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四好家长”,让孩子精彩绽放

来源 :莫愁·家教与成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龄期孩子的家长通常会有“两怕”和“两难”。“两怕”是指,一怕老师发来的信息,二怕与别人家的孩子比较;“两难”是指,一难快乐学习与主流压力的抉择,二难学校规范与个性发展的选择。在我看来,家长的“怕”与“难”主要来源三个方面:
  年轻一代家长的恐慌来自于无辜的无知。80后一代的年轻父母,经过一番拼搏之后立足城市一方,在工作领域内可能出类拔萃,但对于父母这一“职业”却是新手。因为既不能传承父辈的育儿方法,又没有外界专业的帮助,一切都得靠自己。于是年轻的家长们四处“问道求医”,拼命安排孩子的生活,让孩子成了学习的陀螺,生怕自己的孩子比别人家的孩子差。然而,被焦虑和盲从蒙蔽的家长,往往会忽略孩子自我个性的发展需求,从而在背离正确家教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家长的恐慌还来自于大众的漩涡文化。尤其在孩子进入一年级后,这种感受更为剧烈。学龄前,孩子面临的主要任务是玩耍,大多家长对孩子采取宽松的教养方式,并把“趁着幼儿园要好好玩玩,上了小学就没时间玩”挂在嘴边。这容易造成孩子对未来的畏惧,甚至厌学等;另一方面无形中给自己一个暗示:挑战才刚刚开始,未来的任务将会更重。再加上随着小学阶段学业任务的接踵而至,老师们每天不断发短信,就会让你越来越陷入大众的教育漩涡,并越来越忽略孩子的精神需求。
  其实,从儿童发展的角度来说,小学阶段初期的孩子面临着适应性和归属性的双重挑战,一方面他要适应新的学习模式,每天要写作业、改错题和考试;另一方面他要尽快进入同伴群体,获取同伴认同,这些都需要家长的耐心引导。家长们一定要厘清轻重,不要让大众的漩涡文化占据了主流,而忽略了最重要的事情。
  家长的恐慌有时还来自于碎片化的知识累积。80后一代的父母学习能力强是毋庸置疑的,他们头脑敏捷,接受能力快。但人的精力毕竟有限,虽然系统学习了某一項育儿技巧,但把理论落实到实践的过程却极为艰辛。育儿实践不是一朝一夕,而是长年累月,需要你持续地更新并理性使用育儿方法。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当后天所学的碎片化的知识遇到根深蒂固在大脑中的潜意识时,痛苦的博弈就会让你难受。
  基于以上几个基本认知,我认为父母应该当好“四好家长”,四好即好心情、好体验、好影响、好引领。
  首先,我们要有好心情胜过好成绩的理念,更加关注孩子的态度,而不是学习的结果;其次,我们要为孩子创造丰富多元的体验,比如多一点时间陪孩子参加社会公益,和孩子一起购物,一起骑行,一起分享读书的快乐;第三,我们要给孩子一个好的引领,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和孩子一起面对、克服困难,培养并引导孩子的兴趣;最后就是给孩子一个好的影响。一等家长用眼教,二等家长用嘴教,三等家长才用手教。所以收拾好自己的情绪,不过多干涉,让教导润物细无声。
其他文献
小明今天一回到家就对父母说:“今天老师在学校问的問题,只有我答得出来。”  父母问道:“你真是好孩子。老师问的是什么问题呀?”  小明说:“老师问的是‘谁没有交作业’。”
期刊
美丽的春天,阳光暖暖的,风儿柔柔的,花儿香香的,草儿青青的。  小兔在草地上吃着青青的小草,一个转身,忽然见到了一个绿色的小纸团。她捡起来,轻轻地打开皱巴巴的纸团,只见上面写着一行蓝色小字:  湖边第六棵枣树下开了一朵奇妙的七色花。只要对着它唱出自己心中的歌,它一定会满足你一个愿望。  ——森林小精灵  小兔的心激动得怦怦直跳。哇!这太不同寻常了,我得把这个小秘密告诉好朋友小熊。  “小熊,小熊,
期刊
