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茶器小品到艺术精品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god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实中国竹雕发源甚早,流传至今的作品包括竹木牙角雕刻、留青阳文雕刻、竹节雕、竹黄等,在中国工艺美术史上独树一帜,可惜作品始终不脱竹壶、酒杯、笔筒、香筒、扇骨、竹鼎,甚或花鸟人物等范畴,至于泡茶辅助用的小器具如茶则、茶匙等,古代竹雕名家大多不屑为之,因此翁明川父子的竹雕小茶具堪称“前无古人”了。
  翁明川的“赏茶则”近年炙手可热,他的儿子翁伟翔也不遑多让。父子俩的茶器创作更堪称近代竹雕艺术的异数,父亲从传统中开创新意,儿子却是从现代中加入传统元素,两者相得益彰,在两岸茶艺蓬勃发展的今天,引领竹雕茶器的创作风潮。
  1943年生于金门的翁明川,1968年自中国文化大学文学院美术系毕业后,便一直担任台湾电视公司美术指导,曾荣获四届电视金钟奖的肯定。2003年退休淡出电视圈以后,他自号“竹翁”与“乐竹斋主人”。爱泡茶的他,最初因为找不到合适的茶匙而动念拾起雕刻刀,运用传统技巧,在茶具上细雕出现代化的主题。让赏茶增添了视觉与触觉的美感。近二百件足以传世的茶则、茶杓、茶匙、茶夹等作品不断跃登国际舞台,曾受邀于纽约、上海、沈阳故宫、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等地展出,将茶器小品提升至精致的艺术境界。翁明川的竹雕创作,以充满神奇的巧思与创意,赋予竹器生命的律动与茶艺的禅境,可以很传统,也可以很时尚。更可以光滑如脂、温润如玉。近年的“赏茶则”系列,就不断加入中国古典建筑与明清家具等元素,在同样留青的竹面上,雕出了层次分明、浓淡有序的大气美学,令人从恬淡中感受中华文化的深邃悠远;又如他以留青竹刻方式创作的茶则,留青与竹肌之间整齐有序地迭压错落,构成青白相间的繁密纹饰,或取竹材内壁黄色竹肉做“翻黄”,放佛普普艺术注入精品皮件的高贵血液,时尚语言在正面流畅闪烁,内面却以简练古朴的雕刻将龙云翻腾的中国图饰作为完美实用的句点;又如看似极简的茶匙,熏成红褐色的竹皮在正面适度保留,与周围包覆的竹肌紧密相切,俨然古代官员上朝手持的笏版,令人赞叹。
  长年从事房地产广告与室内设计的翁伟翔,原本在台北建筑圈小有名气。以前他常替父亲拍摄作品,制作出一本本漂亮的专辑画册,10年前却有感于父亲急于传承的殷盼,而毅然放弃月入数十万台币的高薪,全心投入竹雕的创作,近年也交出了漂亮的成绩单。翁伟翔回忆说,为了避开父亲盛名光环的保护伞笼罩,开始选择不同的题材,先以竹雕结合琉璃创作茶盘,往往父子共同买回一截好竹,较薄的竹尾就让给父亲雕刻茶则,较硬且厚实的竹头刚好留给自己,作为承重所需的茶盘创作之用。他不眠不休地在父亲位于新竹关西的工作室埋首创作多年,展出的茶盘不仅大胆颠覆过去单一素材的刻板印象,多元材质融合所创造出的缤纷意象也深受好评,市场给予高度评价,近年更在两岸造成风靡。
  从“见山是山”到“见山不是山”,翁伟翔再跨出一步,大胆运用现代年轻族群熟悉的符号语言为主体,再将传统的元素逐一注入科技美学或图腾。雕出一把又一把全然不同于父亲的茶则、壶承、杯托、自在钩等,茶盘也化繁为简,在极简中更见新意。他说父亲除了对他雕刻技法有强烈的要求外,从不教他要如何如何去创作。由于自己是左撇子,因此父亲送他的雕刀都必须经由自己不断琢磨,运用起来才能更加利落顺手。有了自己的强烈风格,翁伟翔逐渐回到“见山还是山”的境界。进一步迈向细致茶则的创作领域。尽管技巧上传承乃父的精湛技艺,但无论创意或构图或造型表现,都大胆表现新世代茶人的想法,以较为活泼、年轻化的风格创作竹雕茶器,与其父全然不同的“潮系列”茶则,以及各种不同排列组合的茶盘等,让爱茶人眼睛为之一亮。
其他文献
品尝过明前绿茶芽尖上的芳香之后,人们开始想念用嫩芽制成的如丝缎般的红茶。大部分茶客都对茶树的芽尖部分情有独钟,他们说,看着翠嫩欲滴的芽尖在杯中起舞,品着那些茶尖流淌下的甘露,之后一整个漫长的秋冬便无茶可恋了。  采摘茶树芽尖部分制成的红茶虽少了几分绿茶的鲜嫩之感,却多了些许甘醇之韵。而揉捻成丝的红茶浸泡在水中展开后仍保持着芽尖的轻盈之姿,同样具有欣赏与品味的双重享受。  茶上松香  这款红茶的外形
期刊
