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瓶子醋好晃荡

来源 :汉字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8144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醋是一种调味品,是开门七件事之一。从词义的角度来看,醋又指酸味,也比喻忌妒,旧时还是对文人的蔑称。以醋为题材,汉语形成了一大批具有特殊文化义的民俗语汇。
  
  一
  
  醋是一种酸味调味品,多以粮食经发酵酿制而成。醋也称“醯”、“酢”、“醛”、“醉”和“苦酒”。《周礼》有“醯人掌共醯物”的记载。“醯人”就是管理酿醋一类的官。可以确认,我国食醋西周已有。春秋战国时醋还是比较贵重的调味品,汉代才普遍生产。司马迁的《史记·货殖列传》、崔寔的《四民月令》也都有制醋的记载。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作酢法》:“酢,今醋也。”
  汉语有“醋浸曹公”的成语,这是对醋梅的谑称。宋沈括《梦溪笔谈·讥谑》:“吴人多谓梅子为‘曹公’,以其尝望梅止渴也。又谓鹅为‘右军’。有一士人遗人醋梅与燖鹅,作书云:‘醋浸曹公一甏,汤燖右军两只,聊备一馔。’”
  中国古代烹饪很注意调味。在《周礼》和《吕氏春秋》中,就已经有了酸、甜、苦、辣、咸“五味”的记载。更早的古籍提到烹饪用味时只谈酸咸二味。在醋没诞生之前,古人主要用梅的果酸作调料,称之为梅醋。①《尚书》有“若作和羹,尔惟盐梅”的记载,把贤相傅说譬喻为制作和羹的盐、梅,这里的梅即梅子捣碎后取其汁,做成梅浆,用以调味。故汉语有“盐咸梅醋”的说法。《礼记·内则》:“浆水滥。”在制作梅浆以后,发现粟米也可制成酸浆,“熟炔粟饭,乘热倾在冷水中,以缸浸五七日,酸便好用。如夏月,逐日看,才酸便用”。在制成酸浆的基础上,又加上曲,做成苦酒:“取黍米一斗,水五斗,煮作粥。曲一斤,烧令黄,破,著瓮底。土泥封边,开中央,板盖其上。”这已经利用曲发酵,实际上已是早期的醋。有了醋,这种酸味调料除腥解腻,杀菌消毒,于是逐步取代了梅子,形成“无醋不成味”的饮食习惯。
  有说法,说醋始于晋刘伶之妻吴氏。刘伶是竹林七贤之一,酷嗜酒,曾作《酒德颂》,自称“惟酒是务,焉知其余”。据说,“其妻吴氏因夫嗜酒败事,欲其节饮,每酿酒则以盐梅辛辣之物投之酒内,致其酸盖不欲其饮,后人效其所为,因以作醋”。
  关于醋的起源还有一种说法,说醋的创造与酒的创造是同一个人,都是杜康。据说杜康最初把酿酒后的酒糟都做废料扔掉,久而久之,越扔越多,便感可惜,想要能利用起来,再酿出一些有用的东西才好。于是就把酒糟攒在一只缸里,试探着搀上水。过了二十一天,缸内始有香味,他开缸,伸手指尝尝缸中的糟汁,又甜又酸,于是就把其中的汁逼出来,另放在一个缸里,杜康称它为“调味浆”。他试探着把这种“调味浆”出卖,结果很受欢迎。生意后来越做越大,杜康就认为应给这种“调味浆”起个名字。他想来想去,想到自己是在第二十一天的酉时发现这种“调味浆”的,把“酉”和“二十一日”合起来,就成了“醋”字。
  用醋来调味,清爽利口,有滋有味,促进食欲,帮助消化。此外,古代医书有这样的记载:“醋酸温,开胃养肝,强筋暖骨,醒酒消食,下气辟邪,解鱼蟹鳞介诸毒,陈久而味厚气香者良。”可见,醋在医学上也有较高价值。
  
  二
  
