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幸福是人们孜孜以求的美好愿望,而幸福社会是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本文联系我国传统幸福观,结合当前社会实际问题,以章丘市为个案进行研究,最终论述了我国构建幸福社会的途径是人民与政府共同协作:人民应当树立科学的幸福观;政府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从社会公平、廉政建设、生态环境、文化教育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幸福社会的实现。
关键词 幸福 幸福观 幸福社会 章丘市
中图分类号: D669.1 文献标识码:A
当前我国对于构建幸福社会的研究还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本文试就我国构建幸福社会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如何构建幸福社会作进一步探究。
一、我国幸福观的历史嬗变
我国古代传统的幸福观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影响深远的是儒墨两家学派。
儒家强调以道德理性的满足为乐,属于道义论幸福观的范畴。首先,人的欲望是人的一种自然特性,是人所固有的。《礼记》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孔子也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其次,强调人的欲望要受到道义理性的制约。荀子说:“从人之欲,则势不能容,物不能赡也。”;最后,提出了个人价值与社会贡献要结合起来。儒家经典《大学》中所提出的的“三纲八目”就教导人们要积极入世,关心天下大事,这样才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并实现个人价值。儒家的幸福观肯定了人性的基本需求并要求加以道德理性的约束,而且说明了个人同社会不能拆分开来,为以后幸福社会的构想奠定了初步的思想基础。
墨家是从小生产者的利益出发,主张“兼相爱,交相利”。墨子认为统治者通过“兼爱非攻”、“强力节用”、“尚同尚贤”这三个途径可以把国家建设成物质充裕、人尽其才、民风高尚的理想社会。墨家的幸福观涉及物质与精神的关系,个人与社会的联系,对指导国家社会的建设具有很强的实效性。
到了西汉王朝时期,董仲舒整理了前人的伦理思想,提出三纲五常作为道德教化的法度准则和人生价值的终极目标,做到“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坚守了道义论幸福观的基本原则,强调了社会秩序和谐对于人幸福的重要性。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的道义论幸福观成为以后统治我国两千多年的正统幸福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保持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并且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普遍的提高,但人民也因此不再满足于吃饱穿暖等这类基本的生活需求,幸福观的变化也随之而来。由于伴随着经济发展而来的诸多社会问题的出现,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单纯物质财富的增长不一定带来生活的幸福,个人是社会中的个人,社会现状深刻影响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一个幸福的社会才是每个人幸福的最终归宿。在2006年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审议通过了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这次报告中提到的“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人民更加幸福,更有尊严”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幸福”成为了人人热议的话题,在此之后,2007年“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评选出炉,“幸福广东”、“幸福东莞”等宣传幸福社会的口号在全国各地相继出现,构建幸福社会已成为当前政府的执政要务以及全国人民的广泛要求。
幸福社会之所以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关注,顾名思义,因为它是一个人民普遍幸福的社会,是一个实现了最广大人民幸福的社会,它寄托着人民对于社会生活的美好愿望,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上必经的一步。
二、我国构建幸福社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构建幸福社会体现了党和政府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民本思想,但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
(一)社会公平问题。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人民生活水平的巨大提高,但2010年我国的基尼系数却超过了0.5,这也就代表我国已经跨入收入差距悬殊国家的行列,而造成收入分配不均的最重要因素是就业机会不均等,而导致就业机会不均等的主要因素大致包括性别歧视、年龄要求、学历限制、歧视外地人和农村人等。社会公平问题在全国各个城市都有着一定程度的体现,以章丘市为例,用人单位不为职工签订劳动合同、缴纳社会保险的问题仍旧存在;大学生就业、农业富余劳动力转业和失业人员再就业的矛盾相互交织,城镇登记失业率达到2.6%①;南部山区农民人均收入与与全市平均水平差距拉大,2010年官庄山区、文祖、曹范、垛庄四个乡镇的农民收入占全市平均比重分别为77.4%、93.6%、81.3%和66.7%,比五年前下降8.9%、1.4%、6.8%和3.8%,城乡收入差距问题开始凸显②。由于我国社会财富严重的分配不均,出现了富人愈富,穷人愈穷的“马太效应”,造成了许多的社会不安定因素,严重影响到我国构建幸福社会的进程。
(二)廉政建设问题。
