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境遇下纸媒介的发展空间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idas99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现实世界中,面对电视和互联网的双面夹击,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对社会生活产生巨大影响的报纸,在最近几十年间,特别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电子媒介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对报纸产业的未来发展做出了悲观的预言。
  本文从前景预测、报纸现状、媒介的行为以及对于未来趋势的展望进行分析。通过一些数据来说明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一、关于报纸发展前景的几种预测
  其实,早在1999年,英国学者、世界级传播学大师皮特·勾丁就曾预言,在网络的冲击下,100年后,报纸的形态将发生根本性变化,记者这个职业也将发生根本性变化。他预测,那时候的报纸将不再是提供资讯的平台,因为提供资讯的任务已经由网络媒体完全取代,报纸只能作一些深度分析的解释性报道;记者也不再是具有采访垄断权的职业,因为人人都会成为记者,那时候的“记者”将是一些帮助人们释疑解惑的社会学家。2004年,国际报业人士在各种新式媒体面前感叹:报纸的历史也许只剩下50年。从1999到2004,仅仅5年,报纸的生命就减少了一半儿!而后仅仅一年,美国学者的预测又将其缩短为38年。
  2005年,美国北卡莱罗纳州立大学的教授菲利普·迈尔公开发表了一个预测,他说:“如果现在报纸读者的发展趋势持续不明朗,到2044年,确切地说是2044年10月,最后一位日报读者将结账走人。”迈尔教授长期研究报纸工业,他最近写了一本书,名为《正在消失的报纸:在信息时代拯救记者》。书中列举了大量数据和细节来证明这一结论并非耸人听闻,“这非常令人感到震撼,但一切都是来自全球报纸协会的数字显示。
  二、报纸真的会消失吗?
  以网络为主力、以户外广告、移动电视、楼宇广告、城市广播、电梯广告等为侧翼的新媒体方阵迅猛崛起,瓜分、蚕食了传统媒体的广告份额,对传统媒体构成了严峻的挑战。这才是传统媒体广告大幅跳水的最深刻也是最根本的原因。
  三、阅读习惯——媒介与行为
  近年来,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的窜红,吸引了大批年轻人,带走了大批高素质、具有高消费能力、潜力的读者群。
  目前在中国,30岁以下人士已不怎么看报,有些年轻人上网娱乐费占到年收入的1/15。未来中国的网民数量每3年左右即可翻番,2007年可达2亿,2010年则超过4亿。“网络原住民”(25岁以下人群)的队伍在壮大,上网者的年龄范围也在扩大。此发展势头使笔者深信,报业的危机具有长期性。调查显示,北京综合性报纸读者的平均年龄超过41岁,报纸读者的老龄化趋势日益严重。到2004年,35岁以下的年轻读者已经有11.6%的人由过去的经常阅读报纸转变为现在的几乎不读报纸——他们已经习惯于从网络上获取新闻及相关信息。(图1)
  新媒体时代,报纸会消亡吗?我认为不会。因为,任何物品只要能满足人们需求,就有生存空间。不过,报纸数量将会大大减少。目前,全国个人和媒体微信公众号已达600多万,信息来源如此丰富,还用得着那么多报纸吗?
  四、报纸功能性转换呈现三大趋势
  趋势之一:强化选择功能
  海量信息在带给读者方便的同时,也带来极大麻烦。所谓“太多选择,等于没有选择”。打开手机、电脑,各式各样新鲜生猛、异彩纷呈的信息、故事、段子、图片、资料……看得你眼花缭乱,心乱如麻!
