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9-000-02
摘 要 文章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实地调查法、比较分析法等科研方法对快乐体操如何进校园进行分析,目的是为有利于创建新型体操体制,使体操真正实现管办分离,有利于构建体操后备人才培养新模式;有利于拓展我国学校体育的多元化发展,推动素质教育。理论意义在于:通过对“快乐体操”如何进校园的研究,为儿童少年身心健康成长提供一些理论依据,为保障我国体操后备人才梯队的有序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为相关部门在制定“快乐体操”进校园的政策方面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 快乐体操 校园 困惑 对策。
一、前言
我国竞技体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那一批批优秀的运动健儿,他们在世界大赛中争金夺银,为我国实现体育强国梦提供强有力的保障。然而,近年来,竞技体操后备人才面临严峻挑战。2014年国家女子体操队在新老交替的关键时刻面临断档,可以使用的运动员严重不足,在九月举行的亚运会体操比赛,以及十月份举行的世界体操锦标赛中,勉强凑够6人双线无间隙连续作战,以至于队员疲态百出,突显出后备人才的严重不足。
为尽快改变后备人才青黄不接的现状,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经认真调研认为,国家竞技体操的发展应搭建新的体制和运行模式,希望逐步建立起新型的体操发展“四级模式”。第四级为校园快乐体操和快乐体操俱乐部,这是增强学生体质的基本平台。所以“快乐体操”进校园的提出是我们与时俱进、创新思维的产物。
本文正是在上述背景下,展开对“快乐体操”如何走进校园的研究。其现实意义在于:有利于创建新型体操体制,使体操真正实现管办分离,有利于构建体操后备人才培养新模式;有利于拓展我国学校体育的多元化发展。理论意义在于:通过对“快乐体操”如何进校园的研究,为儿童少年身心健康成长提供一些理论依据,为保障我国体操后备人才梯队的有序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为相关部门在制定“快乐体操”进校园的政策方面提供一些建议。
二、国内外开展“快乐体操”现状
2014年初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召开了两次快乐体操发展研讨会,吸纳了中小学校、基层体校、私营俱乐部、公司、器材厂家等社会各方代表参加,边探索,边行动,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结合中国国情,试图探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快乐体操进校园的推广之路。
2014年7月举办了首次三级和四级动作“快乐体操”教练和裁判培训班,来自基层体校、幼儿园、体操俱乐部和推广公司等近400人报名参加。为扩大项目的影响力,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于2014年12月在广州花都区举办了首届全国“快乐体操”赛,共有来自40个幼儿园、小学、俱乐部和少体校的360多名小运动员参加,80%为业余水平的小朋友。比赛收到了热烈反响。
三、“快乐体操”的理念及推广模式
“快乐体操”目的是让孩子们快乐地参与体操活动,其教学内容注重趣味性和娱乐性,教学方法体现灵活性和多样性,锻炼过程讲究游戏化和自覺性,器材设备确保安全性和多彩性。
“快乐体操”的推广模式为主要以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和中国体操协会的名义进行推广,全面推动快乐体操进幼儿园、小学、中学、社区和商场等。推广的目的是扩大体操锻炼人群,为成立体操俱乐部做准备,最终目标是让将来遍布全国的体操俱乐部成为培养后备人才的基地。
四、“快乐体操”进校园的困惑
(一)中国应试教育的大环境
近些年来,由于新课改的出台,各类试图打开学校大门的传统文化项目繁多,不过只要应试教育不改,各种“进校园”的项目都不可避免的带着功利的色彩,与初衷相去甚远。在以应付升学考试为目的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下,我国中小学生体质严重下降,综合素质已经不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而文化、艺术等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多种课程有的已经变相被异化,有的甚至早就远离校园。
(二)中小学体育课程设置的多元化制约“快乐体操”课程的发展
随着中小学体育课程体系内容的丰富,特别是健美操、啦啦操、体育舞蹈等难美项目和其它新兴的毽球、花样跳绳、花样滑冰等运动项目在课程体系中的开展,在“快乐体操”的推广过程中,学生会表现出对新兴项目那么强烈的兴趣吗?
