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天槐村”的良心

来源 :时代报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c88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我在八里沟景区任总经理时,结识了陈默。她当时任《西部时报》记者。在以后的不断交往中,印象至深的是她的至善、至真的人品。三年前她和我商量写书的事,我觉得中国农民是一个占全国人口百分之六十多的伟大群体,他们为新中国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是历次政治运动的主力,也是被冲击者,可是在我们现在的文学作品、电影、电视中表现的并不多,特别是从解放初期到“文化大革命”这一段触及灵魂的历史更为少见,我建议她写这段农村历史。她写了,让我没料到的是她那样善于取材。如果说文学作品是生活中的一滴水,那么她取的这滴水,可映照大海;如果说文学作品是一块石,那么她取的这块石,是支撑狂风暴雨的基石;如果说文学作品是一块玉,那么她把农村这段难忘的、不平凡的、血和泪、激情与豪迈的历史串起来,闪耀的是迷人的光芒。
  陈默是中国亿万善良妇女之一,任何人、任何事她都会抓住主流,采撷美丽妆点生活,也只有她这颗朴实、博大、宽宏的赤心才能写出人间大爱的作品。
  《天槐》是良心之作,《天槐》是良心的见证,“天槐村”是中国亿万农民村之代表。陈默之所以紧紧抓住“良心”二字,用洋洋洒洒几十万字来解读它,就在于作者的良心所在,既是写小说中的槐花,又是作者为一直珍藏在她心灵深处的“母亲的往事,乡亲们的往事,我们这一辈人的往事”树碑立传。正如出版人所言,《天槐》是“一部中国农民六十年风云史诗”,写的是“一段超越血缘关系的亲情”,“一个把政策溶解在良心中的基层党支部”,“一群挺直腰杆拍着胸膛走路的人”。
  作者以“良心”为主线,用“善”“恶”解读这段历史,可以说是文艺作品中一种独特的表现手法,也是陈默自创的一种风格。
  书中的每一章都有着震撼人心的爱,每一节都让人沉思、掩卷拭泪。
  主要人物槐花是共产党员、天槐村的妇女主任,更是一个伟大的母亲,她收养了一个地主的儿子、一个国民党的儿子和一个右派的女儿,还有她自己的女儿。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特殊家庭里,他们相依为命,荣辱与共,一起走过了60年。在这60年里,槐花把别人的孩子看得比自己的亲骨肉还亲。为了别人的孩子丢失了自己的孩子;她让别人的孩子吃自己的奶,让自己的孩子吃羊奶;在生死关头,她让别人的孩子逃生,把自己的孩子留在敌人的枪口下。三年自然灾害她给别人的孩子偏吃,亏自己的孩子,“文化革命”他让自己的女儿顶替国民党的儿子,去游街、挨斗。当她的亲生女儿流泪质疑时,她意味深长地说:“因为你有娘在跟前,再委屈也不委屈,他们没亲爹亲娘在跟前,不委屈也感觉委屈。”一种超越血缘关系的亲情在这里形成,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人性的光芒,更是割不断的民族之情。正如书中写的:“天是那样的蓝,地是那样的厚,人在中间走恩恩怨怨咱丢后头。拉着你的手,拉起他的手,情也有,恨也有,一个大家庭咱不能分手。抓一把黄土撒在那四海五洲,世界的大舞台咱同歌共吼……”
  书中写了人性的美,也写了党性的美。辛泰豪、梁义、槐花、山花等是最基层共产党干部的代表,他们用良心凝固党的千秋大业,用良心为一方群众撑起了遮风避雨的大伞。辛泰豪为了全区的发电厂建设,为了让一个工程师继续工作,坦然地甩掉了官帽,自己抓了一顶右派帽子戴上,共产党干部的形象一下子光芒四射。他说:“不要把官帽顶在自己的指尖上盯着转,围着它去工作去行动。为了国家、为了群众该不要的时候就要像包公一样上交。”他唱道:“畅胸怀把风雨抱揽,莫道天下不安。”槐花为了给群众保住那两袋救命粮食往自己身上泼脏水,她说:“人命比名声重要。”……
  “权力”可以象花一样绽放出无限的美,也可以像洪水泛滥出无尽的丑恶。书中也写了辛泰槐、朱谢峰等人的人性“恶”,“恶”利用了“权力”“运动”害人,最终也害了自己。
  文学是一种感悟,让那些头顶着为人民服务帽子的干部别再发出鹦鹉之声,别再为了乌纱帽害人误民,拿出“良心”做事就是万民之福。我想这也是作者想让读者感悟的吧。
  历史是沉重的,但是作者没有让人一直感到沉重,辛泰豪说:“我们天槐人是笑着走过来的。”天槐人乐观的对待生活,乐观的处理苦难,他们在困难面前没感到难,没感到苦,他们勇敢面对,认真解决问题,因为他们有信念。从山村的戏台上、红薯地、红萝卜地爆发的笑声荡气回肠,让读者心轻气爽,昂扬向上。
  中国农民是善良的,但善良并不等于缺少知识和智慧,也不是“傻帽”的代名词,陈默写的农民是聪明、智慧、善良,而且有着正确是非观的农民。
  读她的书,是一次灵魂的震撼、洗涤、升华……
  当一个养母把当了县委书记的儿子交给了香港归来的亲生父亲,把企业家的儿子交给了台湾回来的亲生父亲,中华民族的大家庭在“善良”“良心”中被融化,本是一家亲,不能再分离。
其他文献
