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粮液:发展品牌运营商是权宜之计?

来源 :营销界·食品营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lcc10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白酒行业流年不利,五粮液2013年的计划却是逆风增长30%;放开品牌运营商,是否为追求增长30%的短期目标的权宜之计?现任五粮液元曲添福全国运营中心市场总监的曾祥文将给出答案。
  问:五粮液在经历一段“瘦身”之后,又在发展品牌运营商了。这是在纠正瘦身过度的失误?还是在限制三公消费、行业整体受挫的环境下的权宜之计?还是另有深意?
  曾祥文:五粮液的瘦身计划是对的,这一轮的放开也是对的,而且,两者不是失误与纠正的关系,而是吐故与纳新的关系。
  因为,瘦身计划所砍掉的品牌运营商,与本轮想发展的品牌运营商,不是一回事,名相如而实不相如。以前的买断商发展,有些机会主义因素,许多品牌过度接近母品牌,对母品牌的透支较大;对品牌运营商的品牌战略缺乏系统管理,导致运营商之间过度竞争,瘦身是为了减少内耗、保护母品牌。
  而这一轮的品牌买断,是在集团品牌战略比较清晰的前提下,凝聚优质的运营商资源、向外竞争、向外发力。各个买断品牌,都要求有独立的品牌内涵,在母品牌的基础之上、市场之外给消费者创造新的价值,不是透支母品牌的市场资源。象这样发展品牌运营商,就能凝聚更多的市场资源、扩大销售规模。
  五粮液受益于品牌运营商,有些酒厂却没有得到太大的好处,反而留下了后遗症,原因在于酒厂有没有品牌运营商战略。如果是机会主义地发展运营商,容易碰到投机者。这些投机者,就是冲着名酒本身的市场号召力而去的。它们没有个性化的品牌价值。
  资金实力较强、运营能力较强的投机者,品牌定位是跟着母品牌走,子品牌与母品牌越亲切越好;母品牌是五粮液,子品牌最好就是精装五粮液、精酿五粮液,名字比五粮液气派、销售价格还能比五粮液便宜点。然后广泛传播,影响母品牌的价值。
  五粮液黄金酒、茅台白金酒,都属于对母品牌投资较大的。如果酒厂自身的品牌没有五粮液、茅台这样的消费者信任度,而黄金酒、白金酒这样的运营商较多,酒厂就必然得不偿失。
  资金实力弱或运营能力弱的投资者,没有做市场、做品牌的团队,没有相应的资金。就那么三五个人守在厂里做“公关”。守名酒之株、待经销商之兔,利用名酒厂的市场号召力而“就地加价转手倒卖”。
  它们对于酒厂,也是弊大于利。 如果酒厂事先没有清晰的运营商开发战略,所获得的运营商都是机会主义者,这样,酒厂就只能自咽苦果了。
  问:怎样制订品牌运营商战略,以保证品牌买断商,能给母品牌增添价值,向外发力地竞争?
  曾祥文:2012年以来,五粮液发展品牌运营商,有三个变化,这三个变化,都是促使买断品牌形成独立的品牌价值、争夺外部市场份额。
  一是严格界定包装成本、酒体成本、市场价格三者之间的关系。这就要求运营商利用五粮液的酒体优势,给消费者真实的价值。用品名、白装来糊弄消费者、透支五粮液的品牌力,将越来越少了。
  二是合作门槛提高,迫使运营商大幅度提高品牌经营能力。每个条码年销售500万的起点任务,高额的销量保证金额度,迫使运营商认真做品牌、做市场,不能简单地跟随五粮液了。如果五粮液的政策能坚决落实,每个运营商的市场销售不到5000万就不能盈亏平衡。
  三是对买断品牌的管理,开始深入。五粮液以前是贸易式,你拿钱、我开发品牌、然后卖给你,合作模式简单,只有金六福、五粮春等少数运营商崛起。从2012年开始,五粮液关心每个买断商的具体经营,买断品牌的市场定位、品牌架构、品牌年度推广费用、品牌成长规划,都要事先送酒厂审核。包装、品名“长得像五粮液的”,一律不许通过,内部也要求外形区隔、都要有自己的品牌价值、去争夺其他企业的市场。酒厂聘请高手,组建了专门的班子,监督、服务于各个运营商。
  五粮液的这三个政策,将引发三个结果:
  一是新进入的买断商,质量提高。无论是资本,还是品牌运营能力,都必须达标。
  二是迫使原有的较差的运营商,把品牌让出来,引进新的团队、资本,重新整合。
  三是品牌运营商对外发力,争夺其他酒厂的市场,而不是互相混淆、内部竞争。
  今年限制三公,五粮液却要求增长30%。它的底气之一,就是来自运营商结构的优化、质量的提升,迫使老的运营商提高市场化能力,抬高新运营商的进入门槛,整体规划品牌的合力。
  问:一些酒厂由于机会主义地发展运营商,导致厂弱商强,很想通过自己做市场来摆脱不利的位置。他们自己成立办事处、分公司,发展专卖连锁。如这样做,前景怎样?