(三)人们对开展“快乐体操”活动的认识差距(见表1)
首届全国快乐体操赛于2014年12月在广州花都区举行。从表1可以看出虽然参加比赛的有来自40个幼儿园、小学、俱乐部和少体校的363名小运动员参加,但是来自广州的代表队占所有代表队的32.5%。并且中国有34个省级行政区中,只有12个省派出代表队参赛,占总体的35%。而幼儿园代表队占总体代表队的37.5%。从比赛现场和比赛结果可以看出专业代表队与业余代表队同台竞技,表现形成鲜明对比,结果显而易见。
对观看比赛的家长采访中,我们了解到:1他们对首届全国快乐体操赛到底是一个表演节目还是一个比赛项目存在困惑;2“快乐体操”能否真正的让孩子一直练下去,担心此项目会不了了之;3.学校让孩子来参赛的目的不纯,是为了提高学校的知名度才来比赛的;4.部分家长让孩子参加快乐体操学习的目的只是为了参加此次比赛。说明了大众对体操的认识仍然只停留在竞技体操的层面。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快乐体操”的宣传和开发力度仍存在很大发展空间。
(四)校园缺少资金投入“快乐体操”项目
据了解,一套“快乐体操”基本器材大约需10万元左右,再加上场馆设置、场地保养、教师工资等,一个学校启动“快乐体操”项目大约需要30万左右,这30万从何而来?这也是需要探讨的问题。而拥有一套完善的“快乐体操”场地设施,是开展“快乐体操”最基础的保证。 (五)政策保障能否紧跟“快乐体操”的发展速度
虽然国家体育总局体操管理中心最近陆续出台了一些有关“快乐体操”的政策文件,但政策未落实的实际问题仍然困扰着“快乐体操”的开展。
(六)学校体育老师是否能胜任“快乐体操”教练员一职
快乐体操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与传统体育课和传统的体操训练课完全不同。学校体育教师能否领会快乐体操的理念,中小学体育教师能否对体操的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及基本技能熟练运用,以及是否具有体操创新能力的知识储备,等等,也是大家关注的实际问题。
(七)教育、体育行政管理部门能否步调一致,协同统一
从“快乐体操”的初步开展实际情况看,教育、体育行政管理部门依然存在着明显的冲突。一方面,由于体育、教育分属相互独立的不同系统,长期缺乏有效的沟通,这就造成了很多问题和矛盾的暴露。由于“快乐体操”项目是由国家体育总局发起的,就目前来看“快乐体操”更多的是由各个地方教练员、退役运动员、体育老师来推广,推广到更多的地方是幼儿园,其次才是俱乐部,没有得到教育部门更多的关注。这种现象导致了资源、人才的极大浪费,非常不利于活动开展,这个致命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快乐体操”项目进校园的速度。
五、“快乐体操”进校园的机制
(一)借助现代化的传媒手段,加大宣传力度
应该制作一个突出快乐体操新理念的宣传片,利用现代媒体的优势,在宣传快乐体操的同时,消除人们对于体操项目锻炼的偏见和误区。同时,宣传快乐体操给孩子们带来的好处,从而实现从小参与过快乐体操运动的孩子,长大后更能以正确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
(二)打造“快乐体操”新理念的体育课
学校的体操课程,更多地应抓住儿童、少年身体和心理发育的规律与特点,更多地激发青少年对体操练习的兴趣。“快乐体操”新理念体育课的最终目的并不是让孩子掌握体操技巧,而是让他们能够体验和了解不同环境下的体操运动。
(三)举办赛事活动,普及“快乐体操”
学校应主动与体操管理中心或体操协会联系,申请难度小、规则易、奖项多的赛事,目标定位在推广、普及快乐体操,提高全民认识,改变人们对体操的负面影响。并且给孩子们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同时,鼓励更多学校和儿童参与到“快乐体操”的锻炼中去。
(四)教育管理部门要为“快乐体操”进校园提供便利条件
虽然“快乐体操”项目的发起者是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但是“快乐体操”项目要想真正的走进校园,与教育部门的支持是必不可分的。要充分发挥教育部门的领导作用,并且政府应该给予相关支持,帮助各个学校的“快乐體操”能更好地运作起来。“快乐体操”发展规模的重点对象是儿童少年,所以学校应该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积极开发教育资源,寻求快乐体操教育课程内容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将快乐体操的健身教育功能贯穿到中小学的教学、育人课程中。
