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舞蹈服装与角色塑造之间的关系

来源 :艺术评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yaodiua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舞蹈服装影响着舞蹈表演的质量,同时也影响着舞蹈角色的塑造,它可以增加观众对舞蹈作品的视觉印象。舞蹈服装设计与制作如能达到优良的效果,则能为舞蹈表演和角色的塑造增加别样的美感,赋予舞蹈作品极强的生命力与感染力。本文试图分析由青年舞蹈编导陈伟科创作的《曼珠沙华》《守灯人》《墨兰谣》三个别具风格的舞蹈服装,深入对舞蹈服装与舞蹈作品角色塑造进行了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舞蹈 服装 角色塑造
  中图分类号:J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18-0067-02
  一、服装色彩与角色塑造
  (一)贴近作品,感受生活
  舞蹈创作取材于生活,就必然需要先走进生活,只有走进生活才能够让舞蹈创作富有灵性和可观性,舞蹈服装设计同样也不例外。如需要用舞蹈进行表现“水”,服装颜色则需要根据编导想表现什么样的“水”进行设计,表现清澈的湖水,则可以使用蓝色;表现黄河的水,则需使用黄色。诸如此类,不同的色彩会给予观众一个直观的心理暗示,能够让观众一目了然的知晓作品所需要表现的大概含义。服装因为有了色彩才具有动感,才会让舞蹈作品能够“活”起来,以此来表现作品的感知力。
  (二)色彩影响角色塑造
  依笔者前面所言,舞蹈服装色彩的设计是有生命力的,同时舞蹈服装的色彩运用也是舞蹈演员在舞台上一种最直观且无声的情感表达方式。在人们的认知世界里,红色代表火热的情感,蓝色代表柔和的情感等,这些色彩都有着丰富的情感象征意义。
  第十一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评奖活动中,由编导陈伟科携中央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创作的傣族双人舞作品《曼珠沙华》,由笔者担纲服装设计。笔者根据编导陈伟科提供给予的信息进行关键词的提取,得到首要的信息为“彼岸花”“红色”“积极向上”“傣族”这几个较为重要的关键词。那么,根据提取出的关键词直接可以定义的就是:“这套服装可以使用红色,根据普遍的生活尝试,彼岸花是生长在较为潮湿的环境,它的颜色有红色、白色、黄色的。当然,它也有一段相当唯美的传说,红色的彼岸花代表地狱的恶魔的温柔。日本民间传说中自愿投入地狱的花朵,被一群妖魔遣回,但仍徘徊于黄泉路上,于是妖魔不忍,遂同意让她开在这条路上,给离开人界的灵魂一个指引与安慰。所谓区别,不过是颜色与背负的含义罢了”。
  二、服装款式与角色塑造
  (一)利于舞蹈个性的展现
  舞蹈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它是以肢体形式进行舞台表演与创作的,它与其他艺术形式相比,在表达能力上稍微弱于其他艺术形式。因此,舞蹈编导一般就会用其他辅助元素对其进行弥补,诸如道具、服饰、化妆、灯光等这些综合元素的辅助。
  “作品以‘守灯传承与希望’为动机贯穿整个作品:‘人’在‘塔’在,‘塔’在灯在、灯在船在、船在家在……’,虚实结合的舞蹈叙事让作品充满着意义”。①作品中的道具为灯塔的寓意,表现作品中的主人公与大海对抗保护来往船只安全的一个故事。
  就舞蹈作品《守灯人》而言,此作品是利用古典舞的韵律创作而成,表现当代时期的一个“守灯人”与海浪对抗的作品,整个作品中就有道具和特殊服装的运用。《守灯人》的服装与传统舞蹈作品的服装不太相似,它不属于纯古典舞的款式,而是有种偏于当代风,又有种贴近于海洋的风格。当然,这是编导贴近生活所思考后的作品,是属于成熟的作品。《守灯人》作品推出后,业界内外纷纷对编导的独特思维给予嘉奖与赞美,其一就是服装的运用,虽有部分人对其产生争议,但无可厚非的是它成为了一个挑战,一个舞蹈款式与角色塑造上个性挥发的挑战,这部作品的展现是成功的。
