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对一组题的教学反思谈“淡化结论与注重实质”

来源 :数学教学通讯(教师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eboy0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问题的结论实际上是问题实质的外延,是问题实质的形式化.本文通过对一道题所引起的教师间的讨论,探讨对问题的分析要努力揭示问题的实质,使学生理解结论逐步形成的过程,并提出数学教学要淡化结论,注重实质.
  关键词:淡化结论;注重实质;外延;内涵;教学根基;教学拓展
  
  问题的提出
  最近,备课组在备简易逻辑一章时遇到了一道题,在集体备课活动中,组内同仁对此题的解答产生了分歧,于是笔者将此问题发到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作者群里也得到了不同答案,究竟是什么问题,为什么连教师之间也会产生分歧呢?为了方便叙述,本文摘录如下:
  题目1:是否存在实数p,使“px+4<0”是“x2-x-2>0”成立的充分条件?如果存在,求出p的取值范围;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本题有两种解答方案.
  解答1:
  由x2-x-2>0解得x>2或x<-1.
  当p=0时,4<0,无解,舍去.
  当p>0时,x<,若使得“px+4<0”是“x2-x-2>0”成立的充分条件,只需≤-1,即0  当p<0时,x>,若使得“px+4<0”是“x2-x-2>0”成立的充分条件,只需≥2,即-2≤p<0;
  所以{p-2≤p<0或0  解答2:
  由x2-x-2>0解得x>2或x<-1.
  当p=0时,4<0,无解,为,合题意.
  余下解答过程同解法一,不再赘述,最终得结果为{p-2≤p≤4}.
  
  问题的焦点
  1. 中数参作者群的回应
  ?摇?摇问:是否存在实数p,使“px+4<0”是“x2-x-2>0”成立的充分条件?请问p=0成立否?
  参与讨论的教师较多,限于篇幅,仅选择两位具有代表性的教师的回答.
  教师1答:当然成立.用集合的观点来解释充要条件,如果“A?哿B”,那么有 “A?圯B”成立,而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教师2答:不可以.
  问:为什么?
  教师2答:前面无x,怎么代入使后式成立.
  2. 分歧的焦点
  从备课组和中数参作者群的回应来看,分歧的焦点在于“p=0时是否符合题意”,认为符合题意的群体观点为“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认为不符合题意的群体的观点为“当p=0时,前者中没有符合题意的x,故而根本谈不上让“x2-x-2>0成立”.
  那么这个问题的视角应该放在哪里呢?
  
  谈一谈解题教学中的 “淡化结论与注重实质”
  1. 此处问题的实质
  无独有偶,在本章学习中还有另外一题,笔者觉得正好与题目1的思考类似,摘录如下,即题目2:
  已知p:A={xa-4  解答1:由q:B=x≥0,得x2-4x+3>0,得x<1或x>3,
  ?劭q:1≤x≤3,由p是?劭q的必要条件,有a-4<1,a+4>3,所以-1  解答2:由q:B=x≥0,得?劭q:x<0,即-{x|1  由p是?劭q的必要条件,有a-4≤1,a+4≥3,所以-1≤a≤5.
  这两种解答两位学生同时板演在黑板上时,教室里一片惊奇之声,两种解法感觉都对,但答案又不一样.
  那么这些问题分析的视角应该放在哪里呢?结合大家的讨论,笔者以为出错的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在解题教学时多关注了一些结论,而没有抓住问题的实质.
  对于问题1,我们在解题中,仅仅关注我们在解题中常用的一个结论:“用集合观点解释充要条件”,而没有理解问题的实质.
  当p=0时,问题实质为:若x无解,那么x>2或x<-1,这显然是一个假命题. 故p=0不符题意.
  对于问题2,在解答2中,我们同样犯了一个记结论的错误,“≥”的否定就是“<”,而在本题中对于q:B=x≥0?摇,问题实质为≥0且≥0有意义,那?劭q:<0或≥0无意义,得?劭q:1≤x≤3,则得到正解.
  2. 结论是实质的外延,实质是结论的内涵
  我们在解题教学中,师生从解题实践中得到许多结论,不可否认,对我们优化解题过程,提高解题速度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对应付一些考试甚至高考有很大的帮助. 但问题的结论实际上是问题实质的外延,是问题实质的形式化.问题实质才是问题结论的内涵,若我们仅仅关注问题的一些所谓结论,而不关注问题的实质,就可能被问题的形式所蒙蔽,得出的结论并不是此问题的结论,正如上面两问题一样,导致解题出现错误.
  3. 抓住实质才是教学的根基,关注结论仅仅是教学的拓展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在数学教学中,学习形式化的表达是一项基本要求,但是不能只限于形式化的表达,要强调对数学本质的认识,否则会将生动活泼的数学思维活动淹没在形式化的海洋里.假如我们在数学教学中普遍采用机械训练的办法,对题型进行分类,对解题的方法进行归类,让学生记各种各样的结论,使学生见到什么题目就在想用什么结论去套、去解. 长此以往,学生只会觉得数学单调枯燥,进而产生厌烦心理.请问学生的思维又怎会得到有效的发展,又如何谈得上数学的创新呢?笔者认为在数学教学中,要“淡化结论,注重实质”,对一些可有可无的结论不要让学生记忆,对一些确实需要的,对学生的后续发展起了很好的基础和保证作用的,可适度记忆. 因此,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应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和学生的自主探索活动,使学生理解结论逐步形成的过程,努力揭示问题的实质;应认识到抓住问题的实质才是抓住了教学的根基,关注问题的结论仅仅是教学的一些拓展,千万不能本末倒置.
  
