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人学经典理论与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初探

来源 :长江丛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DLANJIB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马克思主义学说中,人学理论作为其中的重要部分,探讨了有关人的价值、人的自由以及需要、人的本质等全方面发展和培养人的个性的一种系统的科学理论。而在全国高校推行的思政教育,也是为了全面培养高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人文素养,为大学生成长成完整的有独立思想社会公民奠定基础。基于这两者的相似性,高校在培养学生时,很多高校已经采用了马克思主义人学经典理论,并且将其应用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更有许多学校将其作为校内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知识和内容,形成以马克思主义人学经典理论为基础的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达到
其他文献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必须回答的根本问题。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推进素质教育、引导大学生全面成长的“基础工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就是“铸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是“铸魂工程”。本文结合益阳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铸魂工程”的实践,对其内涵进行了诠释。
高校专业教师是传授立德树人思想的重要执行者,不但是可向学生传递专业知识,同时还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然课程思政所提倡的育人育德需实现全程化、全员化和全课程化,由此才可以有效实现全新形式的思政教育格局。在此基础上,高校专业教师需全面提高本身育德诚信领导能力,把育德诚信融入在日常课程教学当中,始终坚持以德树人,由此创设全新形式的课程思政教育体系,由此实现育德合力,进而促进新形势下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与综合素养提到有效提升。
北宋儒学复兴,士人意欲恢复三代之治,超越汉唐。不同朋党集团也藉复古大旗进行现实政治的改革,进士科考试内容成为北宋朝科举改制的焦点。诗赋策论之争实为改革者于其时学风的不同导向与对现实政治话语权的争夺,策论考题在三代之治与汉唐故事间的选择也是不同朋党集团改革思想的体现。
作家林东林在他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迎面而来》的后记中说,他所做的就是为他所见到的“每一种平凡而努力的生活赋形”。他熟悉这些人和事,这些街头和巷尾:他生活于其间。他确实具有出色的赋形能力,哪怕他固执到只使用“我”来叙事。
期刊
中国象棋是中华文化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哲理、所能展现的领导和管理艺术美妙而深刻,其中涉及哲学、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的诸多学问。本文将从这四门科学所涉及的内在逻辑和理论来展现与中国象棋文化的映射关系,既会让人耳目一新,还能体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神奇和奥妙,并会提醒读者或管理人员,学会用简单模型所含的内在逻辑来观察和理解世界复杂现象,能更好地运用理论成全自己,造福社会。
近几年中考语文名著阅读题已趋向于对“多本”名著的考查。由此可见,名著联读应成为当下名著阅读复习的一种有效模式。名著联读模式包括主题联读、方法联读、价值联读,可以采用遵循教材编排、对比核心人物、归类同质作品、比较异质作品、设置作品专题、勾连作品人物等策略,推进名著深度阅读。
课程思政的重点是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和目标渗透进不同专业、不同领域的学科教学全过程当中,它重视教师和学生的全员参与,给与学生全过程、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指导,因此课程思政不仅仅是一种思政教学手段,更是一种教学理念。课程思政是思政教育对思政课程的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也是对思政教学的全过程渗透。课程思政的开展符合当前社会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也符合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构建。因此,我们应当正确认识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架设课程思政正确的发展路径。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当代高校大学生是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在大学生中进行爱国主义精神的培育和弘扬,既是大学生自身成长成才的需要,更是时代对青年人提出的要求,本研究将在分析当代高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索“四个结合”的教育新模式,来着力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
我与东林说起过自己对川端康成的热爱。我深知再也不可能像川端那样写作了,那样的“新感觉”,那样的缓慢,那样的颓废,那样的凄美,那样的柔弱,那样的忧伤……但我喜欢川端讲故事的方式,语气、口吻、腔调……我都喜欢。
期刊
我党一贯重视干部教育和培训工作的落实,始终将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作为关乎全党、全局的一项战略性任务来抓。中共上海市普陀区教育党校是中共上海市普陀区教育工作委员会领导下培养党员领导干部的学校,是中共普陀区教育工作委员会的重要部门。为建设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区教育党校结合自身职责定位,逐渐增加干部教育培训的强度、深度和广度,充分发挥干部教育“主阵地”作用,为普陀教育改革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