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文献
我国的新一代步兵反坦克武器——PF98式120mm反坦克火箭于1999年正式装备部队,2000年8月1日首次在驻港部队武器展示会上亮相,引起了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和极大兴趣。该武器的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轻型反坦克火箭已经进入世界同类武器先进行列之中。为了研制这一新型武器,参加研制的各个单位和广大的工程技术人员,克服了重重困难,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为我国新型武器的研制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和心血。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通过研究证明:大多数步兵战斗发生在相对较近的距离上。因此,他们认为继续使用笨重的步枪/弹药是不必要的浪费。于是,德国陆军研制了第一种大规模用于实战的突击步枪MP43,后来对其进行了改进并重新命名为StG44,它使用7.92×33mm中间型步枪弹,同当时的普通步枪弹相比,具有体积小、质量轻、初速低、后坐力小的特点,但仍具步枪弹威力。 与此截然相反,德国空军的伞兵部队在194
飞机和坦克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出现的新兵器,而最早拥有坦克并用于战场的国家是英国。坦克出现之初,由于有装甲防护,一般的步枪和机枪怎么也不能打穿,德军当时因尚无有效兵器对抗而受到英军坦克的沉重打击。 然而,德国兵工厂很快就设计、制造出了反坦克兵器,这就是毛瑟公司的反坦克步枪。该枪有效制止了初期坦克的攻击。因此,当美军与德军交战时,派遣到法国战线的美陆军部队,面对德国的反坦克步枪心有余悸。1918年4
概述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陆军提出了开发班用自动武器的计划,要求它配备于步兵班或战斗小组,能单人使用,带200发实弹链,总质量不超过10kg,有效射程为800m。而当时美军装备的M607.62mm机枪带100发枪弹,总质量14kg。显然,发射7.62mm枪弹的武器,是难以实现这一总质量指标要求的。而5.56mm小口径机枪,虽然总质量指标能达到要求,但M193枪弹远射性能差,侵彻威力不足,
制造技术就是将原材料变成市场所需要的产品,没有制造技术就没有产品。在原始社会,包括兵器在内的所有器具都是手工业生产。当火药用于军事后,兵器制造技术开始有了较快的发展和进步。18世纪后期,以蒸汽机和工具机发明为特征的产业革命,开始了以机器为主导地位的新纪元,出现了以机器工业代替手工业的新局面,也使兵器制造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英国兵器制造业最先发展和应用了机械制造技术,于1883年推出了世界上利用
产品简介 西湖牌JG01型射钉器具有外形美观、握持舒适、操作方便,使用安全、可靠、高效(能连续供弹10发)等特点,在建筑、造船、矿山及交通等行业的构件固结、设备安装上得到广泛应用,是一种理想的紧固工具。它的发射、击发机构和工作原理类似枪械,以射钉弹被击发后产生的火药燃气压力作为工作动力,通过活塞间接作用于钢制射钉。该产品结构简单,由58件零件构成。其中专用件41件,标准件11件,附件6件,但可分
2红外激光指示器 红外激光指示器发出人眼看不见的红外光束,射手必须用夜视器材才能看到光斑,因此通常与夜视眼镜配合使用。其典型产品有: 2.1美国AN/PAQ-4红外激光指示器 这是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列装美军的红外激光指示器,用于装备防暴部队、侦察兵,丛林及复杂地形作战部队和警察。 该装置坚固耐用、质量小、电池供电,可安装到所有步兵武器上使用。 它用混合电子器件控制输出,采用砷化镓铝激
高射武器的枪管工作条件十分苛刻,既要承受高温高压条件下的高速射击(750~800发/分),又要承受复杂的化学侵蚀,故线膛烧蚀和磨损相当严重。初速下降量指标不易达到,枪管寿命不够稳定,已成为轻武器生产、科研中的一大难题。多年来,人们在研制新材料,探索新工艺上下了很大的功夫,但耗资大,工艺复杂,一般工厂难以接受。本文介绍了一种在不改变原有材料的前提下,以提高枪管硬度为主的综合治理措施。 我厂新设计、
1949年,德国的一些枪械设计师跑到西班牙马德里特种材料技术研究公司(简称CETME,赛特迈)研制了一种步枪,后称为赛特迈M58步枪,1957年,德国HK公司在这支枪的基础上略加改动,研制出一种新枪,后被联邦德国军方选用,命名为G3步枪,一直使用到后来被G36步枪取代,这2支枪分别发展有不同的型号。 G3步枪诸元: 口径:7.62mm 全枪长:1025mm 枪管长:450mm 全枪质
77式7.62mm手枪是我国自行设计、1978年定型的自卫手枪。该枪配用64式7.62mm手枪弹,自动方式为自由枪机式,弹匣容弹量7发,全枪长148.5mm,全枪高100mm,全枪质量0.5kg。它不仅具有单手装填机构,而且有动态平衡性能极佳的发射机构,因此该枪不仅出手快而且非常安全。这些特点加上结构紧凑、外形小巧、隐蔽性好等长处,使其受到广大使用者的喜爱。但是,它也存在不足之处,综合使用者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