当下我国各级政府仍存在许多贪污腐败现象,特别是2010年的重庆市“文强案”尤为典型,此案涉及受贿金额1625万余元,1062万余元财产来源不明,特别是文强在担任重庆市司法局局长时,为黑社会充当保护伞,造成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以章丘市为例,2010年查办违反财经纪律类案件14起,占立案数的19%,查办贪污贿赂类案件11起,占立案数的15%;农村地区反映的腐败问题更为突出,农村信访问题146起,其中农村干部经济问题占64.1%;网络舆情31条负面信息中,反映农村干部问题的21件,占67.7%;政风行风热线投诉举报类26个,其中反映农村干部经济问题的15个,占60%③。从这一点映射出的是全国各级地方行政机构普遍存在的廉政建设问题,特别是由于农村缺乏民主监督机制,官员以权代法的现象更加普遍,腐败在农村蔓延的速度也就更快,危害更大。贪污腐败、滥用职权等问题若不能得到有效治理,也就违背了人民政府为人民的宗旨,构建幸福社会的政策保障也就难以实现。
(三)生态环境问题。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发展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但我国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却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相符合,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物污染等严重破坏了我国的生态环境,高能耗、高污染的发展方式也降低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潜能。以章丘市为例,由于过去疏于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不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使得自身的生态环境变得脆弱。从植被质量及防护效果看,现有林地中幼林比重高、树种较为单一,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不够强,对牛羊啃食、火灾火警、持续干旱等自然和人为破坏的承受力较差,管理稍微松懈就可能退化为荒山;更为重要的是,山区仍然存在非法采石、开矿等行为,以及建筑、生活垃圾乱堆乱放等现象,对山体、水体和林木资源都造成较大破坏,许多污染企业没有得到有效治理,对整个生态系统都造成了破坏②。人与自然是密不可分的,搞好生态环境建设是构建幸福社会的题中之意。
(四)文化教育问题。
當前我国的文化教育水平有了巨大的提高,成人文盲率由10年前的22.23%下降到8.72%。虽然如此,我国文盲绝对数仍高达8507万,文化教育的发展与经济的高速发展相比明显滞后,特别是传统的应试教育方式增添了社会的浮躁情绪以及急功近利的思想,教育资源分配、教育设施以及教育人员的水平也有待提高。以章丘市为例,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办学条件、师资素质还存在很大差距,部分重点学校平均班额60人以上,最大达到76人,仍有20万平方米的C级校舍需要加固,教师队伍的年龄、学历、学科结构还不够合理,部分学校的管理理念还存在不适应内涵提升的要求,管理粗放不细致的现象还很明显④。文化教育方面的不完善,阻碍了人们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从思想根源上影响了人们对于社会真善美的看法。人对于事物的认知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教育,人的幸福观以及人对于什么是幸福社会的理解也是如此,文化教育问题在当前我国社会已成为一项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我国构建幸福社会的对策
政府政策措施的正确是构建幸福社会的基本保障,但幸福终究是人的一种主观感受,真正构建一个人民普遍感觉幸福的幸福社会还需要人民自身的努力,我国构建幸福社会必须是人民和政府共同协作,两者缺一不可。
(一)人民构建幸福社会的对策。
幸福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的幸福与否,因此树立科学的幸福观是至关重要的。深入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精髓,便能够概括出马克思主义的幸福观并证明其科学性,由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由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组成,因此分析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也必须从这两个方面入手。
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来看,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因此幸福作为人的一种心理感受也必然以客观世界为依据,试想一个人连基本的吃饭穿衣住宿问题都解决不了,生命尚且难以维系,幸福感又从何谈起呢?但仅具备物质条件还是不够的,就像很多的富豪拥有亿万家财,但家庭财产的纷争、别人的妒忌、对自己人身安全的担心等都大大降低了幸福感。林剑从幸福的实践是主客统一的角度来解读幸福。“在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视域里,幸福是一种主客观的统一。”罗敏则提出了“幸福首先是一种主体对客体的对象化关系”的观点。因此幸福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统一,是人在生存的物质需求得以满足的基础上,自己的心理欲望也得到了满足的一种心理状态。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来看,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与社会之间是存在密不可分关系的,社会是由人组成的,单个人也是社会中的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个人的幸福也必然要和社会的幸福紧密联系起来,幸福也一定是个人与社会的统一;马克思在同鲍威尔兄弟的论战中尖锐地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决定历史发展的是“行动着的群众”。可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在人类社会历史进程中起决定作用,所以人民群众也应当是幸福的主体。
馬克思主义幸福观坚持主观与客观的统一,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统一,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的统一,坚持人民是幸福的主体,这都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比以往任何幸福观都有着巨大的超越,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科学性。在生活中,以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为指导,有助于人民主人翁意识的增强,有助于人自身的幸福体验,也有助于构建幸福社会,因此树立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对于个人幸福和构建幸福社会都有着巨大的指导意义。