  醋对中国人的生活,似乎不像柴米油盐那样起眼但又不可或缺,也是民族大众日常生活中的重要调味品,是居家过日子必不可少的东西。因此,人们在言语交际过程中形成了这样一种习惯,往往是寓理于醋,使汉语形成了大量的含醋熟语。这些含醋熟语成了人们评判事理、看待事物的一种方式方法,具有很强的哲理性。
  醋是调味品,词义中有酸味义。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黄衣黄蒸及糵》:“六月中,取小麦,浄淘讫,于瓮中以水浸之令醋。”唐白居易《东院》诗:“老去齿衰嫌橘醋,病来肺渴觉茶香。”这里的“醋”就是指酸味。以醋酸为题,汉语有了“呷醋咬陈姜”、“恨如头醋”、“头醋不酸,二醋不辣”等俗语。
  “呷醋咬陈姜”比喻又酸又辣。清平步青《霞外攟屑》卷一○:“周遵道《豹隐纪谈》载俚语对偶,以‘呷醋咬陈姜’,对‘麻油拌生菜’。”《释谚》中说:“按通俗编卷二十引老学庵笔记卷六兵职驾库,咬姜呷醋,知宋时有此谚语。”②
  “恨如头醋”,头醋,指初制未掺水的醋,味极酸。“恨如头醋”比喻非常可恶,令人痛恨。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十二回:“那陈虾子被毛二胡子一味朝死里算,弄的他酒也没得吃,肉也没得吃,恨如头醋。”
   “头醋不酸,二醋不辣”指头遍醋如果不酸,二遍醋就淡而无味了,用以比喻事情开头没有办好,往后就更难办了。“头醋不酸,二醋不辣”也作“头醋不酸,二醋不焰”。《元曲选·气英布》二折:“[正末云]那濯足的盛情,咱已领了。常言道:‘头醋不酸,二醋不焰’,咱还待他个甚的?”
  许多歇后语都以醋为题,形容酸的味道或气味。例如:
  打翻醋瓶——酸溜溜
  鼻子里灌醋——酸溜溜的
  飞机上载醋——酸气冲天
  踩翻了醋瓶子——酸味都上来了
  醋厂里冒烟——酸气冲天
  醋瓶子打飞机——酸气冲天
  老鼠掉进醋缸——一身酸气
  喝老陈醋长大的——光说酸话
  耗子掉到醋缸里——一身酸味
  有趣的是,汉语中的酸一般也是指像醋的味道或气味,但同时有另一个意义,指人装腔作势、忸怩作态的样子。如郭澄清《大刀记》开篇二:“这个婊子,像刮旋风儿般的走过来,酸溜溜、娇滴滴地向梁成宝说:‘老梁啊,屋里坐呀!’”宋苏轼《答范淳甫》诗:“而今太守老且寒,侠气不洗儒生酸。”《红楼梦》第一一五回:“贾宝玉听了兰儿的话,心里越发不合,想道:‘这孩子从几时也学了这一派酸论。’”《儿女英雄传》第八回:“公子道:‘姑娘言重……’姑娘忙拦他道:‘算了!够酸的了!’”醋也有此义,因此,上文所列的“打翻醋瓶——酸溜溜,鼻子里灌醋——酸溜溜”等歇后语表面上是指酸味,实际上是指人装腔作势、忸怩作态的样子。
  醋是旧时对贫寒而迂腐的文人的蔑称,酸有寒酸、迂腐义,醋与酸往往连用互指,均有寒酸、迂腐义。例如:
  提着醋瓶讨饭——穷酸
  乞丐吃醋——一副穷酸样
  冬天卖醋——寒酸
  冰块掉进醋缸里——寒酸
  不倒翁吃醋——穷酸不稳
  醋坛子里泡胡椒——尝尽辛酸
  表达寒酸、迂腐义的词语最典型的两个词就是“醋大”和“酸丁”了。
  “醋大”即是称贫寒失意的读书人。含有轻慢意。唐苏鹗《苏氏演义》卷上:“醋大者,或有抬肩拱臂,攒眉蹙目,以为姿态,如人食酸醋之貌,故谓之醋大。大者,广也,长也。篆文大字,象人之形。”宋邵桂子《满江红·税官之扬州任》词:“穷醋大,齐齐整整,岂无贷揭。”元孛罗《一枝花·归隐》套曲:“有几个不求仕的官员,更有那东庄里醋大,他每都掴着手歌丰稔,再不想巡按去弄奸猾。”