(五)加强教师的培训工作,提升“快乐体操”教学能力
学习快乐体操教学、训练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术,更新教员的知识结构与执教理念。体育老师有一定的体育或舞蹈相关的教学基础和经验并按照统一教学大纲积极认真地进行“快乐体操”教学,使大多数孩子实现或者达到相当程度的运动水平是完全有可能的。
(六)加强学校“快乐体操”教学经费的投入
只有在合理场地配套设施齐全的前提下,快乐体操课程内容的丰富性才能得以实施,学生在参与到“快乐体操”课学习的过程中,才能重新认识快乐体操。快乐体操教学经费的投入是不可或缺的条件之一。
六、结论
(一)坚守“快乐体操”进校园在中国体操体制改革中的核心地位。体操如果没有实现青少年的普及,就不能改善体操后备人才短缺问题,应大力弘扬、发展、壮大校园“快乐体操”项目。
(二)坚信“快乐体操”进校园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快乐体操”的终极目标就是让广大青少年通过体操锻炼而达到身心健康成长,并在此基础上发现具有体操天赋的苗子,为我国竞技体操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后备人才。
(三)妥善解决影响“快乐体操”进校园的各制约因素,出台强有力的法规和政策保障,使“快乐体操”进校园能顺利进行。
(四)因地制宜,大力改革“快乐体操”教学、训练、比赛的方式,使“快乐体操”在体育教学、体操后备力量培养、全民健身等方面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鹿志海,王文生,杜利坤.中国体操“亲民化”与“娱乐化”发展前景探索与展望[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4.26(3):243-288.
[2] 陈立农.“中国体操学校”考[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4.24(6):104-107.
[3] 张禄.中美业余体操训练现状的比较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2014.5.
摘 要 文章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实地调查法、比较分析法等科研方法对快乐体操如何进校园进行分析,目的是为有利于创建新型体操体制,使体操真正实现管办分离,有利于构建体操后备人才培养新模式;有利于拓展我国学校体育的多元化发展,推动素质教育。理论意义在于:通过对“快乐体操”如何进校园的研究,为儿童少年身心健康成长提供一些理论依据,为保障我国体操后备人才梯队的有序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为相关部门在制定“快乐体操”进校园的政策方面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 快乐体操 校园 困惑 对策。
一、前言
我国竞技体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那一批批优秀的运动健儿,他们在世界大赛中争金夺银,为我国实现体育强国梦提供强有力的保障。然而,近年来,竞技体操后备人才面临严峻挑战。2014年国家女子体操队在新老交替的关键时刻面临断档,可以使用的运动员严重不足,在九月举行的亚运会体操比赛,以及十月份举行的世界体操锦标赛中,勉强凑够6人双线无间隙连续作战,以至于队员疲态百出,突显出后备人才的严重不足。
为尽快改变后备人才青黄不接的现状,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经认真调研认为,国家竞技体操的发展应搭建新的体制和运行模式,希望逐步建立起新型的体操发展“四级模式”。第四级为校园快乐体操和快乐体操俱乐部,这是增强学生体质的基本平台。所以“快乐体操”进校园的提出是我们与时俱进、创新思维的产物。
本文正是在上述背景下,展开对“快乐体操”如何走进校园的研究。其现实意义在于:有利于创建新型体操体制,使体操真正实现管办分离,有利于构建体操后备人才培养新模式;有利于拓展我国学校体育的多元化发展。理论意义在于:通过对“快乐体操”如何进校园的研究,为儿童少年身心健康成长提供一些理论依据,为保障我国体操后备人才梯队的有序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为相关部门在制定“快乐体操”进校园的政策方面提供一些建议。
二、国内外开展“快乐体操”现状
