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是有形诗

来源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vin78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艺术都有其相通之处,而诗与画的关系尤其密切。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现代绘画艺术向内容与形式的一体性方面发展,进一步加强了作品的形式感。文章主要探究了绘画与诗的关系,以此最求更高的绘画境界。
  关键词:画;有形诗
  艺术都有其相通之处,而诗与画的关系尤其密切。我国宋代著名的大文豪苏轼在评价王维的作品时,就有“观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的精妙评语。一幅好的绘画作品往往给人以诗一般的美感,令人遐想,引人回味,意味隽永。绘画作品通过画家巧妙的构思、精心的布局以及细致的描绘,从而创造出一个和谐完美、富有诗意的境地,使观众的思绪在咫尺之间纵横驰骋,浮想联翩。
  人们大多数从形象意义上谈论“诗画一体,诗画一律”。古希腊西蒙尼德斯最早提出“画是一种无声的诗,诗则是一种有声的画”,与中国古代画家强调诗画“异体而同貌,异迹而同趣”的言论有着异曲同工的意义。如宋代的张舜民就曾说过“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成为后代艺术家的引言。所谓“诗是无形画”是指诗歌语言的图画性,“画是有形诗”是说绘画的诗的意味,这种诗画互通、互补、互济的艺术关系不能不说是中外古代诗画家的重要艺术发现和创作经验之谈,也从而成为了许多画家不断追求的很高的艺術境界。
  我们称“画是有形诗”一般是指绘画艺术表现形态固有内在意蕴的诗性特征,在吸取和融汇诗的艺术特长中使绘画艺术得以拓展。在我国古代诗人就把诗画的艺术性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使人在欣赏诗句的同时达到很高的艺术画境享受之中。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千古诗句,廖廖几笔就描绘出一幅夕阳斜照、万籁寂静的沙漠黄昏画面,令人在脑海中很自然地浮现出一幅动静相融、唯美浪漫的诗情画意的意境。如唐代诗人杜牧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就淋漓尽致地勾勒出一幅深秋时节,霜染枫林的优美画面,使人情不自禁地想要抒发胸中的赞美之情。杜牧的“烟笼雾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就是一幅很好的月色朦胧、船泊秦淮河的夜景画卷,使人仿佛身临其境,置身于那遥远的晚唐日益衰落的时期。再者我国清代的著名书画家,扬州八怪的郑燮在完成作品时往往赋诗一首,诸多经典的竹类画作(图1)中都可以窥见,使诗画互相补充,互相衬托,达到很高的诗画于一体的艺术水准。由此可见,诗对绘画艺术的补充和拓展,或者说诗的因素在绘画艺术中的特有表现使诗的含义更加隽永,画的意韵更加美妙。
  绘画与诗自然有着不同的艺术表现特点和发展规律。不同的艺术门类之间艺术因素的交融和渗透,应该建立在尊重和发展自身艺术特长的基础上。一般来说,画家运用线条、色彩和光进行创造,而诗人运用语言文字、节奏和音韵进行创造。绘画描绘运动物体或动作的某一顷刻属于空间艺术,诗则能表现事物或动作的先后延续的变化,属于时间艺术。诗,作为语言艺术表现出的特殊音韵和广阔的内容形式,也为绘画艺术接受诗的作用和影响,提供了潜在的充足条件。换句话说,也就是画家吸取诗的特长,丰富和发展着绘画艺术。
  有句名言“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绘画与诗一样,都是艺术家、诗人的内心情感,主体精神的艺术体现。尽管视觉艺术(绘画)不像语言艺术(诗歌)那样容易表达内心情感,但绘画的以形表情与诗歌的借景抒情是互相沟通的,合流不悖的。美术欣赏往往也需借助于想象而进入艺术境界。欣赏一幅好画如同欣赏一首好诗,给人以高尚的艺术享受,可谓殊途同归。诗的寓意及其方式能够增强视觉画面的涵韵,使绘画境界变得更加含蓄、深邃。
  现代绘画艺术向内容与形式的一体性方面发展,加强了作品的形式感。一幅画,成了画家的感觉形式或某种情绪、某种心境的符号。这与诗人抒写心灵、表现生命的语言意象符号,几乎取得了同步。绘画的线条和色彩,像诗句一样传递情感和意绪。现代诗的隐喻、象征,也不同程度地在绘画艺术中表现出来。绘画的表现形式是通过色彩、线条、平面、光影等组成这个艺术品的所有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出来的,犹如一首诗的词语组合所产生的效果,成为诗人的灵魂或生命存在的寓所。当然,绘画要达到诗的效果,就需借助于诗的虚构和想象,进入对具体视觉形象描绘的过程进行艺术抽象的强度,造成象征的意味。
