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OBE理念的体育教育专业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方法研究与实践——以石河子大学“体操”课程为例

来源 :运动精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jiangj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结合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以石河子大学体育教育专业核心课程“体操”为例,通过确定体操课程的课程目标、设计课程教学内容、考核方式及细则,从而设计课程目标达成度的评价方法,并通过实践得出评价结果,为体育教育专业其他课程目标达成度的评价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立足肢体残疾人就业的现实性困难,以安徽省特殊教育中专学校为例,分析康复体育促进肢体残疾学生就业所发挥的突出作用及存在的问题,指出要加强对肢体残疾学生群体的体育康复,提高残疾人就业能力,促进残疾人更好融入社会,最终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的目标.
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随机抽取安庆市城区共20所中学,对安庆市城区中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主要内容、开展现状等多个方面进行调查和研究,旨在推动安庆市城区初中大课间活动的更好开展,促进安庆市城区初中课外体育质量的提高.
文章对我国高职院杂交体育运动训练管理进行分析,指出高职院校体育运动训练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第一,体育运动训练的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第二,高职院校运动训练的管理机制不够完善;第三,高职院校体育运动训练没有科学的训练计划.提出我国高职院校体育运动训练管理的策略:第一,加大高职运动基础设施的投入;第二,高职院校要对运动队制定合理的管理机制;第三,高职院校在体育运动训练中要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
目前高校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基础较差,为了在短期内达到足球教学的预期教学目标,文章提出一种运动表象训练法,并将其应用在高校足球教学过程中.通过心理训练和与表象训练相互交替运动训练方法,依托于符号学习理论与注意—唤醒定向理论,在实际的教学应用中结合身体训练,通过讲解示范挂图、放录像、分组练习、教师指导、自主表象练习等步骤,完成运动表象训练在高校足球教学中的运用.通过对运动表象训练的主要意义进行分析可以得出,在高校足球教学中应用表象训练法能加快学生掌握足球运动技能,提高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与自觉性,促进学
以课程论为理论支撑,采用实地调研法,对当前学校体育课程的观念、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等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当前学校体育课程存在观念的人性缺失、预设课程目标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学校体育课程内容衔接不当等现实问题,并提出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对策:要重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人本主义课程观念,对学校体育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要素进行改革.
文章分析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能训练的作用,探讨高中体育教学中影响学生体能训练的因素,从学校和教师提高对体能训练的重视;培养学生体能训练的兴趣,保障体能训练的时间;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科学地设置体能训练内容;丰富和创新教学方法等五个方面提出了高中体育教学中体能训练的有效策略.
文章以健康中国理念和行动总要求为标准梳理审视体育教学模式的问题,分析得出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互联网+体育”的体育教学模式、健康中国理念视域下健康的体育教学模式的定义与应用等结果.指出体育课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存在着学生体育实践操作与教师临场指导效度问题、课外体育组织管理问题.互联网+体育教学模式存在着学生学习诚信监督问题、学生、教师、家庭信息安全问题.建议建立课内外一体化为教学结构,互联网+体育为教学方法的创新型健康教学模式、课内外一体化为教学结构,互联网+体育为教学方法的创新型健康教学模式、课内外一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是一种新型教学方法,不仅有助于学生积累更多细节和学习的重点,还有效弥补了传统教学在时间和空间的不足,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文章探讨如何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应用至大学健身健美课教学中,采用多种有效的运用对策,显著提升大学健身健美课的教学质量,帮助大学生掌握更多动作和技巧,培养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健康素养,使其能够满足社会对于人才提出的各种需求.
文章对义龙新区中小学软式棒垒球运动的开展现状研究,了解当地中小学开展软式棒垒球的可行性.发现当地中小学只是对学校软式棒垒球队员进行训练,未普遍开展软式棒垒球教学.影响其开展因素,缺乏专业出身师资,场地、器材欠缺.研究其运动对义龙新区发展带来的影响,刺激义龙新区经济发展,提高知名度.以此来推广和普及软式棒垒球运动在义龙新区乃至贵州省各中小学中的开展.
建立家校互动合作机制是上海市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通过利用该机制促进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对当前学校体育工作的强化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采用问卷调查、实验、访谈、数理统计等方法,以上海市金山区第一实验小学为个案进行研究,通过制定的一系列系统的体育行为干预措施,探讨家校互动合作中培养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的相关问题,以期为体育课程改革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