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现在的初中生是数字技术的受益者,也是现代数字技术的受害者。其正處于身体和智力发育的关键时期,自控能力低,是非辨别力尚未成熟。智能手机的兴起对初中生“两利十弊”,必须引起学校和家长的足够重视, 从而正确引导他们使用手机。
关键词: 数字技术 教学效果 自制能力 厌恶学习
一、引言
秦都中学是秦都区市内唯一的社会初级中学,学校硬件设施好,教师队伍素质高,在咸阳市率先进行了教学改革。21世纪初跟河南漯河中学联手研究教学改革,每年给新加坡的新民学校输送一名优秀学生,与上海爱国学校对换交流教师,以努力推进教学改革。近些年在生源大战中学校处于弱势,学生主要是忙于做生意的商人子女,家长无暇顾及子女的教育,还有部分是城郊拆迁户的子女,家长有资金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但缺乏教育意识和正确的引导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变化。20世纪90年代,因特网的兴起,带起了以计算机为中介的交际(CMC)和网络辅助教学(WELL)的迅速发展,21世纪,众多体积更小、具备语言学习功能的技术设备陆续出现,如PDA,MP3播放器,便携式DVD播放器,以及数字字典、近几年兴起的智能手机等。数字技术蓬勃兴起,促进了教学工具的不断更新换代,如今采用传统教学和数字化混合教学的方式已成为教学模式改革的潮流。与传统教学相比,数字化学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学习的地点和时间自主学习,发挥个性化的特点。在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学习者对学习的需要越来越高,在课堂以外的地点或休息时间都有可能学习。学习者可以使用移动电子设备(如手机,MP3/MP4/MP5,平板电脑等),在公交车、候车室、商场、快餐店随时随地获取学习资源,或利用零碎时间进行学习。这使得移动学习(M—learning)备受青睐,家长纷纷满足孩子的要求购买智能手机。遗憾的是,家长和学生对手机的危害性却认识不足,在平日的学习中,智能手机的微信功能逐渐成为现在初中生的新宠。对秦都中学来说,移动学习,特别是智能手机的使用,还需教师正确引导。因为初中生身体和自控力正处于发育期,他们缺乏正确使用这些新技术的意识。智能手机微信功能的开通,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体和学习。微信聊天已风靡校园,导致学生学习成绩直线下降。秦都中学初二八班学生原本英语学习的基础就差,学习劲头不足,如今对智能机的滥用,使得英语教学雪上加霜,手机滥用大大削弱了教学效果。
二、初中生带手机的“两利十弊”
初中生带手机的两利是:一方便了家长与学生的联系;二方便了查字典。但弊更明显,可概括为十弊。
1.课堂易分神。
“网吧”轻易进入了教室,学生们沉迷于手机上网。以前,学生需要到网吧才能上网,而现在,智能手机功能强大,学生可以直接在教室里随时发微信、QQ聊天、网页浏览、在线游戏、看小说等,毫无节制,哪里还有精力和时间顾及课本呢?在英语课堂上心不在焉,使英语教学成绩直线下降。
2.患上严重的手机控。
初中生自制能力不强,经不起手机的诱惑,一些学生在课堂上经常用手机打游戏、发短信、听音乐、看小说,使课堂教学失效。一些学生在课堂上不敢玩手机,可是课余时间都专注在手机上,除了吃饭,手不离机,影响了学习和休息。
3.精神污染。
手机给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副作用,手机上网聊天、游戏、看小说,会涉及不良短信、黄色信息等,对初中生的危害极大,严重影响他们健康成长与发展。中学生“早恋”对学习的危害是大家公认的,现在手机更成为中学生“早恋”的“帮凶”。手机是他们谈情说爱的最佳工具和最好媒介,通过手机传情,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特别是微信聊天,更隐秘,且更方便表达无法当面启齿的话语。此外,手机让他们易受骚扰。一些学生(特别是女生)本来学习生活很安宁、充实,但智能手机的使用,使他们不再安宁。比如初二四班的A同学智商高,在初一时学习态度端正,英语成绩一直保持在90分左右。自从玩起智能手机,就没法安心学习,成绩直线下降,家长和老师劝说都无效。还有个别学生因为受不健康的内容的影响,情绪波动很大,违纪违法,最后走上犯罪的道路。
