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0月末的成都,秋意阑珊,落叶纷飞。在夜凉如水,晚风萧瑟之际,忽闻金庸先生逝世,疑为假信息,后证实,心茫然。
枕畔依然放着其代表作“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就觉得金庸先生一直都在,从未离开。它们是我少年的梦想,青年的热血,中年的思绪……重新翻开《神雕侠侣》,在文末处依然听到了杨过的声音,仿佛看到了秋天的“江湖”。
听得杨过朗声说道:“今番良晤,豪兴不浅,他日江湖相逢,再当杯酒言欢。咱们就此别过。”说着袍袖一拂,携着小龙女之手,与神雕并肩下山。
其时明月在天,清风吹叶,树巅乌鸦呀啊而鸣,郭襄再也忍耐不住,泪珠夺眶而出。正是: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诵读李白的这首《秋风词》,听着窗外秋风吹叶之声,叨念着“小舟从此去,江海寄余生”,我的眼泪亦夺眶而出。我想,在此刻,我读懂了李白,也读懂了金庸。
一叶一世界,它曾有着含苞的芽儿,有着鲜嫩的初叶,有着丰润的叶脉,有着深绿的色彩……后来啊,它拥有了金黄的秋天,收获着诗意的巅峰,而最终,大地将是它的归宿,静默的、永恒的去处。金庸就是那片最美的树叶。对于当下的中学生而言,他们可能对金庸不太熟悉,但对秋叶熟悉,对“江湖”有憧憬,这就是理解金庸的一扇窗口。
第二天清晨,早读课,教室里便传来了学生的朗朗书声。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自古以降,秋叶,成了一种物象,成了中国人心中的一种符码。
第三节课,天高云淡,秋阳居然那么明媚,我思绪悠悠。“到室外去看看秋叶吧。”我与学生高度默契,“一拍即合”。于是,一群叽叽喳喳的孩童散在天地间,像金黄的银杏铺满了校园,青春的灵魂在阳光下闪耀着。我们捡拾着树叶,我们映照着阳光,在树下漫步,在叶间沉思,有的孩子在小本子上记录着什么,有的与同伴讨论着什么,而有的孩子正在发呆……这是最美的瞬间。
回到教室,看着同学们丰硕的收获——每人都拿着金黄的银杏叶。让它们在我们手中鲜活起来吧,分小组拾掇开来。叶子居然活过来了……
“‘秋天深了,王在写诗’。孩子们,这是海子的诗句。莫负秋阳,莫负青春,秋天深了,我们也自由写写吧。”这回,连最讨厌写作的学生也没有露出不愿的神情。教室内,只听得笔尖与纸发出的声音,在这“沙沙”声中,我的思绪也开始飞。树下金灿灿的一圈,就是你曾经建立的一个辉煌的“江湖”;那扑簌簌跌落的黄艳艳的蝶,就是你一次次孤独而执着的飞行,就是那“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的痴心与义无反顾。
这一刻,我发现孩子们走近了金庸,走近了自己。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江湖”,在这个江湖里快乐行吟,在这个江湖里悲伤歌唱,在这个江湖里沉醉自处……做着自己的春天的“梦”,收获着自己秋天的“实”。
在下课前,让我们一起静静地聆听阿桑的《叶子》,“叶子,是不会飞翔的翅膀/翅膀,是落在天上的叶子/天堂,原来应该不是妄想/只是我早已经遗忘/当初怎么开始飞翔/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那柔婉凄美的歌声于青春的孩子而言,“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我们的视线都随着歌词飘向了远方……
我们曾是那片娇嫩的树叶,我们就是那片健硕的树叶,我们会是那片金黄的树叶,我们也是那片守望的树叶……如何写作,我教学生使用思维导图,发散自己的思维。可以就事写事:制作银杏叶创意一事,用顺叙;可以化我为叶:以叶为第一人称,“我”是一片飘落的黄叶,用倒叙回忆叶的一生;还可以叶喻人,写他人或写自己,可用插叙。
一周后,李淡的《银杏叶落时》,在班级小报遴选中获票率最高。
万事万物都蕴藏着美与哲理,哪怕枯暮的落叶也都如此。
——题记
风轻悄悄地吹着,云慢悠悠地飘着,鸟儿轻快地唱着。叶,轻轻地落着。
秋天来了,银杏叶落了。银杏叶褪去从前那般青翠,换上了一件浅黄的外衣。它们弯着身子,露着笑脸,在树上嬉戏打闹。这,活泼生动的一幕,把风儿都吸引过来了。
叶儿飘落,宛如一只只小巧玲珑的黄色蝴蝶随风起舞。那群“蝴蝶”在空中飞来飞去,你追我,我赶他,一个个玩得可开心了。连孩童也来陪它们一起玩了,小孩子伸出稚嫩的手朝天上抓啊抓,还奋起身跳了起来,可就是抓不住那些“蝴蝶”。只能鼓着小嘴,瞪着“蝴蝶们”。这秋天没有孤寂的凄凉,而是有着大把大把乐趣!