(二)政府构建幸福社会的对策。
1、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保障制度以确保社会公平。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府必须增强宏观调控能力,特别是完善税收体制,充分发挥税收的调节作用,提高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保护低收入者的利益;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通过财政手段进行国民收入再次分配,缩小收入差距,减缓低收入者的贫困状况,对于人民日常生活的保障问题,特别是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教育、医疗、养老、救济等诸多问题给予更多的资金和政策支持,使社会保障建设真正成为扶危济困的民生工程,提高社会弱势群体的幸福感。在确保社会公平方面,章丘市的做法值得借鉴:投入社保资金10.2亿元,建立低保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做到应保尽保;完善城乡救助体系,对农村孤寡老人、失地农户、智障残疾人家庭予以补助,对困难家庭看病、上学、住房实施救助;进一步完善了住房保障体系,启动300套廉租房和1000套公租房建设,首批廉租房2011年底前可实现入住;健全了养老服务体系,2010年实施“新农保”,农村14万60周岁以上的老人每月领取基础养老金,同时还把城镇非从业居民包括进来,实现城乡群众养老保险全覆盖⑤。
2、完善民主监督机制,严惩贪污腐败。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完善民主监督机制,政府广开言路并且设立专职部门收集人民通过网络、信件、电话等途径表达的对当前社会问题的意见,并与各项政策的制定紧密结合,解决方案及成效要向全社会公布,做到公正透明;政府要给予人民政协更大的监督权力,从职能上强化政协的作用;政府对于腐败要从严惩处,进行纪检监察体制的改革创新,从根源上消除腐败。以章丘市为例,坚持“廉政风险严防控,信访监督常态化”,超前化解诱发腐败的风险,使党员干部违法违纪案件下降35%,全市信访总量同比下降40%;完善党务公开机制,注重规范公开流程,典型示范,以及长效机制建设,并制定下发《关于在全市实行党务公开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党务公开工作联系点建设的通知》等政策性文件,将党务公开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并对不公开或假公开行为进行严肃处理;运用现代科技监控手段,采取“制度加科技”的模式,重点加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设,按照统一受理登记、信息发布、时间场所、专家中介选取、发表中标通知,电子监察等要求进行全程监督,做到不留死角③。
3、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大环保投入力度,重点搞好生态建设。政府要设立专职部门监督各地政府对于科学发展观的落实情况,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列入官员的政绩考核制度,把经济建设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约束之下,坚决下马高能耗、高污染、经济产出低于社会成本的项目;加大对于环境保护和城市绿化的建设投入,特别是加大环保科技投入,对于高科技的环保企业进行政策扶持,修复已破坏的生态环境,构筑新的生态环境体系,切实做到统筹经济社会环境全方位发展。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章丘市近些年对于环境保护的投资都在3%以上,并且通过“绿满章丘”工程,科学规划了南部山区生态经济林、北部农田防护林和中部农田水系林生态保护带等林业建设发展,建设了“南林北网”绿色山川工程,创建了省级胡山森林公园,实现了森林生态系统的培育和保护;实施绿化美化工程,在城区推广立体绿化和垂直绿化,做好居民小区、学校、工厂等区域的绿化,与大环境绿化融为一体,达到景不断链、绿不断线;对城乡环境保护、封山育林等公益性项目进行政策性补贴,并对存在环境污染问题的企业收取高额的污染治理费,对于严重污染环境的企业则实行强制关闭措施②。
4、加大文化教育支出,改革传统教育模式,树立社会新风。政府加大对于校舍改建、教师员工、教育设备等方面的支出,切实履行教育支出占GDP4%的承诺,特别是加大对于偏远农村地区教育经费的投入,普及全国的义务教,实现“零文盲”;改革教育体制,特别是加大对于高考制度的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特别对中小学生加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力度,使他们真正树立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逐步从根本上消除社会中“唯权”、“唯钱”的不良风气,并且通过历史教育弘扬我国的传统美德和社会正气,净化人们的精神世界。章丘市按照全市教育提升工程的安排部署,完善了学校布局规划,特别是围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制定学校布局专项规划;积极争取上级专项资金支持并制定具体的奖补政策,调动城乡办学的积极性;加快省教育工作示范市创建步伐,加大各级各类学校检查指导力度,进一步明确职责,分解任务;开展“学校内涵提升工程”,健全教师的管理机制,对教师在德、能、勤、绩等方面作出明确的要求④。
本文以章丘市为实例,希望全国各地方政府能够对其出现的问题引以为鉴,也能够学习其合理有效的措施,为构建幸福社会起到帮助。只要我国人民和政府携起手来,共同努力,构建真正的幸福社会这一美好目标定将转化为现实。□
(作者:山东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0级研究生)
注释:
①章丘市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下步工作打算.2011.10.27
②关于南部山区生态建设与农民增收课题研究.2011.10.8
③关于推进纪检监察体制机制创新课题研究.2011.10.10
④章丘市教育事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打算.2011.10.27
⑤关于进一步完善富裕章丘和谐章丘幸福章丘指标体系课题研究.2011.10.10
参考文献:
[1]刘胜利.论语.中华书局,2006.
