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红树林湿地土壤有机碳储量估算

来源 :安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en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以典型区域茅尾海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为样区,采样估算广西红树林湿地沉积层有机碳储量。结果表明,红树林土壤有机碳含量平均值从大到小排列顺序为混交林>桐花>光滩,0~50 cm土层分别为2.797%、1.218%和0.870%;红树林湿地土壤有机碳储量由大到小依次为混交林>桐花>光滩,混交林、桐花和光滩0~5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储量分别为142.79、47.25和47.21 t/hm2。与周边红树林地区相比,钦州湾混交林的各层土壤碳储量与深圳湾红树林和海口的白骨壤接近,但远低于深圳福田的秋茄林和海口的桐花,而钦州湾桐花、光滩的各层土壤碳储量与深圳湾光滩较接近。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储量;土壤有机碳;红树林湿地 ;广西
  中图分类号 S71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5)15-081-04
  An Estimation of Soil Organic Carbon Storage in Mangrove Wetlands of Guangxi
  MO Liping1,2,3,4, ZHOU Huijie3,5*, LIU Yundong5 et al
  (1.Guangxi Key Lab of Mangrove Conservation and Utilization, Guangxi Mangrove Research Center, Beihai, Guangxi 536000; 2. School of Environment and Life Science, Guangxi Teachers Education University, Nanning, Guangxi 530001; 3. Key Laboratory of Beibu Gulf Environment Change and Resources Use, Ministry of Education, Nanning, Guangxi 530001; 4.School of Earth Science and Geological Engineering,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275; 5. School of Geography and Planning, Guangxi Teachers Education University, Nanning, Guangxi 530001)
  Abstract Taking Mao Wei Sea mangrove nature reserve as a typical sample area, organic carbon storage of mangrove wetland sediment was estimated according to sample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rder of soil organic carbon storage was mixed species> Aegiceras corniculatum > bare flat, the average content organic carbon in the mangorove wetland soil (0-50 cm depth) were 2.797%, 1.218% and 0870% respectively; The order of soil organic carbon storage per unit area is mixed species> Aegiceras corniculatum > bare flat, carbon storage in the mangrove wetland soil (0-50 cm depth)were 142.79, 47.25 and 47.21 t/hm2 respectively. Contrast with the mangrove wetland surrounding area, soil carbon storage of mixed species in Qinzhou Bay close to that of Vicennia mariana in Shenzhen Bay and Haikou, but much lower than that of Kandelia candel in Shenzhen Futian and Aegiceras corniculatum in Haikou. The soil carbon storage of Aegiceras corniculatum and bare flat in Qinzhou Bay is closer to that of bare flat in Shenzhen Bay .