风儿走了,秋靠得更近了,身上还带来了一丝冬天的寒意。善解人意的银杏树们给大地送去了一件衣裳——那是用金黄的杏叶编织的。一片又一片银杏叶铺满了大地,有些地方厚点儿,有的地方薄点儿。这样,一点高,一点低。秋天变成了金色的世界。
我捡起一片精致的“扇子”捧在手心,仔细端详着,清晰的叶脉,金黄的叶片,弯曲的叶柄。这人间的瑰宝,又何尝不是秋送给我们的礼物呢?只是我们都未曾注意过罢了。
曾经,我们可能在盛夏摘下过一片银杏叶,那时的银杏叶青翠似玉,内蕴着磅礴生机。如今,叶片都离枝干而去,沉睡于大地之中。这属于银杏叶的美丽,也会在冬天来临后,被时间所埋藏。
但美仅仅是被埋藏,美是永远不会消亡的。
银杏有着属于自己的坚强,自己的梦想。他不会因辉煌一去不回而丧失斗志,不会因在冬日落尽而悲哀。困境反而会成为它前进的动力。今日的落寞,乃是来日的灿烂。枯落,不会一直存在,美丽的银杏终会重新莅临人间。我相信——那时的银杏叶会更加美丽。
银杏叶依旧轻轻地飘着……
同学们普遍认为,本文笔触细腻、细节生动,如嚼橄欖、回味无穷。最特别的是,本文意旨高远,从年复一年的秋风萧瑟时,从司空见惯的银杏叶落中,捕捉了一个自然画面,抒写了一种人生感悟,“美仅仅是被埋藏,美是永远不会消亡的”。我认为,本文最有价值的地方在于“凝视”,小作者在用心灵去凝视杏叶,也凝视自己……
《草房子》开篇第一页,“秋天的白云,温柔如絮,悠悠远去;梧桐的枯叶,正在秋风里忽闪忽闪地飘落。这个男孩桑桑,忽然觉得自己想哭,于是就小声地呜咽起来。”由此,展开了一个个注满苦难却无限美好的画面。
一叶一菩提。像“老顽童”一样,让自己拥有“赤子”之心;像“令狐冲”一样,让自己拥有“自由”之志。像“郭靖”一样,做一个“呆子”;像“段誉”一样,做一世“痴人”,像“杨过”一样,当一生“情种”……
秋意浓,念重重,何处江湖可相逢;秋叶黄,心茫茫,一树离愁落痴狂。
枕畔依然放着其代表作“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就觉得金庸先生一直都在,从未离开。它们是我少年的梦想,青年的热血,中年的思绪……重新翻开《神雕侠侣》,在文末处依然听到了杨过的声音,仿佛看到了秋天的“江湖”。
听得杨过朗声说道:“今番良晤,豪兴不浅,他日江湖相逢,再当杯酒言欢。咱们就此别过。”说着袍袖一拂,携着小龙女之手,与神雕并肩下山。
其时明月在天,清风吹叶,树巅乌鸦呀啊而鸣,郭襄再也忍耐不住,泪珠夺眶而出。正是: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诵读李白的这首《秋风词》,听着窗外秋风吹叶之声,叨念着“小舟从此去,江海寄余生”,我的眼泪亦夺眶而出。我想,在此刻,我读懂了李白,也读懂了金庸。
一叶一世界,它曾有着含苞的芽儿,有着鲜嫩的初叶,有着丰润的叶脉,有着深绿的色彩……后来啊,它拥有了金黄的秋天,收获着诗意的巅峰,而最终,大地将是它的归宿,静默的、永恒的去处。金庸就是那片最美的树叶。对于当下的中学生而言,他们可能对金庸不太熟悉,但对秋叶熟悉,对“江湖”有憧憬,这就是理解金庸的一扇窗口。
第二天清晨,早读课,教室里便传来了学生的朗朗书声。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自古以降,秋叶,成了一种物象,成了中国人心中的一种符码。
第三节课,天高云淡,秋阳居然那么明媚,我思绪悠悠。“到室外去看看秋叶吧。”我与学生高度默契,“一拍即合”。于是,一群叽叽喳喳的孩童散在天地间,像金黄的银杏铺满了校园,青春的灵魂在阳光下闪耀着。我们捡拾着树叶,我们映照着阳光,在树下漫步,在叶间沉思,有的孩子在小本子上记录着什么,有的与同伴讨论着什么,而有的孩子正在发呆……这是最美的瞬间。
回到教室,看着同学们丰硕的收获——每人都拿着金黄的银杏叶。让它们在我们手中鲜活起来吧,分小组拾掇开来。叶子居然活过来了……
“‘秋天深了,王在写诗’。孩子们,这是海子的诗句。莫负秋阳,莫负青春,秋天深了,我们也自由写写吧。”这回,连最讨厌写作的学生也没有露出不愿的神情。教室内,只听得笔尖与纸发出的声音,在这“沙沙”声中,我的思绪也开始飞。树下金灿灿的一圈,就是你曾经建立的一个辉煌的“江湖”;那扑簌簌跌落的黄艳艳的蝶,就是你一次次孤独而执着的飞行,就是那“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的痴心与义无反顾。