[2]方勇,李波.荀子.中华书局,2011.
[3]陆世鸿.墨子.中华书局,1947.
[4]班固.汉书.中华书局,2010.
[5]林剑.幸福论七题.哲学研究,2002年第4期.
[6]罗敏.幸福三论.哲学研究,2001年第2期.
[7]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5.
[8]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57.
关键词 幸福 幸福观 幸福社会 章丘市
中图分类号: D669.1 文献标识码:A
当前我国对于构建幸福社会的研究还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本文试就我国构建幸福社会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如何构建幸福社会作进一步探究。
一、我国幸福观的历史嬗变
我国古代传统的幸福观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影响深远的是儒墨两家学派。
儒家强调以道德理性的满足为乐,属于道义论幸福观的范畴。首先,人的欲望是人的一种自然特性,是人所固有的。《礼记》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孔子也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其次,强调人的欲望要受到道义理性的制约。荀子说:“从人之欲,则势不能容,物不能赡也。”;最后,提出了个人价值与社会贡献要结合起来。儒家经典《大学》中所提出的的“三纲八目”就教导人们要积极入世,关心天下大事,这样才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并实现个人价值。儒家的幸福观肯定了人性的基本需求并要求加以道德理性的约束,而且说明了个人同社会不能拆分开来,为以后幸福社会的构想奠定了初步的思想基础。
墨家是从小生产者的利益出发,主张“兼相爱,交相利”。墨子认为统治者通过“兼爱非攻”、“强力节用”、“尚同尚贤”这三个途径可以把国家建设成物质充裕、人尽其才、民风高尚的理想社会。墨家的幸福观涉及物质与精神的关系,个人与社会的联系,对指导国家社会的建设具有很强的实效性。
到了西汉王朝时期,董仲舒整理了前人的伦理思想,提出三纲五常作为道德教化的法度准则和人生价值的终极目标,做到“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坚守了道义论幸福观的基本原则,强调了社会秩序和谐对于人幸福的重要性。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的道义论幸福观成为以后统治我国两千多年的正统幸福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保持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并且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普遍的提高,但人民也因此不再满足于吃饱穿暖等这类基本的生活需求,幸福观的变化也随之而来。由于伴随着经济发展而来的诸多社会问题的出现,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单纯物质财富的增长不一定带来生活的幸福,个人是社会中的个人,社会现状深刻影响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一个幸福的社会才是每个人幸福的最终归宿。在2006年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审议通过了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这次报告中提到的“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人民更加幸福,更有尊严”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幸福”成为了人人热议的话题,在此之后,2007年“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评选出炉,“幸福广东”、“幸福东莞”等宣传幸福社会的口号在全国各地相继出现,构建幸福社会已成为当前政府的执政要务以及全国人民的广泛要求。
幸福社会之所以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关注,顾名思义,因为它是一个人民普遍幸福的社会,是一个实现了最广大人民幸福的社会,它寄托着人民对于社会生活的美好愿望,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上必经的一步。
二、我国构建幸福社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构建幸福社会体现了党和政府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民本思想,但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
(一)社会公平问题。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人民生活水平的巨大提高,但2010年我国的基尼系数却超过了0.5,这也就代表我国已经跨入收入差距悬殊国家的行列,而造成收入分配不均的最重要因素是就业机会不均等,而导致就业机会不均等的主要因素大致包括性别歧视、年龄要求、学历限制、歧视外地人和农村人等。社会公平问题在全国各个城市都有着一定程度的体现,以章丘市为例,用人单位不为职工签订劳动合同、缴纳社会保险的问题仍旧存在;大学生就业、农业富余劳动力转业和失业人员再就业的矛盾相互交织,城镇登记失业率达到2.6%①;南部山区农民人均收入与与全市平均水平差距拉大,2010年官庄山区、文祖、曹范、垛庄四个乡镇的农民收入占全市平均比重分别为77.4%、93.6%、81.3%和66.7%,比五年前下降8.9%、1.4%、6.8%和3.8%,城乡收入差距问题开始凸显②。由于我国社会财富严重的分配不均,出现了富人愈富,穷人愈穷的“马太效应”,造成了许多的社会不安定因素,严重影响到我国构建幸福社会的进程。