他们是一群很平凡的人:工人、农民、军人、医生、的哥、在校大学生……  他们又有着共同的不凡善举:面对素昧平生的患者需求,献出珍贵的“生命种子”——造血干细胞,不计报酬,不惜忍受期间近20次的扎针疼痛……  从国内到国外,饱含爱心的“生命种子”跳跃前行,帮助他人重生的执着脚步从未停歇——国内:北京的患者患了白血病,河南志愿者伸出了胳膊;香港同胞白血病缠身,河南的志愿者献出了“生命种子”;国外:阿富汗
期刊
我们是不是总要等水脏了,才言之有“污”?  4月12日,兰州市西固区政府表示,造成兰州市自来水苯超标的原因是27年前中国石油天然气公司兰州石化分公司的一场偶然爆破事故,当时一条管道发生了原油泄漏,未被清理的油污侵蚀了年久失修的水泥自留沟而导致了污染。目前从挖掘出的泥土中发现了泄漏的原油,泄漏点已确认。  把污染高危企业建在水源地附近;放任残留油污侵蚀27年;市区的水务公司从确认苯超标到上报,拖延了
期刊
报刊亭大甩卖了!“所有书报、空调和冰柜打包两万,加上已付的三个月租金8750元,你付28750就可以拿走这个报亭了。”  虽然目前仍小有盈利,但在北京经营一家报刊亭的宋女士却不想干了。每天十多个小时困在一平米见方的小空间里,吃喝拉撒都困难,半数利润还得靠卖电话卡、矿泉水和食品等。  在旧鼓楼外大街,一家报刊亭的经营者郭大爷则在一旁立了块“修车”的牌子。他说,20年前光卖报刊一天流水就有4000 多
期刊
学生们都叫他雷哥或周哥,我每每见他也毕恭毕敬称他周老师。这一刻我叫他长雷,这是我发自心底的称呼,这是我尊重的师长和前辈的专属。  我对长雷留下深刻印象,是在政史地组办公室亲眼见他愤怒而暴力地跺了一个调皮捣蛋的男孩子。整个办公室顿时鸦雀无声,男孩老老实实低下了头。在此之前,我看过更多不知道该如何管理学生的头疼的班主任,他们那些喋喋不休的说教隔靴搔痒般引来学生连珠炮一样的反问,就在这样的拉锯战中,上课
期刊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的变化翻天覆地,慈善公益和这种变化十分相像。改革是社会各阶层利益的再次分配,慈善和公益的本质是在现有的利益格局里再进行一次分配。  这些年中国很多人变得更有钱了,房子越住越大,穿着越来越华贵,吃得越来越精致,然而这些物质上的东西并没有给他们带来多少安全感。人与人之间相互关怀、温暖的感觉越来越少。  不过,中国社会还是有很多能够温暖人心的东西,社会还远没有崩溃到让人看不到未来
期刊
从一名初中生,到县委副书记,再到中共最高领导人,前后50年,习近平的心中始终念着一个名字:焦裕禄。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一文发表时,习近平还在上中学。他说,当时政治课老师读报,读着读着便哽咽了,听着听着同学们也流泪了。他说他被焦裕禄的精神“深深震撼”,自此,“焦裕禄情结”便植根于他的内心深处。“我后来无论是上山下乡、上大学和参军入伍,特别是后来当县委书记、市委书记,一直有焦裕禄的影子伴随
期刊
这是河南无数个家族中十分普通的一个家族,因为这个家族中的每个成员正常工作、下田劳动,从他们的穿着打扮、言谈举止中看不出有什么特别。但这又是一个不平凡的家族,因为他们是现代社会中极少的兄弟妯娌不分家、一个锅里捞稀稠的大家庭,因为他们祖祖辈辈乐善好施,不仅自己创业成功,也要带动父老乡亲共同致富,更因为全家族一致通过将企业上市后的第一笔分红——一亿元,全部捐赠给慈善事业的惊人义举,开辟了河南家族慈善的先
期刊
4月14日,克里姆林宫网站公布了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的相关命令,他把自己和总理梅德韦杰夫的工资上调1.65倍。  俄罗斯克里姆林宫4月11日公布了去年部分俄政府高层官员资产清单,清单显示,总统普京拥有3辆俄罗斯国产汽车、一套77平方米的公寓、一间车库和一小片土地,去年收入将近370万卢布,约合64万元人民币,比前年减少约200万卢布,但没有透露减少的原因。 除普京外,网站还公布了包括总统办公厅、联邦
期刊
日前,美国海军学会网站发表题为《通过日本视角:日本影院的二战影片》的文章,以日本电影《永远的零》为例,批评二战后日本影坛出现了一批美化日本战争角色的电影。  《永远的零》于2013年12月在日本上映,影片讲述了一个日本零式战斗机飞行员“在战争中成长”,最终参加神风特攻队死于冲绳战役。影片情节大量涉及日本侵略战争历史,该片在日本公映后连续数周占据票房首位,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观看该片并进行了追捧,一时间
期刊
河南开封有一位年近八旬、身份平凡的退休老人,她从未想过成名,但她的行为却让她与众不同。她靠着几百块钱退休金加上走街串巷拾破烂换来的钱,苦心经营“筑梦爱心辅导站”16年,免费照顾留守儿童和务工人员子女。她曾救过5条人命,帮助过100多个孩子。十多年前,她患上食道瘤后,做过4次手术、接到病危通知3次。她在一次救人过程中受伤,右腿打了钢板。就是这样一位命运多舛的老人不仅坚强地活了下来,还坚持用自己的力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