  “酸丁”,旧时对贫寒而迂腐的读书人嘲讽性的称呼。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一:“秀才家那个不风魔;大抵这个酸丁忒劣角,风魔中占得个招讨。”明王錂《春芜记·报仇》:“我嫖了些小娘儿……那有季小姐这样标致的!宋玉这个酸丁,怎幺配得他过?”徐珂《清稗类钞·讥讽·酸丁》:“号房探之曰:‘江老爷乎!酸丁也。是固不费一钱而欲令大帅为之代出舆资者。’”
  表达寒酸、迂腐义的俗语有“醋滴滴”,讥讽文人出言吐语喜欢引经据典语带之乎者也。
  表达寒酸、迂腐义的成语有“酸文假醋”和“拿糖作醋”。
  “酸文假醋”,形容装出一副文雅有礼貌的样子。《红楼梦》第一○九回:“宝玉道:‘这个何妨?那一年冷天,也是你晴雯姐姐和麝月姐姐玩,我怕冻着他,还把他揽在一个被窝儿里呢。这有什么?大凡一个人,总别酸文假醋的才好。’”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二回:“俩人酸文假醋的满嘴里喷了会子四个字儿的匾。”“拿糖作醋”即摆架子,装腔作势。《红楼梦》第一〇一回:“这会子替奶奶办了一点子事,况且关会着好几层儿呢,就这么拿糖作醋的起来,也不怕人家寒心?”
  酸有悲伤、凄凉义。陆机《感时赋》:“矧余情之含瘁,恒睹物而增酸。”韩愈《贺册尊号表》:“銜酸抱痛,且耻且慙。”杨万里《过望亭六绝》之二:“窗间雨打泪新斑,处风來叫得酸。”白桦《曙光》第五场:“乐队奏出的乐句,触人心酸。”
  醋是酸的,因此醋也成了表达悲伤、凄凉义的同义词。“呷得三斗醋,做得孤孀妇”便是此义的典型代表。“呷得三斗醋,做得孤孀妇”形容寡妇生活十分辛酸。《警世通言》卷三十五:“自古云:‘呷得三斗醋,做得孤孀妇。’孤孀不是好守的。替邵氏从长计较,到不如明明改个丈夫,虽做不得上等之人,还不失为中等,不到得后来出丑。”另外还有“要把宰相做,吃得三斗酽醋”,喻要干大事业,须胸怀宽阔。此外“熬姜呷醋”,比喻生活清苦。清李渔《怜香伴·毡集》:“下官自从选了这个穷教官,坐了这条冷板凳,终日熬姜呷醋,尚不能色问舍求田,哪里再经得进口添人。”“熬姜呷醋”也作“咬姜呷醋”。
  盛醋的容器有“坛子”、“罐子”、“瓮”、“葫芦”,也有“瓶子”。以这些容器为题,汉语形成了“醋坛子”、“扳倒醋缸”、“醋罐子”、“醋葫芦”、“半瓶醋”等惯用语。“醋坛子”、“扳倒醋缸”、“醋罐子”、“醋葫芦”均形容嫉妒心重,下文细述。这里我们先来看一下“半瓶醋”。
  “半瓶醋”是汉语常用的一条惯用语。它有两个意义,一是比喻对某种知识或技术一知半解的人。元无名氏《司马相如题桥记》:“如今那街市上常人,粗读几句书,咬文嚼字,人叫他做半瓶醋。”曹禺《雷雨》第一幕:“对于这方面,我自命比你这种半瓶醋的社会思想要彻底得多!”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十二章:“我这半瓶子醋,可回答不了你。”二是比喻一知半解的知识或技术。《醒世姻缘传》第二十五回:“(狄宗羽)虽是读书无成,肚里也有半瓶之醋,滉滉荡荡的,常要雌将出来。”汉语还有“半瓶子醋乱晃荡”、“半瓶醋好晃荡”、“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满瓶子不响,半瓶子晃荡”、“满壶全不响,半壶响叮当”、“半瓶子醋的读书人”的俗语。语义同“半瓶醋”。歇后语有“半瓶醋——晃得很”。《石头记》六十四回有:“又有一等半瓶醋的读书人。”