  这个时候,报纸将摸准读者喜好,精心选择他们应知、未知且乐于知道的新闻,推送到读者眼前。除此之外,手机和电脑界面,只能在有限的屏幕里显示部分内容,而报纸可以展开,让用户有目的第一时间选择自己想了解的内容。
  趋势之二:强化解读功能
  以时效论,网络确实优于报纸,但是,以深度论,报纸却大可扬己之长。网络抓的是“第一落點”,报纸凭的是“第二落点”甚至“第三落点”。网络告诉读者“是什么”,报纸告诉读者“为什么”“怎么办”。
  又如,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刚一闭幕,首都各报便纷纷刊出文章、图表和资料,对全会进行深度解读。如“十五句话读懂全会公报”,“五中全会到底有哪些亮点”……亦很吸引读者。
  趋势之三:强化审美功能
  对于传统媒介的一种情怀。纸质的触感相对于冰冷的屏幕让人更有阅读的兴趣。网络时代,纸媒介到底拿来做什么?除了读新闻、看解读外,很重要的功能便是给予读者审美享受。
  我们充斥在信息的洪流里,每天和各种机器打交道,手机更是不离手。可能现在已经有人有这种体会,当你把手机放下,静下心去看本书或者写写字的时候感觉格外轻松。这就是纸媒介给我们带来的宁静。
  将报纸作为休闲读物,对于温饱刚刚有余的普通民众,似乎有些奢侈。但是,对于既需要物质满足更注重精神提升的知识分子,每月多掏几个铜板而有如此淡雅闲适的享受,不也颇为值得吗?
  新媒体时代的报纸,其文字既不能像网络文字那般乱神怪力,亦不能像传统报纸那般空泛粗糙。每篇文字都应当是细心构思、精心写作、用心编辑、能够供人细细品鉴的优美篇什。其审美功能将大大增强。
  报纸如是,杂志书籍亦如是。纸媒体具有让读者可以随手翻来、方便阅读的特点,是别的媒体所不具备因而也是无可替代的。这也正是纸媒体能够在互联网时代继续生存的依据所在。
  作者简介:盖世琦(1993.10-),男,河北邯郸人,天津工业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指导老师:张立
其他文献
“包打天下”,可以说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典型心态:无论是“怀才不遇”的自卑者(“穷”),还是“兼济天下”的自尊者(“达”)甚至自大者,都离不开以自我为中心的“包办”。
【摘要】介绍了在材料力学实验教学中结合有限元的概念.对材料力学中典型的纯弯曲梁正应力分布规律实验,运用有限元方法按实验载荷要求模拟该实验,并将实验结果、有限元结果、按材料力学计算的解析解比较对比,以加深学生对梁在纯弯曲条件下正应力分布规律的认识。  【关键词】材料力学实验 有限元方法 ANSYS 弯曲正应力  【中图分类号】G642.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209(2010)
有一种性格被我们称做“闷散”型.何为“闷散”?外表庄重,看上去似乎很成熟理智,谓之“闷”;而实际上每天都过着极其松散、慵懒的生活,谓之“散”.
期刊
《广韵》中鱼韵里存在大量的异读字,通过对其进行分类,探讨其各个读音之间的关系以及造成异读的原因。
根据高职高专教育教学理论,结合课程所在专业大类的行业面向和目标岗位的需求,针对理论实践一体的教学内容,课程组与合作企业一起以行动导向教学法来组织教学活动。如何结合专业
《看见》,作为一档电视新闻纪实类的专题栏目,事实、真实是它所围绕和探求的主题.然而百分之百地还原事实并不可能.而《看见》综合运用电视节目的各种要素,最终赋予节目本身
期刊
李泽厚、刘纲纪《中国美学史》(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先秦两汉编”第二百四十七页有如下一段话:“从天与人相通、‘神道’与‘人道’一致的基本观点出发,《易传》的作
在经历了历史的发展之后,朝鲜半岛最终以分裂的局面固定了下来。通过对朝鲜半岛分裂的内外原因探析,我们发现,朝鲜半岛的分裂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产物。本文在分析朝鲜半岛分裂内
一、问题的提出随着华侨、华人学科建设的推进,华人经济的相关理论问题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有学者对沿用已久的“华人经济”概念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认为“华人经济”概念的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