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中学物理教学蕴含丰富的物理学史内容,它是一块蕴藏巨大精神财富的宝地,值得我们开垦、发掘,并从中汲取营养,获得教益。
关键词: 物理学史 学习兴趣 教学模式 爱国主义者
物理学史集中体现了人类探索和逐步认识物理世界的现象、特性、规律和本质的历程。它既包含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因素和探索者的艰辛与悲欢,又体现着认识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继承与突破、理性与非理性的辩证统一,因而包含丰富的“教书育人”的教育因素。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引入物理学史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用物理学史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可以把日常生活、生产劳动中发生的现象、问题与教材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的现实意义,以此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也可以把历史引入教学中,把科学理论的建立,科学发现的过程,科技发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贡献用生动的事例展示给学生,运用物理学史上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动人心弦的科学斗争史实,以及人类改造自然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激发学生的热情,使他们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学生从中认识到物理不是一门枯燥无味难以学懂的学科,而是一门兴趣盘然很有探讨价值的学科。只有热爱物理,才能学好物理。
二、用物理学史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热爱科学的精神
教育的目的是传授学生知识,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做人。物理学是由无数物理学家用鲜血和汗水冲破封建神学的桎梏而建立起来的科学丰碑。运用物理学史的大量史料,可鼓励学生学习历史上许多科学家的高贵品质,使他们的光辉形象成为学习的楷模,成为鞭策学生献身科学,不断奋进的动力。哥白尼以大无畏的精神和超人的胆略,面对强大的神学权威提出“日心说”。迈克尔逊的莫雷实验是由经典物理过渡到近代物理的一个重要指路碑,而迈克尔逊50余年的工作中,为精确测定光速花了40年的时间。富兰克林冒险捉天电,于1752年进行了有名的“费城实验”,证实了天电地电的一致性。麦克斯韦临终进行电流通过人体实验,对科学的追求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证实质子的存在,布拉凯特拍摄了两万多张的云室照片,从40多万条仅粒子径迹的照片中发现了8条产生了分叉,确定了质子的径迹。物理革命先驱爱因斯坦,他一生光辉的业绩告诉我们,要在科学上取得成就,就要尊重事实,使理论在不断接受实践检验的前提下,敢于背离旧的观念,提出新的观念。要敢于扬弃旧的理论,提出新的假说,完成新的理论。
在物理教学中我们可以用这些物理学家的事迹,激发学生勤奋学习的热情,培养他们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以及热爱科学、追求真理、捍卫真理的精神。运用物理学大量的史实,可以教育学生不怕艰苦不怕牺牲,不慕名利,不怕权威,追求真理,勇攀科学高峰。
三、教学模式要多样化
在调查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时,我们发现刚学物理时学生普遍有直接的兴趣,对物理实验及物理知识都感到新鲜,但随着教学的进一步深入,理论知识的不断增长,教师或多或少地采用注入式教学,使学生感到物理枯燥无味,抽象,靠死记硬背,逐渐失去兴趣,导致成绩下降。传统教学模式一般采用“口授、耳听、笔演”的数年一贯制,在学习体验上带来的新意甚少,学生与丰富的物理现象和事实相互了解和接触的机会少,碰到较抽象的章节,如《压强》、《浮力》,学生更是难懂、难学。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打破单一的教学模式一统天下的局面,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用物理学史巩固和加深学生的物理知识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学生对一些概念规律的学习,如果用历史的眼光搞清楚它们的来龙去脉,将有助于巩固和加深对其的理解。如讲力学时,讲讲“动量”和“动能”两概念在历史上起初是混乱的,经过近半个世纪的争论最后才明确下来。讲热学时,讲讲“热质说”和“热动说”的区别,分析人们对热的本质的认识。讲光学时,讲讲光的反射和折射的发现,讲讲光的“波动说”和“微粒说”的争论这些教学看似讲故事,实则对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对概念的区分都很有帮助。此外,根据教材编排特点,分单元讲解、分析发展史,有利于学生按原有的形式和体系理解和把握物理知识,从而逐步掌握正确的科学思维方法。例如,在讲到力的概念时,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到伽利略、牛顿,循着伟人的研究历程,从而加深学生对力的理解;在讲“电磁感应”的时候,以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为线索,向学生介绍人类对磁及电和磁关系的认识过程。通过讲解安培、法拉第、楞次和麦克斯韦等人在揭示电磁关系工作中的艰辛努力和所取得的成果,使学生在有了对电磁发展总体认识的基础上,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和对左右手定则、法拉第电磁感应、楞次定律等关键点的把握。
