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先生在病榻上坦言:“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问题。”钱先生的话语直指中国教育的缺失——忽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要求日益提高。创新从大的方面来说,似乎让人觉得遥不可及,但如果能从生活中,从玩中有所发现,再谈创新可能就会容易许多!笔者所在学校积极提倡构建“学为中心”的教学生态,提出一切“教”的行为都应服务于学生的“学”,都应着眼于“学力”的提升。通过实践,笔者深感:坚持“学为中心”,才能激励学生乐于创新。
一、以情导学,发现创新的魅力
在教学中,笔者较多通过引入生活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这样做,学生会自然而然地产生科学探究的欲望。有了探究的动机,整堂课就能事半功倍。
新的课程标准对于科学教学有着明确的要求,强调科学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以“探究式学习”为核心。而小学阶段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用探究科学奥秘的求知欲来滋养童心,是学生品德形成和智力发展的有效载体,是激发学生创造潜能的有效途径,能让学生的心灵世界充实,情感生活丰富,想象天地广阔。新课程所追求的理想课堂应该是:充满活力的学习乐园,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主阵地,师生学习、讨论、交流、合作的最佳场所。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焕发出生命活力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
如何才能使小学科学教学富有生机、充满童心童趣呢?笔者认为,要不断丰富学生对自我、社会和自然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为学生开辟一条与他的生活世界交互作用、持续发展的渠道。我们应让学生走入生活,亲近科学,体验科技,在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中增长科普知识,发现创新魅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科学与人文的相融。
二、以趣激学,激发创新的意识
夸美纽斯曾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这是告诉我们,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根本。
这个月,通过和学生一起“做实验,谈发现”,我就很有感触。特别是《制作生态瓶》这一课。生态瓶是需要课后长时间观察记录的,一节课达不到教学效果,我就让学生把生态瓶放在教室里,并让各组安排好记录员。有的瓶里的泥鳅养了几天死了,预示着生态瓶的失败,于是学生及时调整生物及非生物的数量关系。也有的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联想到了自己家养的金鱼,在科技兴趣小组上提出:鱼缸能不能也像自然界中的生态圈一样,可以不用人工换水喂食?我表扬了他这个创造性的想法,并让他课后自己先思考有没有解决的办法。果然在下一周的兴趣组活动上,在我照例为大家讲解了《玩中学发明》的案例之后,这位同学受到了其中的“宠物自动喂食器”作品的启发,立刻想到要发明一个自动喂食金鱼的自净鱼缸,还说了他的简单构想。我提示他,可以将构想化成简图,并且附上一定的说明。他信心满满,对创新充满了希望。
这次的教学经历引起了我的思考:对于科学实验,学生都有强烈的学习欲望,如何让学生更主动、积极地学科学?课后的分析、反思,兴趣组上的讨论、启发也相当重要。这样,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当学生的一个想法得到了同学、老师的认可后,他们就更有信心,就从内心深处打破了一直以来对于发明创造的神秘感和距离感。同时,这也提醒了我们要尽快地帮助学生打开这扇创新之门,为学生建设一个科技乐园。
三、以习助学,提升创新的能力
叶圣陶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教任何功课,最终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从教育为人生的角度来说,教育要培养习惯是其中的重要方面。习惯的养成即自我教育的机制形成,这便是基础教育的任务。以这样的出发点来思考教育,提升科学课堂效率,能更好地将发明创造的思想贯通课堂内外,使创新成为一种习惯。
在我校,科技发明制作兴趣小组活动已经开展了一段时间,同学们都养成了分组学习、合作交流的习惯。每节课上学生都很感兴趣,有时候做完一个小制作之后,还经常与我讨论改进的方法。比如,完成了牛顿摇篮的装置之后,各小组就开始比赛,看谁摆动的次数多,他们自己研究出了摆球高度和摆动次数的关系,有的甚至开始自己增减材料,改进这个装置。大家都玩得津津有味!创新意识就这样慢慢地在学生心中萌生,创新能力就这样慢慢地得到提升。
一天课间,五年级的一名学生对我说,他发现同学们上厕所的时间往往很集中,下课时一拥而上,男厕里常因排长队而起争执,这样非但不利于同学之间的团结,而且候厕很浪费时间。我问他有什么办法解决?他说想设计一种新型小便池,它有三个小便位,可以同时供三个同学一起小便,这样一来不用排长队,省时间;二来能节约用水,只要按一次冲水按钮,就可以冲干净整个便池;三来提高了空间使用率……
我当即表扬了他,并且鼓励他把想法写下来,把简图画下来。事后,我向专家咨询了这个创意的可行性,并且进行了专利查新,发现目前还没有对此类实用新型洁具的研究。于是,我们便开始了对这项创新作品的研究,希望将来能把这项创新发明广泛运用于人流量大的公共场所,惠及更多的人。
综上所述,概括为古希腊哲人普罗塔戈说的一句话:“人的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枝需被点燃的火把。”当今社会,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很重视科技创新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尤其重视青少年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一名学校科学教学工作者,应该在科学教学中坚持“学为中心”,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作者单位:昆山市玉山镇同心小学 江苏】