其他文献
摘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  的整个过程,养成学生主动思考、探索的习惯,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十分必要.  关键词:自主学习;自主接受性学习;自主建构性学习;自主探究性学习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课程改革已陆续在全国各地展开,第一批进入课改的省份到目前已经经过了五个学年.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数学教学方面在全国各地凸显
学校管理,说复杂很复杂。工作干头万绪,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每一项工作都少不了校长去操心。说简单又很简单,主要工作是做好两件事:教与学;只须管好两类人:教师与学生。管理工作如果
在全省上下推行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潍坊市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教育也搭乘上了飞速发展的经济“快车”。从2007年开始,他们在学习性郎翻、洋恩中学等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潍坊市“
笔者响应市教委特级教师献课活动,先后到重庆酉阳、秀山等八个区县上示范课,现将其中的一节《对数函数》第一课时的课堂教学实录和课后反思奉献给广大读者,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
设计了一种LRC电路控制的瞬变垂直磁偶极子场源,该场源可通过线路中的电阻R调节其振荡频率和衰减速率,以获取高能量、穿透能力强的时域电磁波信号。理论分析表明接收波形随距离衰减的程度远大于随电阻率减小而衰减的程度;当观测距离大到一定程度或电阻率小到一定值时,记录的时域波形近似为源信号的包络线,这样就相对简单且易于测量其峰值旅行时,从而达到高分辨率成像的目的。
摘 要:例题教学贯穿整个数学教学,例题的教学时间占80%到90%,因此,把例题教好是教学的主要任务. 笔者根据在教学一线的实践,着重论述如何实施数学例题“1+n”式教学,尽显其优势,将教学、教育的隐形目标加以落实,实现教学效果的提高.  关键词:例题教学;隐性;显性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让学生在理解数学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在粮食产量方面需求巨大,水稻作为我国偶重要粮食产物之一,在满足人口物质需求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1]。想要在有限的种植面积上栽
[目的]建立一种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80%吡蚜酮·烯啶虫胺水分散粒剂的定量分析方法。[方法]采用ODS-2反相色谱柱,紫外检测器,以乙腈/水/磷酸盐缓冲液(体积比10∶80∶10)为流
跟踪分析了江苏省“九五”期间建设的5套钻孔体应变仪观测资料的完整性、稳定性及观测精度等,利用观测资料分钟值,对2001~2004年发生在台湾地区的强震记录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江苏5套体应变仪的观测精度波动较大,受仪器故障、降雨雷击、气压等因素的干扰,观测资料的完整性、稳定性欠佳,各台都存在着不明原因的突跳现象;2)大部分体应变分钟值能清晰地记录到台湾地区6级以上地震,其中南通体应变仪的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