四、用物理学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运用物理学史,可以教育学生树立热爱中华、振兴中华,献身祖国科学事业的精神。中国是文明古国,古代四大发明享誉世界,在物理学的理论和实践中都有辉煌的成就。例如,在理论著作方面,《墨经》、《天工开物》、《梦溪笔谈》、《论衡》、《考工记》中所记载的物理知识当时都是遥遥领先于世界各国,就是在今天仍有参考价值。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两弹爆炸成功、核能的和平开发、卫星上天、机械、电子、火箭、导弹技术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物理学界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杰出科学家,从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科学是没有国界的,但科学家是有祖国的,热爱祖国是民族之魂。居里夫人经过多年的努力,在极其简陋的实验棚里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并且为纪念当时被灭亡的祖国——波兰,而将新发现的另一种放射性元素命名为“钋”。中国的导弹之父钱学森,为报效祖国、振兴中华毅然放弃美国优越的生活条件和良好的研究环境,经过长达七年的艰苦斗争,回到祖国,为我国的科学技术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教学实践中经常结合教材内容不失时机地通过对我国历史上右关科学家的发明创造和我国现代科学技术的伟大成就的事实的讲解,可以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责任感,使学生树立为民富国强而艰苦奋斗的不屈精神,极大地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
总之,中学物理教学中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根据教学的需要,有目的、有选择地将物理学史渗透到物理教学中,在对学生进行物理知识传授的同时进行思想教育,收到既教书又育人的良好效果。
关键词: 物理学史 学习兴趣 教学模式 爱国主义者
物理学史集中体现了人类探索和逐步认识物理世界的现象、特性、规律和本质的历程。它既包含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因素和探索者的艰辛与悲欢,又体现着认识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继承与突破、理性与非理性的辩证统一,因而包含丰富的“教书育人”的教育因素。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引入物理学史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用物理学史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可以把日常生活、生产劳动中发生的现象、问题与教材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的现实意义,以此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也可以把历史引入教学中,把科学理论的建立,科学发现的过程,科技发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贡献用生动的事例展示给学生,运用物理学史上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动人心弦的科学斗争史实,以及人类改造自然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激发学生的热情,使他们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学生从中认识到物理不是一门枯燥无味难以学懂的学科,而是一门兴趣盘然很有探讨价值的学科。只有热爱物理,才能学好物理。
二、用物理学史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热爱科学的精神
教育的目的是传授学生知识,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做人。物理学是由无数物理学家用鲜血和汗水冲破封建神学的桎梏而建立起来的科学丰碑。运用物理学史的大量史料,可鼓励学生学习历史上许多科学家的高贵品质,使他们的光辉形象成为学习的楷模,成为鞭策学生献身科学,不断奋进的动力。哥白尼以大无畏的精神和超人的胆略,面对强大的神学权威提出“日心说”。迈克尔逊的莫雷实验是由经典物理过渡到近代物理的一个重要指路碑,而迈克尔逊50余年的工作中,为精确测定光速花了40年的时间。富兰克林冒险捉天电,于1752年进行了有名的“费城实验”,证实了天电地电的一致性。麦克斯韦临终进行电流通过人体实验,对科学的追求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证实质子的存在,布拉凯特拍摄了两万多张的云室照片,从40多万条仅粒子径迹的照片中发现了8条产生了分叉,确定了质子的径迹。物理革命先驱爱因斯坦,他一生光辉的业绩告诉我们,要在科学上取得成就,就要尊重事实,使理论在不断接受实践检验的前提下,敢于背离旧的观念,提出新的观念。要敢于扬弃旧的理论,提出新的假说,完成新的理论。