  Key words Soil organic carbon storage; Soil organic carbon; Mangrove wetland; Guangxi
  隨着全球气候变化与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碳循环问题普遍受到科学界和国际社会的关注,日益成为全球变化与地球科学研究领域的学术前沿与热点问题[1-2]。如何利用陆地生态系统进行固碳活动也成为全球所关心的话题。研究表明,湿地生态系统是一个巨大的碳汇。固碳是湿地生态系统一项重要的服务功能[3]。全球所有湿地面积之和仅占地球陆地面积的4%~6%,但湿地土壤和泥炭却是全球陆地系统最大的碳库,碳储量约为770×108 t,占陆地生物圈碳素的35%[4]。湿地生态系统的碳汇效应研究成为全球碳循环研究中的核心内容之一。
  红树林湿地是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的重要湿地类型。该湿地处于海陆交界带,也是全球变化的生态敏感区。全球分布的红树林湿地的面积约1.81×105 km2[5]。红树林湿地的固碳速率在所有湿地类型中最高,远高于其他类型的湿地[6-8]。红树林生态系统在湿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红树林湿地沉积层有机碳蓄积量的测量和估算,是红树林湿地固碳潜力和服务价值评价的重要科学依据。   广西是我国红树林湿地分布最多的省份之一。2008年,国家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规划实施后,在北部湾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快车道的同时,也面临更大的CO2减排的压力。丰富的红树林湿地资源能在多大程度上抵消北部灣经济发展排放的CO2,关系到北部湾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在深化我国红树林湿地沉积层有机碳蓄积量研究的同时,广西红树林湿地沉积层有机碳蓄积量估算为准确估价广西红树林湿地固碳潜力和生态服务价值、合理调控该区碳循环以及制定CO2的减排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并且为更好地保护与开发广西海岸带湿地、建立最大量支持红树林恢复的生产模式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广西海岸位于广西南部北部湾,介于21°24′20″~22°1′20″ N,107°56′30″~109°40′ E之间,东至与广东省接壤的洗米河口,西至中越边界的北仑河口,跨越北海、钦州和防城港三市,海岸线总长1 595 km。该地区属南亚热带气候湿热季风性气候,高温多雨,季风明显,干湿分明,海洋性强,冬暖夏凉,灾害性天气频发。年均气温22.1 ℃,年均降雨量2 822.9 mm,最高达3 857.7 mm,是广西多雨和暴风雨中心;中小河流众多,年平均入海水量约为2.50×1010 m3,主要河流有南流江、大风江、铁江、茅岭江、防城河与北仑河等,沿海滩涂面积1 000多km2。
  广西红树林约占全国红树林总面积的1/3,主要分布在茅尾海、铁山港、大风江、廉州湾、防城港东湾、单兜海和北仑河口等沿海14个海湾中[9],以北海市丹兜海、钦州市茅尾海和防城港市珍珠港的红树林分布较集中,分别建有广西山口红树林生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广西茅尾海自治区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广西北仑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个以红树林生态系统为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共有11科14属14种。在空间分布上,从外滩(低潮线)到内滩(高潮线),分布的群落依次为白骨壤、秋茄、红海榄、木榄等单优群落[10-11]。根据2001年广西红树林资源调查结果,广西实有红树林总面积8 676 hm2,还有红树林宜林地9 274 hm2。
  1.2 样品采集
  考虑样本的典型性和代表性,选取广西海岸中段茅尾海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为样区。该区域红树林受保护较好,自然生长状况佳,红树植物树高在1.0~3.5 m之间,多以桐花树和白骨壤为单优建群种,主要植物群落有桐花树群落、白骨壤群落、秋茄-桐花树群落、白骨壤+桐花树群落。
  根据样区红树林群落分类特点,该研究设置了混交林群落(桐花+白骨壤+秋茄)、桐花、光滩三类样地(表1)。在每个样地量取10 m×10 m大小的样方,并且在各样方内隔一定距离选取3个样点采集50 cm深的土壤剖面,每个剖面按0~10、10~20、20~30、30~40和40~50 cm划分为5个层次。各土层分别采集土壤样品,同时用环刀采集原状土壤样品。
  1.3 样品测试与处理
  1.3.1 土壤容重测定。采用环刀法,在环刀土样带回实验室后,立即称重、烘干等,测定土壤容重。
  1.3.2 土壤有机碳含量测定。采用重铬酸钾氧化外加热法[12]。土样在室内风干后,经磨碎,取过 0.149 mm风干土样,测定有机碳含量。
  1.3.3 土壤含水量测定。采用烘干法测定。
  1.4 有机碳蓄积量估算
