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shuai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认为语文课堂教学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联想和顿悟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主要有:一、诱导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力;二、拓宽学生思路,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三、以学生为主体,建立新型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语文课堂 教学 创新能力 培养
  创造能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开发学生潜能的需要,是素质教育对现代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发展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使命,尤其是小学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重点。因此,培养创新型人才,首先要求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敢于创新和超越,建立新型的课堂教学形式。作为一名从事多年小学语文教学的老师,我认为语文课堂教学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联想和顿悟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一、诱导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力
  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学生敏锐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力。因为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基础,又是发明创造的重要条件,而想象又是在敏锐观察的基础上发生的。我采取了以下几种方法:一是博喻训练。博喻训练就是用一连串的比喻来共同描述某一事物某一方面的情况。在指导学生时,可让学生观察一些自然景观,来展开想象,开阔视野,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想象的流畅性、广阔性,并在此基础上求得想象的新颖独特性。二是具象训练。具象训练是一种化抽象为形象、化概括为想象的训练,它可以把很多抽象的概念化为形象;三是扩展训练。扩展训练就是在原文思想的前提下,把原文精练的文字或一笔带过的略写内容,通过想象与联想进行扩展,丰富原作的情节和内容,从而使之更加充实具体、生动形象。四是转换训练。转换训练就是引导学生把原文的内容或中心用另一种形式表达出来。这种训练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变通性。比如把原文的人称进行转换,把第二人称换成第一人称,把第三人称换为第二人称。这样的训练,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感悟,又训练了学生的想象力。
  二、拓宽学生思路,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求异思维是创新思维的中心环节,它是一个破旧立新、推陈出新、解放思想、大胆改革的过程。培养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可从两个方面入手,指导学生大胆求异,重现新事物,获得新感悟和新知识。
  1.逆向思维。逆向思维就是突破思维定势,从相反的方面去思考问题,也就是生活中人们常说的“反过来想一想”。正中见反,异中求新,会给人茅塞顿开、耳目一新之感。如在作文教学中可以鼓励学生描奇、探新,写出新的时代气息,写出新人新风尚,使文章内容不落俗套、不老调重弹。对这些有趣的问题,让学生从正反面两方面去争辩,在对立思想的交锋中,磨砺了思想的锋刃,撞击出真善美的火花。
  2.发散思维。发散思维就是根据提供的信息,从各个方面以分析探讨的方式去思考,以求得大量新思维结果和一种思维方式。任何发明创造,任何科学理论的创立,都是建立在发散思维的基础上,没有发散就无所谓创新,所以创新教育要善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比如,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一字多组词、一词多造句、句式转换,扩词训练,扩句子训练,一题多做训练,从而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展示学生的本能。
  三、以学生为主体,建立新型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主体性教学,即把学生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尝试操作、观察、想象、质疑等实践探索活动,从而发现问题潜在的神奇奥妙,领略其中的真谛。
  教学中我们要“以学导致”,建立生动活泼互助的自主性课堂秩序,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诱发学生的创造灵感,变“一言堂”为“群言堂”。首先,要明确教学活动中学生是知识的探索者,而教师是组织者、激励者、协同者。课堂应是学生的课堂,教师应当少说、少讲,把大量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积极开展群体互助学习。其次,参与的形式要多样化,尽量让学生动口表述、交流、评价,使课堂教学成为活动的教学,让学生亲自经历知识探索的过程,萌发创新意识,人人参与对知识的再创造,培养创新型人才。
  此外,教师还要发现和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学生有了兴趣,就会自觉挖掘自我潜能,从而使兴趣发展成特长,形成一定的优势,最终使超常发挥与发展变成创新能力。
其他文献
一直以来,关于文言文的教学一直是语文老师热议的一个焦点,在教学中,究竟是侧重于“文”还是侧重于“言”,一时间众说纷纭。注重“文”,考试中我们难免吃亏;而把重点放在“言”上,又会在字字句句的学习中失去文言文的阅读美感,造成学生的学习倦怠。其实,在考试制度不改变的情况下,这个问题的讨论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任何一个老师都没有胆量抛弃“言”的理解,而且作为文言文教学,离开了“言”空谈“文”也无疑是空中楼阁。