清晨细雨蒙蒙,我兴致勃勃地与同学们来到了紫金山脚下的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很早就听爸爸说过二战时期美国“飞虎队”的故事,今天我可要认真学习一番。  我們最先参观主展厅。纪念馆的玻璃房由几个巨大的三角体组成,远远看去有点像巴黎卢浮宫呢!一进门,我就被一架停放在钢制平台上的美国战斗机模型吸引住了,平台下的地面坑坑洼洼,像极了战争中被轰炸后的废墟。  之后,我们来到了“国际援华”展厅。我了解到,抗战期
期刊
1  秋意已浓。窗外的马褂木长出很多黄叶,一树的绿马褂和黄马褂,挂在风里,像亮闪闪的童话。  时光真是又安静又奇妙。我把视线收回来时读到了大熊的故事。“冬天快到了,大熊渐渐困了。可是,大熊还有个故事要先来说一说。”一只平和、温暖、浪漫又有些寂寞的大熊。菲利普的文字、埃琳的绘画真是让人着迷。  每到这时,很想身边有一个孩子,我们坐在午后阳光的地板上,书摊在他小小的膝上。我等他用小手摸摸缤纷的圣诞树,
期刊
张謇,江苏南通人,清末民初著名实业家。他主张实业救国,毛泽东在谈到中国民族工业时曾说:“轻工业不能忘记海门的张謇。”  这样一位商界大亨,其实也是一名教育家。他还主张教育救国。读书这个教育理念,在张家根深蒂固,代代相承。无论父辈对张謇的期望,还是张謇对儿孙的家训家诫,都离不开读书二字。  张謇出生于一个富裕的农民家庭。祖父是文盲,父亲亦识字不多,但他们很重视对孩子的文化教育。  投资孩子才是最好的
期刊
在公园里,看到一个小小的孩子挣脱了妈妈的手,去追路边的蝴蝶。年轻的妈妈很着急,一边追赶一边喊:“孩子,别跑,别摔了!”  我的两个女儿这么大的时候,一出门便是互相追逐着奔跑,除非是在马路上,我和妻子极少去制止。有时候摔倒了,从开始的哭,到最后的习以为常,爬起来继续跑,我们也很少去呵斥去告诫。  小孩子不和大地亲密接触几次,还叫成长吗?我小时候,和东邻西舍的一群孩子,每天呼啸着奔跑在村外的田野上,翻
期刊
有些父母会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有的孩子小学时成绩很好,到了初中成绩却慢慢下滑?有的孩子小学时成绩一般,到了初中成绩却蹭蹭上升?  这个现象的形成有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孩子的思维模式是否是“成长型”思维模式。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研究表明,拥有成长型思维的孩子,更能够从过程中享受到乐趣,在困难面前更不易放弃,更愿意努力达成长远的目标。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模式呢?  1  当孩子遭遇失败而气馁
期刊
我们的文化为什么不重视父母成长  父母是一种自然身份,孩子呱呱坠地,我们就被赋予了一个全新的身份——父母。所谓父母,是相对于某个或者某几个孩子而言的,具有终身性,不因为婚姻的关系以及年龄的因素而发生变化,可谓“一朝成父母,终身为父母”。  父母的自然性和终身性决定了这一身份常出现的特权。不受制约的“权力”一定会滋生腐败。这句话不仅适用于政治领域,也同样适用于家庭亲密关系的领域。因为长期的儒家文化影
期刊
1  没有孩子之前,我觉得任性是贬义词,自从当了妈妈,跟任性有了从早到晚的接触,我在一定程度上也刷新了对任性的认知,是儿子溜溜让我换了个角度看到了任性本来的样子。  我第一次意识到溜溜任性是他一岁三个月左右的时候。那时他刚学会走路,带他出去玩,临到回家时,他嚷嚷着不愿意。这小子,走路还不稳呢,要自己说了算啊!  我慢慢体会到,任性是孩子身心发展的必然结果,因为那小小身体里经过一年多的酝酿诞生了一个
期刊
屋外,大雨滂沱;屋內,女儿电闪雷鸣。随着假期渐渐收尾,她终于意识到了很多任务还没有完成。  假期刚刚开始,我就开启了碎碎念模式,催着她做作业。可女儿充耳不闻,全当我透明。她说,我的声音如女巫的魔咒一般不绝于耳。在爱人的建议下,我选择了噤声。从此,她完全自由了,过上了想要的“幸福生活”:在她的小世界中放肆地玩手机、尽情地看泡沫剧。  我眼睁睁地看着她挥霍时间,过着昏天黑地的生活,心就像被尖刺扎了一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