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老兵口述 “三通”漫漫

来源 :齐鲁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6190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台湾老兵口述历史》,深入挖掘了十一位台湾老兵的身世经历,展现了小人物在时代洪流裹挟下的人生。
  1950年,姜思章是舟山群岛的县城岱山中学的一名初一寄宿生,14岁还差4个月的他被国民党部队抓兵了。
  看守的战士抡起枪托就打,小小年纪的姜思章被打得腰都直不起来。同行的学生中一位同学患有疝气,他以此为由上前声明此病按规定不能当兵。见没人理会,以为是得到了默许,便快步疾走准备离开。可刚走出几步,即被士兵从背后举枪命中,当即倒地身亡。
  一些不堪被抓的青壮年,在船只开动之际纷纷跳海,伴随“哒哒哒”一阵机枪扫射,海面血水泛起,尸体死鱼般浮在海面。航行了两天三夜,每天,每人可分配到一碗米饭两份大饼。甲板上仅有一个水龙头,少年姜思章挤了半天才弄到半碗水止渴。维持秩序的警卫手拿棍棒,动辄横扫过来。
  说起来,姜思章在不幸中尚有万幸,他在来台湾半年后,曾一度同家人取得了联系,只不过这种联系的取得极具偶然性。
  1950年11月的最后一天,部队操练结束,姜思章照例坐下来休息,正感到百无聊赖之际,发现身边有一张报纸,这是当年部队最常见也是唯一的一份“党报”。本来不怎么看报的他,竟鬼使神差般拿起报纸随便翻了起来。
  忽然间,位于第八版“副刊”左下角的一则寻人启事将他的目光牢牢“粘”在了上面。按照地址,他找到了位于台北市西宁南路145号的联系人王先生。这才知道,原来是父亲托请在上海的亲戚,上海亲戚又托请香港亲戚,香港亲戚再托请台北的亲戚,登报寻找失散半年多的儿子。
  他牢牢记住了王先生的叮嘱,装作什么事都没发生过一样,没有向旁人透露这个秘密;同时,在托转的回信中,也没有暴露自己的军人身份,而是假称在台湾读书,目前一切安好,等于是向家人报了一个讯息:儿子还活着!不久,收到了王先生转回的父亲的亲笔信。
  好景不长。国民党开始在台湾实施更为残酷的高压政策,任何同大陆的交往都有“通匪”嫌疑,随时有杀头的危险。台北的王先生开始面露难色,姜思章遂主动停止了家书往来。从此之后,他同家人音讯断绝30多年。
  在数十年的漫长岁月里,寻找同家人的联系方式,成为姜思章的头等大事。
  听说国民党党部设有“唐光华信箱”,专门为国民党党员转寄投往大陆的邮件,他立即前往登记,并试探性写了几封信让其代转,最终全部石沉大海。他还带领全家接受美国传教士洗礼,指望那个美国人回国时能代向大陆寄信,可愿望依然落空。
  1978年,姜思章偶尔获悉一位老同学家来了一位香港亲戚,遂请求帮忙,对方答应可为他捎信到香港寄发。他写了封信,还是30年前的老地址“浙江岱山东沙镇二保二甲”,因不知父亲是否还健在,所以收件人写的是大弟弟的名字。
  一个月后的一天,这位同学悄然告诉姜思章:“接到香港亲戚的电话,说收到你家人的信了,已转寄台北你家!”
