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开放性题型分析

来源 :语数外学习·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72680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来,在初中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为了促进教育和课程改革的推进,让素质教育得到更好的推广,在中考中对学生的思维广度、宽度以及创新和应用能力的考察所占比重也越来越大,反映出数学开放性题型的增多是大势所趋。数学开放性题型指的是,在问题的设置、条件的给予和解题思路上具有一定的策略,并且遵循多元化思路方法的数学习题,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更促进了教育目标的实现。
  一、对开放性题型进行表象和本质上的分析,并用发散的思维来解题
  在初中的数学学习阶段,开放性题型有着很多种类,都可以体现出创新发展的特点。在进行数学开放性题型教学时,重点是培养初中生的思维拓展以及提升应用实践能力。对于这些问题,很多初中生因为没有经历过科学化、系统化的训练,而表现出手足无措。因此教师应该先就这一问题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上的锻炼,并在深化传统解题思路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拓展,从而转变思维方式,实现多元化的思维创新,同时给学生一个适应的过程,让学生可以透过数学开放性题目的表象,领会到问题的本质所在,这样有助于问题的解决,更促进了最合理、最有效的解决方法的产生。教师在进行该类问题的讲解时,也要分这样几个步骤进行教学:首先是对题目要求和细节进行仔细分析,接着点明题目的本质涵义,然后是发散思维,进行思维方式上的剖析和细节上的解读,这样便会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最有效、最简洁的解题方式。
  例1:已知点M(a,b)是在第二象限的一个点,并且a<=b+4,a,b都是整数,请写出一个与上述条件符合的点F的坐标()。
  解析:根据已知可以得出a<0,b>0,所以a>-4,又因为a为整数,所以a=-1、-2、-3。当a=-1时,b可以是1、2、3;当a=-2时,b可以是1、2;同样的a为-3的时候,则b只能取1。这样可以得出符合条件的有六个点,对于本题写出其中一个就可以了。
  就这个题而言,条件比较多,并且有着较为复杂的数字关系,通过在解不等式的基础之上,由浅及深地逐步进行探究,可以有效地对学生的计算、分类还有归纳能力进行考察和培养。
  二、对于开放性的题型,要恰当地综合数学中所学的知识与创新思维来解决问题
  对于数学中开放性的题型,从表象上看和其他题型没有什么区别,但本质上却显现出其条件上的不确定,要求也不是很完整,并且题目会给人整体感觉是没有限制的,这与当代初中数学教学在创新方面的改革也是相符合的。学生在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很容易陷入一种思维误区,就是对于开放性的题型会不自觉地用定向的思维、固定的解题套路、统一的解题模式来解答,这是极为错误的方式。因此教师就需要着重、充分地调动和运用已经学习到的数学知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认识到题目的结果正确与否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题型的“背后”,其本质上的特征和规律,并逐渐让学生拥有更为开阔的视野,引领学生思维更好地拓展。
  例2:观察下列的不等式,把观察到的规律用仅含有字母n(n为正整数)的不等式表示出来()。
  1×3+1=4;2×4+1=9;3×5+1=16;4×6+1=25…
  这是一道典型的条件式的开放习题,对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学算式中的归纳能力都进行了考察,在新课标的改革中也受到了中考出题人的青睐,学生也有针对性地得到了锻炼。
  总而言之,初中数学开放性题型已经成为了各地在考试训练中的热点题型,尤其是在中考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也是广大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的重点。学生应该在教师的引导下更多地进行这类题型的自我训练,在开放性题型的解析和解答过程中,需要学生熟练地掌握数学知识并能够灵活地运用,对广大的初中生来说,既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更是一次很好的锻炼过程。未来随着开放性题型的进一步发展和升级,其解答方法也会更加多样化,初中数学教学也将会再上一个新台阶。
其他文献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和产生疑问的有效方式。学生没有质疑精神,不主动发问,是让很多教师头疼的问题。那么,怎样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引导学生发问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工作实践谈一点初浅认识。  一、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教师在课堂上巧妙地设置问题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所设置的问题要难易适中,大多数学生经过思考都能回答出来。在教师所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经常可以在一些公开课中发现这样的现象:在一个数学教学情境中,每当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便很快地回答了出来,并且回答得很流畅,整个课堂气氛十分热烈。但是热闹过后我们重新来反思这节课,却发现并没给学生留下多少有价值、有意义的东西。在数学课堂上,是不是老师提出了问题,就等于设置了“问题情镜”?是不是只要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引得学生踊跃发言就算是设置了有效的情境?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一、教学背景  《一元一次不等式》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九章中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是认识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及解法,技能性较强,本身就给人以“冰冷”的感觉,若处理不当,就容易落入单纯技法演练的教学套路。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本人在课前指导学生复习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并结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情况设计了与一元一次方程相关的习题,希望通过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来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片
英语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劣直接影响学生对英语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掌握,直接关系到学校的英语教学质量,只有注重英语教学效果,做到当堂内容当堂消化理解,才能避免课内损失课外补给的本末倒置的不良现象,才能有效地减轻学生的课外负担。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质量呢?下面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树立“功在课前、利在课中”的教学观念  1. 认真钻研英语课程理念和教材  英语教学内容具体体现
数学是一门具有较强科学性的课程,数学课程的教学包含着方方面面。在数学教学上历来人们似乎都有这样的感觉:数学教学从概念到判断;从推理到归纳,一步步都十分严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们的课堂教学似乎也总形成了这样的习惯,无论是教学概念还是推导数学公式都完全是教师的事,学生则永远是观众,也永远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这样的课堂也永远和谐不起来的,学生没有思考和笑容,学生更没有属于自己的成功。笔者多年担任初中数学
文章学理论家刘勰说: “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怿辞,然后使玄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 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意思是写作的人在平时,要积累知识,存贮有用的材料;分析事理,丰富思考才能;研究生活经历,洞察客观事物的本质;训练自己的情致,培养运用语言的技巧。然后,使写作者的心灵懂得深奥难懂的道理,把握语言写成文章,这是安排好篇章的重要道理。  一、初中生写
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对变式进行灵活的运用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知识的本质,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和解答数学题目的能力。  一、在数学教学中对问题变式的运用  将变式教学应用到数学教学中去,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进行数学知识的训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理解解题的规则,形成属于自己的解题方法。  (一) 类比变式  在进行数学教学的时候,我们会
“英语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策略方面,明确提出英语教师要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的传统保守的教学方法,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策略。  一、任务的设计要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角度考虑  “任务型”教学活动中所设计的任务应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设计出让初中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编排好的教学插图,这些插图都是通过精心挑选并与并语文教材文本紧密相关的。语文教材中插图的教学作用不容忽视,它是学生阅读教材最为直接的图像资料
在深化教育改革的今天,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已成为当今具有时代特征的口号,而要学生愿意学习、懂得学习、学会学习就必须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出发,鼓励、吸引其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提高学习的兴趣,树立学习的信心。为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需求,初中数学课本每一章都安排了相应的阅读材料提供给学生用于知识补充。以新人教社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数学》为例,七年级到九年级共设置了43个阅读材料,分为“阅读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