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德育贴近儿童

来源 :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huiru8711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明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日益凸显。如何培养承接民族传统的现代中国人,让优秀的传统道德理念深入现代学子的身心,成了摆在教育者面前的课题。山东省济南市南上山街小学将德育课程命名为“出彩中国娃”,旨在培养出“根植祖国,各美其美”的中国好少年。“出彩”在于张扬学生个性,给每一个学生创设适合发展的领域,“中国娃”则旨在培养中国气质风貌的学子。
  “出彩中国娃”德育课程,是在学校确立多年的“六艺”德育体系构建基础上生发出的品牌课程,确立了“懂礼节、爱艺术、勤运动、会实践、善学习、能创新”六个教育目标,确定了“守中国礼、学中国艺、强中国身、研中国风、通中国文、圆中国梦”六项学习内容。
  守中国礼——日常礼仪与节庆礼仪相佐。学校通过两种途径开展“礼”的教育,一是兼具仪式感和文化感的传统“典礼课程”,以入学礼、开笔礼、晋学礼、毕业礼、感恩礼等系列典礼教育为主要内容,让礼仪知识、礼仪行为,礼仪智慧浸润学生的心灵。二是将学校礼仪、餐饮礼仪、集会礼仪、社交礼仪常识等纳入学校的 “礼仪社团” “知行大讲堂”的活动中,请校内外专家开办讲座。同时,在日常的行为规范评比中,进行落实。最终达到体貌兼习,学礼养正的教育目的。
  学中国艺——民俗文化与国粹经典相融。引导学生探究现代社会生活中的“乐”是什么。今天,“樂”不仅指会乐器,更是一种对艺术的欣赏、体验与热爱。结合学校“中国风”班本课程打造及“十大国粹进校园”系列活动,通过班本课程开发和传统文化体验的双重浸润,滋润学生艺术素养。
  强中国身——全员参与与特长培养相映。大力发展传统体育项目和传统体育游戏,通过学校全员运动会、校级体育社团、阳光课间操、课间传统游戏,将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发作为突破口和着力点,通过这些有趣、有益的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竞技技能,为学生营造一个书声与欢笑共存的校园环境。
  研中国风——研究性学习与研学旅行相长。为了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让学生在环境的浸润中、在立体的研学体验中成长为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中华学子,我校确立了契合学校核心文化和办学特色的“寻根溯源”研学课程主题,开启了“寻根”研学之旅。通过校园环境立体式研学、乡土情怀城市化研学、传统文化旅行式研学、多元文化国际化研学,引导学生把自己成长的环境作为学习、研究的场所,感受老济南的民俗文化和百年前的风土人情,体悟中华民族的智慧力量与厚重历史,在国际研学中开阔眼界。
  通中国文——经典诵读与学科育人相助。开展了与“国学诵读 经典同行”为主题的读书系列活动,着力开展班级、年级、学校三个层面的“共享阅读新时代”主题活动,学生在和谐浓厚的读书氛围中,切身体会“开卷之益”。在营造读书氛围,打造书香校园的同时,将“共享”概念引入校园生活,帮助学生在汲取知识养分的过程中形成规则意识、践行公民意识。
  圆中国梦——科学体验与科技创新相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树立创新精神和发展创新能力,也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据我校传统、科技两翼共同发展的理念,搭建了许多诸如“头脑风暴”“领袖训练营”“创意时代”等锻炼学生思维,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平台,在多样化的平台活动中,让学生的进取心、责任感、求知欲、意志力、合作精神等良好的品质都在科技创新活动中潜移默化,从而激发学生生命潜能。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南市南上山街小学)
  责任编辑:宋艳
其他文献
让优秀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传承,是语文教学的要义,亦是语文教师的必然职责。传统文化的内涵广泛,传承的途径也很多,但传承易流于空洞。笔者认为,传承的切入点应该在文本,着力点应该在课堂。下面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教材第11课“晏子使楚”为例,谈谈怎样把传统文化教育融入语文课堂教学。  古人云:文以载道。有关传统文化的文章,最精华的所在是育人价值。挖掘文本中的文化内涵,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去体味,去感悟,从而