  土壤容重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Di为第i层土壤容重;m2为环刀及湿土质量(g);m1为环刀质量(g);V为环刀容积(cm3);ωH2O为土壤含水量(%)。
  土壤有机碳含量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ρSOC为土壤有机碳含量(g/kg);c为0.800 0 mol/L,重铬酸钾标准溶液的浓度;5.0为重铬酸钾标准溶液的体积,ml;0.003为1/4碳摩尔质量;V0为空白试验所消耗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体积(ml);V为试样测定所消耗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体积(ml);m为风干试样的质量(g);k为风干土样换算成烘干土样的水分换算系数。
  土壤有机碳储量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Sd表示土壤表层i深度内单位面积土壤有机碳储量(t/hm2);Di表示第i土层的容重(t/m3);Ci表示第i土层的有机碳含量(%);Hi表示第i土层的厚度(m)。
  1.5 数据统计分析
  用Microsoft Excel 2003和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红树林湿地土壤有机碳含量
  2.1.1 红树林湿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
  由表2可知,不同红树林群落样地土壤有机碳含量排列顺序为混交林>桐花>光滩。通过T检验法,对不同样地土壤有机碳含量进行差异分析。桐花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P<0.05)高于光滩,混交林土壤有机碳含量高于桐花和光滩,差异极显著(P<001)。混交林、桐花和光滩各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为2215%~3.263%、0.971%~1.330%和0.605%~0.984%,0~50 cm范围内平均分别为2.797%、1.218%和0.870%。
  2.1.2 红树林湿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垂直分布特征。
  由图1可知,随着土层深度的递增,不同红树林群落样地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垂直变化各有不同,其中混交林的土壤有机碳含量随着土层深度的递增而逐层递增,桐花和光滩样地的有机碳含量随土层深度递增呈现先递增再递减的现象,两样地的有机碳含量最高值出现在20~30 cm土层。
  图1 不同红树林群落土壤剖面有机碳含量的垂直分布
  2.2 红树林湿地土壤有机碳储量   2.2.1 红树林湿地土壤有机碳储量变化。
  由表3可知,不同红树林群落样地土壤有机碳储量从大到小排列顺序为混交林>桐花>光滩。混交林、桐花和光滩0~50 cm土壤有机碳储量分别为142.79、47.25和47.21 t/hm2。通过T检验法进行差异性分析,发现桐花与光滩的0~50 cm有机碳储量差异不显著(P>0.05),而混交林0~50 cm土壤有机碳储量高于桐花和光滩,差异极显著(P<0.01)。
  2.2.2 红树林湿地土壤有机碳储量垂直分布特征。
  以0~10、10~20、20~30、30~40、40~50 cm土层为单位来看,光滩、桐花、混交林3种红树群落样地各土层土壤碳储量分别为6.23~11.32、8.62~10.60、21.02~38.22 t/hm2,总体平均值分别为9.44、9.45、28.60 t/hm2,其中混交林样地各土层土壤碳储量明显高于其他两种群落样地。这与有机碳含量的分布情况相类似。由图2可知,混交林的单位面积
  2.2.3 钦州湾红树林湿地土壤碳储量与周边地区对比。
  目前国内外对湿地土壤碳储量的研究还较少,能与钦州湾可比性的成果不多。周边地区相关的主要研究成果见表4。通过对比,发现钦州湾红树林湿地混交林的各层土壤碳储量与深圳湾红树林、海口的白骨壤接近,但远低于深圳福田的秋茄林和海口的桐花,而桐花、光滩的各层土壤碳储量与深圳湾光滩的较接近。土壤碳储量受自然和人文诸多因素的影响。钦州湾红树林土壤碳汇的影响因素和形成机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3 结论与讨论
  红树林生态系统在湿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红树林湿地沉积层有机碳蓄积量的测量和估算,可為红树林湿地固碳潜力和服务价值评价提供重要科学依据。广西是我国红树林湿地分布最多的省份之一。广西红树林湿地沉积层有机碳蓄积量估算,在深化我国红树林湿地沉积层碳蓄积量研究的同时,可为准确估价广西红树林湿地固碳潜力和生态服务价值、更好地保护与开发广西海岸带湿地、建立最大量支持红树林恢复的生产模式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
  该研究选取典型区域广西海岸中段茅尾海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钦州湾仙岛公园为样区。根据样区红树林群落分类特点,设置混交林群落(桐花+白骨壤+秋茄)、桐花、光滩三类样地,对广西红树林湿地沉积层有机碳储量进行估算。