近几年,铁壶的收藏热度甚至超过了紫砂。作为茶道艺术中煮水的器具,老铁壶造型古朴,胎壁厚实,烧出的水温度高,保温性好,还能软化水质,因此为品茶行家们所钟爱。而对于固执的玩家们来说,不用铁壶烧水,这茶好像就没法子喝了。  在寓古三千茶道会所的庭院里,初夏的阳光照在满院的绿意之上,显得生机盎然。很难想象会所的主人、两位80后的小女子竟然能与这厚重的铁壶结下不解之缘。十多斤的壶身对她们提壶烧水,都是不小的
期刊
节假日出行,想在闹市游玩,又担心没地方停车;上下班高峰,被堵在路上想走另外一条道,却不知道是否同样塞车……这时候,很多司机会选择打开“交通电台”或者“汽车导航”。不过,如果你身处无线城市里。还能有另外一种选择——不靠不等,直接用手机登录无线城市,查看交通实时路况视频、在线预定闹市停车位。  随着“福建无线城市群”的逐步完善,越来越多人畅享着“无线城市”带来的各种生活便捷,特别是在城市交通出行领域,
期刊
小满时节,浓雾遍满山顶,草木葱郁,茶香缭缭。  2013年5月19日,华顶讲寺的“禅茶雅集”在佛教圣地——浙江天台山开始了一场盛大而美丽的茶会。此次活动由《海峡茶道》杂志社和吾道苑茶文化推广中心协办。素有“佛宗道源”美誉的天台就以其深厚的历史与美景令人向往,儒释道三家在这里都留下了浓墨重笔,尤其以隋陈年间的智者大师的影响最为深远。  李白曾形容“天台四万八千丈”,云锦杜鹃遍满山谷,美仑美奂,华顶山
期刊
清明后的茶山满眼的鲜绿,在安溪的内山住了一个礼拜,除了身心愉悦之外,更多的是对农家菜“万皆可食”理念的认同。  欧阳应霁有本书名叫《半饱》,此前有一本主旨和“空”有关,之后就是其设计者思想类哲学内容了。从空到半饱,中间是什么?就是吃的时间。不论是物欲还是精神食粮,能吃,总是件好事。  欧阳学兄比较勤作,食至半饱,就开始新的规划和创造。  人家吃个半饱干活儿了,我们行得慢些,且还在寻思觅食的路途上。
期刊
美丽的余姚四明山,成名于唐代“四明三千里,朝起赤城霞。日出红光散,分辉照雪崖,”这是李白为四明山所作的诗篇,字里行间,美景犹在眼前。还有众多像李白这样的文人骚客。踏遍名山大川,一路赞山咏水,均在四明山留下过脍炙人口的诗篇。  而我们此次所游历之处是位于四明山上素有:高山台地之最,清水之源;之称的走岚,大岚古称“大兰”因盛产江南名兰——“龙舌兰”得名后又因山高雾大,改称‘大岚’:带有雾气之意,“山在
期刊
能量是物质改变状态时对应改变的一个物理量值,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任何一个生物都需要能量来负责生物细胞的生存和发展,一个生物体不能没有能量。  能量有正能量和负能量,正能量,指一切给人健康乐观、鼓舞人不断追求、精神饱满,注意力集中,心想事易成,让生活变得圆满幸福的动力和感情,传递积极的心态,具有较强的耐压性。负能量,物理学上解释是指“反物质”的能量,负能量的物质对人体健康有伤害,使人耐压
期刊
一个鼓囊囊的行囊就是比尔先生行走的所有装备  第一次听到比尔·波特的名字,是浙江茶友沈老师关于《空谷幽兰》的推荐:“语言非常简单明了,多用白描手法,没有华丽的辞藻和语汇,有的只是记录和思想。”毫不犹豫地买来这本书,一口气读完它,虽然文法上有许多不适应的地方,但就是那真实的记录与独到的思想,让我不由对这位执着于中国传统文化,多次亲身探访文化故地,并把每一次体验变成朴实文字的外国老人心生敬仰。  去年
期刊
丽江是一座很懂得“藏”的高原古城。  漫步在被岁月打磨得光洁清亮的石板路上,一路陈迹,一路慨然。曾经,马帮风尘仆仆地从这里经过,撒下串串清脆的铃声,留下酽然的记忆。时过境迁,铃声渐远,茶却历久弥香,掩藏在街衢巷陌中,氤氲了古城的昨天和今天。  这是一幢毫不起眼的纳西小楼,如果行色匆匆,就很容易将它忽略。但是,你一旦走进那两扇斑驳的木门,就会发觉时空交错的印迹——它充盈着老茶的陈香,收藏着古城的过去
期刊
茶经过人们几千年的利用,得到许多人的关注,人文的含量也就特别丰富了。  茶是嗜好性的农作物,也是高经济作物。嗜好性的饮品,常因个人的喜好而有不同的感受,世界上茶有千万种,一种茶好喝或不好喝,带有非常大的个人喜好而不同,正所谓“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因饮茶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喝茶、饮茶、品茶、叹茶,其中“品茶”为饮茶的高境界。  品茶,是一种从感性、从人性出发的享受。今天心情好、天气好,又有三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