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550-1868(2014)09
【摘要】目的: 对恶性血液病患者医院真菌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间收治的130例恶性血液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调查分析与医院真菌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130例恶性血液病患者中,属于医院真菌感染发病的有22例,感染率为16.92%,感染部位主要在肺部、胃肠道、泌尿道、口腔等,感染患者具有大量化疗、老年、粒细胞缺乏等共同点。结论: 恶性血液病患者医院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多样化,需要根据其相关因素采取措施进行预防与治疗,降低医院真菌感染率。
【关键词】 恶性血液病; 真菌感染; 危险因素
恶性血液病患者需要经过大剂量的化疗,加上其疾病本身的特性使患者的抵抗力严重下降,容易诱发真菌感染。恶性血液疾病合并真菌感染严重时可导致恶性血液疾病患者死亡,且病死率较高。医院是真菌感染发病率较高的场所,因此调查研究恶性血液病患者医院真菌感染危险因素并进行防治已刻不容缓,本文将对我院130例恶性血液病患者中发生医院真菌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间收治的130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78例,女52例,年龄12岁~75岁,平均年龄39.28岁。所有患者均经免疫学、细胞形态学及遗传学检查并确诊。
1.2调查方法统计患者的基本资料,定时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使用药物记录与化疗情况,并对感染患者进行病原学检查。
2.医院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的分析
2.1医院真菌感染与患者住院时间的关系在医院里相对于其他生活环境来说更容易真菌感染是因为医院本身的病原微生物就比较集中,随着患者住院时间的增长,医院的耐药菌群会代替患者体内本来的菌群,所以住院的时间越长越容易真菌感染,本组22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医院真菌感染中,有15例住院时间超过一个月以上,在参与调查的130例恶性血液病患者中住院时间超过一个月的患者的真菌感染率高于住院时间少于一个月的患者。且随着患者住院时间增加与其他病患以及医务人员的接触会增多,增加了感染机会。为了预防因住院时间过长引起的医院真菌感染应对住院时间较长的患者的感染监测及采取消毒隔离措施。
2.2医院真菌感染与年龄的关系患者的年龄越大,其免疫功能及其他生理功能会随之衰弱,也会容易引发真菌感染,本组22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医院真菌感染中,有18患者年龄超过60岁,在参与调查的130例恶性血液病患者中年龄大于60岁的医院真菌感染率为13.84%,年龄小于60的患者医院真菌感染率为3.07%。显然年龄是医院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之一,因为老年人的NK细胞活性差且细胞比例与数量异常,生理功能衰弱,加上长期的皮质激素的使用与多次放疗、化疗,造成患者体内的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大量减少、功能紊乱,最终导致机体的内源性感染几率加大。且老年人恶性血液病患者合并真菌感染的死亡率极高,因为老年人真菌感染无典型的临床表现,不易及时发现治疗,且病情恶化迅速。所以要密切关注老年患者的临床体征,一旦出现呼吸困难、胸痛、腹泻、尿痛、尿急、尿频、便色异常、咳嗽、发热、咳血等症状,立即提高警惕,进行检查诊断,若是发现合并真菌感染需及时救治。
2.3医院真菌感染与药物应用的关系抗生素的滥用也会导致引发医院真菌感染,恶性血液病患者本身机体比较脆弱易合并感染,为避免因感染造成疗效不佳等状况,许多病例应用抗生素进行早期的抗感染预防,但研究表明,这种抗生素的滥用本身就增加了机体诱发感染的几率,尤其是抗生素用药时间超过七天与抗生素联合用药大于三种的情况,引发医院真菌感染的几率更高。所以抗生素也是恶性血液病患者医院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之一,因此医院需要严格控制抗生素的合理用药,提防因抗生素滥用造成的医院真菌感染。