一、以情导学,发现创新的魅力
在教学中,笔者较多通过引入生活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这样做,学生会自然而然地产生科学探究的欲望。有了探究的动机,整堂课就能事半功倍。
新的课程标准对于科学教学有着明确的要求,强调科学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以“探究式学习”为核心。而小学阶段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用探究科学奥秘的求知欲来滋养童心,是学生品德形成和智力发展的有效载体,是激发学生创造潜能的有效途径,能让学生的心灵世界充实,情感生活丰富,想象天地广阔。新课程所追求的理想课堂应该是:充满活力的学习乐园,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主阵地,师生学习、讨论、交流、合作的最佳场所。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焕发出生命活力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
如何才能使小学科学教学富有生机、充满童心童趣呢?笔者认为,要不断丰富学生对自我、社会和自然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为学生开辟一条与他的生活世界交互作用、持续发展的渠道。我们应让学生走入生活,亲近科学,体验科技,在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中增长科普知识,发现创新魅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科学与人文的相融。
二、以趣激学,激发创新的意识
夸美纽斯曾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这是告诉我们,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根本。
这个月,通过和学生一起“做实验,谈发现”,我就很有感触。特别是《制作生态瓶》这一课。生态瓶是需要课后长时间观察记录的,一节课达不到教学效果,我就让学生把生态瓶放在教室里,并让各组安排好记录员。有的瓶里的泥鳅养了几天死了,预示着生态瓶的失败,于是学生及时调整生物及非生物的数量关系。也有的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联想到了自己家养的金鱼,在科技兴趣小组上提出:鱼缸能不能也像自然界中的生态圈一样,可以不用人工换水喂食?我表扬了他这个创造性的想法,并让他课后自己先思考有没有解决的办法。果然在下一周的兴趣组活动上,在我照例为大家讲解了《玩中学发明》的案例之后,这位同学受到了其中的“宠物自动喂食器”作品的启发,立刻想到要发明一个自动喂食金鱼的自净鱼缸,还说了他的简单构想。我提示他,可以将构想化成简图,并且附上一定的说明。他信心满满,对创新充满了希望。
这次的教学经历引起了我的思考:对于科学实验,学生都有强烈的学习欲望,如何让学生更主动、积极地学科学?课后的分析、反思,兴趣组上的讨论、启发也相当重要。这样,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当学生的一个想法得到了同学、老师的认可后,他们就更有信心,就从内心深处打破了一直以来对于发明创造的神秘感和距离感。同时,这也提醒了我们要尽快地帮助学生打开这扇创新之门,为学生建设一个科技乐园。
三、以习助学,提升创新的能力
叶圣陶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教任何功课,最终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从教育为人生的角度来说,教育要培养习惯是其中的重要方面。习惯的养成即自我教育的机制形成,这便是基础教育的任务。以这样的出发点来思考教育,提升科学课堂效率,能更好地将发明创造的思想贯通课堂内外,使创新成为一种习惯。
在我校,科技发明制作兴趣小组活动已经开展了一段时间,同学们都养成了分组学习、合作交流的习惯。每节课上学生都很感兴趣,有时候做完一个小制作之后,还经常与我讨论改进的方法。比如,完成了牛顿摇篮的装置之后,各小组就开始比赛,看谁摆动的次数多,他们自己研究出了摆球高度和摆动次数的关系,有的甚至开始自己增减材料,改进这个装置。大家都玩得津津有味!创新意识就这样慢慢地在学生心中萌生,创新能力就这样慢慢地得到提升。
一天课间,五年级的一名学生对我说,他发现同学们上厕所的时间往往很集中,下课时一拥而上,男厕里常因排长队而起争执,这样非但不利于同学之间的团结,而且候厕很浪费时间。我问他有什么办法解决?他说想设计一种新型小便池,它有三个小便位,可以同时供三个同学一起小便,这样一来不用排长队,省时间;二来能节约用水,只要按一次冲水按钮,就可以冲干净整个便池;三来提高了空间使用率……
我当即表扬了他,并且鼓励他把想法写下来,把简图画下来。事后,我向专家咨询了这个创意的可行性,并且进行了专利查新,发现目前还没有对此类实用新型洁具的研究。于是,我们便开始了对这项创新作品的研究,希望将来能把这项创新发明广泛运用于人流量大的公共场所,惠及更多的人。
综上所述,概括为古希腊哲人普罗塔戈说的一句话:“人的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枝需被点燃的火把。”当今社会,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很重视科技创新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尤其重视青少年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一名学校科学教学工作者,应该在科学教学中坚持“学为中心”,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作者单位:昆山市玉山镇同心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