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餐桌革命

来源 :解放军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520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上世纪80年代的退伍兵回到老部队时,除了基础设施变化让他吃惊外,在连队的餐厅内,已不复存在的当年合餐的热闹场面恐怕会让他感慨万千。早在2006年北京军区军需部门调查统计,全区50%以上的部队实现了自助餐和半自助餐。以班、以桌为单位的台餐方式成为历史。自2003年起,解放军开展的一场关于就餐方式的厨房革命已经辐射到它最边远的基层单位。但这场历时七年之久的餐桌革命还未完全完成,截至今年2月10日,总后勤部最新的一份和自助餐有关的通知中,《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节约粮食反对浪费工作的通知的通知》再次强调“严格落实分餐制,提倡自助餐”。
  自助餐起源于8世纪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海盗,18世纪风靡整个欧洲,20世纪80年代后期,被我国更广泛的人群接受。而自助餐进军营,与部队连年提高待遇有关,来自总后勤部的统计数据表明,30年来,全军先后26次提高伙食费。从合餐到分餐再到今天总部仍然不遗余力推广的自助餐,背后是国力和军力的增强,是由吃什么到怎么吃的跃升。
  
  为什么是自助餐
  
  总后勤部在军报头版为全军官兵的吃饭方式下发通知,2003年5月28日还是头一遭,在当天的解放軍报上,总后勤部要求“全军部队大力推行分餐制,有条件的可实行自助餐”,通知特别要求“没有实行分餐制的单位不得评为先进食堂”。为表达决心,总部作战部队配发了连队现在仍然使用的不锈钢餐盘。这是解放军实行自助餐最早最原始的文件。在社会上已成为一种时尚就餐方式的自助餐,在这一年走进军营不是偶然,这一年的“非典”疫情,让军队认识到长期以来就餐方式的危险性。由于受传统餐饮习惯和饮食文化的影响,部队就餐方式一直以合餐为主。极易导致疾病传染、浪费较大的合餐显然不适合像部队这样高度集中的生活。全军贯彻这一通知力度之大,出人意料,某部实行自助餐以及官兵如何欢迎自助餐的消息屡见报端。基于分餐制取得的成效,两年后,2005年12月20日,总后勤部颁发《军队伙食单位分餐管理办法》,这是解放军历史上首次颁发规范分餐管理的法规性文件。专家们审视这段历史时一如既往的赋予重大意义,“自助餐是我军伙食保障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是部队降低传染病,保持战斗力生活水平和军营文明程度整体提高的表现”。
  
  吃的不是自助餐,吃的是战斗力
  
  解放军大力推广、迅速普及自助餐,不仅仅是出于这种就餐方式更加节约更加卫生的考虑,而是越来越认识到吃对于战斗力的重要性。解放军文艺出版社以官兵吃饭为切口梳理中国军队后勤三十年变革纪实的一本书或许能概括这种重要性——吃出战斗力。不光中国军队开始重视如何让官兵“吃的是饭挤的是战斗力”,美军也早就开始研究吃和战斗力之间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其“食品即战术武器”的观点得到广泛认同,在世界范围内,那些发达国家军队越来越重视通过提高饮食品质来提高士兵的作战能力。正像美国军事营养专家博士戴维·施纳肯伯所说:“士兵才是终极的作战机器。营养不良、精疲力竭的士兵很难适应现代战争的强度,无法完成复杂武器装备的操作。”战斗力的生成与保持取决于官兵的体能、技能和智能。现代营养学研究表明,饮食提供体能并与人的技能、智能密切相关,从这个意义上说,整体提升饮食品质有助于提升战斗力。但要把解放军战斗力的提升和推广自助餐相关联似乎太夸张,让很多人接受不了。但不可否认的是,自助餐是解放军80多年来最科学最人性化最文明的就餐方式,由这种方式带来的改变不像硬件设施那样明显,但它的影响已经开始显现:去年初,解放军总后勤部组织专家召开军营饮食文化座谈会,而解放军画报的一则专题报道更能说明问题:“看我盘中餐,倍增报国志。”
  