  不同红树林群落样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平均值从大到小为混交林>桐花>光滩。T检验差异分析结果显示,桐花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P<0.05)高于光滩,混交林土壤有机碳含量高于桐花和光滩,差异极显著(P<0.01);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不同样地的土壤有机碳变化各有不同,其中混交林的土壤有机碳含量随着土层深度的递增而逐层增加,桐花、光滩样地的有机碳含量随土层深度递增呈现先递增再递减的现象,两样地的有机碳含量最高值出现在20~30 cm土层。
  不同红树林群落0~5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储量从大到小为混交林>桐花>光滩。混交林、桐花和光滩0~50 cm土壤有机碳储量分别为142.79、47.25和47.21 t/hm2。桐花与光滩0~50 cm有机碳储量差异不显著(P>0.05),而混交林0~50 cm土壤有机碳储量高于桐花和光滩,差异极显著(P<0.01)。
  混交林土壤有机碳储量在0~20 cm土层深度呈递增趋势,在20~30 cm时达到最高值,随后逐层递减。光滩土壤有机碳储量则在10~20 cm土层深度出现最高点后呈逐层递减现象,桐花土壤有机碳储量则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缓慢递减现象,但桐花与光滩的有机碳储量逐层递减幅度都不明显,且两者的有机碳储量大小相接近。
  与周边红树林地区相比,钦州湾红树林湿地混交林的各层土壤碳储量与深圳湾红树林和海口的白骨壤接近,但远低于深圳福田的秋茄林和海口的桐花,而桐花、光滩的各层土壤碳储量与深圳湾光滩的较接近。
  参考文献
  [1] 陶波,葛全胜,李克让,等.陆地生态系统有机碳循环研究进展[J].地理研究,2001,20(5):564-575.
  [2] 朴世龙,方精云,黄耀.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有机碳收支[J].中国基础科学,2010(2):20-23.
  [3] 刘晓辉,吕宪国.三江平原湿地生态系统固有机碳功能及其价值评估[J].湿地科学,2008,6(2):212-217.
  [4] PARISH F,LOOI C C.Wetlands,biodiversity and climate change.Opinions and needs fro enhanced linkage between the Ramsar conventions on wetland.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 and UN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R].Tokio,1999.
  [5] SPALDING M D,BLASCO F,FIELD C D.World Mangrove atlas[M].Okinawa: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Mangrove Ecosystems,1997:176-178.
  [6] 段晓男,王效科,尹弢,等.湿地生态系统固有机碳潜力研究进展[J].生态环境,2006,15(5):1091-1095.
  [7] ALONGI D M,WATTAYAKORN G,PFITZNER J,et al.Organic carbon acculation and metabolic pathways in sediments of mangrove forests in southern Thailand[J].Marine Geology,2001,179:85-103.
  [8] TWILLEY R R,CHEN R H,HARGIS T.Carbon sinks in mangroves and their implications to carbon budget of tropical coastal ecosystems[J].Water Air Soil Pollution,1992,64:265-288.
  [9] 李春干.广西红树林的数量分布[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4,26(1):47-52.
  [10] 梁文,黎广钊.广西红树林海岸现代沉积初探[J].广西科学院学报,2002,18(3):131-133.
  [11] 姚贻强,梁士楚,李桂荣,等.广西红树林优势种群生态学研究[J].生态环境,2008,17(3):1082-1085.
  [12] 毛子龙,赖梅东,赵振业,等.薇甘菊入侵对深圳湾红树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J].生态环境学报,2011(12):1813-1818.
  [13] 毛子龙,杨小毛,赵振业,等.深圳福田秋茄红树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初步研究[J].生态环境学报,2012,21(7):1189-1199.
