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三 和抑郁做朋友

来源 :江苏教育·心理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e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抑郁客人到访
  土豆(化名),女生,高三复读,皮肤较白、长相秀气,家庭经济状况良好,父母管教严格。她曾有自残行为,被诊断为中度抑郁,未服药,接受过心理咨询,后逐渐好转。目前自觉状态不好,吃不下饭、嗜睡、提不起精神、看不进书,对什么都不感兴趣。班主任反映土豆成绩较好,但最近经常缺课,只上班主任和政治老师的课,很多时候趴着睡觉。
  二、把脉寻因共商目标
  1.个案分析。
  心理因素:土豆性格敏感,易患得患失。从小接受的负面反馈較多,形成了自我攻击的习惯,自我价值感低。
  家庭因素:土豆主要由母亲照顾,父亲常年在外,父母对她的教育责骂多于鼓励。父亲遗憾自己没有上大学,对土豆的学习要求较高。她认为父母不理解自己,时常陷入满足父母期待和勇敢做自己的内心冲突之中。
  环境因素:土豆离家复读,没有熟悉的朋友,加上最近和一个同学产生矛盾,导致她在新环境里缺乏足够的外在支持。
  2.症状评估。
  土豆的症状,如嗜睡、吃不下饭、自我贬低、兴趣减退,在学校食堂楼顶有往下跳的想法等,都是抑郁表现,持续两周且无法自行缓解。割伤手臂是典型的自残行为,有抑郁史。第一次咨询后她去看了心理医生,被诊断为中度抑郁。医生开了抗抑郁药物,建议配合学校心理咨询。
  3.咨询目标。
  高考前每周一次心理咨询,缓解抑郁情绪,减少自我言语攻击和自残行为,顺利参加高考。
  三、和抑郁做朋友
  第1次咨询:建立关系,收集资料。
  土豆一来到咨询室就瘫坐在沙发上,显得很憔悴。我首先向她讲解了咨询的保密原则,询问她想要得到的帮助。土豆表示想要恢复之前良好的学习状态,痛苦于目前糟糕的现状。她对父亲的情感充满了矛盾,我鼓励她勇敢地向父亲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最后,我们共同商定了咨询目标,她承诺在出现自杀意念时会及时向我或班主任求助。征求土豆意见后,我与土豆的班主任进行了沟通,嘱咐班主任最近要多关注她。
  第2次咨询:情感宣泄,分离问题。
  上一次咨询后,土豆向父亲说出了多年想说却未说的话,心里好受了一些,但内心深处勇敢做自己和满足父母期待的冲突依旧困扰着她。我使用冥想技术引导土豆将抑郁情绪及内心的冲突当成朋友,尝试与它们并肩而行,而不是排斥和对抗。我:“当你把目前面临的问题当作朋友并肩而行时,感觉怎样?”土豆:“感觉舒服一点了。”结束咨询时,我叮嘱她要遵医嘱坚持服药,回去后以书信的形式把当前的困扰和对自己的期望写下来。
  第3次咨询:投射测验,直面困境。
  这次咨询,我注意到土豆手臂上有刀片划出的新鲜痕迹。她说这周很烦,却不知道烦什么。我建议她用绘画投射的方法画出自己的烦恼,她以绕圈的方式画了“线团”,命名为《循环》,说这就像她和父母的关系。我通过意象对话让她完成镜像自我练习,引导她直面抑郁心境。最后,我建议她用不伤人、不伤己的方式去处理情绪,同时要按时服药,并让她以未来视角(10年后的自己)给现在受伤的自己写一封安抚信。
  第4次咨询:分享练习,积极关注。
  土豆一来到咨询室就分享了上次布置的练习。她在给自己的信中写道:“土豆,你真的很棒,一切都会过去的。”她说现在可以静心看书了,停止了割手臂和自我否定,也在坚持服药。她认为自己很幸运,得到了那么多人的支持和关心。我对她的正向心境和行为给予了积极的关注和阳性强化,也告诉她问题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想完全转变也需要漫长的过程,鼓励她继续加油。
  第5次咨询:专业陪伴,轻松迎考。
  土豆模拟考试成绩靠前,老师在班上念了她的作文,她逐渐找回了自信。她和我聊了对未来的畅想,我叮嘱她要坚持服药,切勿擅自停药。分别时她给了我一个拥抱,表达对我这段时间陪伴的感谢,这个温暖的拥抱为我们的咨询画上了句号。
  通过遵医嘱按时服药和接受心理咨询,土豆顺利度过了高三前夕这段心灵历练之旅,如愿考上了心仪的学校,抑郁也暂时离开了她。
  四、个案反思
  1.咨询时间与场地设置。
  第一次咨询时,土豆的状态很糟糕,我评估她的问题比较严重,于是延长了咨询时间。最后一次咨询,咨询室没有开放,我突破了场地的限制,将咨询地点改在了操场边。突破咨询时间与场地的设置,主要是基于咨询目标和来访者的需求考虑,引导来访者走出封闭空间,走出自我,勇敢地融入生活。
  2.主流文化的影响。
  第二次咨询时,土豆说她抽烟、喝酒、文身,这对于大部分家长包括教师而言都不能接受,并将这些行为与“坏女孩”相联系。这可能会影响咨询师对学生开展工作,我们应时刻觉察主流文化带来的内隐偏见。
  (重庆市大足区教师进修学校 刘贵英)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以《北京人》与《樱桃园》为例,对曹禺与契诃夫的戏剧进行了比较分析。  【关键词】戏剧;曹禺;契诃夫;《北京人》;《樱桃园》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曹禺,作为中国现代话剧史上的杰出代表,创作了《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一系列优秀作品,被誉为“中国的莎士比亚”。在契诃夫戏剧的影响下,曹禺首先创作了《日出》,剧中出场人物众多,性格迥异,但人物内心却十分丰富,
