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群众会 ”实际上是群众会在湄潭本土长期实践的结果,根本目的是联系、依靠广大群众,实现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最终走向共同富裕。
溯源贵州省湄潭县“群众会 ”模式,该县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谢虎是《民生周刊》拟定的采访对象之一。然而让记者颇感意外的是,谢虎并没有把受访地点选择在他的办公室进行,而是将记者径直带到了一个距县城30多公里以外、名叫两路口的村落。
“来了啊,谢书记!”就在谢虎刚刚接近村口时,两位本村村民挥手向他打着招呼;谢虎微笑着走到村民跟前,进行了片刻交流。
谢虎向《民生周刊》记者坦言,如果放在过去,两路村的村民们不仅对县里来的领导视而不见,就连每日低头不见抬头见的本村干部也是冷眼相对,干群关系“窥一斑而知全豹”。
蜕变,往往是通过方法与角度的转化来完成的。2003年两路村村支两委班子改选之后,新任村党支部书记坚持村里有事、遇事、做事多开群众会,通过开会想办法、达共识、处感情、促团结,并以此为载体有组织、有重点、分层次积极稳妥推进全村各方面协商。十多年下来,通过800余场群众会,这个村干群关系不再紧张了,社会治安不再混乱了,村民盼发展、盼致富、盼和谐的愿景也快步实现了,从前可遇而不可求的县、市、省甚至国家级的荣誉殊荣也都纷至沓来了。
2015年,湄潭县在总结两路口村以群众会为载体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基础上,首次提出了“群众会 ”农村社区社会治理新模式,并在全县予以推广。
事实上,“群众会 ”通过开展宣传教育、引导集中诉求、加快推动发展、实施阳光村务、完善制度建设、加强自我管理、重塑淳朴民风这七种“加法”的综合运用,在继两路口村之后,湄潭县又涌现出了岩坪、红坪、龙凤、金花等“群众会 ”典型村。而随着这种新模式持续、深入、有序的推广,一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農村画卷正在湄潭干群手中描绘。
“群众会 ”让两路口村由乱到治
两路口村位于湄潭县县城北部,隶属于该县复兴镇,拥有9个村民组,人口3400余人。
谢虎告诉《民生周刊》记者,作为“群众会 ”的发源地,2003年以前该村还是一个村民年均纯收入不足600元的省级一类贫困村。
持久的贫困给两路口村带来诸多负效应:民风不正、民情不纯、民怨很大、干群关系极度紧张。回想彼时,几位60后村民还记得,“在温饱都成问题的现状下,大家都不思进取,村容村貌也差得很。”
物质和精神的双贫困也直接导致了这个村的治安混乱。上述村民向《民生周刊》记者透露,“当时村里偷鸡摸狗、打架扯皮、吵嘴骂街的现象天天都有。”不仅如此,“一些反党反社会的歪门邪道也乘虚而入。”而最让人惴惴不安的是,“有村民在威逼利诱下,走上了外出贩毒吸毒之路。”
“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当透过报纸、杂志、电视看见全国大多数农村已经进入发展快车道时,两路口村的村民们盼望发展的意识在觉醒的同时也变得越发强烈。于是,希望的目光被集聚在时任村支两委班子成员身上。然而,一场集体式“腐败”如同一块冰冷的礁石,在与村民谋求发展的愿景发生碰撞之后,一颗颗澎湃之心被彻底击碎。
“2002年这个村的两位干部因挪用公款相继落马,这当中只有村委会副主任唐书浪没有涉案。”谢虎说。
2003年,载着一地的心灵碎片和一堆经济债务的背景下,两路口村启动了换届选举模式。这一年,复兴镇通过招考村党支部书记、海选村委会班子、下派国家干部等措施,旨在选优配强村支两委班子,最终唐书浪当选为两路口村党支部书记。