  转眼又一个月过去了,竟毫无音讯。终于通过一位情治单位朋友疏通关系,打听到那封转自香港的家书下落。处理结果是“家书没收,准许影印”。毕竟,收到了一份影印的家书,这是与家人断绝音讯近30年后,收到的第一封家书。是大弟所写,落款是“1978年11月24日”,用语非常谨慎,告知父母均健在,并提供了新的通讯地址。一来二往,连续通信若干次后,同学在香港的亲戚表示不愿再转,理由是他们在台湾的生意受到了影响。他知道,这一定又是台湾情治单位在从中作梗。
  姜思章继续寻找结识香港人的新途径。
  据说,台北济南路一家舞厅常有香港客人光顾。他结识了一名舞女。不过,舞女的客人很不固定,“邮递员”也因此经常变换。
  与此同时,大陆这边的亲人也在做同样的努力。大妹家住在舟山沈家门,临近著名的佛教圣地普陀山,是香客的必经之地。大妹,借机认识了一位香港进香的陈女士,两人很快以姐妹相称。陈女士用照相机拍下了彩色照片,随同妹妹的回信,一齐从香港邮寄台北。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大陆率先向台湾同胞敞开胸怀。不久,姜思章开始从媒体上看到台湾有关人士经香港转赴大陆观光、探亲的消息。
  香港陈女士找到一个与姜思章母亲同姓的人认作“舅舅”,并发来了邀请函,姜思章据此可“合法”申请赴香港探亲。之后,取道香港回乡。
  周边村庄的老兵家人纷纷来到姜家,打听亲人的音讯……这成为他后来策动老兵返乡运动、走上街头公开抗争的原动力之一。
  于是,一个新的组织“外省人返乡探亲促进会”宣告成立,随即,一场轰轰烈烈的“老兵返乡运动”在岛内展开。姜思章亲手起草了四份传单,其人性化诉求、充满诗意的表达,立刻引起无数人的共鸣,虽多年过去,迄今仍为人所称道——
  第一份传单:《我们已经沉默了四十年》。开篇即如此发问:“难道我们没有父母?我们的父母是生是死,却不得而知;‘生’让我们回去奉上一杯茶,‘死’则让我回去献上一炷香。”这份传单在1987年5月10日母亲节当日散发,前后共印制了30万份。
  他说,当初在散发传单时,曾被人大骂为“共匪”、“台独”和“阴谋分子”,甚至被人殴打。为了保全家庭及财产,他甚至准备同妻子离婚。心想,万一被拉去枪毙或者判以重刑,并处没收全部财产,若离婚,尚可留下一定的家产供妻小生活下去。
  迫于舆论的压力,同年8月,台湾当局宣布考虑开放一般民众赴大陆探亲。同年10月15日,台湾行政当局通过“台湾地区民众赴大陆探亲办法”,正式宣布自1987年12月1日起,一般民众可申请赴大陆探亲。
其他文献
中国内地前首富宗庆后遇袭受伤后,人们才发现,即便是亿万富翁,其人身安全防护也非固若金汤。  富豪安危的背后是一个静待开发的安保市场,一名安保企业人士昨天对本报记者透露,这个行业的从业人员约在1000万,行业产值远远不止此前外界估算的400亿元。  李彦宏们是怎样上班的?  在普通人的想象中,富豪的生活是港台剧里的鲜衣怒马,黑衣、墨镜的保镖加持左右,在财经、娱乐媒体的报道里,王思聪的游艇、许家印的私
期刊
日本科学家用小鼠的皮肤细胞成功地培育出了能够产生后代的精子和卵细胞,这甚至意味着任何人都可以生孩子了。而如何安全而合乎道德地利用这种技术,也成了一个问题。  意外的惊喜  从去年10月开始,京都大学的分子生物学家林克彦(Katsuhiko Hayashi)开始陆续收到来自世界各地的电子邮件,大多数都是不育的中年夫妇。其中一名来自英国、已经绝经的女士,甚至要求前来拜访京都大学的实验室,希望能够怀孕。
期刊
济南市图书馆新馆将于10月11日上午正式开馆接待读者,将成为国内面向读者开放度最高的图书馆之一。  新馆将实现全面自助服务,开放借阅文献将达100余万册(件),同时升级图书馆读者外借权最高至10册。  新馆拥有万兆局域网,300兆光纤接入互联网,为读者提供免费无线上网服务,数字资源阅读区、多媒体欣赏区拥有100多台计算机及试听设备供读者使用,多台大型触摸屏为读者提供读书、读报、读图、古籍、拓片、音