  在汉语的开门七件事语言系统中,许多熟语呈现着这样一个特点,那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七件事既可单说,也可连用,表义呈关联性、系统性。意义上具有类似性和相关性的一组词语,在使用过程中往往因为这种语义关联而表现出共现的特性。如“柴米油盐”泛指一日三餐的生活必需品,用以指代厨房或烹饪之事,引申为不登大雅的琐屑之事。与“醋”相关联共现的熟语也有许多,例如“油盐酱醋”、“不说盐咸,不说醋酸”、“打油的钱不买醋”、“买酱油的钱不能买醋”、“油儿酱儿糖儿醋儿倒在一处”、“三分钱的醋,五分钱的盐,小来小去”、“私盐私醋”、“添油加醋”等。
  “油盐酱醋”是调味作料,比喻某项工作的配件,日常生活的琐事。《文明小史》一十七回:“他说他那本书,就是做书的作料,其中油盐酱醋,色工俱全。”
  “不说盐咸,不说醋酸”喻不发表任何意见。
  “打油的钱不买醋”喻不可替换,一心不可两用。也指专款专用。
  “买酱油的钱不能买醋”比喻办事过分拘泥,不知变通。
  “油儿酱儿糖儿醋儿倒在一处”是指多种味儿混杂在一起,用以比喻心里不是滋味,不自在。
  “三分钱的醋,五分钱的盐,小来小去”比喻小气。
  “私盐私醋”比喻不敢公开见人的事情。
  “添油加醋”,调和味道,添些油醋一类的调味品。比喻在叙述事情或转述别人的话时,夸大渲染,添加原来没有的内容。“添油加醋”有时作“添醋加油”、“添盐着醋”和“加油加醋”。
  以醋为材料,汉语还形成了许多歇后语,如:
   醋泡的蘑菇——坏不了
   活鱼掉进醋缸——肉烂骨头酥
   山西老乡——爱吃醋
   一壶醋的赏钱——小恩小惠
   二分钱的醋——又酸又贱
   打醋的进当铺——走错了门
   打油钱不买醋——专款专用
   掩了鼻子吃酸醋——自找苦吃
  这么多含醋熟语的存在,说明以醋喻理是汉民族的一种语言习俗和文化习俗。
  
  三
  
  汉语中,“醋”常常比喻忌妒。《西游补》第六回:“项王失色道:‘美人,想是你日间惊偏了心哩!为何极醋一个人说出极不醋一句话?’”《红楼梦》第二一回:“平儿道:‘他防你使得,你醋他使不得,他不笼络着人,怎么使唤呢?’”其实,忌妒的比喻语更通常的是“吃醋”。醋比喻忌妒也由“吃醋”而来。
  吃醋,原来是指男女之间因情忌妒,后泛指忌妒心理。源出《在阁知新录》:“世以妒妇比狮子。”又据《续文献通考》:“狮子日食醋酪各一瓶。”吃醋之说,殆本于此。
  用“醋”表忌妒有一著名典故。唐张所作笔记《朝野佥载》记有一段故事:唐朝宰相房玄龄的夫人好忌妒,唐太宗有意赐房玄龄几名美女做妾,房不敢收。太宗知是房夫人执意不允,便召玄龄夫人令曰:“若宁不妒而生,宁妒而死?”意思是,若要忌妒就选择死,并给她准备了一壶“毒酒”。房夫人面无惧色,毫不犹豫,当场接过“毒酒”便一饮而尽,以示“宁死而妒”。其实李世民给她的毒酒只是一壶醋。李世民给这位房夫人开了个玩笑,于是就有了“吃醋”之典。从此,“忌妒”和“吃醋”便紧紧融合起来,“吃醋”便成了忌妒的比喻语。
  在“七件事”的诗中,也有一个“实为吃醋”的故事。有一妇人不满丈夫纳妾,又怨又恨,作诗一首呈上:“恭喜郎君又有她,侬今洗手不当家。开门诸事都交付,柴米油盐酱与茶。”看得出,这妇人对丈夫纳妾表示不满,作此诗发牢骚。所谓“开门诸事”,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七件事;说是“都交付”却只“交付”了六件,而单单少了一样——“醋”。是因为大意?不是的。试想想,假如连“醋”也交付了,岂不是叫小妾“呷醋”?既然不交,留下必是自己“呷”了。真可谓此诗无醋胜有醋了。