期刊
积极探索拓展性课程的开发,体现地域特点,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新要求。我校地处萧山沙地,激励着一代代人成长的围垦精神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为了传承这一精神,学校设立了“风情南沙”课程。通过将六大沙地文化板块和五大教育基地融入我校的课程内容,让我们的学生从小就形成热爱家乡的情怀。我校的学生,绝大多数都出身于农民家庭,一方面学校想方设法开设相应的课程,提高他们的艺术品位。另一方面,开设
期刊
伴随着鼓励资本进入教育领域的浪潮,上世纪末,民办教育获得了跨越式大发展。2017年9月,民办教育“营利性、非营利性”的分类改革正式拉开大幕。此后,涉及幼教领域的重磅政策频频出台,带来利好大方向的同时,也因部分具体措施的不甚清晰,增添了民办园举办者的犹疑与不定。如何理解普惠的内涵?公益普惠性学前教育的推进中可能遇到哪些问题?营利性幼儿园有多少生存空间?本刊记者采访了国内民办教育知名专家,浙江大学教育
期刊
“要使登临高著眼,梧桐应有凤凰栖。”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凤凰小学创建于2017年8月,同属于杭州师范大学第一附属小学教育集团,是一所根植于112年建校历史基础上古老又年轻的学校。学校秉持“像种树一样做教育”的理念,用心打造适宜凤凰学子成长的、有着满满童年味道的梧桐树学校。  作为中国新样态学校联盟首批成员之一,学校勇立新课程改革潮头,一直致力于新课程改革的深化和推进,立足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坚持“有氧
期刊
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匮乏,是学前教育面临的最大难题。当前,越来越多的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正走在转为普惠幼儿园的路上。无论是举办者,还是从业人,最忧虑的问题正是因普惠而导致教育质量的整体下滑。如何保证普惠性民办园“降价不降质”?怎样更好地推动学前教育惠及更多儿童?地方贯彻执行过程中有何可供借鉴的经验和做法?或许以下声音能带给人一些启发。  Q:如何在民办园转普过程中,让越来越多的孩子能够享受到“质优价惠”
期刊
儒雅、健谈、严谨,陈履生给人的初次印象一如老派的传统文人。无论是绘画、摄影,抑或油灯收藏,他总能在时空转换中游刃有余,仿佛自带天然的统筹能力。如此活法,倒也生出许多浪漫。  2016年8月,陈履生正式从国家博物馆退休,但他没有“退而休,退而止”。对于博物馆,他倾注了大量的精力与感情,走访、参观过全世界300多家博物馆;他将自己收藏的4000余件油灯精品拿出来建立油灯博物馆;他希望博物馆的教育能融入
期刊
作为教师,你受到过来自家长的质疑吗?“孩子为何总出现磕碰,是不是老师不负责?”“孩子在园吃完晚饭,回家还闹饿,是不是没管吃饱?”这些诘责,给教师日常工作造成了很大困扰。  当家长质疑发生后,幼师怎样做才能实现有效沟通?我们选取了一位有20多年早幼教经验的园长处理应急事件时的做法,从具体环节出发,看看她是如何一步步化解纠纷,并与家长“化敌为友”的。同时,我们也邀请部分园长、一线教师提供经验,为烦恼的
期刊
近年来,许多幼儿园率先亮起“特色办园”的牌子,千方百计搞出个特色。一时间,各种特色教育充斥着我们的眼球……结合实际,园所在发展过程中,应当如何看待“特色”?如何摸索特色办园之路?怎样兼容特色教育与幼儿的全面成长,以实现幼儿园的内涵发展和办园质量的提高?且听部分幼儿园代表发声,分享他们对于特色教育的思考及经验。  让内涵发展成为培育特色的主旋律  文化建设对于幼儿园内涵式发展、特色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期刊
2019年4月,敲下这行文字时,距离去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发布,过去了150多天。16万民办幼儿园,直面转型发展的新课题。  这份学前教育的“深改意见”中,再度强调了“到2020年,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5%,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在园幼兒占比)达到80%”。这样的时间节点和数据,并不是第一次出现,不同的是,这是
期刊
有些花儿,虽花期不同,终绚丽绽放;  有些孩子,虽心智不同,终健康成长;  有些老师,因静待花开,而辛勤耕耘;  有些教育,因期待成长,而选择守望。  成长,如花开的声音,安然待之,静等蓓蕾缓缓绽放。  让每一个独特不凡的个体,肆意绽放在自己的芳华里。  ——题记  《麦田里的守望者》为世界擦亮了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孩子就像玫瑰花蕾,有不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