  (二)增强人物的塑造力度
  以上笔者有提及,服装运用到位可以达到强化人物个性特征的有效手段。《守灯人》服饰的运用在灯光的配合下能够刺激观众的视觉,而且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即人物与海洋相结合的即视感。同样还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蓝色是海洋的颜色,给人温暖的感觉,这与善良和有“工匠精神”的“守灯人”的性格是相符合的。
  这部作品是历史宏观的视野,对“守灯人”的精神抽象,是对中国古典诗词及中国古典舞的挖掘、传承与结合。运用中国古典舞的“提”“沉”“冲”“靠”等元素汲取及整合,融入中国古典舞素材,进行结构重组产生的一种与服装辅助性相结合的舞蹈形态,旨在表现游子凭着“灯塔”走出了坚定的脚步,“工匠”的精神,不断往前的一种不折不挠的精神。
  三、服飾与舞蹈作品的“美”
  (一)服装修饰的意境美
  “舞蹈服饰是构成舞蹈美的重要因素,其风格多姿多彩,灵动迥异,在舞蹈作品的体现时,可展现不同的角色,突出其艺术个性,展示情节、刻画人物、塑造形象,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服饰与舞台灯光一样,不仅能够给观众带来视觉上的享受,还能进一步丰富作品的艺术内涵”。②
  以舞蹈作品《墨兰谣》为例,服装的应用便巧妙地为舞蹈营造出了单纯的意境美,意境出了古人与兰花的相结合——墨兰花。正如作品中的简介中所介绍:“墨兰花开,借此颂墨兰之品格,受墨兰之启迪,愈加喜爱墨兰的不为世俗、寂寞幽香、独守高雅;以人喻花,表现出其不媚世俗,甘于寂寞,清清风骨的美誉”。③这种意境,服装造就的就有一定的寓意,同时也增添了舞蹈服装在剧目中的重要性。
  (二)服装承载的写实美
  剧目《墨兰谣》中的作品服装与植物原型相似,伴随着时代的多元化发展,舞蹈艺术也呈现出异常繁盛的发展趋势,舞蹈写实与舞蹈演员个人的情感积淀都呈现了不一样的感觉。其中的舞蹈动作语汇的运用,则体现为一种细微变化的“写实”语言,其装与道具的变化让位于作品层次的虚实变化。当然这种处理也不同于其他舞蹈作品,它沿着一条合理的视觉通道将观者的视觉指引,从而施展出了舞蹈与服装共同拥有的魅力。
  四、结语
  本文借助由青年编导陈伟科创作的三个作品,探寻在舞蹈剧目与舞蹈服装的关系得出:服装总是给舞蹈作品增添了别样的美感,作品有了服装的点缀,赋予了舞蹈剧目永久的生命力,同时也具有极强的感染力的结论。它不仅能够增添给予观众的视觉美,同时也符合编导的意境和所想与所思,因此舞蹈服装与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何搭建一个可持续发展道路,则需要我们艺术工作者不断的探索。
  注释:
  ①参见《守灯人》作品简介。
  ②武文波:《谈民族民间舞蹈中服饰的艺术价值(一)》,《大众文艺》,2012年版第17期,第202-203页.
  ③参见作品《墨兰谣》节目简介。
  参考文献:
  [1]韩春启.舞蹈服装设计[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3.
  [2][德]苏珊·朗格.艺术问题[M].滕守尧,朱疆源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
  [3]范堡斐,陈伟科.浅谈“枪”对中国古典舞作品编创的作用[J].艺术评鉴,2016,(11).
  [4]汤其林,陈伟科.由舞剧《铜雀伎》复排引发的思考[J].舞蹈,2016,(11).
  [5]林怀民,余秋雨.舞蹈与文化的对话[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7,(02).
  [6]李聪.舞蹈服装设计中的色彩运用的若干思考[J].同行,2016,(08).
  [7]何奕平.浅谈舞蹈服装的色彩运用[J].品牌(下半月),2014,(08).
