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 问题 探究

来源 :江苏科技信息·科技创业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nuli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是目前数学教学改革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文章以《正弦定理》的教学为例,探索了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的一种方法:“情境·问题·探究”教学法,即通过设置数学情境——提出问题——探究问题,最后解决问题,使学生经历数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从而培养他们的数学探究能力。
  关键词:情境;提出问题;探究;数学探究性学习
  
  传统的高中教学从总体上看比较单一,基本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受此影响,高中学生数学学习方式以被动接受为主,大部分学生学习数学主要通过“听讲、记笔记、做题、做大量的课外习题”的步骤得以进行。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只是机械地解答别人提供的题目,而鲜有主动提出问题的时间与机会。这样,学生只是在做“学答”,而非做“学问。”因此,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提出了“要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
  所谓探究,就是探索和研究。数学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教师提供的数学情境,伴随数学知识的发生、形成、发展的过程,进行探索活动,达到以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探索能力,培养数学探索能力的目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要自己发现问题,通过亲身实践、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地提出新的问题。因此,发现和提出问题,是数学探究活动的起点和核心。数学学习中的探究活动,将学生置于“探索研究”的环境中,使得“学数学”有了“做数学”的特征。现以《正弦定理》一课为例。
  正弦定理是解斜三角形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定理。在笔者以往的教学中,都是遵循教师讲、学生听,然后再分题型进行训练巩固的方法进行的。这样教学总觉得干巴巴的,毫无新意。在最近一次的教学中,笔者遵循探究学习的理念,将书本上的一道例题改编成一个数学情境,设计并实施了如下的教学过程。
  第一版块:设置情境。(用投影仪投影到大屏幕上)如图1,一条河的两岸平行,河宽d=1km。因上游暴发特大洪水,在洪峰到来之前,急需将码头A处囤积的重要物资及留守人员用船转运到正对岸的码头B处或其下游1km的C处。已知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v1=5km/h,水流速度v2=3km/h。
  第二版块:提出问题。
  师:为了确定转运方案,请同学们设身处地考虑一下有关的问题,将各自的问题经小组(前后4人自然分为一小组)汇总整理后交给我。
  待各小组将题纸交给我后,我筛选了几张有代表性的题纸通过实物投影仪向全班展示,经大家归纳整理后得到如下的5个问题:
  (1)船应开往B处还是C处?
  (2)船从A开到B、C分别需要多少时间?
  (3)船从A到B、C的距离分别是多少?
  (4)船从A到B、C时的速度大小分别是多少?
  (5)船应向什么方向开,才能保证沿直线到达B、C?
  师:大家讨论一下,应该怎样解决上述问题?
  经过讨论,达成如下共识:要回答问题(1),需要解决问题(2),要解决问题(2),需要先解决问题(3)和(4),问题(3)用直角三角形知识可解,所以重点是解决问题(4),问题(4)与问题(5)是两个相关问题,因此,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是解决问题(4)和(5)。
  师:请同学们先在草稿纸上画出与问题对应的示意图,明确已知什么,要求什么,怎样求解。
  学生开始画图,思考,教师巡视,指导、点拨。等大部分学生都已停笔后,教师根据巡视得来的情况,选择学生汇报解题的经过以及遇到的困难。
  S1:船从A开往B的情况(如图 2),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及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可求得船在河水中的速度大小v及v1与v2的夹角θ:
  S2:船从A开往C的情况(如图 3),|AD|=v1=5,|DE|=|AF|=v2=3,易求得∠AED=∠EAF=45°,还需求θ及v。我不知道怎样解这两个问题,因为以前从未遇到过类似的问题。
  师:请大家想一下,这两个问题的数学实质是什么?
  部分学生:在三角形中,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另一边的对角和第三边。
  师:请大家讨论一下,如何解决这两个问题?
  S3:在已知条件下,若能知道三角形中两条边与其对角这四个元素之间的数量关系,则可以解决上述问题,求出另一边的对角。
  S4:如果另一边的对角已经求出,那么第三个角也能够求出。只要能知道三角形中两条边与其对角这四个元素的数量关系,则第三边也可求出。
  S5:在已知条件下,如果能知道三角形中三条边和一个角这四个元素之间的数量关系,也能求出第三边和另一边的对角。
  师:同学们的设想很好,只要能知道三角形中两条边与它们的对角间的数量关系,或者三条边与一个角间的数量关系,则这两个问题都能够顺利解决。下面我们先来解答问题:三角形中,任意两条边与其对角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第三版块:解决问题。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以前遇到这种一般问题时,是怎样处理的?