  曾祥文:我有三个观点。一是必须改变这种格局,而且解决的越晚、后遗症越大。
  销售严重依赖运营商的酒厂,酒厂的今天是保本薄利;明天,随着品牌运营商越来越强,留给酒厂的市场空间越来越小、市场门槛越来越高;运营商规模越大、对酒厂生产规模的拉动力越大,生产规模越大、对运营商的依赖度越大,撕破脸、自己做市场的风险越大。如果不改革,则一直薄利,而且利润用于扩大产能,经营风险越来越大。
  二是要具备改革的筹码:创新价值。
  如果你对运营商的价值,还停留在产品供应阶段,那么,你脱下这双使你疲惫至死的红舞鞋,则立即丢掉市场,如全兴大曲丢掉东北、华北,一蹶不振;如太白丢掉陕西,经销商、运营商大举投靠西凤酒、成全了西凤毁灭了自己。改革是酒厂增加利润、走出恶性循环的必经之路。
  三是不主张自己建办事处、专卖店。
  厂弱商强是一个结果,它的原因是,酒厂的品牌号召力不足、品牌运营能力不足。不是由于运营商的人品或其他什么问题。
  酒厂的核心工作是塑造品牌。如果品牌塑造成功,即使自己不去运营品牌,运营商也会让出足够的利润空间给酒厂,否则酒厂另外找人、一点也不难。
  如果酒厂没有成功地塑造品牌,自己独立做市场,自身的品牌运营能力未必强过运营商。在运营能力不足的背景下自己运营、势必扩大亏损;扩大亏损的同时还加深运营商的戒备,两面不讨好。
  行业格局的趋势是专业分工,进一步细化分工。并不是非要自己组建业务团队、自己开专卖店。这些都不重要。关键是提高自己的品牌对消费者的号召力,并保护它。
  问:五粮液、泸州老窖等企业管理运营商的经验,哪些具有普遍意义?
  曾祥文:泸州老窖、五粮液等企业的经验中,很多是具有普遍意义的,例如“价值量管理”。酒体价格、包装成本、零售价格三者之间要做价值评估,三者要“价值量相当”。泸州老窖的酒体与包装之比例是不得超过1:1.8,五粮液是不得超过1:1.2。也就是说1元的酒体,包装不得超过1.2元。
  这对保护母品牌、对营造公平竞争环境,都有好处。这也才是负责任的企业所为。
  很差的酒体、豪华包装、很便宜的价格,仅仅以迎合消费者的虚荣心来卖酒,是不能持久的。从营销的角度看,迎合消费者的虚荣心本身没有错,但要有真实的价值,不能虚拟。 包装必须要归位,消费者的归到消费者,包装的归到真正的包装,营销的要做市场,品牌也必须去做品牌。像“价值量管理”这样有助于维护消费者信任的措施,都该学习。
  问:2012年以来的行业环境变化,对品牌运营商和职业经理人都是利大于弊吗?
  曾祥文:当然是利大于弊。
  减少了政府采购,限制三公消费,酒厂靠关系赚钱没那么容易了,就得放低身段,发展品牌运营商。于是,资金实力、经营能力合格的品牌运营商,获得品牌的机会,就增加了。
  无论是新的运营商、还是老的,都不能指望透支母品牌而盈利。肩负了销售额的压力,就得寻找职业经理人合作。这样,缩小了“关系销售者”的舞台,扩大了职业经理人的平台。酒厂之间的竞争要素中,对品牌运营商的凝聚力、服务力,权重将越来越大。
  (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其他文献
如何将少人问津的白酒代理品牌做的火起来,看看文中代理商的高招。  去年,三姐接手Q白酒品牌,做A城市的总代理。开始,厂家派业务员来帮她做市场,却一直没打开局面,推广了几个月才开发了十多家便利店,也做了几场小型的现场热卖。  但消费者已经见惯了这种活动,买者寥寥。于是,厂家把业务员撤了,留给三姐的是厂家利用招商时的优惠政策诱套她订下的几十万元的白酒。  卖不动,问题出在哪里?  三姐代理的是A城市市
期刊
白酒行业的调整仍在继续酝酿。全国一线白酒品牌,有的自顾不暇,在广宣投放上有从非本土市场(尤其是三四线市场)上收缩的迹象。而三四线市场,正在成为区域强势品牌的重要阵地。  而三四线市场的操作思路也正在发生微秒的变化。  1、投放紧缩  原来,白酒行业可谓高歌猛进,酒企习惯了大手大脚、粗放式的投放,而现在到了需要过紧日子的时候,资金投向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应时转变已成必然。谁转变的快,谁就可能抢占先机,减
期刊
