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买虚拟服饰,穿上“身”吗?

来源 :南都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uxudong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刚过去的上海时装周QQ炫舞XLEVI’S潮流之夜,活动的代言人是星瞳——一位虚拟代言人。她身穿着特别的虚拟服饰走上天桥,尽情舞动,虚拟和现实借时尚之名出现、交融。
  这是国内首场虚拟偶像服饰走秀,虚拟的人,虚拟的服饰,他们反而给真实的人们上了一节课:你愿意为这虚拟埋单吗?

在现实世界是摸不着的


  虚拟服饰,字面意思就是“没有实物”,在现实世界是摸不着的。
  2016年,Amber Slooten成为首个以虚拟服饰系列从荷兰阿姆斯特丹时装学院毕业的学生,当时她受到增强现实技术(VR)的启发,提出将来“人类会穿全患图而不是衣服”这一概念,老师们都吓了一跳,不确定她能不能完成毕业设计。
  “我在电脑上用3D来做设计,这样既能节省金钱、时间和材料,又能体验无限多的可能性。学习物理制衣是一个重要过程,你必须了解如何使用织物,但在这之后就是浪费时间了……你花在剪裁和缝纫上的时间要比你实际设计的时间多得多。”Amber Slooten的初衷很简单,她想要回归设计本身。
  虚拟服饰的生产有赖于3D技术,设计师利用光学三维测量技术快速、准确地收集人体数据,建成人物三维数字模型,接着通过2D制图软件来裁切服装材料,然后把这些材料置于人物三维数字模型上,综合考虑真实布料的重量和质感进行调整,一件虚拟服饰就大功告成了。这时,设计师再借助强大的渲染工具以及运动捕捉系统,来完成虚拟服饰的静态和动态呈现。也就是说,虚拟服饰作品不仅能够360度全方位展示,还能随着人物三维数字模型所做的动作与身处的环境而呈现细节变化。
  举个例子,在Amber Slooten设计的虚拟服饰系列“DEEP”中有一件皮草外套,这件皮革外套的每一根毛纤维都会随着人物三维数字模型摆动手臂而抖动;至于另一件把身体盖得严严实实的长袍,Amber Slooten选用了更轻盈的面料,她把人物三维数字模型置于山巅,这件长袍紧贴着人物模型的肢体飘飞。上面的因风而起的折痕与褶皱都看得清清楚楚。

谁在制作虚拟服饰?


  Amber Slooten并不是孤军奋战。
  毕业之后,Amber Slooten与设计师Kerry Murphy在阿姆斯特丹联合成立了一家数字时尚公司,名字叫做“The Fabricant”。这家公司将时尚行业和动画行业的人才结合起来,在原有3D技术的基础上加入电影视觉特效行业的工具,使数字时尚体验更为逼真,专门为客户提供虚拟服饰定制和动画展示服务。
  Cat Taylor,毕业于英国伦敦切尔西艺术与设计学院面料设计专业,她同样是在求学阶段主动探索数字时尚领域。她通过自学成为一名数字时尚设计师,并以设计休闲运动装见长。
周冬雨与Burberry拍摄的创意视频。
9500美元的Iridescence虚拟时装。

  还有人把虚拟服饰搬到时装周上:在今年的巴黎春夏时装周上,来自德国的创意二人组Trashy Muse就带来了一场彻头彻尾的虚拟时装秀。这场时装秀的展示空间不是天桥,而是巴黎EP画廊外墙的LED屏幕;走秀的主角不是超级名模,而是Instagram上的虚拟网红;展示的不是物理纺织物,而是虚拟服饰——这或许正是时装展示的未来:品牌无需斥巨资打造只用一次的秀场,也不用花精力在全球范围内挑选模特。甚至不必邀请观众大费周章地前往现场,连极端环保主义者也挑不出毛病来。
  而在日本,东京大学渡边石川实验室研发了一种名为“DynaFlash”的高端投影仪,这种投影仪能完美地投射画面在非刚性表面上,几乎没有延迟——它虽不是专为制作虚拟服饰而研发的,却为数字时尚设计师提供了新思路。
  Neo-Ex单品,付上钱和一张照片,你就得到“量身定做”的服装。
  虚拟的偶像“星瞳_star”和她的日常穿搭。
Neo-Ex单品,付上钱和一张照片,你就得到“量身定做”的服装。
Cat Taylor制作的数字时尚运动装。
虚拟的偶像“星瞳 star”和她的日常穿搭。

