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ERK1小干扰RNA对大鼠肝癌细胞株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实时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检测ERK1在大鼠肝癌细胞株、大鼠原代肝细胞与12份人肝癌及配对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应用腺病毒介导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小干扰RNA(AdshERK1)感染大鼠肝癌细胞株RH-35、H4IIE,观察下调肝癌细胞中ERK1表达后对其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及下游癌基因表达的变化.采用t
【机 构】
:
浙江省绍兴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上海市仁济医院消化内科,200003上海长征医院消化内科,200003上海长征医院消化内科,200003上海长征医院消化内科,200003上海长征医院消化内科,200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ERK1小干扰RNA对大鼠肝癌细胞株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实时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检测ERK1在大鼠肝癌细胞株、大鼠原代肝细胞与12份人肝癌及配对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应用腺病毒介导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小干扰RNA(AdshERK1)感染大鼠肝癌细胞株RH-35、H4IIE,观察下调肝癌细胞中ERK1表达后对其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及下游癌基因表达的变化.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2份人肝癌组织中,有11份的ERK1表达较相应癌旁组织明显增多.ERK1在大鼠肝癌细胞株RH-35、H4IIE中的表达较大鼠原代肝细胞表达上调(0.075±0.010、0.458±0.052比0.016±0.003,t=13.806、7.715,P均<0.01).AdshERK1感染RH-35、H4IIE细胞后,肝癌细胞增殖能力、克隆形成能力显著受抑制.与AdshNC组相比,AdshERK1可明显减少RH-35细胞中S期细胞比例(18.55%±4.80%比4.39%±0.85%,t=-6.826,P<0.01),引起G0/G1期细胞周期阻滞(76.77%±0.93%比89.57%±1.26%,t=11.676,P<0.01);AdshERK1可显著抑制H4IIE细胞在裸鼠皮下成瘤能力[(0.603±0.284) mg比(0.051±0.074) mg,t=-5.340,P<0.01].AdshERK1下调RH-35、H4IIE细胞ERK1表达,并抑制其下游癌基因c-myc的表达.结论 AdshERK1有抑制大鼠肝癌细胞株RH-35和H4IIE增殖、克隆形成及皮下成瘤能力的作用,且该作用可能与抑制ERK1下游肿瘤相关基因c-myc的表达密切相关。
其他文献
上消化道出血采用内科保守治疗短期内再发出血风险高,且对动脉性出血无效.对于难以控制的上消化道出血,多选择外科手术治疗[1].目前,胃镜下止血已成为上消化道出血治疗的首选措施,可明确出血原因并进行止血治疗,对动脉性出血、静脉性渗血、胃镜治疗术后创面出血、息肉残端出血均有良好的止血效果。
患者男,26岁,因反复上腹部胀痛1个月、再发2d入院.无既往病史.体格检查: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出血点及蜘蛛痣,无肝掌,各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腹软,剑突下轻压痛,无反跳痛,墨菲征可疑阳性,肝脾未扪及,移动性浊音阴性.实验室检查:血淀粉酶262.0 U/L,脂肪酶1023.0 U/L;TBil 36.2 μmol/L,DBil 7.9μmol/L;WBC3.7×109/L,中性粒细胞0.821,PL
胆管切开探查、T形管引流是胆管外科常用术式,拔除T形管后发生胆汁漏出、胆汁性或细菌性腹膜炎是严重的术后并发症。一、对象与方法1.对象和材料: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间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金山分院接受胆管探查和T形管引流术者95例,其中男41例,女54例,年龄21-89岁,平均年龄为42岁。36例为单纯胆管结石,59例为胆管结石伴胆管炎。术中用无菌注射器直接从胆总管前壁穿刺抽取3-5ml胆汁。
目的 应用5-氨基水杨酸(5-ASA) 干预偶氮氧甲烷(AOM)联合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小鼠结肠炎癌变的模型,观察结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β-catenin的表达水平.方法 36只BALB/c小鼠均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干预组.模型组和干预组均于实验前1d予AOM 10 mg/kg腹腔注射,继以自由饮用4%DSS 1周,再普通饮水2周,饮用DSS及普通饮水共重复3个循
摘 要:在小学阶段进行德育的重要目的是培养学生从小形成良好的品德,为以后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新《课标》改革和素质教育深入推广的教学背景下,对德育的开展和实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发展小学生的核心素养,要求教師必须要充分发挥指导者引导者的作用,帮助孩子们从小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与此同时正确面对当下我国小学德育开展存在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找到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目的 探讨碳酸钙口服混悬液与质子泵抑制剂在改善酸相关性疾病临床症状方面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400例14~70岁且至少有一个中度或重度症状(反酸、上腹痛、上腹不适、上腹烧灼感、上腹胀满)的酸相关性疾病患者均分为两组,分别予碳酸钙口服混悬液和奥美拉唑肠溶片治疗.观察所有患者第1次服药至临床症状缓解起效时间,服药后第3、7天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统计学处
本研究采用组合式单克隆抗体和双酶标记的免疫组织化学鸡尾酒法检测胃癌标本D2-40、CKpan、CD34抗原的表达情况,分析淋巴管、血管癌栓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比较2种方法在胃癌转移诊断中的意义。
“2012酸相关疾病辩论赛”由《中华消化杂志》主办、阿斯利康公司协办,旨在向临床医师传递有关胃食管反流病诊治的最新观念,为中青年消化科医师展示风采及相互交流搭建平台。本次大赛自2012年2月启动以来,在全国32个城市共组织辩论队234支,参赛医师多达936名。作为消化领域重要的年度活动,“2012酸相关疾病辩论赛”获得了全国各地消化专家的大力支持,全国共有60位专家、教授参与了活动,为各级比赛担任
目的 评估和比较含依卡倍特钠的四联疗法与含铋剂的四联疗法根除Hp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盲法、阳性药物平行对照试验设计.研究对象为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在西安、北京、上海、广州4个城市8家医院就诊的慢性胃炎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每日2次,每次口服奥美拉唑镁20 mg、克拉霉素500 mg、阿莫西林1000 mg、依卡倍特钠1.0g,疗程10 d.对照组每日2次,每次
例1患者男,59岁,腹胀、尿少半个月。体检:腹膨隆,上腹饱满,有压痛,肝脾肋下触诊不清,移动性浊音阳性。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生物化学功能检查结果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