4.吃苦耐劳精神丧失。
有了手机后,一些学生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花在玩手机上,一到考试就利用手机发短信求答案,甚至直接在网上搜索答案和作文范文,严重违反考试规则,扰乱正常考试竞争的公平性。利用手机考试作弊,让部分学生厌恶学习,形成依赖思想,从而影响学风,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
5.引发校园不安全因素。
携带手机增加了初中生跟社会上不良青年的来往,个别同学在学校有什么不顺心的事,就联系社会青年“帮忙”,从而出现安全隐患。一些学生之间因打手机和发短信息不当,有时会伤害对方的自尊心,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影响正常的同学关系,引起矛盾和纠纷;上体育课或参加活动时手机带在身上不方便,不带又容易丢失,从而引发校园不安全因素。初二八班的B同学就因手机被偷,怀疑几个同学而闹矛盾,无心学习。
6.增加经济负担,助长攀比心理。
中学生买手机,每月还要支付一笔不少的话费,客观上增加了家庭的经济负担。另外,手机的更新换代很快,助长了攀比心理,一部分家境较好的学生往往追求使用新款手机。初二八班有个学生初中两年买了四个手机,家长困惑不解,无能为力。她的学习也一落千丈,由第十二滑到了第四十九名。
7.影响身体健康,降低记忆力。
手机主要是通过无线电波实现其功能的。手机传送的电波,或多或少地要被人体吸,从而可能改变人体组织。科学家对手机的辐射千忧万虑,明确指出频繁而长时间地使用手机,会对人体的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使人的记忆力丧失,睡眠紊乱,心理烦躁,头痛等。中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期,很多身体机能不健全,手机辐射危害生长发育,影响身体健康,造成理解力、反应力、记忆力明显下降,听觉受损,免疫功能失调。另外,它还可以引发致癌因子,眼睛的黄斑病加重,也能诱发白血病和肿瘤。由于手机应用历史还很短,可能还有一些危害性没被科学家发现,总之,长期滥用手机严重影响身体健康。 8.亲虚幻,远真情。
手机减少了初中生与家长、老师面对面的交流与沟通。家庭教育实际上由实变虚,由直接到间接,由亲近到疏远。家庭教育不到位,出现漏洞,也导致学校教育力不从心。
9.失去自我,人云亦云。
网上的信息往往带有个人色彩,学生不假思索地接受,形成了扭曲的心理特征和不良的自我形象。
10.严重的厌学症。
厌学症主要表现为消极地对待学习生活。在老师家长的压力下,学生虽勉强学习,却时常伴随不愉快的心理体验,如紧张、焦虑、恐惧、羞愧、内疚、厌恶等。有的学生谈到学习就头痛,看到作业就心烦,听到考试就害怕,完全缺乏或失去对学习的兴趣、求知欲及好奇心。英语教学一直存在费时低效的弊端,现在英语即将退出统一高考,不少家长和学生对英语学习放松了。智能手机使很多学生远离书本,更不愿意看英语书,不少学生患上了严重的厌学症。
学生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老师的心,手机现象必须引起学校领导、家长和学生本人的足够重视,群策群力达成共识:禁手机进课堂。临近期终考试,八班学生进教室必须把手机交由专人管理,放在讲台的课桌里,课堂学习稍有好转。为了下学期教学的正常进行,秦都中学还得制定更有力的措施,确保正确使用智能手机。
三、结语
手机的视频、微信聊天、上网、下载、发短信、玩游戏等功能已远远超过了中学生的使用范围,它本应该是成年人使用的娱乐工具,把它交给辨别是非能力差、自控能力弱、好奇心强、贪玩、正处在学习知识关键时期的中学生,会耽误他们的学习,断送他们的前程,这与家长们给子女佩带手机的初衷背道而驰。同时,手机隐蔽性强,学校无法监视学生用手机到底干了些什么。要想使秦都中学的教育质量不滑坡,禁手机进课堂是大势所趋。禁止中学生手机进课堂是对学生负责,是对家长负责,是防止初中生玩物丧志、不思进取的最根本、最有效的办法。初中生的教育是:三分教,七分管。管理不到位,再费力,教学效果都不理想。要想管理好学生带手机的问题,学校与家长就要形成合力,了解使用手機的利与弊,共同管理好学生使用手机的情况。
参考文献:
[1]高考新方案众说纷纭“顾明远版本”.