天降大任,兽医出身的唐书浪说他上任之初没有豪言壮志般宣讲,而是静下心来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
在他看来,村民的信任是村务工作开展的基础,是汲取和获得村集体智慧源泉、村集体经济发展动力的关键。
他认为,取得信任的路径不是口头说说、表面做做那么简单,“而是必须要走联系村民、相信村民、依靠村民、教育引导村民的群众路线。”
“群众会”不搞形式主义
尽管思路已经明确,但该如何迈出“联系村民”这一取得两路口村村民信任、带领全体村民共同富裕的第一步呢?在几个不眠之夜后,唐书浪决定带领全新的村支两委班子成员,去给村民开群众会。
“刚开始我们都觉得唐支书他们是在搞形式(主义),所以去参加群众会的人不多,次数也很少。后来发现他们讲的不是大道理,而是村民身边的事和我们想知道的、想学的内容。时间长了,我们就愿意参加了。”有受访村民向《民生周刊》记者回忆说。
事实上,正是由于唐书浪一班人等把村民不感兴趣的大话题切分为村民的身边人、身边事、生产生活常识等十分接地气的小话题,让起初遇冷的群众会开成了村民并不陌生且都愿意参与的“吹牛会”“摆龙门阵会”,加之没有“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群众会这种足以达到有效“联系村民”效果的工作方法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就在两路口村固定下来。
在唐书浪看来,新事物要想壮大,不仅要生根还要让其发芽、开花,结出饱满的果实。于是,他和班子成员以群众会为载体,给村民宣讲党的路线方针,传导教育与发家脱贫致富关系,讲法律常识、讲居家安全、讲违法成本。这一过程中,村干部拿不准、讲不好、理不透的,唐书浪就进城把各领域的专家请到村里来讲。
现在的两路口村,无论老幼都会明白“跟着党走不吃亏”,“孩子读完初中可以脱贫,读完高中可以致富,读完大学可以奔小康”,“谁家放火烧山,谁家摊上大事;谁家房子着火,谁家倾家荡产”。
事实上,最让唐书浪感觉到聊以慰藉的是,正是由于不间断地召开群众会,才间接促成了两路口村村民集中诉求制度的建立和不断完善。
溯源贵州省湄潭县“群众会 ”模式,该县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谢虎是《民生周刊》拟定的采访对象之一。然而让记者颇感意外的是,谢虎并没有把受访地点选择在他的办公室进行,而是将记者径直带到了一个距县城30多公里以外、名叫两路口的村落。
“来了啊,谢书记!”就在谢虎刚刚接近村口时,两位本村村民挥手向他打着招呼;谢虎微笑着走到村民跟前,进行了片刻交流。
谢虎向《民生周刊》记者坦言,如果放在过去,两路村的村民们不仅对县里来的领导视而不见,就连每日低头不见抬头见的本村干部也是冷眼相对,干群关系“窥一斑而知全豹”。
蜕变,往往是通过方法与角度的转化来完成的。2003年两路村村支两委班子改选之后,新任村党支部书记坚持村里有事、遇事、做事多开群众会,通过开会想办法、达共识、处感情、促团结,并以此为载体有组织、有重点、分层次积极稳妥推进全村各方面协商。十多年下来,通过800余场群众会,这个村干群关系不再紧张了,社会治安不再混乱了,村民盼发展、盼致富、盼和谐的愿景也快步实现了,从前可遇而不可求的县、市、省甚至国家级的荣誉殊荣也都纷至沓来了。
2015年,湄潭县在总结两路口村以群众会为载体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基础上,首次提出了“群众会 ”农村社区社会治理新模式,并在全县予以推广。
事实上,“群众会 ”通过开展宣传教育、引导集中诉求、加快推动发展、实施阳光村务、完善制度建设、加强自我管理、重塑淳朴民风这七种“加法”的综合运用,在继两路口村之后,湄潭县又涌现出了岩坪、红坪、龙凤、金花等“群众会 ”典型村。而随着这种新模式持续、深入、有序的推广,一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農村画卷正在湄潭干群手中描绘。