  有学生:先从特殊事例入手,寻求答案或发现解法。直角三角形是三角形的特例,可以先在直角三角形中试探一下。
  师:如图4,请各小组研究在Rt△ABC中,任意两边及其对角这四个元素间有什么关系?
  师:这个结论在非直角三角形中是否成立?
  学生们七嘴八舌地回答:“不一定成立。”“有可能成立。”我继续问:图4
  
  那到底成立不成立呢?怎样检验呢?有学生说可以先用具体例子检验。若有一个不成立,则结论不成立;若都成立,则说明这个结论很可能成立,再想办法进行严格的证明。
  师:这是个好办法。请每个小组任意作出一个非Rt△ABC,用量角器和刻度尺量出各边的长和各角的大小,用计算器具体检验一下,然后报告检验结果。
  因为使用计算器是学生必须学习的,因此,几分钟后,多数小组报告结论成立,只有两个小组报告结论不成立。我在引导学生找出失误的原因(因测量有误)后指出:现在该如何证明此关系式在任意△ABC中都成立呢?
  S6:想法将问题转化成直角三角形中的问题进行解决。
  S7:因为要证明的是一个等式,所以应先找到一个可以作为证明基础的等量关系。
  师:在三角形中有哪些可以作为证明基础的等量关系呢?
  学生七嘴八舌地说出一些等量关系,经讨论后确定如下一些与直角三角形有关的等量关系可能有利用价值:①三角形的面积不变;②三角形同一边上的高不变;③三角形外接圆直径不变(在我的引导下)。接着,学生分别利用这 3种关系作为基础得出了如下3种证法:
  证法1:如图5,设AD、BE、CF分别是△ABC的3条高。则有:
  AD=b·sin∠BCA,
  BE=c·sin∠CAB,
  CF=a·sin∠ABC。
  ∴S△ABC=a·b·sin∠C
   =b·c·sin∠A
   =c·a·sin∠B。
  证法2:如图5,设AD、BE、CF分别是△ABC的3条高。则有
  AD=b·sin∠C=c·sin∠B,
  BE=a·sin∠C=c·sin∠A.
  第四版块:应用定理。
  师:刚才我们通过自己的探索而发现的这个结论,就是“正弦定理”。这说明,只要我们能够认真钻研,我们也可以发现一些重要的知识的。正弦定理揭示了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与其对角的关系,下面请大家考虑一下,这个定理有什么作用呢?能解决什么问题?
  学生们经过思考后,提出可以解决以下的问题:已知三角形的两边与一边的对角,可求另一边的对角;已知三角形的两角与一角的对边,可求另一角的对边。
  我接着归纳,与判断三角形全等相似,前一类型的问题可以称为“S’S’A”,后一类问题可以称为“AAS’”。接着,教师让学生用正弦定理解决本节课开始时提出的问题。
  在整个过程中,我采用了“情境—问题—探索”的模式,立足于所创设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实践,亲身经历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应用反思的过程,学生成为正弦定理的“发现者”和“创造者”,切身感受了创造的苦和乐。
  本课中,在我的启导下,学生首先提出的问题是:船应开往B处还是C处?答案取决于船从A到达B、C的时间;船从 A到达B、C的时间,又取决于船从A到达B、C的距离和船的速度的大小;而船能否到达B、C,又取决于船的航向。这些都是具有实际意义的问题,去掉问题的实际意义得出过渡性数学问题,抓住过渡性问题的数学实质,将其上升为一般性数学问题,即目标问题。本课结束后,有学生还提出了这样一些问题:如果船可以在对岸任意一处停靠,那么最短用时是多少?三角形中三条边与一个角之间有什么关系?等等。这些问题超出了本节课研究的范围,但笔者仍然对提出此问题的学生给予表扬和肯定,并要求同学们课后认真研究这些问题。
  本课的另一个特点是充分利用了计算器。通过使用计算器,使“正弦定理在非直角三角形中是否成立”的探究性试验成为可能。这说明计算器在探索、检验规律方面能发挥重要作用。另外,在启发学生证明正弦定理时,教师没有限制学生的思路,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了多种证法,这对启迪学生的思维,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计算器和计算机等新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使我们在进行探索有关规律,寻找问题本质的过程中,给予相当大的支持,也使得以往无法进行的一些探索活动变为可能。例如,在幂、指、对函数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借助《几何画板》的强大功能,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函数图象变化的规律,从而提出问题,最终由学生归纳出有关的性质和结论,达成对内容的理解。
其他文献
对智能时代的理解与认识  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创新和教育的进步,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教育和科学相互激励、相互促进的历史。十八世纪中叶,工业革命的兴起让人们逐步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今天,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将人类从简单的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迎接智能时代的到来。  智能时代将会是一个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时代,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环节深刻变化,传统的社会结
期刊