(二)廉政建设问题。
当下我国各级政府仍存在许多贪污腐败现象,特别是2010年的重庆市“文强案”尤为典型,此案涉及受贿金额1625万余元,1062万余元财产来源不明,特别是文强在担任重庆市司法局局长时,为黑社会充当保护伞,造成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以章丘市为例,2010年查办违反财经纪律类案件14起,占立案数的19%,查办贪污贿赂类案件11起,占立案数的15%;农村地区反映的腐败问题更为突出,农村信访问题146起,其中农村干部经济问题占64.1%;网络舆情31条负面信息中,反映农村干部问题的21件,占67.7%;政风行风热线投诉举报类26个,其中反映农村干部经济问题的15个,占60%③。从这一点映射出的是全国各级地方行政机构普遍存在的廉政建设问题,特别是由于农村缺乏民主监督机制,官员以权代法的现象更加普遍,腐败在农村蔓延的速度也就更快,危害更大。贪污腐败、滥用职权等问题若不能得到有效治理,也就违背了人民政府为人民的宗旨,构建幸福社会的政策保障也就难以实现。
(三)生态环境问题。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发展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但我国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却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相符合,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物污染等严重破坏了我国的生态环境,高能耗、高污染的发展方式也降低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潜能。以章丘市为例,由于过去疏于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不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使得自身的生态环境变得脆弱。从植被质量及防护效果看,现有林地中幼林比重高、树种较为单一,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不够强,对牛羊啃食、火灾火警、持续干旱等自然和人为破坏的承受力较差,管理稍微松懈就可能退化为荒山;更为重要的是,山区仍然存在非法采石、开矿等行为,以及建筑、生活垃圾乱堆乱放等现象,对山体、水体和林木资源都造成较大破坏,许多污染企业没有得到有效治理,对整个生态系统都造成了破坏②。人与自然是密不可分的,搞好生态环境建设是构建幸福社会的题中之意。
(四)文化教育问题。
當前我国的文化教育水平有了巨大的提高,成人文盲率由10年前的22.23%下降到8.72%。虽然如此,我国文盲绝对数仍高达8507万,文化教育的发展与经济的高速发展相比明显滞后,特别是传统的应试教育方式增添了社会的浮躁情绪以及急功近利的思想,教育资源分配、教育设施以及教育人员的水平也有待提高。以章丘市为例,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办学条件、师资素质还存在很大差距,部分重点学校平均班额60人以上,最大达到76人,仍有20万平方米的C级校舍需要加固,教师队伍的年龄、学历、学科结构还不够合理,部分学校的管理理念还存在不适应内涵提升的要求,管理粗放不细致的现象还很明显④。文化教育方面的不完善,阻碍了人们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从思想根源上影响了人们对于社会真善美的看法。人对于事物的认知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教育,人的幸福观以及人对于什么是幸福社会的理解也是如此,文化教育问题在当前我国社会已成为一项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我国构建幸福社会的对策
政府政策措施的正确是构建幸福社会的基本保障,但幸福终究是人的一种主观感受,真正构建一个人民普遍感觉幸福的幸福社会还需要人民自身的努力,我国构建幸福社会必须是人民和政府共同协作,两者缺一不可。
(一)人民构建幸福社会的对策。
幸福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的幸福与否,因此树立科学的幸福观是至关重要的。深入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精髓,便能够概括出马克思主义的幸福观并证明其科学性,由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由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组成,因此分析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也必须从这两个方面入手。
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来看,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因此幸福作为人的一种心理感受也必然以客观世界为依据,试想一个人连基本的吃饭穿衣住宿问题都解决不了,生命尚且难以维系,幸福感又从何谈起呢?但仅具备物质条件还是不够的,就像很多的富豪拥有亿万家财,但家庭财产的纷争、别人的妒忌、对自己人身安全的担心等都大大降低了幸福感。林剑从幸福的实践是主客统一的角度来解读幸福。“在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视域里,幸福是一种主客观的统一。”罗敏则提出了“幸福首先是一种主体对客体的对象化关系”的观点。因此幸福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统一,是人在生存的物质需求得以满足的基础上,自己的心理欲望也得到了满足的一种心理状态。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来看,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与社会之间是存在密不可分关系的,社会是由人组成的,单个人也是社会中的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个人的幸福也必然要和社会的幸福紧密联系起来,幸福也一定是个人与社会的统一;马克思在同鲍威尔兄弟的论战中尖锐地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决定历史发展的是“行动着的群众”。可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在人类社会历史进程中起决定作用,所以人民群众也应当是幸福的主体。