这一刻,我发现孩子们走近了金庸,走近了自己。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江湖”,在这个江湖里快乐行吟,在这个江湖里悲伤歌唱,在这个江湖里沉醉自处……做着自己的春天的“梦”,收获着自己秋天的“实”。
在下课前,让我们一起静静地聆听阿桑的《叶子》,“叶子,是不会飞翔的翅膀/翅膀,是落在天上的叶子/天堂,原来应该不是妄想/只是我早已经遗忘/当初怎么开始飞翔/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那柔婉凄美的歌声于青春的孩子而言,“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我们的视线都随着歌词飘向了远方……
我们曾是那片娇嫩的树叶,我们就是那片健硕的树叶,我们会是那片金黄的树叶,我们也是那片守望的树叶……如何写作,我教学生使用思维导图,发散自己的思维。可以就事写事:制作银杏叶创意一事,用顺叙;可以化我为叶:以叶为第一人称,“我”是一片飘落的黄叶,用倒叙回忆叶的一生;还可以叶喻人,写他人或写自己,可用插叙。
一周后,李淡的《银杏叶落时》,在班级小报遴选中获票率最高。
万事万物都蕴藏着美与哲理,哪怕枯暮的落叶也都如此。
——题记
风轻悄悄地吹着,云慢悠悠地飘着,鸟儿轻快地唱着。叶,轻轻地落着。
秋天来了,银杏叶落了。银杏叶褪去从前那般青翠,换上了一件浅黄的外衣。它们弯着身子,露着笑脸,在树上嬉戏打闹。这,活泼生动的一幕,把风儿都吸引过来了。
叶儿飘落,宛如一只只小巧玲珑的黄色蝴蝶随风起舞。那群“蝴蝶”在空中飞来飞去,你追我,我赶他,一个个玩得可开心了。连孩童也来陪它们一起玩了,小孩子伸出稚嫩的手朝天上抓啊抓,还奋起身跳了起来,可就是抓不住那些“蝴蝶”。只能鼓着小嘴,瞪着“蝴蝶们”。这秋天没有孤寂的凄凉,而是有着大把大把乐趣!
风儿走了,秋靠得更近了,身上还带来了一丝冬天的寒意。善解人意的银杏树们给大地送去了一件衣裳——那是用金黄的杏叶编织的。一片又一片银杏叶铺满了大地,有些地方厚点儿,有的地方薄点儿。这样,一点高,一点低。秋天变成了金色的世界。
我捡起一片精致的“扇子”捧在手心,仔细端详着,清晰的叶脉,金黄的叶片,弯曲的叶柄。这人间的瑰宝,又何尝不是秋送给我们的礼物呢?只是我们都未曾注意过罢了。
曾经,我们可能在盛夏摘下过一片银杏叶,那时的银杏叶青翠似玉,内蕴着磅礴生机。如今,叶片都离枝干而去,沉睡于大地之中。这属于银杏叶的美丽,也会在冬天来临后,被时间所埋藏。
但美仅仅是被埋藏,美是永远不会消亡的。
银杏有着属于自己的坚强,自己的梦想。他不会因辉煌一去不回而丧失斗志,不会因在冬日落尽而悲哀。困境反而会成为它前进的动力。今日的落寞,乃是来日的灿烂。枯落,不会一直存在,美丽的银杏终会重新莅临人间。我相信——那时的银杏叶会更加美丽。
银杏叶依旧轻轻地飘着……
同学们普遍认为,本文笔触细腻、细节生动,如嚼橄欖、回味无穷。最特别的是,本文意旨高远,从年复一年的秋风萧瑟时,从司空见惯的银杏叶落中,捕捉了一个自然画面,抒写了一种人生感悟,“美仅仅是被埋藏,美是永远不会消亡的”。我认为,本文最有价值的地方在于“凝视”,小作者在用心灵去凝视杏叶,也凝视自己……
《草房子》开篇第一页,“秋天的白云,温柔如絮,悠悠远去;梧桐的枯叶,正在秋风里忽闪忽闪地飘落。这个男孩桑桑,忽然觉得自己想哭,于是就小声地呜咽起来。”由此,展开了一个个注满苦难却无限美好的画面。
一叶一菩提。像“老顽童”一样,让自己拥有“赤子”之心;像“令狐冲”一样,让自己拥有“自由”之志。像“郭靖”一样,做一个“呆子”;像“段誉”一样,做一世“痴人”,像“杨过”一样,当一生“情种”……
秋意浓,念重重,何处江湖可相逢;秋叶黄,心茫茫,一树离愁落痴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