为贯彻党的十八大“立德树人”、“让每个孩子都成为有用之才”的精神,落实全国职业院校德育工作创新和《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督导评价标准(试行)》,深入推进我省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总结和交流我省职校德育工作经验,2013年11月22至23日,由江苏省职教学会德工委主办、苏州工业园区工业技术学校承办的“江苏省职业学校优秀社团表彰暨苏州工业园区工业技术学校‘上善若水,以文化人’现场会“在苏州隆重召
期刊
2013年5月9日—10日,由江苏省职教学会德育工作委员会主办、常州刘国钧高职校承办的“创幸运文化,圆学生梦想——2013年江苏省职校德育特色工作观摩与交流现场会”隆重举行。  江苏省职教学会王秀文秘书长、江苏省职教学会德工委章宏副主任兼秘书长、江苏省职教学会德工委李国龙副秘书长、常州市教育局沈梅副局长、胡红处长、张健处长、王中副处长及常州刘国钧高职校领导刘维俭、王亮伟、周一平等出席会议。  来自
期刊
编者按: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中央领导同志系列讲话精神,教育部于2013年4月2日召开职业教育系统“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座谈会。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出席座谈会并讲话。  鲁昕用4个梦阐释了中国职业教育梦。她指出,中国职业教育梦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技术技能强国的梦,是全面发展的梦,是人人成才的梦,是尽展其才的梦。职业教育作为与经济社会联系最密切的教育类型,在推进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发挥着
期刊
摘要:新形势下,如何有效地进行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生存与发展的永恒话题,主动探索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寻求“校”、“企”结合点,发挥优势互补,是培养适合企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必由之路。文章以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双元制”BSH项目为例,分析校企合作模式的创新与发展,建立“政府主导,校企实施”的合作平台,实现校企育人与用人“无缝对接”,具有较好的借鉴和推广价值。  关键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双元
期刊
2013年五四青年节,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参加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实现中国梦、青春勇担当”主题团日活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并发表重要讲话。习总书记说,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造,矢志艰苦奋斗,锤炼高尚品格,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
期刊
随着社会整体文化产业结构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动漫产业的规模与发展趋势逐步被人们广泛认识与接受。尤其在当下信息技术高速飞跃的时代背景之下,借助高新技术的手段,动漫产业的发展开始走向多元化与科技化的道路。那么,与之相对应,对于从业人员培养与教育的重要性就显得尤为突出。开创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我国动漫专业的教育,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从恪守传统创作技法的局限性,到面对西方、日韩动漫潮流的冲击,进而身处在当下
期刊
Pathways to Success(Ⅳ)  Operate with Transparency and Accountability  Transparency requires that the Federal agencies share how they are maximizing outcomes of Federal STEM investments and activities
期刊
摘要:文章通过分析如何在数学课上创造情境创设、合理的开放度,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变“苦学”为“乐学”,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同时指出数学教学中的生动活泼、情趣盎然是教师的艺术问题,也是教学中的思想理念问题。  关键词:创设情境;共同提高;真诚评价    数学是科学的皇后,是皇冠上的明珠,是所有学科的基础。数学统治着整个量的世界,因而数学充满思维,充满抽象。这让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学习数学的枯
期刊
在中职招生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学校的航空服务专业却非常热门。每年的校招聘会上,几十家大型企业和公司到学校选拔该专业毕业生。就业的通畅,带来招生的火爆,广大家长和学生纷纷选择该专业,为选拔优秀“坯材”奠定了基础。然而在高兴之余,我们也应清醒地意识到:该专业毕业生的质量与用人单位的需求之间还有一定的差距,专业建设与就业实践存在着严重的脱节。笔者曾作为学校招生就业服务中心主任,负责实习生管理与毕业生就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