9500美元的“衣裳”


  有人已经穿上虚拟服饰——对于个人客户来说,只需提前向数字时尚公司提供照片,很快,他就能穿上这件由数字时尚设计师量身定制的虚拟服饰了。
  今年5月,The Fabricant与德国数字艺术家Johanna Jaskowska合作,推出一款名為“Iridescence”的虚拟时装:这是一件透明材质的风衣,看上去就像覆了一层炫彩镭射膜,硬挺而又光滑,闪耀着金属光泽。   在纽约区块链峰会的一场慈善拍卖会上,这件衣服被加拿大多伦多一家区块链安全公司主管以9500美元购得:它看上去物超所值,除了做慈善,它还是全球第一件“数码区块链时装”,跟加密货币一样,具有收藏和投资价值。
  如果说将虚拟服饰与区块链结合是富人的游戏,那么挪威一家名叫“Carlings”的服装零售商就亲民多了:Carlings在去年11月推出数字时尚胶囊系列“Neo-Ex”,这个系列共有19件单品,售价在10欧元至30欧元之间,上市才短短一周就宣告售罄。随后,那些手速快的年轻消费者纷纷在Instagram上展示了自己穿着Neo-Ex单品的照片,引来点赞无数。
  传统时尚品牌也在积极拥抱这种潮流。
  一方面,虚拟服饰频频在品牌推广活动中亮相。Nike、Off-White、Balenciaga等品牌相继与Cat Taylor合作,制作数字时尚造型,在社交媒体上投放;Burberry也委托潮流媒体Hypebeast制作创意视频,用数码技术呈现造型影片,周冬雨参与了拍摄。
  另一方面,增强现实技术也广泛应用于虚拟试穿。今年6月,Gucci更新其iOS客户端,增加AR试鞋功能,用户只需拿手机对准双脚就能远程“试穿”这款Ace系列运动鞋。H
其他文献
由于个别地方举办“狗肉节”,反对吃狗肉的人(简称“反方”)与支持吃狗肉的人(简称“正方”),这个时候总是免不了展开口水仗。舆论场中,也一如既往地分裂成针锋相对的正反两派,相互诘难、攻击、嘲笑。  大致而言,正方习惯于将是否食用狗肉简化为一个“权利问题”,认为吃不吃狗肉都是个人的自由选择,他人无权干涉。基于这样的理由,他们支持举办狗肉节,反对保狗团体对狗肉节的侵扰,即使他们自己可能并不喜欢吃狗肉。服
该剧的精华像从黑暗中伸出来的一只手,轻轻地挠了挠心脏,又痛又酸又痒。  对于广大的天海佑希爱好者来说,看她扮演职场女强人,是特别舒服的习惯。在“宝冢男役”英姿飒爽的本色之中,依中二、卖萌以及神经大条的程度配比,勾兑出不同角色的个性特质,于是,《离婚女律师》初尝甜头,《Boss》入坑,发展到《紧急审讯室》,女王变得越来越软萌多情,简直渐入佳境。  但看完此剧第二季第一集后,我发现,即使没有演员光环加
麻雀之城,爱因斯坦的故乡  三月份,雨天,来自阿尔卑斯山的春季融雪正在缓缓流入,呈现在眼前的是一条跃跃欲试的河流。它奔流着穿过一片错落有致的三四层小屋四方形的窗户,等边三角形的红瓦房顶,在阴天的层层乌云下,充滿了一种有秩序的高级感。  城市里大多数是低矮的建筑,站在河边向远处眺望时,一座高瘦的教堂建筑迅速占据了我的视线。马尔姆大教堂的塔顶高161.53米.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教堂(西班牙的圣家堂还没