  自助餐与军营文化
  
  一种餐饮方式被一个群体接纳,起决定因素的不是这种就餐方式多流行多时尚,而是其背后的文化理念与这个群体的价值追求契合。考察自助餐的用餐礼仪,发现它的行为规范和代表的价值观与解放军有共通之处,这大概可以解释解放军四总部在2009年修订《军队基层建设纲要》再次把自助餐写进法规的原因,新版《纲要》强调部队要“科学营养配餐,实行分餐或自助餐”。该年的《2009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也提到,“目前除部分建制营集中办伙外,全军已基本实行分餐制,官兵饮食保障正由温饱型向营养型转变”。
  和部队强调集体强调合作一样,自助餐对用餐者也有类似要求。自助餐要排队取餐,这是纪律性的体现,再没有哪个群体像部队这样异常的强调守纪律了。取餐时要照顾他人,与部队“不放弃不抛弃”的价值追求不谋而合。而自助餐之于新时期士兵们的意义不在于能吃到什么,而是我能选择吃什么。在他们眼里选择权比温饱重要。
其他文献
“中国空军女飞行学员素质真好!”这是法国女飞学员爱丽丝的由衷之言。4月下旬,法国空军的2名女学员来到空军航空大学,与正在这里承训的我国第九批女飞行学员同吃同住,同操课,同训练,共同度过了6天的学习生活。    有朋自远方来    4月的东北大地转暖回春,绿草初绽,四处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4月18日下午,中国空军航空大学第九批女飞行学员早早就在门口等候法国女学员,“来了!来了!”随着一台中巴车缓缓驶
飘摇的梦交给瑰丽的天空吧,远处嫩绿的山林掩没了来时的路,听着水声,一滴露水里,等不到你款款走来的时候;我手捧朝阳流浪到江北,其实融化的雪水中没有琴声。青石板,细雨滴,谁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1963年寒冬,眼看家中钱粮难以为继,父亲无计可施,只好忍痛捡出一筐旧书拿去卖。父亲回来时,那只装书的筐子里已装满了诱人的红薯。当时,年少的我深切地感到,处于饥饿状态的人最需要的就是这种切切实实的东西了。就在我帮父亲卸下那些疙疙瘩瘩的家伙以至庆幸晚餐有望的兴奋时刻,猛然发现,筐里还躺着一部厚厚的、陈旧的《辞源》,是中华民国二十八年六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的正续编合订本第一版,定价为40元。父亲说,他是在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打窗声里万星寒,也波寒。侧身遥望夜如山,也波山。悲吒一曲英雄汉,也波汉。泪斑斑,影珊珊,一番番,自怜清骨与谁看。月明霜落又经冬,也波冬。满天萧瑟五更风,也波风。书咄欲语
期刊
编辑老师:您好!在读书的时候就很喜欢看《散文诗》了,经常在报刊亭买。参加工作后,也不例外。这几年因为生活原因,不怎么关注文学,总觉得生活中缺了点什么。今年终于又订上了
古代诗学概念。语出唐王昌龄《诗格》。神,诗人之艺术思维;物,物象。神会于物,与“心入于境”意近,言诗人在想象中似处身于境象之中,苦心竭智,深穿其境,搜求形象,微妙之意兴
这是一个老仓库,1949年在解放南京的枪声中诞生。  前不久,这个历经60余年风雨的老仓库,彻底告别了手搬肩扛的旧面貌,迎来了崭新的信息化保障新模式。  新矛盾:传统保障手段落后,信息化要求迫切——    直面挑战实现历史性跨越    初暖还寒,一场野战车材保障演练在某山脚下拉开了序幕。随着保障需求源源不断地通过网络传送到供应中心,保管员轻点鼠标,查看库存、下达发放任务、发放车辆器材等程序一气呵成
读书是一种乐趣,是身体的放松,心灵的休憩,是与智者的不期而遇,是与知己的美丽邂逅。  清晨读书感受的是清爽。晨风吹拂,朝霞满天,自由的思绪像小鸟般展翅高飞。午后读书感受的是惬意。窗帘挡住骄阳,一杯香茗,几袋零食,任时光悠悠踱步。子夜读书感受的是静谧。斜倚床头,灯光朦胧,满天星斗为你做伴,你不寂寞,一帘幽梦等你织就。  春天的郊外,我任野草染绿我的心扉。一同沉醉于春风中的,还有我读书的习惯。那一片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