一、调动感知,以积极心理悦纳教学理念  当下,各种各样的教学策略层出不穷,让一线教师应接不暇。但事实上,很多教师在学习、模仿时一直处于相对被动的状态,什么都想学,却什么都没有真正学会;有的教师甚至在反复模仿的过程中迷失了自我,失去了自身的特色。  《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一书基于“优秀的教学不能被降格为技术”这一关键理念提出:“如果我们是在生活集结的各种力量的交汇处找到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重新审
【摘要】“存在决定意识”,民间口头叙事的故事家会不自觉受所处自然环境的影响,在创作和传承民间故事的过程中,将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区域的生态选择糅合进去,故事中往往隐含着古代人民的生态思维和生存智慧。  【关键词】民间叙事;生态伦理;人与自然  【中图分类号】J218 【文献标识码】A  “民间文学是从很古以来就已产生的、广大劳动群众所创作、所传播的口头文学作品”,民间故事作为它的一种艺术形式,是一个
【摘要】“打马三文”是李清照晚年以“打马”为主题所作《打马图序》《例论》与《打马赋》三篇文章的合称。打马是古代民间流行的一种博戏娱乐活动。李清照在三文中分别详述了个人的博戏爱好、改造后的打马游戏规则以及由小游戏所衍生出的大情怀。“打马三文”是研究李清照一生业余爱好的重要资料。文章从女性视角审视了男人世界的博戏活动,探索了三文内蕴的娱乐趣味。  【关键词】博戏;打马;娱乐;女性情怀  【中图分类号】
一、喜欢画骷髅的女孩  小竺,女生,九年级学生,自述学习成绩下降,心情压抑,不想上学。家长反映小竺在家每隔两三天就要哭一次,有头疼、失眠、食欲下降等症状。她会在墙上乱涂乱画,喜欢画骷髅,并用纸剪出大大的“死”字,晚上在家不写作业也不睡觉,长时间呆坐。考试失利后会用小刀划自己的手背,情绪非常低落,有过自杀的想法。父母带小竺去医院,医生诊断为抑郁并伴有强迫和焦虑症状,要求小竺服药治疗并休学两个月。  
一、爱发脾气的可可  可可(化名)是一名6岁半的小男孩,小学一年级学生,无重大躯体疾病历史,家族无精神病史。他的父母均为高级知识分子,但是家庭情况不够稳定,父母关系有裂痕。在可可上小学的时候,父母就已经分居了,父亲在外面租房子住,孩子和母亲住在一起。母亲经常会在孩子面前发脾气,有时还会跟孩子说一些“要自杀”的话。幼儿园阶段,孩子会在家和母亲哭闹,经常以生病为借口请假不去上幼儿园。在班级里他经常会为
【摘要】风筝起源于中国,本名“纸鸢”或“纸鹞”,以其能升空飞翔,但无声响而得名。后经演变系竹为笛,风吹竹响,声如筝鸣,故知“风筝”名居其后。距今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是民间传统工艺的代表,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关键词】国家级;曹氏风筝  【中图分类号】K89 【文献标识码】A  风筝最初多应用于军事作战,史载楚汉相争,汉朝大将韩信“巧制一木鸢,子房坐于其上,令士兵引起上升,直达项羽营帐。张良于
【摘要】唐三彩在历史中的重现让我们对唐三彩的起源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洛阳不远的巩义黄冶窑是迄今为止公认的唐三彩烧制的最早窑址,我们对其进行了探访和考察,寻找当年曾经辉煌的历史。  【关键词】唐三彩;洛阳;巩义黄冶窑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唐三彩在中国陶瓷谱系中原本无籍无名,在19世纪以前的有关资料和文献中,也很少见到有关于它的记载,也未见到传世的器物。直到1899年
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前夕,1959年9月18日,《人民日报》头版发表毛泽东关于特赦国内战争罪犯的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及刘少奇的特赦令,同时配发《改恶从善前途光明》的社论,一时间成为海内外广泛关注和热议的话题。特赦令第一条规定:“蒋介石集团和伪满洲国战争罪犯,关押已满十年,确实改恶从善的,予以释放。”这是中共中央立足于当时的国际国内大局和祖国统一大业而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对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团
2010年是《中共中央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发布30周年。根据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的说法,实行计划生育政策30年,中国少生4亿人口。  而几乎就在这一政策实施的同时,在山西省会太原以南约300公里的翼城县,从1985年起,就在进行着持续了25年的允许每个家庭生育两个孩子的“二胎”化试验。  有意思的是,“二胎”化试验搞了25年的翼城县,其人口增长率反而低于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