宋朝有不少寺院是当时非常活跃的P2P贷款平台,陆游说:“今僧寺辄作库,质钱取利,谓之长生库。”这长生库,便是寺院设立的放贷机构。许多宋朝人在急需用钱时,往往都会向寺院的长生库借贷。  话说宋神宗元丰年间,开封府下辖的祥符县知县孙纯,被提拔为梓州路(今川北)提举常平官,要到川北赴任,路途遥远,需要一笔盘缠,孙纯可能手头没什么钱,便找大相国寺的住持行亲借钱。  孙纯与行亲是旧相识。原来,行亲出家之前,
关键是抚养孩子需要人手,作为80后夫妻,公公病重,婆婆照顾病人,爸爸被单位返聘,妈妈因爸爸的胃病贴身照顾,儿子从小是我自己带大,现在9岁,哪里还有精力带老二啊!(@污话易冷)  代表85后说一下,我身边愿意愿意生二孩的几乎没有,只有一个双女户家庭的孩子愿意生二孩,不知道两三年以后会不会有部分愿意生,总之,作为独立成长起来的这一代,真没觉得有什么必要再生一个,什么孩子需要陪伴,但我们这一代就是这样长
《2017年应届生租房价格报告》显示,近80%的应届生租房开支占月工资的比例在10%-40%之间。2018年,95后一批也纷纷进入社会。  租房,是每個新踏入社会的年轻人第一道独立跨越的门槛。在迈出校园前,我们享受着CBD地段的便利,高素质(大部分)舍友的关爱,城郊区的白菜价格,用的还是父母的钱。当时看到一波波房价上涨和调控信息,就像眼巴巴趴在蹦床边的小孩,隐隐也能感知到起伏的刺激。但是等到自己真
“失败者联盟”在天台上开起了一家西餐厅,使之成为对这个大男子主义盛行的社会默默宣战的战场。  《问题餐厅》并不是讲黑暗料理题材,虽然包裹着喜剧、美食、诙谐等重重“糖衣”,它所反映的日本社会男女不平等问题却相当严肃和沉重。剧中几位女性,受尽了职场的歧视和倾轧、家庭的漠视和打击之后终于走投无路,组成“失败者联盟”,在天台上开起了一家西餐厅,使之成为对这个大男子主义盛行的社会默默宣战的战场。  她们中,
作为已故女作家,张爱玲的出书频率比许多“现役”女作家高得多,让一众后辈为自己的不努力而惭愧。这话当然是段子,但也算是事实,近年来张爱玲的“最后一部作品”接连出现,几乎有“狼来了”的效应。到了《少帅》这儿,尽管出版方信誓旦旦称这次绝对是“最后一部”,读者却普遍持狐疑态度。  以英文创作的《少帅》并未完结,不过前七章已可独立成篇,视作完结也不为过。张爱玲最初将《少帅》视为“野心之作”,希望打入美国市场
作家吴益明曾说,小说是一种展示心碎的技术,也是挽救心碎的艺术。这话要是叫俄裔美国作家纳博科夫听了,定不会同意,就如他对故国大文豪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鄙视那样,救赎的感伤主义,随意夸大日常情感的做法,并不具有艺术性。而后者正是典型的“将善良的人置于可悲的境地,从中榨取最后一盎司的同情”。  但挽救心碎的救赎,一直是文学最重要的主题。在电影中同样如此。  爱尔兰导演马丁·麦克唐纳带着感伤的凯尔特民谣,来到
男人和女人,命运交错又疏离。时间改变了他们,撕裂了他们,以至面目全非。  热爱贾樟柯的人,会非常热愛他。因为他对现实的观察,像一把锐利的刀,切开混沌的社会,把那些淹没的生活恶相,悚目惊心地呈献给观众,“不愧为当代中国的伟大记录者。”  讨厌他的人,也极度讨厌。他是一个苦难现实的搬运工。他把中国那些不堪的社会奇观贩卖到西方的电影节,迎合饥渴的评论家对中国的刻奇心态,“是十足的国际投机者。”  对于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