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锤炼中成长

来源 :河南教育·职成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3296192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标准化中德班2012级学生(机电一体化/工业电工电子)已经顺利完成了在学校的两年专业课程的学习。2014年8月,毕业生参加了德国工商大会上海代表处组织的德国职业资格考试一。其中,来自我省8所中职学校的66名学生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考试。
  为了使每位学生能够顺利完成从学校实训车间向企业技能岗位的过渡,河南省教育厅中德合作职业教育教学模式项目办于2014年9月举办了为期一周的“标准化中德班岗前培训”,旨在提高学生面试成功机率,顺利进入企业;同时,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在企业中不断成长,提高就业质量。
  德国舍弗勒集团是全球范围内生产滚动轴承和直线运动产品的领导企业,也是汽车制造业中享有极高声誉的供应商之一。2014年9月24日,舍弗勒集团(太仓)培训中心联合其人力资源部,在河南省职业教育培训中心组织了一场企业面试活动。经过紧张的面试环节,以及企业内部的讨论, 企业对标准化中德班的毕业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令人可喜的是,除了两名学生由于年龄不达标而没能进入德国在华企业进行实习外,其余参加面试的66名标准化中德班学生全部通过企业的面试环节。进入企业实习是又一个学习阶段的开始,标准化中德班的学生还需要继续努力完成实习课程,早日迈向新的目标。
  图一:岗前培训内容之一:学生演讲训练
  图二:实习课程企业-德国舍弗勒集团(太仓)
  图三:面试前的企业宣讲
  学生实习初次回访
  河南省标准化中德班的每个学员都是经过多层次全方位筛选出来的。他们在职业学校按照德国双元制教育教学模式进行了为期两年的培养,顺利通过德国工商大会上海代表处组织的德国职业资格考试后,方可进入德国在华企业进行长达10个月以上的实习课程。
  2012级的62名学生通过激烈的竞争脱颖而出,于2014年10月顺利进入德国在华企业舍弗勒(太仓),开始了他们的企业实习课程部分。
  2014年11月19日,记者跟随北京思威普智业投资有限公司梁薇董事长一行深入德国舍弗勒集团(太仓)培训中心进行探访。一个月过去了,当我们再次见到这62名学生的时候,他们身上原本稚嫩的学生气息已经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企业员工崭新的精神面貌:身着工作服,脚穿安全鞋,在工作台前进行标准化操作。虽然只有短短一个月,但令人欣慰的是,他们已经很快适应了这个远离家乡的地方,已经习惯了每周给父母电话报平安,已经会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工作和学习。
  当问到他们的感受时,学生们说:在这里比在家乡的实训条件好得多,每个人都有很多动手实践的机会,感觉进步很快,每天都有新的收获;就连一日三餐我们都是很有秩序地排队就餐,工作和生活都是有章可循,可以帮助我们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因此,我们都非常珍惜在这里的学习机会!
  除了感受到学生们的明显变化,我们在与企业培训中心老师的交谈中,也了解到企业和学校间最明显的两大差异。
  首先是质量意识。培训教师反复强调:质量就是企业的生命,“对产品来说,不合格就是不合格”。然而刚出校门的学生一味地贪图速度,觉得做完就好,对产品的质量毫不关心。究其原因,会有多种因素,但最重要的是学校和教师应该逐步转变教育观念,教育学生树立质量意识。对于将来进入企业的学生来说,“他们手中的每一件作品,如果不是100分就等于0分”。
  其次是工作态度。在标准化中德班一直强调的就是培养学生的企业属性,目的就是让学生在从学校向企业过渡中能够无缝对接。然而学生从原来在老师时时刻刻的叮嘱下行事,进入到一个只有工作要求,而其他方面相对独立自主的环境中,就对其自我约束和控制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培养他们对自己和对工作高度负责的态度。
  学生就业指导访谈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建立在企业与学校紧密合作的基础之上,两者在就业指导、教育理念、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材编写、实习实训等方面真正做到了无缝对接,为德国造就出了大批合格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这次对德国舍弗勒集团(太仓)培训中心的探访,河南项目负责人与培训中心负责人关于学生的就业指导问题进行了专题探讨,旨在进一步提高“标准化中德班”学生的就业质量,帮助学生从进入“标准化中德班”之初就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对其他的职业学校在培养理念上也许会有借鉴意义。
  在交流中,我们了解到了企业对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理念的不同看法。目前,条件较好的职业学校已开始致力于在学校营造一种类似企业的职业氛围,然而两者还是存在根本的不同。主要原因在于,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往往是“专而精”,片面追求机械设备的更新,忽略了基础技能培训。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化的企业对员工技术的要求降低了,对综合素质即“软技能”有了更高的要求。所谓“软技能”就是个人在专业知识能力之外的社会辅助能力,包括责任心、耐心以及组织、学习、交际、管理能力等。企业认为,基础生产能力相当于一把钥匙,如果学生基本功扎实、知识面比较宽,那么许多岗位他都能胜任,在企业生存发展的空间也会很大。因此,企业并不要求学校对学生在专业上进行深度培训,从现实状况来讲,学校也很难做到。学校的专业课程设置、教材编写、培训方法等都要与企业用人理念充分接轨,把基础的、通用的技能培训做好,再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综合能力就算是成功了。另外,学生的追求和发展方向与企业的匹配度也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学生学的东西要在企业能用得上。其次,学生的个人职业发展方向要与企业是一致的。如果这两点不符合的话,学生很难在企业长期存留下来。