  [14] 辛琨,颜葵,李真,等.海南岛红树林湿地土壤有机碳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J].土壤学报,2014,51(5):1078-1086.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了解蜈蚣蘭营养器官的结构特点。[方法]利用石蜡切片技术对蜈蚣兰的气生根、茎和叶进行切片观察。[结果]蜈蚣兰气生根的根被2~3层,细胞壁条状次生加厚;外皮层细胞1层,内皮层细胞壁六面加厚,均具通道细胞;初生木质部多元,后生木质部占据维管柱的中心。茎表皮的外切向壁具角质加厚,维管束在茎的中部总体排为2轮。叶的表皮细胞一层,外切向壁具显著的角质加厚,气孔的一对保卫细胞内陷,外侧1对副卫细胞
期刊
摘要 [目的]采用淮山为原料,研究淮山水提物的抗氧化活性。[方法]以淮山水提液对超氧阴离子、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水提工艺。[结果]最佳水提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70 ℃、液料比60∶1、提取时间160 min,在此工艺条件下,淮山水提物对超氧阴离子的清除率为11.15%,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为13.06%。[结论]淮山水提物对羟基和超氧阴离子的自由基均表现出较强的清除
期刊
摘要 [目的]考察三七不同产地不同部位总黄酮含量。[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产地不同部位三七总黄酮的含量。[结果]不同产地三七中总黄酮含量存在一定差异;不同部位三七中总黄酮含量差异显著,大小顺序依次为茎叶(1.77%)>花(1.43%)>根茎(0.50%)>须根(0.34%)>主根(0.19%)。[结论]三七地上部分总黄酮含量明显高于地下部分,为三七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关键词
期刊
摘要 采用原位测定、室内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黑龙江省重度盐碱地土壤无机碳的形态、分布规律,并且探讨黑龙江省盐碱土无机碳的密度。不同植被类型显著影响土壤无机碳分布,羊草草地土壤空气中CO2含量明显高于虎尾草草地,而HCO-3/ CO-23含量和土壤表层CaCO3含量低于虎尾草草地。盐碱裸地中以CO2、HCO-3及CaCO3等形式存在的无机碳储量随着土层深度增加均无显著變化。以土壤碳酸盐含量为基础,
期刊
摘要 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是四碳非蛋白质氨基酸,为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主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具有降血压、改善脑功能、抗癫痫和抗衰老等多种功效。作为一种新型的功能性因子,它越来越引起医药、食品等行业的关注,成为开发研究的热点。GABA广泛存在于动植物及微生物体中,然而欲利用动植物中的GABA加工为功能产品,则需要对生物体中的GABA含量富集提高。几年来,科学家
期刊
摘要 以菲律宾中部民都洛岛的保护区——伊格里特·巴科国家公园为研究对象,分析公园内芒扬土著社区的社会经济状况与自然资源保护的关系,提出相应措施以提高土著人保护环境的自觉性和利用资源的有效性,从而更好地协调社区发展与资源保护的关系,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文章对我国自然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社区参与;自然文化遗产;国家公园;伊格里特·巴科;土著  中图分类号 S
期刊
摘要  [目的] 为验证矿物肥料Fitosmart对叶菜生长和品质的影响。[方法] 2014年在江苏省南京市和江阴市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 在基肥缺失的情况下,每次按0.3%的Fitosmart水液500 kg/hm2,在大白菜移栽后10 d一次连用4次,对大白菜生长无明显的促进作用;在基肥充足的情况,生长期7d一次,连用3次,能提高芹菜产量14.7%,提高可溶性固体物含量14.3%。[结论]
期刊
摘要 采用野外考察、标本采集与鉴定、民间采访、资料搜集等方法对雷波县药用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摸清雷波县现有药用植物资源现状,为该县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及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雷波县药用植物资源丰富,此次调查共记录药用植物154科,858种,其中川产道地药材21种,国家级保护药用植物14种,雷波特色药用植物及珍稀中草药11种。雷波县药用植物种类丰富,应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可持续的开发利用。  
期刊
摘要 由于受气候、生物、土壤属性等因素的影响,土壤基本物理性质垂直剖面分布也表现出相应的层次性。该研究对青海省大峡灌区典型地块土壤基本物理性质分层次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容重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土壤孔隙度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先减小后增加趋势,整个土壤层次中0~40和90~150 cm两处为高孔隙度区,其他土层属于低孔隙度区;土壤持水性能指标中的土壤饱和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及田间
期刊
摘要 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利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施氮对龙粳31和空育131两个水稻品种15N吸收与分配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植株生长前期水稻吸收的氮素的量最高;水稻籽粒中的15N累积分配量龙粳31高于空育131,而在茎秆龙粳31低于空育131;水稻吸收的氮在植株体内的重新分配和转运效率对龙粳31的产量增加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水稻;15N;吸收;分配  中图分类号 S143.1 文献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