[2]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2/3.
[3]龚彦忠.中国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及调试.咸阳师范学院,2014.7.
关键词: 数字技术 教学效果 自制能力 厌恶学习
一、引言
秦都中学是秦都区市内唯一的社会初级中学,学校硬件设施好,教师队伍素质高,在咸阳市率先进行了教学改革。21世纪初跟河南漯河中学联手研究教学改革,每年给新加坡的新民学校输送一名优秀学生,与上海爱国学校对换交流教师,以努力推进教学改革。近些年在生源大战中学校处于弱势,学生主要是忙于做生意的商人子女,家长无暇顾及子女的教育,还有部分是城郊拆迁户的子女,家长有资金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但缺乏教育意识和正确的引导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变化。20世纪90年代,因特网的兴起,带起了以计算机为中介的交际(CMC)和网络辅助教学(WELL)的迅速发展,21世纪,众多体积更小、具备语言学习功能的技术设备陆续出现,如PDA,MP3播放器,便携式DVD播放器,以及数字字典、近几年兴起的智能手机等。数字技术蓬勃兴起,促进了教学工具的不断更新换代,如今采用传统教学和数字化混合教学的方式已成为教学模式改革的潮流。与传统教学相比,数字化学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学习的地点和时间自主学习,发挥个性化的特点。在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学习者对学习的需要越来越高,在课堂以外的地点或休息时间都有可能学习。学习者可以使用移动电子设备(如手机,MP3/MP4/MP5,平板电脑等),在公交车、候车室、商场、快餐店随时随地获取学习资源,或利用零碎时间进行学习。这使得移动学习(M—learning)备受青睐,家长纷纷满足孩子的要求购买智能手机。遗憾的是,家长和学生对手机的危害性却认识不足,在平日的学习中,智能手机的微信功能逐渐成为现在初中生的新宠。对秦都中学来说,移动学习,特别是智能手机的使用,还需教师正确引导。因为初中生身体和自控力正处于发育期,他们缺乏正确使用这些新技术的意识。智能手机微信功能的开通,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体和学习。微信聊天已风靡校园,导致学生学习成绩直线下降。秦都中学初二八班学生原本英语学习的基础就差,学习劲头不足,如今对智能机的滥用,使得英语教学雪上加霜,手机滥用大大削弱了教学效果。
二、初中生带手机的“两利十弊”
初中生带手机的两利是:一方便了家长与学生的联系;二方便了查字典。但弊更明显,可概括为十弊。
1.课堂易分神。
“网吧”轻易进入了教室,学生们沉迷于手机上网。以前,学生需要到网吧才能上网,而现在,智能手机功能强大,学生可以直接在教室里随时发微信、QQ聊天、网页浏览、在线游戏、看小说等,毫无节制,哪里还有精力和时间顾及课本呢?在英语课堂上心不在焉,使英语教学成绩直线下降。
2.患上严重的手机控。
初中生自制能力不强,经不起手机的诱惑,一些学生在课堂上经常用手机打游戏、发短信、听音乐、看小说,使课堂教学失效。一些学生在课堂上不敢玩手机,可是课余时间都专注在手机上,除了吃饭,手不离机,影响了学习和休息。
3.精神污染。
手机给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副作用,手机上网聊天、游戏、看小说,会涉及不良短信、黄色信息等,对初中生的危害极大,严重影响他们健康成长与发展。中学生“早恋”对学习的危害是大家公认的,现在手机更成为中学生“早恋”的“帮凶”。手机是他们谈情说爱的最佳工具和最好媒介,通过手机传情,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特别是微信聊天,更隐秘,且更方便表达无法当面启齿的话语。此外,手机让他们易受骚扰。一些学生(特别是女生)本来学习生活很安宁、充实,但智能手机的使用,使他们不再安宁。比如初二四班的A同学智商高,在初一时学习态度端正,英语成绩一直保持在90分左右。自从玩起智能手机,就没法安心学习,成绩直线下降,家长和老师劝说都无效。还有个别学生因为受不健康的内容的影响,情绪波动很大,违纪违法,最后走上犯罪的道路。
4.吃苦耐劳精神丧失。