本组抽取的130例患者中有30人次进行预防应用抗真菌药物治疗。其中采用口服氟康唑的患者19例,采用口服大蒜素的患者4例,采用斯皮仁诺与制霉菌素联服的患者4例,采用氟康唑与斯皮仁诺联服的患者3例。其医院真菌感染人数为5例,感染率为16.66%,相对于未进行预防性服用抗真菌药物的恶性血液病患者来说,感染率无较大差异,未进行预防性服用抗真菌药物的恶性血液病患者的医院真菌感染率为17%。因此预防性服用抗真菌药物并不能有效降低真菌感染率。但有研究者表明,有时无效的预防也给药的方法有关,例如静脉滴注两性霉素B与氟康唑时便可达到疗效。
3.結果
本组130例恶性血液病患者中,合并医院真菌感染发病的有22例,感染率为16.92%,感染部位主要在胃肠道、泌尿道、肺部、口腔等。其中胃肠道引发真菌感染的患者有6例;肺部引发真菌感染的患者有7例;泌尿道引发真菌感染的患者2例;口腔引发真菌感染的患者4例;合并胃肠道与口腔发生真菌感染的患者2例。
4.讨论
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相对于其他病种,恶性血液病患者的医院真菌感染几率明显较高。因恶性血液病患者的机体免疫力低下,加上化疗次数较多,更容易引发感染,而在恶性血液病患者中,偏长时间住院、高龄、联合用药的患者的发病率又高于其他患者,所以高龄、抵抗力低下、住院时间较长、化疗、粒细胞减少等都属于恶性血液病患者引发医院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另外,引发感染的真菌常分布于患者的粪便、痰液、尿液、咽拭子等,真菌类型多为白色念珠菌、光滑念珠菌、毛霉菌、克柔念珠菌、表皮葡萄球菌等。因此要加强病区的卫生环境管理,保持患者的病房空气畅通且清洁卫生,严格实行消毒隔离措施,保证无菌操作。降低恶性血液病患者的医院真菌感染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也减小了恶性血液病患者的病死率。
参考文献
[1]郭旭霞,张慧智,纪爱芳,等.恶性血液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15(3):105~106.
[2] 洪少杰,唐小玲.老年急性白血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12(1): 42-43.
【摘要】目的: 对恶性血液病患者医院真菌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间收治的130例恶性血液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调查分析与医院真菌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130例恶性血液病患者中,属于医院真菌感染发病的有22例,感染率为16.92%,感染部位主要在肺部、胃肠道、泌尿道、口腔等,感染患者具有大量化疗、老年、粒细胞缺乏等共同点。结论: 恶性血液病患者医院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多样化,需要根据其相关因素采取措施进行预防与治疗,降低医院真菌感染率。
【关键词】 恶性血液病; 真菌感染; 危险因素
恶性血液病患者需要经过大剂量的化疗,加上其疾病本身的特性使患者的抵抗力严重下降,容易诱发真菌感染。恶性血液疾病合并真菌感染严重时可导致恶性血液疾病患者死亡,且病死率较高。医院是真菌感染发病率较高的场所,因此调查研究恶性血液病患者医院真菌感染危险因素并进行防治已刻不容缓,本文将对我院130例恶性血液病患者中发生医院真菌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间收治的130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78例,女52例,年龄12岁~75岁,平均年龄39.28岁。所有患者均经免疫学、细胞形态学及遗传学检查并确诊。
1.2调查方法统计患者的基本资料,定时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使用药物记录与化疗情况,并对感染患者进行病原学检查。
2.医院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的分析