期刊
几乎每一家大型超市中都设置专门的“功能饮料”货架,功能饮料品种繁多,从补充能量、防癌抗病到美容减肥,各种功能不一而足。  这些饮料所宣传的“功能”靠谱吗?其功能体现在哪里?庞大的行业市场中又有什么隐忧?  概念先行:  从解乏减肥到PM2.5  每天下午钟敲四下,陈佳乐都打开办公室的储物柜,开启一罐红牛。在办公室,陈佳乐的习惯人尽皆知,并且迅速扩大影响,收获了若干同盟。 “忙了一天工作,五点下班后
期刊
美国汉学家、佛经翻译家比尔·波特的作品《空谷幽兰》的问世让人们了解到在终南山中还保留着隐居的传统,有五千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普通人隐居山谷,过着和一千年前一样的生活。在古代,这里是退出朝野、“穷则独善其身”的退守之地。在现代人的眼中,这里与世隔绝,与大自然相融,世外桃园一般。在主流社会之外,这一群人因种种原因离开城市,在群山中建造居所,住茅棚、山洞。在山泉中采集水源,种地,自给自足。
期刊
他们曾经是乡村的一部分,如今他们是寻找乡村的人。从杨丽萍到张颂仁、胡项城再到王石、丁磊,新的“上山下乡”名人运动正在文化、艺术、商业各个层面展开:物质性的建设之外,他们寻找的是与另一个自己对话的可能性。  文化返乡:  杨丽萍的田园乌托邦  杨丽萍对原生态的诠释,大多源自她的田园乌托邦。从《雀之灵》到日前上演的封箱之作《孔雀》,正是家乡洱源县的山山水水,孕育了这只纯净、飘渺的“孔雀”。  2000
期刊
对圈外人来说,时装周就像是地球上最盛大的派对,但是,它却为业内人士带来诸多的纷扰,令他们厌烦。从纽约开始,到巴黎收尾。在这个月内,数以千计的撰稿人、零售商、摄影师、博主和那些不知道为什么前来,又不得不前来的名人,完全没有休息整顿的时间。  设计师亦然,在时装周期间就像被榨干的水果。12 年前,时装秀重要得可以登上新闻日报的头版头条,但现在,它的规模是原来的两倍大,影响力却在萎缩……  时装周72年
期刊
一提到有机食品,我们联想到的便是青山绿水、牛羊漫坡的桃园化情景。这些景象代表了我们对净洁生活的一种向往,但在食联中国创始人刘全勋看来,这样的向往更多是一种文学想象与道德情操,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它甚至有可能阻碍洁净食品以正常方式进入普通人的生活。  食联中国,作为近年消费者和有机产品生产企业购物、展示的网络商城,注重高端有机产品资源的全面整合及独一的全程二维追溯系统,以先进的物联网技术条件和便捷的
期刊
好像一面镜子,我们在其中窥见自己,也窥见我们的父母——那个曾经以“青春三部曲”风靡电视荧屏,为中国80后们造梦、打鸡血的导演赵宝刚,在热播剧《老有所依》中白描式地勾勒出一个又一个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无奈与惶恐:“空巢”、“啃老”、“空虚无助”……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执导的《父辈的旗帜》有句经典台词,每个混蛋都自以为了解战争。我们要问,每个人是否都了解我们的爹娘?是否都打捞过他们身上的文化记忆?  1
期刊
UGG借助一双“劳保鞋”风靡欧美,Crocs凭借一双“洞洞鞋”名扬中外。多年来丑鞋家族不断诞生新成员,也被时尚界深恶痛绝,但谁都无法阻止它们如病毒之势蔓延,出现在每个人的脚上。  大碗女星也许穿过无数次Jimmy Choo,但在八卦读者眼中,那不过都是“名牌高跟鞋”罢了,就是那些能把人脚趾踩断的东西。但如果大腕们穿了一次UGG,读者一定过目不忘。就像小布什的名牌鞋成百上千,没人在意,但人人都会记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