  “吃醋”有了忌妒义后,成了文学作品中极为普遍的用法。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一回有:“袭人听了这话……少不得自己忍了性子道:‘妹妹,你出去逛逛,原是我们的不是。’晴斐听她说‘我们’,自然是她和宝玉了,不觉又添了醋意……”第三十三回有:“那琪官儿的事,多半是薛大爷素昔吃醋,没法儿出气。不知在外头挑唆了谁来,在老爷跟前下的蛆。”
  茅盾《子夜》:“什么?九号管车?她想讨好工人,她发晕了吗?”“完全是为的吃醋,她们两个是冤家。薛宝珠妒忌姚金凤得了功!”
  鲁迅《而已集〈略论中国人的脸〉》:“《画报》所画的大抵不是流氓拆稍,便是妓女吃醋,所以脸相都狡猾。”
  老舍《四世同堂》第二部《偷生》四十四:“亦陀的鼻子向旁边的屋子一指,‘她是摩登小姐,也许爱吃醋,可是你只须教训她两回,她就乖乖的听话。’”
  “吃醋”也作“吃干醋”。《笠翁传奇十种·怜香伴》十四出作“吃干醋”:“还亏那个小姐不曾许人,若许了人,丈夫知道,也要吃些干醋。”巴金《春》:“‘你何必吃这种干醋?你屋里头不也是有一个吗?’克定嘲笑得说。”
  与“吃醋”语义相同相近的词语有:“醋妒”,吃醋,妒忌;“醋性”,忌妒心,多用于男女之间;“醋劲儿”,忌妒的情绪,多用于男女之间;“醋海”,比喻妒忌之心极重;“醋娘子”,爱忌妒的女人;“醋意”,忌妒的心意;“醋劲儿”,妒忌的心意;“醋八姐”,指妒妇;“醋性”,指忌妒心,多用于男女之间。
  与“吃醋”语义相同的惯用语有“醋罐子”、“醋坛子”、“醋葫芦”或“打破醋坛子”、 “扳倒醋缸”、“泼翻醋罐头”、“打破醋葫芦”、“酱油不吃要吃醋”等。
  “醋罐子”、“醋坛子”、“醋葫芦”均指忌妒心很重的人。如《红楼梦》第二十一回:“等我性子上来,把这‘醋罐子’打个稀烂,他才认的我呢!”欧阳予倩《越打越肥》:“这是胖子张三爷的新宠,九尾狐狸精转世,有名的醋坛子。”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四部十六:“他深知朱瑞芳的厉害,有名的醋坛子,让她知道了,准要闹翻了天。”《墨憨斋定本传奇·永团圆》二十折:“[外办老二上]荆棘丛中着脚,慈悲孔里存心。[见介][丑]我把这妇人托在你身上,将厨下一应粗重生活罚他做,不许与爷厮见。[外]晓得。[丑]后院拖倒葡萄架,前房打破醋葫芦。”
  与“吃醋”语义相同的成语有“醋海翻波”、“风言醋语”、“拈酸吃醋”、“争风吃醋”等。
  “醋海翻波”,比喻忌妒;比喻男女间因爱情而引起的纠葛。
  “风言醋语”,散布忌妒性的中伤语言。
  “捻酸吃醋”,产生忌妒情绪,多指在男女关系上。《笠翁传奇十种》十二出:“难道我范介夫这等痴人竟有这等痴福?只是一件,妇人家心性无常,如今虽说同甘共苦,久后毕竟要吃醋捻酸。”
  “争风吃醋”,指因男女关系而妒忌、争吵。争,争夺。风,风韵,多指女子。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一:“那时我争风吃醋便迟了。”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五回:“凌家这两个婆娘,彼此疑惑,你疑惑我多得了主子的钱,我疑惑你多得了主子的钱,争风吃醋争吵起来。”。
  “争风吃醋”也作“争锋吃醋”。《红楼梦》第六十九回:“凤丫头倒好意待他,他倒这样争锋吃醋,可知是个贱骨头。”有时也作“吃醋争风”。