期刊
一、研究学生的实际能力,探寻学生的潜在能力  学生的实际能力是指学生学习新知识之前所具备的知识能力,这一点常常被忽视。众所周知,任何人在学习新知识时,旧知识总是要参与其中的,用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知识,既提高了课堂教学的科技含量也消除了课堂教学的无效空间,减少了学生的学习障碍。数学教学一方面要使学生了解关于数学方面的文化遗产,另一方面要建立起正确对待周围事物的态度和方法。学会使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来认识
期刊
新的教育理念,新的课程标准,使语文课摆脱了单纯的工具性的束缚,达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它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但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更要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勇于创新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这是语文教学重新面对和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一、教师要具备适应新课改的语文素养  1.语文教师要具有人文意识。中华语言文化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文化体系,这种伟大,不仅是因为它历史悠久、渊源流长、思想博大
期刊
情境教学就是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运用一切可能的教学条件,积极创设教学所需要的特定情境,使学生置身于历史情境中,从而启发学生的思维,引起学生的联想,使学生融入情境之中,由此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有效的情境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的认知活动,而且能激发学生的情绪情感,从而产生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心理学原理指出,学生在兴奋、热情的状态下掌握的东西,会理解得更好
期刊
摘 要:升入高中阶段,可以把数学的学习当作一个新的起点。要想学好数学其实并不难,笔者就如何解决学生学习数学中存在的畏难情绪、怕学数学的心理障碍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数学学习 数学兴趣 学习方法  在初中数学学习中,发现许多同学有怵头、恐惧、厌烦学数学的心理。由于怵头、恐惧、厌烦这种心理的存在,又形成了不爱学、不想学甚至对数学逆反的恶性循环。如果这样持续下去,将直接影响今后的学习。升入高中阶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中小学教育的不断发展,素质教育的观念被更多的人所接受,学校和家长在要求孩子学习成绩的基础上,更加关注学生的身体素质。它不但是学生获得优异学习成绩的基础,也是保持良好学习状态的必要保障。但是现在我国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明显下降,这是我国中小学教育面临的一个难题。本文分析了中小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原因,并提出了提高中小学生身体素质的措施,以期能够更好地促进我国中小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  关
期刊
物理是一门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比较独特的学科,有灵活多变、综合性强、逻辑思维能力强、空间想象能力强以及对物理知识的运用能力要求高等特点,进入高一以后好多学生马上成为“物理困难生”,大量的这样的学生又使物理教学质量下降。因此现实要求我们不得不深入了解形成“物理困难生”的原因,并找到对策,以期提高教学质量。  一、造成高一学生物理学习困难的原因  1.缺乏主动性,被动学习。许多同学进入高一后,还像初中那样
期刊
解题是深化知识、发展智力、提高能力的重要手段,规范的解题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思维水平。在学习过程中做一定量的练习题是必要的,但并非越多越好,题海战术只能加重学生的负担,弱化解题的作用。要克服题海战术,强化解题的作用,就必须加强解题的规范。解题的规范包括审题规范、语言表达规范及解题后的反思三个方面。  一、审题规范  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关键,是对题目进行分析、综合、寻求解题思路和方法的过程。有
期刊
设置有效的问题情境,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又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还可唤起学生的学习经验,为学习新知识抛砖引玉。为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善于去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丰富课堂的趣味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那么,如何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呢?现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几点体会:  一、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引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大家都知道,大多数的学生对数学不感兴
期刊
学生写作训练,从小学开始,各种文体反复多遍,无论是结构设计、手法表现还是语言应用,可以说是熟练了许多,但是写作质量却不尽如人意。如写作思维囿于固定模式,缺乏变化;情节编选痕迹明显,缺乏真情实感;人物形象单一,缺少生活基础。笔者认为,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写作思想被动,没有真正把写作变成自己有意识主动地去表达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让他们在写作中动起心来。  —、通过培养兴趣激活学生的心灵  在日常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