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新模式:个性化公司

来源 :管理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wei94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期的企业,人只是提高效率的工具。到大型事业部制企业,人被看作是一种生产要素。尤其是经济学中对人的抽象平均化倾向,使企业只有“劳动力”,而不是活生生的人。迄今的管理学理论中,尽管口口声声以人为本,但因为人的能力和性格千差万别,人的行为具有不可预测性,所以无法在理论上说明“人”。正如曾在IT公司担任过CEO的哈罗德·杰宁(Harold Geneen)指出的:“大部分新公司的结构和体系中充斥着日趋复杂的管理政策和程序,设计它们的目的是用来最大程度地削减个人特性,从而使劳动力成为像资本资源一样可预知和可控制的要素。”这就是高沙尔批评的“组织人”。
  针对这一问题,管理学术界一直在寻求“突围”方向。对此,高沙尔写出了具有前瞻性的《个性化公司》一书,在人本原理上有所突破。激发员工的能动性:建立对员工的信任感
  高沙尔认为,要从“组织人”管理模式中解脱出来,就必须激发员工的能动性,把管理逻辑从员工只是可替代的“零部件”转移到员工是有待挖掘的价值上。他发现,能够发挥人员积极性的企业具有三个特征。
  员工对自己工作的主人翁意识。在事业部制下,授权和控制是相辅相成的。严密的检查和控制强化了基层向上负责,压抑了员工的自主精神。为了化解这种矛盾,就需要改变组织的沟通模式,修正组织原理,真正让员工自己当家作主,让员工能感到来自组织的信任。比如3M公司,员工的创新可以组建项目组,项目组成功之后可以发展为部门,进而有机会组建独立的事业部。这种管理思维与传统的不一样,原因在于“它完全扭转了传统的鼓励高层管理者对下属行使权力并保持控制的观念,而代之以鼓励管理层激发基层活力并支持其创新精神的组织观念”。
  需要指出,具有相同组织结构的公司,并非具有一样的管理模式。都是等级结构,管理效果却不一样。高沙尔指出,在ABB和西屋公司中都有着刻板的组织结构,“有点等级森严、官僚气息浓厚的味道”,但是在管理上却存在着重大差别。所以,组织结构不是制约管理水平的唯一因素。在西屋公司,管理者倾向于对资源的直接控制,在ABB公司,管理者认为那些最接近顾客或最通晓技术的员工应该放在更好的位置,从而使资源和职责分散化,更好地体现了员工的自主性,这就是个性化公司。
  依赖员工的自律性。资源和职责的分散化,并不是说个性化公司没有控制。高沙尔指出,像ABB、ISS和3M这样的公司,它们也有控制,“但是,这些公司的集中管理和指挥及其经营业绩并非通过保持对战略计划和经营实体经营预算的严密控制来实现,而是通过在日常工作中以及在遍布各组织的员工的日常行为中培养一种自律意识来实现”。
  高沙尔认为,“制定目标的实质在于保证员工和管理者之间的‘公平交换’的正常进行,而实行自律管理的企业的工作环境则能最大程度地减少以‘警察与强盗游戏’为特征的传统计划和预算制定过程中产生的负面影响。”他认为,尽管在组织中培养这种自律意识需要付出相当长的时间和努力,但其结果却是十分吸引人的。他指出,要在组织中建立这种自律观念,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建立明确的绩效标准和民主化的信息交流体系,以及形成一种建立在同事之间相互可比性基础上的挑战自我的环境。”
  在信息交流体系方面,高沙尔提出三种改善途径:第一,废弃毫无用处且繁文缛节的信息上报;第二,彻底修整信息体系,以使其能重新适应服务于基层经理的需要;第三,与员工工作有关的信息应该在公司内部自由流动,而不能藏匿于组织高层。 营造对员工有利的企业环境。高沙尔认为,“为使这些员工成为真正的基层经营开拓者,公司必须营造一种保护性和支持性的环境,以利于开发员工的技能并帮助那些发挥新作用的员工建立自信心。”实现员工的自律,首先要让员工具备自律能力。高沙尔比喻说,要把圈养的动物放归自然,首先要确保动物有独立捕食能力,如果不具备这个能力,放归就意味着死亡。所以,高沙尔坦言:“没有经过充分的指导和支持而进行的权与责的根本性转移是既幼稚又不负责任的。事实上,正是由于没有为基层员工提供一个合适的支持性环境,才导致很多人将关于授权的讨论视作空洞和不真诚的花言巧语而予以拒绝,具体表现在大量剥夺新赋予基层员工的职权。”没有自控自律能力的自治势必失败。
  凡是员工自主的企业,管理层都培育出了两种组织特征:“一种是激励员工掌握知识和技巧以便营造自律、自控的环境,另一种是创建一种企业文化,使员工建立起承担风险所必需的自信心。”可见,只有具备了条件的授权,才能真正获得授权的预期收益。创造和传播知识:从个人特长到组织化学习
  高沙尔指出,很多企业极力提高短期静态效益,并试图将所有人力资源的价值榨尽,却损失了长期的动态效益。他认为,“只有通过不断加强和提高员工的综合能力并促使他们创造新的价值才能产生这种长期效益。”“个性化公司把管理核心从尽可能榨取价值转换到创造新价值,把建立员工持续学习计划作为企业发展的基石而不是作为达到企业目标的一个手段,同时将其作为企业的一大最终目标。”员工的持续学习,包括拓展员工个人能动性和专业技能,还包括将分散在员工身上的主动精神凝聚在一一起,将不同员工的专业技能联系起来,并将这种联系根植于持续的组织化学习和实践过程中。这需要按以下五步循序渐进。