  线条的蕴涵,色彩的意味,光影的韵律,以强烈的主体性与丰富的表现力,构成绘画艺术的感性空间与虚幻空间的统一。绘画与诗歌的表现形式大体上是一致的,它们所达到的审美效果,都是在心理和生理的层次上实现。当色彩成为艺书家的激情甚至生命的有机体,成为最好的内心语言时,它就会呈现出诗一般的艺术意味和审美力量。正如我们正可以从色彩的诗意上理解梵高的《星夜》(图2),在这幅作品中,人们仿佛进入了梦一般的世界,在繁星和明月的夜空里,那无比绚烂的色彩和流荡飘忽不定的光线使人进入诗一般的意境之中,随着那黄色和蓝色的漩涡在空中游动,起伏不定,这正是作者强烈的内心感情和渴望独创精神的表现。而法国著名画家柯罗的《露特枫丹的回忆》(图3)则更是突出了画面诗一般的情趣:画的重点是一颗大树和树旁的几个人物,远处的树木及山川起着陪衬画面作用。阵阵疾风掠过,摇动着树枝,荡起人们衣裙,空气中流动的雾霭,使画面充满了一种强烈的动态······这幅画经久不衰的魅力就在于蕴籍的诗意,那晨光熹微,空气中流荡的生气触发起人们的新奇微妙、不可捉摸的情绪,和对自然界的重新认识与交流。这些都显示了画境的丰富深邃的诗意。这类绘画给人们的印象绝非造型的、视觉的而是诗的、联想的、感觉的,使人们感动的也不是它的线条美、色彩美,而是被唤起的一种精神的、审美的情趣绪。
  成功的画境与诗境,表现出有相通的审美追求。尽管绘画受到物质感性形式的制约,不能像诗人那样自由抒情,然而艺术大师手中的线条和色彩,并不比诗的语言逊色。他们以天才的独特构思和描绘,在感性的物质空间里构建起通向心灵的艺术虚幻空间,从而表现了绘画艺术这一感性的物质形式所特有的其他艺术形式不可代替的艺术魅力。
  作者单位:
  安徽省淮南第八中学
其他文献
本文研究了多媒体计算机演示系统的设计思想及实现方法,主要解决了在声音图像的获取和播放中存在的相关技术问题。
教材只是薄薄一本,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要求教师把语文这门学科与大千世界的方方面面联系起来,把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融入语文课堂,进而陪着学生到大千世界中去学习,使其理解并且真正地运用语文。这就要求教师有全新的视野,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这个例子,并用好例子,用足例子,用活例子。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有篇文章《会走路的树》,初看觉得课文情节简单,文字浅显,似乎不需要教,学生即可理解文意。这种课文怎样教
用磁控溅射的方法制备了类金刚石薄膜(DLC),对薄膜在600℃以下的温度进行真空退火,保温3小时,用椭偏仪和红外分光光度计对退火前后薄膜的结构和光学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薄
曼妙的窗花,悠扬的民乐,朱燕芬老师执教《姥姥的剪纸》由此情境徐徐展开,层层递进,整堂课师生都沉浸在一种情绪中。《姥姥的剪纸》是苏教版第十一册第四单元的课文.描述了“我”有一位剪纸技艺精湛的姥姥。朱老师以“剪纸”为线索。披文人情。开展有效的听说读写实践,较好地落实了本课的“三维目标”,学生的知识、能力、精神同时得到了提升。这节课的成功,得益于朱老师以下方面的努力。    一、设计:准确把握。完成教本
世界上50多个国家都有地方性氟病,其中,我国地方性氟病分布于1 300多个县,氟斑牙现患4 000多万人;氟骨症患病人数约为260余万人[1].为了保护人类健康,防治有氟物质的毒害,就
摘 要:在我国的传统文化当中绘画艺术是表现我国文化内涵的重要形式,而且古代的绘画作品是我们了解古代风俗人情、政治和历史的一个主要途径。所以应该积极传承我国传统的绘画艺术,让其推动我国动画的发展,帮助人们站在艺术欣赏的角度了解传统文化及其存在的人文内涵。因此文章主要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动画传承进行研究,希望能够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中国传统艺术;传统绘画;动画传承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7
目的了解深圳市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需求的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从代表性社区中随机抽取2 544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单因素和多分类有序反应变量的Logistic回归分
气管插管时常出现短暂而剧烈的心血管副反应,为预防和抑制这种应激反应,国内外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目的是观察小剂量芬太尼诱导后行气管内利多卡因表面麻醉对气管插管过
目的了解目前我国城市已婚育龄妇女节育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根据2002年7月所作的五城市已婚夫妇计划生育问卷调查资料,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结果五城市已婚育龄妇女综合节
任何文章都有其结构形式。写作要遵循文体体裁的规范,语文教学也要关注文章体裁规范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应具有较强的文体感。所谓文体感,指的是“主体对某种特定文体全部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