2014年初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召开了两次快乐体操发展研讨会,吸纳了中小学校、基层体校、私营俱乐部、公司、器材厂家等社会各方代表参加,边探索,边行动,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结合中国国情,试图探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快乐体操进校园的推广之路。
2014年7月举办了首次三级和四级动作“快乐体操”教练和裁判培训班,来自基层体校、幼儿园、体操俱乐部和推广公司等近400人报名参加。为扩大项目的影响力,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于2014年12月在广州花都区举办了首届全国“快乐体操”赛,共有来自40个幼儿园、小学、俱乐部和少体校的360多名小运动员参加,80%为业余水平的小朋友。比赛收到了热烈反响。
三、“快乐体操”的理念及推广模式
“快乐体操”目的是让孩子们快乐地参与体操活动,其教学内容注重趣味性和娱乐性,教学方法体现灵活性和多样性,锻炼过程讲究游戏化和自覺性,器材设备确保安全性和多彩性。
“快乐体操”的推广模式为主要以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和中国体操协会的名义进行推广,全面推动快乐体操进幼儿园、小学、中学、社区和商场等。推广的目的是扩大体操锻炼人群,为成立体操俱乐部做准备,最终目标是让将来遍布全国的体操俱乐部成为培养后备人才的基地。
四、“快乐体操”进校园的困惑
(一)中国应试教育的大环境
近些年来,由于新课改的出台,各类试图打开学校大门的传统文化项目繁多,不过只要应试教育不改,各种“进校园”的项目都不可避免的带着功利的色彩,与初衷相去甚远。在以应付升学考试为目的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下,我国中小学生体质严重下降,综合素质已经不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而文化、艺术等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多种课程有的已经变相被异化,有的甚至早就远离校园。
(二)中小学体育课程设置的多元化制约“快乐体操”课程的发展
随着中小学体育课程体系内容的丰富,特别是健美操、啦啦操、体育舞蹈等难美项目和其它新兴的毽球、花样跳绳、花样滑冰等运动项目在课程体系中的开展,在“快乐体操”的推广过程中,学生会表现出对新兴项目那么强烈的兴趣吗?
(三)人们对开展“快乐体操”活动的认识差距(见表1)
首届全国快乐体操赛于2014年12月在广州花都区举行。从表1可以看出虽然参加比赛的有来自40个幼儿园、小学、俱乐部和少体校的363名小运动员参加,但是来自广州的代表队占所有代表队的32.5%。并且中国有34个省级行政区中,只有12个省派出代表队参赛,占总体的35%。而幼儿园代表队占总体代表队的37.5%。从比赛现场和比赛结果可以看出专业代表队与业余代表队同台竞技,表现形成鲜明对比,结果显而易见。
对观看比赛的家长采访中,我们了解到:1他们对首届全国快乐体操赛到底是一个表演节目还是一个比赛项目存在困惑;2“快乐体操”能否真正的让孩子一直练下去,担心此项目会不了了之;3.学校让孩子来参赛的目的不纯,是为了提高学校的知名度才来比赛的;4.部分家长让孩子参加快乐体操学习的目的只是为了参加此次比赛。说明了大众对体操的认识仍然只停留在竞技体操的层面。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快乐体操”的宣传和开发力度仍存在很大发展空间。
(四)校园缺少资金投入“快乐体操”项目
据了解,一套“快乐体操”基本器材大约需10万元左右,再加上场馆设置、场地保养、教师工资等,一个学校启动“快乐体操”项目大约需要30万左右,这30万从何而来?这也是需要探讨的问题。而拥有一套完善的“快乐体操”场地设施,是开展“快乐体操”最基础的保证。 (五)政策保障能否紧跟“快乐体操”的发展速度
虽然国家体育总局体操管理中心最近陆续出台了一些有关“快乐体操”的政策文件,但政策未落实的实际问题仍然困扰着“快乐体操”的开展。
(六)学校体育老师是否能胜任“快乐体操”教练员一职
快乐体操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与传统体育课和传统的体操训练课完全不同。学校体育教师能否领会快乐体操的理念,中小学体育教师能否对体操的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及基本技能熟练运用,以及是否具有体操创新能力的知识储备,等等,也是大家关注的实际问题。
(七)教育、体育行政管理部门能否步调一致,协同统一
