有大幅提高、农民生产生活环境明显改善的新农村建设标兵村,总量要达到400个以上,每个县(市、区)都要创建6—8个标兵村,有条件的可以多打造一些标兵村。按照集中连片的原则,以市(州)为单位精心打造样板村群,每个市、州要打造示范作用强、建设标准高、辐射带动面广的样板村群3—5个。对于过去新农村建设整体推进力度大、建设基础好的县(市、区),今年要继续加大投入,提高建设标准和覆盖面,力争建成一批在全省具有引领带动作用的新农村建设先进县。
  (二)加强基础建设,努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今年全省的农村环境整治工作要在彻底整治上下工夫,防止“前清后脏”的现象发生。要加强村屯道路、路边排水沟、院墙、大门的统一整治,达到整齐美观;要加强农村绿化美化和亮化,建设魅力村庄;要加强农村垃圾清理,实现统一收集、转运和填埋,大力推进城镇环卫下乡;要加强农村水源保护,防止出现畜禽粪尿、垃圾、工业废水污染水源;要加强农村人畜分离,集中建设畜禽养殖小区,防止出现畜禽粪便污染农村空气;要大力推广粪尿分集式卫生厕所,发挥其卫生环保、减少蚊蝇滋生,进一步净化农村环境;要积极推广清洁能源和新式采暖设施,重点推广大型沼气池和秸秆固化颗粒燃料,改变秸秆污染农村环境的状况,同时抓好秸秆统一堆放点的建设。要建立管护长效机制,完善村屯环境卫生管理村规民约,提高农民的环境意识、卫生意识和公共道德意识。整治农村环境要与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实施土地整理、推行村屯绿化工程、普及卫生厕所活动及推广清洁能源等项目紧密结合、联手运作,努力在综合整治、联合整治、集中整治上实现新的突破。
  (三)进一步完善制度,全力做好帮扶工作。今年要继续落实好全省1000名领导、1000个部门单位、1000户企业帮扶1000个示范村的工作责任,做到任务明确、责任到位;要强化帮扶工作的资金、项目、人才、技术、政策、信息等方面的协调和落实,做好衔接和项目落地工作,做到动真情、办真事、解难题;要加强对帮扶工作的考核评比,建立激励约束机制,调动各方面帮扶工作的积极性;要坚持实行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广泛参与,以及村企共建、军民共建、社会捐建、干部回乡援建新农村的工作制度,进一步形成帮扶工作合力;要积极推动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三项工程”和省委开展的“三帮扶”活动紧密结合,互促共进,合力建设,取得实效。   (四)狠抓宣传培训,进一步创建良好氛围。今年在宣传培训方面,要下足功夫,务必取得实效。要高标准完成万名村干部培训工作,今年计划培训5期,培训2000名,其中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1423名,2011年省委组织部选聘大学生村官577名。要广泛开展新闻媒体宣传,总结和推广一批新农村建设典型,在各级新闻媒体进行广泛宣传报道,宣传新农村建设取得的丰硕成果以及各地的好经验好做法。要注重与中央各大新闻媒体的联络和协调,力争把我省的新农村建设成果宣传到全国,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要加强对新农村成果的展示宣传,今年要继续加强对示范村标语口号粉刷、立牌标识和对街路、桥涵、广场、人工湖等重要建筑的命名工作,每个示范村至少要立1个醒目的标牌,粉刷2~3条标语,所有的建筑都要命名。
  (五)切实加强管理,保证新农村建设健康运行。一定程度上讲,做好新农村建设工作要突出抓好两件事,一个是抓好建设,打造新村亮点;一个是加强管理,保证平稳运行。去年省里在调研的基础上,出台了新农村建设项目分级分类管理意见,这是在总结多年管理经验和着眼未来一个时期管理需要出台的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切合实际,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我们要全力抓好落实。
  (六)抓好第一批示范村验收,实施启动第二批选点布局。对于第一批1000个示范村的验收,省里将尽早拿出验收办法和工作方案,本着拾遗补缺、缺啥补啥的原则,全面完成建设任务,达到示范村建设标准。启动的第二批1000个示范村,要求示范村具有经济基础好、投入能力强、管理水平高、村班子过硬等条件,同时也要考虑区域、民俗、文化、旅游等相关特点,既要照顾面,又要重点考虑打造交通便利、建设水平高、组团发展并可能打造成为样板村群的一些村,这样选点布局更有利于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有利于示范和增强辐射带动作用。
  (七)强化组织推动,全面完成各项任务。今年全省新农村建设工作起点高、任务重,我们必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加大组织协调力度,全力以赴合力攻关,保证各项工作高标准、高质量完成。要坚持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直接抓、工作人员具体落实的工作责任制度,要抓住新农村建设这个总纲,切实发挥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统领”作用。要加强调查研究,积极学习省内外先进经验,寻求破解本地新农村建设之策,落实推动本地新农村建设之法,创新思路,开阔思维,开动头脑,不断开创新农村建设新局面。要加强考核评比,今年省政府已将新农村建设工作列入到对各市(州)政府和长白山管委会绩效考核内容,要层层建立考核评比制度,通过考核评比推动工作,促进新农村建设。
  四、全力做好帮扶工作