在物理教学中我们可以用这些物理学家的事迹,激发学生勤奋学习的热情,培养他们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以及热爱科学、追求真理、捍卫真理的精神。运用物理学大量的史实,可以教育学生不怕艰苦不怕牺牲,不慕名利,不怕权威,追求真理,勇攀科学高峰。
三、教学模式要多样化
在调查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时,我们发现刚学物理时学生普遍有直接的兴趣,对物理实验及物理知识都感到新鲜,但随着教学的进一步深入,理论知识的不断增长,教师或多或少地采用注入式教学,使学生感到物理枯燥无味,抽象,靠死记硬背,逐渐失去兴趣,导致成绩下降。传统教学模式一般采用“口授、耳听、笔演”的数年一贯制,在学习体验上带来的新意甚少,学生与丰富的物理现象和事实相互了解和接触的机会少,碰到较抽象的章节,如《压强》、《浮力》,学生更是难懂、难学。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打破单一的教学模式一统天下的局面,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用物理学史巩固和加深学生的物理知识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学生对一些概念规律的学习,如果用历史的眼光搞清楚它们的来龙去脉,将有助于巩固和加深对其的理解。如讲力学时,讲讲“动量”和“动能”两概念在历史上起初是混乱的,经过近半个世纪的争论最后才明确下来。讲热学时,讲讲“热质说”和“热动说”的区别,分析人们对热的本质的认识。讲光学时,讲讲光的反射和折射的发现,讲讲光的“波动说”和“微粒说”的争论这些教学看似讲故事,实则对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对概念的区分都很有帮助。此外,根据教材编排特点,分单元讲解、分析发展史,有利于学生按原有的形式和体系理解和把握物理知识,从而逐步掌握正确的科学思维方法。例如,在讲到力的概念时,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到伽利略、牛顿,循着伟人的研究历程,从而加深学生对力的理解;在讲“电磁感应”的时候,以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为线索,向学生介绍人类对磁及电和磁关系的认识过程。通过讲解安培、法拉第、楞次和麦克斯韦等人在揭示电磁关系工作中的艰辛努力和所取得的成果,使学生在有了对电磁发展总体认识的基础上,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和对左右手定则、法拉第电磁感应、楞次定律等关键点的把握。
四、用物理学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运用物理学史,可以教育学生树立热爱中华、振兴中华,献身祖国科学事业的精神。中国是文明古国,古代四大发明享誉世界,在物理学的理论和实践中都有辉煌的成就。例如,在理论著作方面,《墨经》、《天工开物》、《梦溪笔谈》、《论衡》、《考工记》中所记载的物理知识当时都是遥遥领先于世界各国,就是在今天仍有参考价值。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两弹爆炸成功、核能的和平开发、卫星上天、机械、电子、火箭、导弹技术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物理学界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杰出科学家,从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科学是没有国界的,但科学家是有祖国的,热爱祖国是民族之魂。居里夫人经过多年的努力,在极其简陋的实验棚里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并且为纪念当时被灭亡的祖国——波兰,而将新发现的另一种放射性元素命名为“钋”。中国的导弹之父钱学森,为报效祖国、振兴中华毅然放弃美国优越的生活条件和良好的研究环境,经过长达七年的艰苦斗争,回到祖国,为我国的科学技术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教学实践中经常结合教材内容不失时机地通过对我国历史上右关科学家的发明创造和我国现代科学技术的伟大成就的事实的讲解,可以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责任感,使学生树立为民富国强而艰苦奋斗的不屈精神,极大地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
总之,中学物理教学中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根据教学的需要,有目的、有选择地将物理学史渗透到物理教学中,在对学生进行物理知识传授的同时进行思想教育,收到既教书又育人的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