从“快乐体操”的初步开展实际情况看,教育、体育行政管理部门依然存在着明显的冲突。一方面,由于体育、教育分属相互独立的不同系统,长期缺乏有效的沟通,这就造成了很多问题和矛盾的暴露。由于“快乐体操”项目是由国家体育总局发起的,就目前来看“快乐体操”更多的是由各个地方教练员、退役运动员、体育老师来推广,推广到更多的地方是幼儿园,其次才是俱乐部,没有得到教育部门更多的关注。这种现象导致了资源、人才的极大浪费,非常不利于活动开展,这个致命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快乐体操”项目进校园的速度。
五、“快乐体操”进校园的机制
(一)借助现代化的传媒手段,加大宣传力度
应该制作一个突出快乐体操新理念的宣传片,利用现代媒体的优势,在宣传快乐体操的同时,消除人们对于体操项目锻炼的偏见和误区。同时,宣传快乐体操给孩子们带来的好处,从而实现从小参与过快乐体操运动的孩子,长大后更能以正确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
(二)打造“快乐体操”新理念的体育课
学校的体操课程,更多地应抓住儿童、少年身体和心理发育的规律与特点,更多地激发青少年对体操练习的兴趣。“快乐体操”新理念体育课的最终目的并不是让孩子掌握体操技巧,而是让他们能够体验和了解不同环境下的体操运动。
(三)举办赛事活动,普及“快乐体操”
学校应主动与体操管理中心或体操协会联系,申请难度小、规则易、奖项多的赛事,目标定位在推广、普及快乐体操,提高全民认识,改变人们对体操的负面影响。并且给孩子们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同时,鼓励更多学校和儿童参与到“快乐体操”的锻炼中去。
(四)教育管理部门要为“快乐体操”进校园提供便利条件
虽然“快乐体操”项目的发起者是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但是“快乐体操”项目要想真正的走进校园,与教育部门的支持是必不可分的。要充分发挥教育部门的领导作用,并且政府应该给予相关支持,帮助各个学校的“快乐體操”能更好地运作起来。“快乐体操”发展规模的重点对象是儿童少年,所以学校应该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积极开发教育资源,寻求快乐体操教育课程内容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将快乐体操的健身教育功能贯穿到中小学的教学、育人课程中。
(五)加强教师的培训工作,提升“快乐体操”教学能力
学习快乐体操教学、训练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术,更新教员的知识结构与执教理念。体育老师有一定的体育或舞蹈相关的教学基础和经验并按照统一教学大纲积极认真地进行“快乐体操”教学,使大多数孩子实现或者达到相当程度的运动水平是完全有可能的。
(六)加强学校“快乐体操”教学经费的投入
只有在合理场地配套设施齐全的前提下,快乐体操课程内容的丰富性才能得以实施,学生在参与到“快乐体操”课学习的过程中,才能重新认识快乐体操。快乐体操教学经费的投入是不可或缺的条件之一。
六、结论
(一)坚守“快乐体操”进校园在中国体操体制改革中的核心地位。体操如果没有实现青少年的普及,就不能改善体操后备人才短缺问题,应大力弘扬、发展、壮大校园“快乐体操”项目。
(二)坚信“快乐体操”进校园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快乐体操”的终极目标就是让广大青少年通过体操锻炼而达到身心健康成长,并在此基础上发现具有体操天赋的苗子,为我国竞技体操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后备人才。
(三)妥善解决影响“快乐体操”进校园的各制约因素,出台强有力的法规和政策保障,使“快乐体操”进校园能顺利进行。
(四)因地制宜,大力改革“快乐体操”教学、训练、比赛的方式,使“快乐体操”在体育教学、体操后备力量培养、全民健身等方面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鹿志海,王文生,杜利坤.中国体操“亲民化”与“娱乐化”发展前景探索与展望[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4.26(3):243-288.
[2] 陈立农.“中国体操学校”考[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4.24(6):104-107.
[3] 张禄.中美业余体操训练现状的比较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