编者按:  本文所说的村级市场偏向于发达地区。在这些发达地区,很多企业和品牌已经认识到三四线市场的重要性,并有相应的投入,但是本文旨在强调:企业和品牌的意识还远远不够,市场还需进一步下沉。  与此同时,欠发达地区的村级市场也需引起注意,因为先行一步才有成功的可能。  村级市场的消费能力并非想象中的低端。  看看珠三角、长三角,它们村头店里的香烟,最高档的卖的是中华、苏烟,差一点的村,也都在卖20元
期刊
老村长酒走的中低端白酒路线非常有意思。  中国白酒消费里,25元以下的白酒消费是占压倒性的。但国内几大知名白酒厂家为了提高品牌溢价能力,为了打造品牌知名度,都疯狂向高端白酒迈进。大家的利润都上去了,低端白酒就成了鸡肋,所以巨头们在这一市场上都渐行渐远。  另外一群中低端白酒制造商主要是地区性厂商,这些厂商安逸滋润,无意向外扩张,而且产品利润透明,营销单一,对下游商家刺激乏力,看着今年的销量,就知道
期刊
是风动,幡动,还是习酒的心在动?中国企业史上,有太多被事件营销或广告一吹冲天的企业,远有秦池,近有蒙牛,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习酒是否会重蹈覆辙?  早在1990年,习酒也曾一往无前,当时习酒厂建起了大娄山里第一个直升飞机场,第一个把白酒广告打到了中央电视台,还要建设百里酒城……手中握着大把的现金肆意扩张。但是1996年亚洲金融危机袭来,一度快速扩张的习酒受资金链断裂影响,大面积停产、停发工资,
期刊
近些年来,一方面,一二线市场竞争非常激烈,高端品牌林立,资源昂贵,市场趋于稳定和饱和,企业想在这样的市场有所作为,需要耗费几倍的投入;而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三四线市场已经迅速成长起来。  如何抓住三四线市场的机会?  产品要变形  逐渐成长起来的三四线市场,消费者品牌意识逐渐觉醒,原来简单、低端的产品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根据这一情况,食品企业应该在产品上迅速做出调整。  1、产品贴近三四
期刊
被逼“下乡”  从整个食用油行业来看,散油向小包装油转换是大势所趋。而对于小包装食用油厂家和经销商来说,一二线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一些为上市准备的农业企业,为了做大销售额,以达到上市的门槛,不惜血本做大小包装油的销售。另外一些已经上市的农业企业,也有充足的资金支持在小包装油市场上的开拓。对于这些企业,为了在短时间内将销量做大、站稳脚跟,一二线市场无疑是第一选择。  然而,这些小包装油厂的竞争
期刊
中国茶叶种类繁多,但每个单品最好的品牌却鲜为人知,几乎没有一个茶企的市场份额超过3%。  茶企品牌缺失  如果1990到2005年是产品时代,是中国茶叶行业产量高速增长的时代的话,2005年开始,中国茶叶行业增长逐年放缓,开始进入品牌建设、做大做精的时代。  然而,品牌的缺位却使得中国茶叶行业并未走出这一步。  虽然在过去两年中,有贵天下茶业公司880万元聘请林志玲代言都匀毛尖茶、黑美人茶业牵手“
期刊
对于深谙白酒营销的企业来说,淡季往往承载着更多的机会与潜力,谁能充分做活淡季市场,谁将在旺季收割着更大销量,甚至达到淡季不淡,旺季更旺的效果。  在政务消费受限、淡季更淡的状态下,如何从商务、大众消费、喜宴酒方面破局,是当下许多白酒企业关注的问题。  下面,我们从三个方面浅谈白酒企业如何赢在淡季。  面对淡季市场的静悄悄,谁能在市场营销方面表现更活跃、更系统、更持续,谁必将成为这个季节最大的赢家。
期刊
黄酒的复兴更在于更多区域的市场接受和发展,而促销工作是夯实重点市场和开拓新市场的利器。否则复兴就是一句空话。  目前,虽然一些有实力的黄酒品牌奋力做促销,但取得的市场效果有限,黄酒产值在整个酒水领域的占比仅为2.1%,究其原因是整个行业的促销工作存在着误区,这也是造成黄酒高价值,低价格的主要原因之一。  那么,黄酒促销工作该怎么做?在促销工作开始前,“首先要有市场认同的品牌定位,其次是以中高端单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