  1.培养个人专长。尽最大努力聘用最优秀的新员工,然后创造新的管理框架和机制,让员工持续不断地增强身心素质,提高和扩宽自身的各种能力。
  2.有凝聚力的组织者。利用现代通讯工具和建立关系网,支持信息交流,联结和传播员工的个人知识,并最终将个人专长融入分享信息的集体实践中。
  3.开发信息的横向交流。传统的信息渠道是正规的垂直体系,注重财务数据,而跨部门的学习需要建立在人际关系基础上的横向信息渠道,主要传播知识和专业技能。高沙尔认为,即使公司采取各种措施鼓励横向交流和联合,但垂直的财务驱动型的衡量体系仍然制约着员工的行为。考核什么就会得到什么,所以,要使横向沟通发挥效力,就必须更新测评考核内容与方法。
  4.创造以诚信为基础的企业文化。“员工能共享作为他们主要生产力源泉的信息和专业技能;共同承担解决问题的责任,尽管他们对此控制权有限;在衡量方法和尺度不清晰或发生转变的组织环境中发挥主动性并采取行动。”这种文化来自于三个方面:组织过程的透明度和公开性;管理决策的平等和公正;确立共享的核心价值体系。
  5.将企业组织视为一体化的网络。一体化的组织网络有两个要点:第一,分散的、专门化的资源和能力。资源和权力的集中,意味着失去自治;自治而没有网络,意味着缺乏横向学习交流。第二,建立既非完全独立,也非完全依赖,而是相互依存的部门与总部之间关系。
  
  确保持续性变革:从逐渐改善到彻底再生
  
  许多有名的企业由盛转衰。高沙尔认为,“成 功之后的衰败”可以归咎于两个原因:一,昨天的制胜之道变成今天的惯性思维,企业会产生组织惰性;二,组织的傲慢自大,把过去借助多种因素获得的成就归功于管理者个人的决策和实践,过于相信自身的能力,低估竞争对手,并将客户看作自己的俘虏。所以,个性化公司需要这样几个管理理念:一,培养一种持续更新、永不知足的自我拓展意识;二,提高组织的灵活性;三,提高协调能力。
  1.培养我拓展意识。高沙尔指出,“从普遍水平看,应给企业的长期目标注入更多的人性因素而不是仅仅要求达到25%的资本回报率,这也可能成为更突出的发展宏图。”花王公司丸田的话更直率,他说:“作为一个企业,我们并不把时间花费在追赶我们的竞争对手上,相反,我们通过驾驭知识、智慧和创新来明悉如何为消费者提供令人惊奇的产品。我们从来不必为竞争对手的动向费脑筋。”高沙尔对此评价道:“他的话的内涵当然比销售香皂更丰富,更令人感受到其远大抱负。”
  用使命来激励员工,能让员工感受到自己工作的意义,感受到自己人生价值的实现。崇高的使命和远大的愿景,不仅能激励员工积极努力,而且能让企业避免陷入“恶性竞争”,形成集体凝聚力。高沙尔说:“如果与其他人协同工作,大部分员工会产生一种他们自身无法形成的勇气和执著。这种潜力正是我们在各个企业所看到的,特别是当员工具备力争最好的雄心壮志时,就会产生一种集体的归属感。”
  2.培育组织灵活性。高沙尔认为,一个组织的灵活应变能力产生于“组织对企业持续的自我完善和打破原有结构的组织更新之间矛盾冲突的控制能力”。培育组织灵活性的途径包括:第一,培育组织结构多面性。例如,ABB公司的巴尼韦克提出,组织应是“既大又小;既有地域性又有全球型;既要放权管理,又要采取一定的集中控制”。第二,创建动态过程。花王公司的丸田将动态过程比喻为:“就像身体对疼痛和伤害的反应那样向受伤区域释放缓减或自主力量,这种组织也能产生这种反应。如果一个部门出了问题,其他部门应感受到这个问题,并无需请求就前去相助。”第三,建立“思想发源地”,引导员工接触尽可能多的经历和观点,形成价值创造的源头,从而能够发现更多的新机会。
  3.提高协调能力。“和而不同”是正道,“同而不和”是歪路。高沙尔发现,个性化公司能够建立一种动态的失衡机制,即对组织不断提出挑战,制造“不和谐”音符,以此寻找新的选择和机遇。这也就是福莱特说过的“建设性冲突”,克里斯滕森说过的“破坏性创造”。组织应不时制造一些“麻烦”,构建动态失衡机制,即“冲突——和谐——冲突——和谐”这样一个过程,防止企业的固化和老年痴呆。
其他文献
科斯在思考组织存在的理由时,基于组织管理边界问题开创了“交易成本经济学”,并因此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殊荣。然而,当我们基于特定的视角和特殊的目的去考虑社会组织设计边界的时候,虽然我们可以从中获得暂时性的、被放大了的效果,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将难免会受到明确的目的和细致的边界分类之害,其产生的潜在的系统分割风险将会导致系统的失衡甚至最终的崩溃。  长期以来,政府各个部门间由于职能划分过细所致的衔接失
期刊