有了手机后,一些学生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花在玩手机上,一到考试就利用手机发短信求答案,甚至直接在网上搜索答案和作文范文,严重违反考试规则,扰乱正常考试竞争的公平性。利用手机考试作弊,让部分学生厌恶学习,形成依赖思想,从而影响学风,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
5.引发校园不安全因素。
携带手机增加了初中生跟社会上不良青年的来往,个别同学在学校有什么不顺心的事,就联系社会青年“帮忙”,从而出现安全隐患。一些学生之间因打手机和发短信息不当,有时会伤害对方的自尊心,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影响正常的同学关系,引起矛盾和纠纷;上体育课或参加活动时手机带在身上不方便,不带又容易丢失,从而引发校园不安全因素。初二八班的B同学就因手机被偷,怀疑几个同学而闹矛盾,无心学习。
6.增加经济负担,助长攀比心理。
中学生买手机,每月还要支付一笔不少的话费,客观上增加了家庭的经济负担。另外,手机的更新换代很快,助长了攀比心理,一部分家境较好的学生往往追求使用新款手机。初二八班有个学生初中两年买了四个手机,家长困惑不解,无能为力。她的学习也一落千丈,由第十二滑到了第四十九名。
7.影响身体健康,降低记忆力。
手机主要是通过无线电波实现其功能的。手机传送的电波,或多或少地要被人体吸,从而可能改变人体组织。科学家对手机的辐射千忧万虑,明确指出频繁而长时间地使用手机,会对人体的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使人的记忆力丧失,睡眠紊乱,心理烦躁,头痛等。中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期,很多身体机能不健全,手机辐射危害生长发育,影响身体健康,造成理解力、反应力、记忆力明显下降,听觉受损,免疫功能失调。另外,它还可以引发致癌因子,眼睛的黄斑病加重,也能诱发白血病和肿瘤。由于手机应用历史还很短,可能还有一些危害性没被科学家发现,总之,长期滥用手机严重影响身体健康。 8.亲虚幻,远真情。
手机减少了初中生与家长、老师面对面的交流与沟通。家庭教育实际上由实变虚,由直接到间接,由亲近到疏远。家庭教育不到位,出现漏洞,也导致学校教育力不从心。
9.失去自我,人云亦云。
网上的信息往往带有个人色彩,学生不假思索地接受,形成了扭曲的心理特征和不良的自我形象。
10.严重的厌学症。
厌学症主要表现为消极地对待学习生活。在老师家长的压力下,学生虽勉强学习,却时常伴随不愉快的心理体验,如紧张、焦虑、恐惧、羞愧、内疚、厌恶等。有的学生谈到学习就头痛,看到作业就心烦,听到考试就害怕,完全缺乏或失去对学习的兴趣、求知欲及好奇心。英语教学一直存在费时低效的弊端,现在英语即将退出统一高考,不少家长和学生对英语学习放松了。智能手机使很多学生远离书本,更不愿意看英语书,不少学生患上了严重的厌学症。
学生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老师的心,手机现象必须引起学校领导、家长和学生本人的足够重视,群策群力达成共识:禁手机进课堂。临近期终考试,八班学生进教室必须把手机交由专人管理,放在讲台的课桌里,课堂学习稍有好转。为了下学期教学的正常进行,秦都中学还得制定更有力的措施,确保正确使用智能手机。
三、结语
手机的视频、微信聊天、上网、下载、发短信、玩游戏等功能已远远超过了中学生的使用范围,它本应该是成年人使用的娱乐工具,把它交给辨别是非能力差、自控能力弱、好奇心强、贪玩、正处在学习知识关键时期的中学生,会耽误他们的学习,断送他们的前程,这与家长们给子女佩带手机的初衷背道而驰。同时,手机隐蔽性强,学校无法监视学生用手机到底干了些什么。要想使秦都中学的教育质量不滑坡,禁手机进课堂是大势所趋。禁止中学生手机进课堂是对学生负责,是对家长负责,是防止初中生玩物丧志、不思进取的最根本、最有效的办法。初中生的教育是:三分教,七分管。管理不到位,再费力,教学效果都不理想。要想管理好学生带手机的问题,学校与家长就要形成合力,了解使用手機的利与弊,共同管理好学生使用手机的情况。
参考文献:
[1]高考新方案众说纷纭“顾明远版本”.
[2]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2/3.
[3]龚彦忠.中国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及调试.咸阳师范学院,2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