  应该说,我省实施的帮扶工作制度,在全国新农村建设实践中是首创的,不仅取得了实质性成效,而且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要继续坚持并不断强化帮扶工作。今年的帮扶工作,延春副秘书长已经做了全面部署,我在这里再强调两点:
  第一,切实落实部门责任分工,做到竭尽全力、履职尽责。关于各部门在新农村建设“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中的任务分工,我在这里再重申一下,具体分工为:农业部门负责优先支持示范村做好农业基本建设项目和产业发展项目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农村信息网络建设,农村户用沼气建设,做好“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组织协调工作,同人保部门共同抓好农民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组织部门负责扎实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加快推进示范村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发改部门负责示范村清洁能源、泥草房改造,积极推进农村民生改善;教育部门负责示范村小学、幼儿园等教育培训设施建设,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公安、消防部门负责示范村村警务室、消防设施建设;财政部门负责抓好“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专项资金的筹措、使用和监督管理工作,抓好示范村农业综合开发;民政部门负责示范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和养老场所建设;人保部门负责加快示范村社会保障,同省农委共同抓好农民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等工作;建设部门负责示范村建设规划编制、美化亮化工程、相关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商务部门负责示范村农产品市场、商贸物流设施、连锁超市建设;林业部门负责新林区建设综合协调,农村绿化、美化工程建设,负责在示范村优先安排开展“绿化美化村屯、创建绿色家园”行动;国土资源部门负责优先支持示范村用地规划调整和土地复垦、整理、调配工作;文化部门负责示范村村级文化室(农村文化大院)建设;交通部门负责示范村村道、巷道建设,公共交通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建立新的农村道路养护机制;水利部门负责示范村饮水工程、农田水利建设、小流域治理;卫生部门负责示范村村卫生室建设,积极推动全省农村改厨、改厕和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环保部门负责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促进全省农村环境根本改观;体育部门负责示范村体育活动场所和设施建设;新闻出版部门负责示范村农家书屋建设;工信部门负责示范村信息工程规划、企业担保和扶持工作;广电部门负责示范村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粮食部门负责示范村户用粮食仓储设施建设;畜牧部门负责示范村牧业小区建设;旅游部门负责示范村旅游项目建设;电力部门负责示范村生产生活电力设施建设,全面启动农村电网的二次改造;供销部门负责示范村“新网工程”入村、农资连锁经营店建设;邮政部门负责农村邮政服务设施建设;扶贫办要结合国家和省扶贫开发工作,负责争取资金,支持贫困村的新农村建设工作。希望省直各有关部门根据分工,按照示范村建设的总体要求,组织研究制定下一个三年建设的实施方案,分解任务,制定相关政策,协调落实项目和资金,切实加强工作指导,组织和动员全行业力量有计划、有步骤推进各项任务落实,实现资金整合、行业包保、合力攻坚的工作格局。
  第二,切实做好点上的帮扶工作,做到积极主动、尽职尽责。我省从2006年起连续几年从省、市、县、乡四级机关抽调干部,派驻村屯,指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要目的是宣传政策,落实项目,协调资金,调处矛盾,化解纠纷,锻炼干部,强化基层基础工作。这既是我们各级领导和驻村指导员的工作职责和任务,又是我们做好新农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家一定要落实好这一基本要求。这次会议之后,关键在于抓好落实。第一,要搞好汇报。大家一定要把这次培训班的精神,尤其是延春副秘书长讲话的要求,认认真真、原原本本地向本部门、本单位的主要领导做好汇报,讲清楚这次会议提出的各项任务要求,进一步明确今年帮扶工作的重点和指导员工作职责,引起部门单位的重视和领导的支持。第二,要抓紧对接。今年省里的帮扶工作调整方案已经完成,文件下发到各个部门和单位,各部门单位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抓紧落实帮扶工作,当前主要是搞好对接。特别是牵头部门,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要积极向帮扶的省级领导做好汇报,向协同部门搞好协商沟通,在6月底以前,争取省级领导和帮扶部门单位到县(市、区)以及所帮扶的村搞好对接工作,帮助研究和解决新农村建设存在的实际问题。