詹姆斯·马奇(James G.March)和赫伯特·西蒙(Herbert Alexander Simon)都是好生了得的人物。2003年,管理学者罗伦斯·普赛克和托马斯·戴文波在《哈佛商业评论》上特制作了一张200位管理大师的排行榜,然后他们问上榜的大师们一个问题:谁是你心目中的大师?排在第一位的是20世纪最伟大的管理学家德鲁克,排在第三位的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而排在德鲁克之后,西
期刊
当今,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市场经济带来了社会分工和社会分层,社会正向高度分化迈进。在这个新的社会结构中,层出不穷的社会主体,其中既包括政府、企业,也包括各种各样的社团组织。社会主体的日益分化和细化带来了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程度的加深,但是也形成了层级制度的弊病。怎样使社会主体产生规模性效应,怎样使群体边界变得不再如鸿沟般不可逾越,怎样使整体发挥大于部分之和的效应,怎样发挥群体协
期刊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电子商务活动的推动,复合渠道模式有了新的发展。许多企业已经把网上营销渠道也纳入复合渠道之中。  然而,网上营销渠道,是一把双刃剑。它在带来众多利益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招致新的问题。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网络渠道同传统渠道商间的复合渠道冲突的问题。佛罗斯特(Forrester)对50个消费品生产商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企业在实施网络营销战略时面对的最严重的问题就是复合渠道冲突
期刊
1948年9月26日,舒曼特拉·高沙尔(Sumantra Ghoshal)出生在印度西孟加拉邦首府加尔各达。这座由英国东印度公司建立起来的英属印度首府,本身就是全球化在东方的标志。在这座东方著名的智慧之城和商业之城中,高沙尔感受到学术和商业的魅力。成年后,高沙尔进入印度最有名的德里大学(Delhi University),主修物理学。毕业后他先后在印度社会福利和工商管理研究所(the Indian
期刊
要了解任何一门学科,进行学术史的梳理都是必要的。即便是物理学,也需要知道从伽利略到牛顿再到爱因斯坦的大致状况。但是,学术史的尴尬在于,当你掌握了一门学科的基本结构和主要内容后,就不再需要从头梳理它的发展史。对学术史的兴趣,往往是外行比内行更大。除了部分以学术史为主干内容的人文学科外,凡是狭义科学的学科,随着专业研究的深化,学术史的意义会衰减。所以,学术史的研究不仅对于非学术的大众来说是小众,而且在
期刊
Fagerberg曾提出这样一个讨论:“如果厂商A在某一情境下第一次引入一个特殊的创新,厂商B随后在另一个情境下引入相同的创新,我们能称B为创新者吗?”尽管实践中我们通常把A称为创新者,把B称为模仿者,但事实上也可以认为B同样是一个创新者,因为B第一次将该创新引入了一个新的情景。  我们将这种从发达经济体引进商业模式,并运用到新兴经济体中以满足本地客户偏爱和市场基础设施的流程定制,称为二次商业模式
期刊
编者按:  “裂变:中国企业创始人分手调查”是《管理学家》2010年推出的专题案例,旨在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创始人分手的原因、失败因素及成功经验进行梳理和总结。为了让“调查”更具代表性,欢迎各位读者提出宝贵意见或提供研究素材,任何建议请发送邮件至guanlixuejia@gmail.com
期刊
在遇到矛盾或争端时,我们常常讲“情理法”。但很多时候,只讲“情理法”是不够的,例如孙春贵和孙寅贵两兄弟的案例。  孙寅贵是很讲“情”的。例如,请二哥孙春贵加入“天梯”项目,并担任了总经理;当他发现孙春贵不胜任总经理时,给出的补偿也很有“诱惑力” (300万);经过“辞退事件”后,孙寅贵又给孙春贵安排了一个职位高于总经理,但没有实权的执行董事,可谓情至义尽。  孙寅贵是很讲“理”的。从本质上讲,他和
期刊
创意产业作为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的一种新兴产业,在发达国家(地区)迅速发展,许多国家(地区)将其作为支柱产业予以重点扶持。创意产业在我国也引起了高度重视,特别是在发展较快、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大都市,创意产业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创意产业园区。  但是,创意产业不同其他产业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创意往往是掌握在个人的手里,而不是某个公司,由于缺乏商业运作经验,这些创意就永远只能是一个创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