  清王有光《吴下谚联》释为什么“吃醋”会有“忌妒”义时这样说:“妻妾相妒,谓之吃醋。盖人家醋缸不可有二,有二必坏其一,两不相容之意。”③显然这是臆断。
  “酱油不吃要吃醋”,醋味酸,指产生忌妒心理。陈登科《淮河边上的儿女》:“大家哈哈大笑起来:刘小狗子酱油不吃,要吃醋呀!”
  我们认为,历史的、文化的、心理的、语言类推上的多种原因是“吃醋”忌妒义形成的复合理据。
  唐李肇《唐国史补》中还有一个食醋的故
  事。唐军使李景略设宴招待属下将领,其中,判官任迪简迟到了。按例,迟到者要罚酒一巨觥,结果倒酒的军吏粗心,把醋甏错当酒甏,给任迪简倒了一巨觥醋。任迪简深知李军使生性严酷,如声明觥中是醋,倒酒的军吏必死,于是只好把一巨觥醋一饮而尽。结果,他离席时吐了不少血。军中壮士闻听此事,都很感激他。李景略死后,军中便报请朝廷让迪简为主帅。任迪简从此平步青云,一直官至节度使。他的升官由于起因于喝醋,所以被称做“呷醋节度”。这里的“呷醋节度”与“忌妒”无关。
  
  注释
  ①徐海荣《中国饮食史》卷一443页,华夏出版社,1999
  ②钱大昭等著《迩言等五种》119页,商务印书馆,1959
  ③清王有光《吴下谚联》4页,中华书局,1982
  
  (通讯地址:010021内蒙古大学中文系,作者为教授)
其他文献
热爱汉字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闭上眼想一想,这是两幅多么美轮美奂的图画!神奇的是,写就这两幅图画,不是用颜料,是用汉字。热爱汉字吧,它是我们真正的国粹。    “简练是天才的姊妹”    在各色人等参加的一些会议上,发言听得人心里长草。空话、套话、客气话、捧场话、没话找话、名曰补充实则同义反复的话、你我他轮番地讲车轱辘话,直讲得听众如芒在背,如坐针
期刊
所谓出版语汇是指与出版这一行业息息相关的语汇。在鲁迅的书信中,涉及了大量的出版用语,如版税、纸型(版型)、印花、出版、出版界等。考察鲁迅日记、书信中的这些出版语汇,不是单纯地对出版语汇进行描述式陈列,而是在考察这些语汇在鲁迅日记、书信中的使用情况及其历史背景,透过出版语汇,触摸历史,揭开出版文化历史中尘封的一角,揭示出鲁迅作为出版家、编辑家的现代出版理念。在传媒时代的大背景之下,溯故及今,也许会大
期刊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由量到质飞跃的关键时期,是新旧比较优势有序衔接的重要阶段。商务部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服务进出口比上年同期增长13.3%,成为经济增长新的亮点。大力推动服务贸易发展,既能够有效缓解严峻的外贸形势,还可以促进国内各项制度规则尽快与国际接轨,倒逼国内服务业改革创新,顺利实现由制造业大国向服务业大国转型的历史进程。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可贸易产品增加以及国际分工的
期刊
本文所说的“汉藏语比较语言学”专指运用历史比较语言学的方法把汉语和藏语两个语言直接进行比较的研究,非指广义的汉藏语系所含的众多语言的比较。汉语和藏语这两个语言有亲属关系虽然已经被学术界所普遍接受,但是实际上仍然有诸多细节尚待确定。   目的说明:撰写本文的目的有四个:一、笔者正在着手编撰一部《汉藏语同源词词典》,该词典计划把到目前为止国内外所有的汉藏语词汇比较研究成果均囊括在内,做一总结账,一个也
期刊