第三,要落实措施。各个部门和单位都要制定今年帮扶新农村建设的各项推进措施,落实对帮扶村所能支持的资金、项目和智力人才帮助,做到早研究、早落实、早实施。在这方面,各个部门单位都要积极主动,既要量力而行,更要尽力而为,坚持为基层办实事、办好事,多解决难事、大事。今年各个部门和单位都要有行动,都要有举措。第四,要营造氛围。从今年开始,将进一步加大对帮扶工作的宣传力度,组织有关新闻媒体进行跟踪宣传,营造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推动新农村建设深入展开。第五,要创造条件。我们各位同志在基层工作很辛苦,承受和克服了工作、家庭和自身等许多困难,特别是有的帮扶村地处偏僻,生活条件较差,开展工作有一定的难度。各个帮扶部门和单位一定要给指导员工作创造有利条件,在交通工具、生活补助、工作安排上给予多方面照顾,保证指导员在基层安心工作,全身心的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来。
  同志们,从现在起今年的有效建设时间只有几个月,希望大家能够抓紧时间尽早深入到基层,尽职尽责,扎实工作,全力以赴帮助指导地方搞好新农村建设,为我省新农村建设事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省新农村办 供稿)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对临床有关指标的影响,为临床诊治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1月我院接收诊治
5月8日,农业部农机推广总站涂志强副站长、张树阁处长,农业部农机化管理司安全监理处刘俊科长等一行四人到我省检查春季农机化工作。省农机管理局翟延华副局长、闫成林调研员、省农机推广总站徐莉站长、省农机安全监理站杨海波站长等陪同检查。  检查组通过采取入户调查、走访生产(经销)企业等方式对我省春耕生产情况、安全生产情况、技术推广情况进行了检查和指导。  其间,检查组还到吉林市农机推广站、农机监理站进行了
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开启了全新的时代,而环境问题的严重性也日益显现出来,重金属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涉及到医药、食品、环境等多领域的重金属污染问题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1周年,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市委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结合“创先争优”、“干部下基层”和“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七一”前后,农业局党委组织开展四项主题活动庆祝党的生日。  一是召开民主生活会。召开由局党委领导班子成员参加、9个直属单位负责人、39个基层站站长列席的民主生活会,民主生活会以认真学习贯彻蛟河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为主线,以争当优秀共产党员为主题,以“创一流
为解决农村地区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接收不畅问题,由双辽市气象局出资,从2010年10月25目至11月20日,在全市范围内的部分乡镇、村屯安装了用于气象预警的14套大喇叭广播预警发布平台
1.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1合作社内部运行机制不健全由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产权不清晰、利益分配制度不健全。在合作经济组织盈余返还上,容易产生矛盾,引发不稳定
为扎实推进农村劳动力阳光工程培训项目的顺利开展,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的现代新型农民,吉林农业杂志社高度重视,精心谋划,严格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要求,于9月15日~18日在辉南县举
蔬菜是生长周期较短、复种指数高、营养丰富、需肥量大,对产量品质和卫生要求特别严格的经济作物。蔬菜施肥是蔬菜生产的重要措施,直接影响蔬菜的产量和品质,进而影响人类健康和土壤环境条件。保护地生产蔬菜,由于保护地设施形成一个独特的环境,使蔬菜生产的环境条件、施肥条件、土壤条件等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如果没有相应的配套措施,尤其是施肥技术,将会使土壤条件恶化,对蔬菜生产造成不良影响。我国广大菜农在长期的生
10月24~26日,省农委副主任吴晓光带领由省农委科教处处长肖珍武、农垦处处长麦朝、能源环保站站长潘希波、农业产业化办综合科科长陈国宏组成的省农委第二调研组,深入蛟河市、舒
本刊讯:10月10日,全省农村工作座谈会在长春召开。副省长王守臣、省政府副秘书长刘延春、省农委主任任克军、副主任于文波等领导出席会议。会上,主要听取了全省“三农”工作有代表性的地区、部门、单位和机构的有关意见和建议,以期对我省“三农”工作和上级有关部门的决策提供参考。会上,各位与会同志积极发言,并对各自关心的问题互相交流、提问,会议气氛十分热烈。  座谈会上,在听取了各位与会同志的汇报后,王守臣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