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小屋”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是武昌区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历时三年的集体研究中,武汉大学附属小学教研组形成了课程类型、训练方法和課堂翻转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一、课程类型
探寻规律类。让学生在给定的事物中发现、探求隐含的规律或变化趋势,突出探究规律的过程,体验探究和发现规律的方法。如探索计算中的规律、图形中的规律等,在规律的探究、迁移、应用中体会到数学思维的缜密。
益智操作类。运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实践能力。例如:神奇的七巧板、摆火柴棒、诡辩题、“数学”棋、一笔画等。这些内容富有思考性,突出活动性,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应用实践类。力求使实际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实际化。如学习了“大数的认识”后,设计了《对折的力量》应用实践课:一张普通报纸的厚度为0.01毫米。有人说,如果把一张报纸对折30次,它的高度就会超过珠穆朗玛峰。学生表示肯定不可能。教师鼓励其动手折一折。当对折到第8次时,报纸就折不动了。通过记录每次对折发生的变化,学生发现:每对折一次,报纸的层数是原来的2倍;当报纸对折30次时,所达到的高度果然能远远超过珠穆朗玛峰的高度。
二、训练方法
课前听算训练。每节数学课前进行5分钟听算训练。结合教材内容,安排复习旧知或引出新知的听算。听算在某种意义上可理解为“耳听心算”。最大特点是:用耳听接收信息,直接刺激大脑,使学生不需借助任何计算工具,在一定的单位时间内迫使自己自觉、积极地思考。通过训练,学生的注意力、口算、估算的敏捷性、灵活性和思维的独立性、深刻性等都有所提高。
课中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一种用来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它运用文字、符号、图像等教学载体,将知识网络、章节结构等勾勒出来,使学生通过直观、形象的图形来理解深奥的数学概念。比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复习课知识点很多,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法,梳理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关知识点。
课后作业单设计。①基础练习,各个击破。在设计练习时力求把握基础,使学生理解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②兴趣练习,快乐学习。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设计生动活泼、灵活多变的练习。如设计改错题,让学生当医生;设计判断题,让学生当法官;设计操作实验题,调动学生各个感官参与练习。③对比练习,越辨越明。对于易混的概念,引导学生用对比的练习方法,从形式、内容、方法等方面认识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既有利于理解知识,又有利于分清易混淆的知识点。④分层练习,由易到难。练习的层次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基本到变式、由低级到高级的规律,让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体验。
三、课堂翻转
每周一题。为及时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追综及评价,教师可以采取“每周一题”的综合训练模式。根据学生特点和知识内容特征,分为趣味题、思考题、开放拓展题、家庭互动题。
数学日记。学生利用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人和事,结合所学数学知识来写日记,记述自己在数学学习和应用过程中的感受与体会。例如:星期六,我们到超市买咖喱。我走到柜台前,仔细看了标价:牛肉和鸡肉味的都是5.6元/袋,蘑菇牛肉味的是5.8元/袋。爸爸说:“这次最多只能买三袋,我有2个1角的硬币。你想一想怎么买,正好可以将这2角零钱用掉呢?”我根据学过的小数求和的计算方法,提出了五种方案:买两包牛肉味的;买两包鸡肉味的;买一包牛肉味和一包鸡肉味的;买2包蘑菇牛肉味和1包牛肉味的;买2包蘑菇牛肉味和1包鸡肉味的。售货员阿姨夸我真聪明。经过再三权衡,我和爸爸一致决定买一包牛肉味和一包鸡肉味的,成功地将2角零钱花了出去。回家的路上爸爸夸奖了我,当时我真切地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真有用!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第一附属小学)
一、课程类型
探寻规律类。让学生在给定的事物中发现、探求隐含的规律或变化趋势,突出探究规律的过程,体验探究和发现规律的方法。如探索计算中的规律、图形中的规律等,在规律的探究、迁移、应用中体会到数学思维的缜密。
益智操作类。运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实践能力。例如:神奇的七巧板、摆火柴棒、诡辩题、“数学”棋、一笔画等。这些内容富有思考性,突出活动性,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应用实践类。力求使实际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实际化。如学习了“大数的认识”后,设计了《对折的力量》应用实践课:一张普通报纸的厚度为0.01毫米。有人说,如果把一张报纸对折30次,它的高度就会超过珠穆朗玛峰。学生表示肯定不可能。教师鼓励其动手折一折。当对折到第8次时,报纸就折不动了。通过记录每次对折发生的变化,学生发现:每对折一次,报纸的层数是原来的2倍;当报纸对折30次时,所达到的高度果然能远远超过珠穆朗玛峰的高度。
二、训练方法
课前听算训练。每节数学课前进行5分钟听算训练。结合教材内容,安排复习旧知或引出新知的听算。听算在某种意义上可理解为“耳听心算”。最大特点是:用耳听接收信息,直接刺激大脑,使学生不需借助任何计算工具,在一定的单位时间内迫使自己自觉、积极地思考。通过训练,学生的注意力、口算、估算的敏捷性、灵活性和思维的独立性、深刻性等都有所提高。
课中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一种用来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它运用文字、符号、图像等教学载体,将知识网络、章节结构等勾勒出来,使学生通过直观、形象的图形来理解深奥的数学概念。比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复习课知识点很多,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法,梳理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关知识点。
课后作业单设计。①基础练习,各个击破。在设计练习时力求把握基础,使学生理解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②兴趣练习,快乐学习。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设计生动活泼、灵活多变的练习。如设计改错题,让学生当医生;设计判断题,让学生当法官;设计操作实验题,调动学生各个感官参与练习。③对比练习,越辨越明。对于易混的概念,引导学生用对比的练习方法,从形式、内容、方法等方面认识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既有利于理解知识,又有利于分清易混淆的知识点。④分层练习,由易到难。练习的层次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基本到变式、由低级到高级的规律,让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体验。
三、课堂翻转
每周一题。为及时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追综及评价,教师可以采取“每周一题”的综合训练模式。根据学生特点和知识内容特征,分为趣味题、思考题、开放拓展题、家庭互动题。
数学日记。学生利用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人和事,结合所学数学知识来写日记,记述自己在数学学习和应用过程中的感受与体会。例如:星期六,我们到超市买咖喱。我走到柜台前,仔细看了标价:牛肉和鸡肉味的都是5.6元/袋,蘑菇牛肉味的是5.8元/袋。爸爸说:“这次最多只能买三袋,我有2个1角的硬币。你想一想怎么买,正好可以将这2角零钱用掉呢?”我根据学过的小数求和的计算方法,提出了五种方案:买两包牛肉味的;买两包鸡肉味的;买一包牛肉味和一包鸡肉味的;买2包蘑菇牛肉味和1包牛肉味的;买2包蘑菇牛肉味和1包鸡肉味的。售货员阿姨夸我真聪明。经过再三权衡,我和爸爸一致决定买一包牛肉味和一包鸡肉味的,成功地将2角零钱花了出去。回家的路上爸爸夸奖了我,当时我真切地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真有用!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第一附属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