今天中国最成功的创业者都是第二次创业成功的,所以创业者要准备好随时改变自己的想法,通过第一轮创业积累人脉、资本和对平台的认识。  随着社会的发展,互联网创业异军突起,诞生出众多互联网大公司,其背后的规律是什么?我就创业者和创业生态两个方面来谈谈这个问题。  第一,创业生态是一个孵化型的生态。传统的IT生态是父性生态,但是整个IT行业互联网化以后,未来主导的模式就是孵化模式,所以孵化模式不是创业者所
期刊
深秋时节,杭城再度迎来了一项年度盛会。10月14日~15日,由杭州市政府和阿里巴巴集团联合主办的2015杭州·云栖大会在云栖小镇拉开帷幕。作为国内云计算领域的风向标,此次大会吸引了国内外3000多家云上企业、150位专家、2.2万多名涉云创新创业爱好者齐聚杭州。阿里云及其合作伙伴在大会上发布了一系列新的云计算技术,200多家云上企业展示了量子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  作为中美技术差距最小的行业
期刊
当前,媒体融合趋势日益明显,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呈现多功能一体化态势。既要鼓励传统媒体积极发展新兴媒体,又要坚持在导向把关、内容管控等方面统一标准。加强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统一管理,必须按照党管媒体的大原则,新闻导向管理必须经由传统媒体原有平台向新兴媒体平台延伸,扩展和改进原有管理方法,使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虽然形式上差异巨大,但舆论导向这个“神”浑然一体,形成导向一致、形新神定的新局面。  ——任贤良
期刊
一    尽管对汉语外来词的划界问题学术界尚有争论,但音译加汉语义素方式构成的词语为外来词却为各家公认的,因为它具有部分借音形式,是外来词的形式标记。  我们注意到,刘正埮、高名凯等(1984)编撰的《汉语外来词词典》严格将收词范围限定在完全的音译词(loan words)译音加表意成分的与半译音半译意的混合词(hybird words)以及直接借自日语的汉字词。就是说将音译加汉语义素和半译音半译
期刊
10月28日,“丝路国际论坛2015年会”在西班牙马德里开幕。论坛为期两天,旨在凝聚各国智库力量,促进与沿线国家发展战略对接,为共商共建“一带一路”搭建高端交流合作平台。来自“一带一路”沿线30多个国家的政府、智库与企业机构,相关国际组织负责人以及国际知名学者等300多位高级别代表参会。  “丝路国际论坛”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落实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在外交部支持下于2014年创立
期刊
以往,乡镇纪委书记、副书记是个苦差事,认真做事,严格执纪,会得罪人,年终考核、民主推荐就会失分丢票;当老好人,不切实履行监督责任,对不起自己的岗位,上级纪委也要问责。  为解除乡镇纪检干部这方面的后顾之忧,淳安县今年率先在浙江省实行了乡镇纪委单列考核,改变了原先乡镇纪委书记、副书记和本乡镇干部一起考核的方式,将乡镇纪委书记、副书记考核单列出来由县纪委负责考核,并与提拨使用挂钩。新的考核体系以考核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