“群众会 ”让两路口村由乱到治
两路口村位于湄潭县县城北部,隶属于该县复兴镇,拥有9个村民组,人口3400余人。
谢虎告诉《民生周刊》记者,作为“群众会 ”的发源地,2003年以前该村还是一个村民年均纯收入不足600元的省级一类贫困村。
持久的贫困给两路口村带来诸多负效应:民风不正、民情不纯、民怨很大、干群关系极度紧张。回想彼时,几位60后村民还记得,“在温饱都成问题的现状下,大家都不思进取,村容村貌也差得很。”
物质和精神的双贫困也直接导致了这个村的治安混乱。上述村民向《民生周刊》记者透露,“当时村里偷鸡摸狗、打架扯皮、吵嘴骂街的现象天天都有。”不仅如此,“一些反党反社会的歪门邪道也乘虚而入。”而最让人惴惴不安的是,“有村民在威逼利诱下,走上了外出贩毒吸毒之路。”
“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当透过报纸、杂志、电视看见全国大多数农村已经进入发展快车道时,两路口村的村民们盼望发展的意识在觉醒的同时也变得越发强烈。于是,希望的目光被集聚在时任村支两委班子成员身上。然而,一场集体式“腐败”如同一块冰冷的礁石,在与村民谋求发展的愿景发生碰撞之后,一颗颗澎湃之心被彻底击碎。
“2002年这个村的两位干部因挪用公款相继落马,这当中只有村委会副主任唐书浪没有涉案。”谢虎说。
2003年,载着一地的心灵碎片和一堆经济债务的背景下,两路口村启动了换届选举模式。这一年,复兴镇通过招考村党支部书记、海选村委会班子、下派国家干部等措施,旨在选优配强村支两委班子,最终唐书浪当选为两路口村党支部书记。
天降大任,兽医出身的唐书浪说他上任之初没有豪言壮志般宣讲,而是静下心来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
在他看来,村民的信任是村务工作开展的基础,是汲取和获得村集体智慧源泉、村集体经济发展动力的关键。
他认为,取得信任的路径不是口头说说、表面做做那么简单,“而是必须要走联系村民、相信村民、依靠村民、教育引导村民的群众路线。”
“群众会”不搞形式主义
尽管思路已经明确,但该如何迈出“联系村民”这一取得两路口村村民信任、带领全体村民共同富裕的第一步呢?在几个不眠之夜后,唐书浪决定带领全新的村支两委班子成员,去给村民开群众会。
“刚开始我们都觉得唐支书他们是在搞形式(主义),所以去参加群众会的人不多,次数也很少。后来发现他们讲的不是大道理,而是村民身边的事和我们想知道的、想学的内容。时间长了,我们就愿意参加了。”有受访村民向《民生周刊》记者回忆说。
事实上,正是由于唐书浪一班人等把村民不感兴趣的大话题切分为村民的身边人、身边事、生产生活常识等十分接地气的小话题,让起初遇冷的群众会开成了村民并不陌生且都愿意参与的“吹牛会”“摆龙门阵会”,加之没有“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群众会这种足以达到有效“联系村民”效果的工作方法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就在两路口村固定下来。
在唐书浪看来,新事物要想壮大,不仅要生根还要让其发芽、开花,结出饱满的果实。于是,他和班子成员以群众会为载体,给村民宣讲党的路线方针,传导教育与发家脱贫致富关系,讲法律常识、讲居家安全、讲违法成本。这一过程中,村干部拿不准、讲不好、理不透的,唐书浪就进城把各领域的专家请到村里来讲。
现在的两路口村,无论老幼都会明白“跟着党走不吃亏”,“孩子读完初中可以脱贫,读完高中可以致富,读完大学可以奔小康”,“谁家放火烧山,谁家摊上大事;谁家房子着火,谁家倾家荡产”。
事实上,最让唐书浪感觉到聊以慰藉的是,正是由于不间断地召开群众会,才间接促成了两路口村村民集中诉求制度的建立和不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