  除此之外,学校对学生的就业理念也要进行教育和指导,因为学生进入企业的初期阶段,接触的都是比较基础的岗位,往往在二三年后员工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现代企业对硬技术要求降低、工作效率高了,重复率高了,员工的工作责任心、耐心和质量意识都会受到考验。如何在这些看似简单、重复的工作中得到提升,全靠“软技能”发挥作用。否则自控能力差、抗压能力差的学生就会轻易离职,这是非常可惜的。如果一个毕业生频繁更换企业,不仅浪费了很好的学习机会,也不会得到好的企业的认可。因此,要让学生明白,只有先做好自己能做的,才能最终选择自己想做的;想做大事,要先做好小事。
  (责编 王鹏飞)
其他文献
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有赖于教学模式的改革、教师态度的转变以及学生自我意识的觉醒。“346”教学策略是“以教学模式改革为抓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按照“三化、四有、六个一”开展教育教学改革,达到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丰富学生内涵,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依托 “三化”改革教学模式  “三化”即教学手段现代化,实习实训项目化,绩效检测网络化。  1.教学手段现代化 
期刊
国务院在《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完善支持政策,推进校企一体化育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落脚点是校企合作,只有在深度的校企合作中,学校才能将自己的专业建设理念融入行业企业,明确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才能真正发挥中职学校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职能。  一、校企合作
期刊
笔者曾代表河南省参加了2014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创新杯”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和说课大赛,在准备比赛和比赛的过程中,笔者对微课的认识一点点加深,关于微课在中职语文课堂中的合理应用也思考了很多,现结合具体课例谈谈体会。  微课是指基于教学设计思想,使用多媒体技术,在五分钟内就一个知识点进行针对性讲解的一段音频或视频,短、小、具体、形象、针对性强等特点。微课不仅适合移动学习时代知识的传播,也适
期刊
工学结合教育模式指由高校与社会相关部门紧密合作,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把学习与工作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的一种人才培养方式。对于教师教育专业为主的职业院校来说,如何实行“工学结合、校校合作”,实现高职高专院校与基层小学接轨,是我们要探讨的课题。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作为一所以教师教育专业为主、以培养小学师资为主的高职院校,一直坚持走高职院校与基层小学合作的“工学结合、校校合作”的道路,这也是发展高等职业教
期刊
编者按:青春期学生难管,职业院校学生甚之,因此很多老师视班主任工作为畏途。在郑州市卫生学校,有一位叫“涂涂”的老师,把班主任当事业,工作做得风生水起。他以“亦师、亦父、亦友、亦生”为角色定位,以爱心和智慧管理班级,以教会学生做人和做事为价值旨归,方法朴实有效,深受学生好评 。本期起,本刊开辟专栏,陆续刊登涂涂老师的带班故事,敬请关注。  作者简介:涂俊礼,男,汉族,1973年生,思政专业硕士,郑州
期刊
一、教学任务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从整个知识体系来看,本节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本单元乃至整个教材中都具有重要地位,对引导学生了解犯罪的主要特征,理解我国刑法惩治犯罪、保护人民的根本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针对本节课的知识框架,笔者从学生认知规律和能力培养出发,按照“认识—思考—运用”的逻辑层次来整合教学内容,用信息化手段突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2.学情分析  和笔者共同学习
期刊
长期以来,关于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争论颇多,同时也呈现出理论研究热、实践推广难等问题。洛阳铁路信息工程学校坚持从学校和学生实际出发,围绕“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探索出了一条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改革之路。  一、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改革基本思路  1.紧盯企业需要,把握课改方向  职业教育尤其是中等职业教育,必须重视就业导向,把企业的需要作为课程改革的方向。只有紧盯企业需要,才不会迷失人才培养方
期刊
“致广大而尽精微”是《中庸》第二十七章“修身”中的一句话,原意为善问好学,达到宽广博大的宏观境界,同时又深入精细详尽的微观之处。这是一种极高明的和谐,后被徐悲鸿先生引入绘画理论,我将这一理论引入班级管理工作,就是从细微处入手,做好班级管理工作中的每一件小事。作为中职学校的班主任,我一直把这一句话当作自己工作的座右铭。现就班级管理工作和大家分享个中感受。  一、小处着眼,关爱学生  班级管理,千头万
期刊
5月5日,平顶山市理工学校隆重举行新团员入团宣誓仪式暨“五四”表彰大会。该校第20期团校共有130名学员参加学习,经过近1个月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在严格的结业考试后,共有92名同学发展成为新团员。大会同时对2014-2015学年的15个“优秀团支部”、65名“优秀团干部”和133名“优秀团员”进行了表彰。校党支部书记高海全出席大会并向新团员以及受到表彰的团支部和学生表示祝贺。他希望广大团员要树立正确
期刊
为实现课堂结构的变革,从2010年开始,郑州市科技工业学校深入开展了《中等职业学校活力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探索具有中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和科工特色的活力课堂教学模式。初步确立了以 “教师的有效教学,学生的主动学习,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为特征的活力课堂教学原则,努力打造独具特色的科工“活力课堂”,让课堂教学“动”起来,让教与学更精彩。课堂有活力了,才会有高效。那么怎样构建活力课堂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