其他文献
摘要:学术观念的形成是建立在已有的知识结构的基础上,知识的维度和广度,决定了我们能否在学术实践中认清事物的本质。中国音乐史的研究也是如此,对各个不同时期的不同的学术成果所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比较,会发现音乐史研究从最初的文献到文献,再从文献逐渐走向田野,从音乐本体史料的分析到音乐外围史料的分析,从单一论证法到多重证据法,从单一学科到多学科交叉,都是随着学术观念的更新和知识结构的不断调整。学术实践的不
期刊
摘要:根据花儿流传的实际情况,学术界普遍将花儿划分为洮岷花儿和河湟花儿。河湟花儿又可以称为“河州花儿”,本文主要以河湟花儿会中最具特点的“老爷山花儿会”为研究对象。老爷山花儿会作为河湟花儿的重要载体,不仅仅是一场音乐盛会,还更是一项民俗活动。笔者通过对老爷山花儿会进行田野调查与对其国家级传承人马得林先生进行采访,并且对学界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兹从河湟花儿会的来源及历史联系、河湟花儿会的活动形式、河湟
期刊
摘要:门德尔松的谐谑曲情感丰富、节奏鲜明、速度轻盈,饱含着作曲家热情奔放的气息。Op.16 No.4作为其谐谑曲的代表作品,旋律欢快、节奏律动,曲中带有一种无忧无虑、悠然自得的情感,给人以一种连续和运动的起伏。本文从创作特征的旋律、节奏、和声、曲式不同角度对作品进行分析,对演奏中力度和音色变化、特殊音型弹奏及踏板的应用展开论述,以期能对门德尔松谐谑曲作品的演奏者有所帮助和启示。  关键词:门德尔松
期刊
摘要:通过对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音乐与舞蹈系的调研,进一步了解冬不拉专业在新疆的教学现状。此次调研主要针对该校冬不拉专业教师情况、教学大纲、教材使用、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同时也发现了现阶段存在的不足并计划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完善。  关键词:冬不拉 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 哈萨克族 民族音乐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20-0103-0
期刊
摘要:广西是歌的海洋,十二个世居民族的山歌、小调、风俗歌灿若繁星。新中国成立后,广西的声乐作品突破原有的自然传承模式逐渐走向专业创作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初期至改革开放前广西声乐作品的创作主要是在原有的民歌基础上,加以整理创编而成。一批广西词作家、曲作家以及声乐表演艺术家等音乐人,他们在收集整理、研究民族民间音乐并在创作上加以继承与发展做了大量的工作,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和有益的贡献。这一时期广西声
期刊
摘要:地方院校转型发展已是大势所趋,如何在新形式发展中落实地方院校“应用型”音乐人才的培养目标成为研讨热点,在《和声学》课程的实行非标准答案考试的改革是一项有益的探索。本文首先对地方院校转型发展形式下《和声学》课程改革的现状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地方院校转型发展下《和声学》课程改革的意义,最后论述了《和声学》非标准答案考试涵义、理论基础和非标准答案考试改革涉及的内容。  关键词:
期刊
摘要:我们知道演员主要的任务就是创造出活生生有血有肉且形象鲜明生动的人物,在塑造人物的过程当中,演员都会做大量的案头工作,来帮助我们体验理解和体现角色。在作案头工作的时候,准确的把握人物及人物关系是演员在创造角色时不容忽视并且必须要认真分析和研究的。任何一部戏中,它所反映的生活和所要表达的思想只能通过具体的人物和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的关系展现出来。人物不是独立存在的,他和其他的角色总是有着这样或那样
期刊
摘要:侗族大歌被誉为“天籁之音”,是世界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侗族舞蹈与丰富的侗族大歌相比却“相形见绌”,无论从舞蹈的种类还是从舞蹈的语汇上均显“凤毛麟角”。侗族舞蹈《侗娃学歌》针对侗族舞蹈“不够丰富”这一现状,积极从侗族大歌中的“天籁之音”中去“捕捉”和“冥想”侗族舞蹈语汇和动律,为丰富侗族舞蹈语汇和动律做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关键词:侗族大歌 侗族舞蹈 《侗娃学歌》  中图分类号:J722.
期刊
摘要:近年来,微广播剧在媒体融合的进程中得以迅猛发展,本文以济南文艺广播出品的微广播系列剧《市井小院936》为例,通过对其创作过程的探寻,试图进一步发掘微广播剧具有共通性的本质所在。  关键词:微广播剧 创作  中图分类号:J8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20-0141-02  一、微剧演变  广播剧作为适应电台播出、符合并满足受众收听习惯和需求的声音文艺作品形式
期刊
摘要:从高校学生实际的社会交流需求出发,综合考虑目前高校普遍存在可利用场地资源紧张的现状,笔者通过前人研究和社会调查发现,食堂通过合理的布局与改善,在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条件下,高校食堂可为学生营造一个适宜交流、缓解压力的场地。本文从环境心理学角度对食堂的设计布局以及食堂设施布局进行分析。通过调查分析,为高校食堂设计与布局提供一定思路,不仅满足大学生的交流需求,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也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