2.1医院真菌感染与患者住院时间的关系在医院里相对于其他生活环境来说更容易真菌感染是因为医院本身的病原微生物就比较集中,随着患者住院时间的增长,医院的耐药菌群会代替患者体内本来的菌群,所以住院的时间越长越容易真菌感染,本组22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医院真菌感染中,有15例住院时间超过一个月以上,在参与调查的130例恶性血液病患者中住院时间超过一个月的患者的真菌感染率高于住院时间少于一个月的患者。且随着患者住院时间增加与其他病患以及医务人员的接触会增多,增加了感染机会。为了预防因住院时间过长引起的医院真菌感染应对住院时间较长的患者的感染监测及采取消毒隔离措施。
2.2医院真菌感染与年龄的关系患者的年龄越大,其免疫功能及其他生理功能会随之衰弱,也会容易引发真菌感染,本组22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医院真菌感染中,有18患者年龄超过60岁,在参与调查的130例恶性血液病患者中年龄大于60岁的医院真菌感染率为13.84%,年龄小于60的患者医院真菌感染率为3.07%。显然年龄是医院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之一,因为老年人的NK细胞活性差且细胞比例与数量异常,生理功能衰弱,加上长期的皮质激素的使用与多次放疗、化疗,造成患者体内的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大量减少、功能紊乱,最终导致机体的内源性感染几率加大。且老年人恶性血液病患者合并真菌感染的死亡率极高,因为老年人真菌感染无典型的临床表现,不易及时发现治疗,且病情恶化迅速。所以要密切关注老年患者的临床体征,一旦出现呼吸困难、胸痛、腹泻、尿痛、尿急、尿频、便色异常、咳嗽、发热、咳血等症状,立即提高警惕,进行检查诊断,若是发现合并真菌感染需及时救治。
2.3医院真菌感染与药物应用的关系抗生素的滥用也会导致引发医院真菌感染,恶性血液病患者本身机体比较脆弱易合并感染,为避免因感染造成疗效不佳等状况,许多病例应用抗生素进行早期的抗感染预防,但研究表明,这种抗生素的滥用本身就增加了机体诱发感染的几率,尤其是抗生素用药时间超过七天与抗生素联合用药大于三种的情况,引发医院真菌感染的几率更高。所以抗生素也是恶性血液病患者医院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之一,因此医院需要严格控制抗生素的合理用药,提防因抗生素滥用造成的医院真菌感染。
本组抽取的130例患者中有30人次进行预防应用抗真菌药物治疗。其中采用口服氟康唑的患者19例,采用口服大蒜素的患者4例,采用斯皮仁诺与制霉菌素联服的患者4例,采用氟康唑与斯皮仁诺联服的患者3例。其医院真菌感染人数为5例,感染率为16.66%,相对于未进行预防性服用抗真菌药物的恶性血液病患者来说,感染率无较大差异,未进行预防性服用抗真菌药物的恶性血液病患者的医院真菌感染率为17%。因此预防性服用抗真菌药物并不能有效降低真菌感染率。但有研究者表明,有时无效的预防也给药的方法有关,例如静脉滴注两性霉素B与氟康唑时便可达到疗效。
3.結果
本组130例恶性血液病患者中,合并医院真菌感染发病的有22例,感染率为16.92%,感染部位主要在胃肠道、泌尿道、肺部、口腔等。其中胃肠道引发真菌感染的患者有6例;肺部引发真菌感染的患者有7例;泌尿道引发真菌感染的患者2例;口腔引发真菌感染的患者4例;合并胃肠道与口腔发生真菌感染的患者2例。
4.讨论
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相对于其他病种,恶性血液病患者的医院真菌感染几率明显较高。因恶性血液病患者的机体免疫力低下,加上化疗次数较多,更容易引发感染,而在恶性血液病患者中,偏长时间住院、高龄、联合用药的患者的发病率又高于其他患者,所以高龄、抵抗力低下、住院时间较长、化疗、粒细胞减少等都属于恶性血液病患者引发医院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另外,引发感染的真菌常分布于患者的粪便、痰液、尿液、咽拭子等,真菌类型多为白色念珠菌、光滑念珠菌、毛霉菌、克柔念珠菌、表皮葡萄球菌等。因此要加强病区的卫生环境管理,保持患者的病房空气畅通且清洁卫生,严格实行消毒隔离措施,保证无菌操作。降低恶性血液病患者的医院真菌感染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也减小了恶性血液病患者的病死率。
参考文献
[1]郭旭霞,张慧智,纪爱芳,等.恶性血液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15(3):105~106.
[2] 洪少杰,唐小玲.老年急性白血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12(1): 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