馬克思主义幸福观坚持主观与客观的统一,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统一,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的统一,坚持人民是幸福的主体,这都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比以往任何幸福观都有着巨大的超越,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科学性。在生活中,以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为指导,有助于人民主人翁意识的增强,有助于人自身的幸福体验,也有助于构建幸福社会,因此树立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对于个人幸福和构建幸福社会都有着巨大的指导意义。
(二)政府构建幸福社会的对策。
1、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保障制度以确保社会公平。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府必须增强宏观调控能力,特别是完善税收体制,充分发挥税收的调节作用,提高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保护低收入者的利益;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通过财政手段进行国民收入再次分配,缩小收入差距,减缓低收入者的贫困状况,对于人民日常生活的保障问题,特别是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教育、医疗、养老、救济等诸多问题给予更多的资金和政策支持,使社会保障建设真正成为扶危济困的民生工程,提高社会弱势群体的幸福感。在确保社会公平方面,章丘市的做法值得借鉴:投入社保资金10.2亿元,建立低保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做到应保尽保;完善城乡救助体系,对农村孤寡老人、失地农户、智障残疾人家庭予以补助,对困难家庭看病、上学、住房实施救助;进一步完善了住房保障体系,启动300套廉租房和1000套公租房建设,首批廉租房2011年底前可实现入住;健全了养老服务体系,2010年实施“新农保”,农村14万60周岁以上的老人每月领取基础养老金,同时还把城镇非从业居民包括进来,实现城乡群众养老保险全覆盖⑤。
2、完善民主监督机制,严惩贪污腐败。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完善民主监督机制,政府广开言路并且设立专职部门收集人民通过网络、信件、电话等途径表达的对当前社会问题的意见,并与各项政策的制定紧密结合,解决方案及成效要向全社会公布,做到公正透明;政府要给予人民政协更大的监督权力,从职能上强化政协的作用;政府对于腐败要从严惩处,进行纪检监察体制的改革创新,从根源上消除腐败。以章丘市为例,坚持“廉政风险严防控,信访监督常态化”,超前化解诱发腐败的风险,使党员干部违法违纪案件下降35%,全市信访总量同比下降40%;完善党务公开机制,注重规范公开流程,典型示范,以及长效机制建设,并制定下发《关于在全市实行党务公开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党务公开工作联系点建设的通知》等政策性文件,将党务公开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并对不公开或假公开行为进行严肃处理;运用现代科技监控手段,采取“制度加科技”的模式,重点加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设,按照统一受理登记、信息发布、时间场所、专家中介选取、发表中标通知,电子监察等要求进行全程监督,做到不留死角③。
3、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大环保投入力度,重点搞好生态建设。政府要设立专职部门监督各地政府对于科学发展观的落实情况,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列入官员的政绩考核制度,把经济建设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约束之下,坚决下马高能耗、高污染、经济产出低于社会成本的项目;加大对于环境保护和城市绿化的建设投入,特别是加大环保科技投入,对于高科技的环保企业进行政策扶持,修复已破坏的生态环境,构筑新的生态环境体系,切实做到统筹经济社会环境全方位发展。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章丘市近些年对于环境保护的投资都在3%以上,并且通过“绿满章丘”工程,科学规划了南部山区生态经济林、北部农田防护林和中部农田水系林生态保护带等林业建设发展,建设了“南林北网”绿色山川工程,创建了省级胡山森林公园,实现了森林生态系统的培育和保护;实施绿化美化工程,在城区推广立体绿化和垂直绿化,做好居民小区、学校、工厂等区域的绿化,与大环境绿化融为一体,达到景不断链、绿不断线;对城乡环境保护、封山育林等公益性项目进行政策性补贴,并对存在环境污染问题的企业收取高额的污染治理费,对于严重污染环境的企业则实行强制关闭措施②。
4、加大文化教育支出,改革传统教育模式,树立社会新风。政府加大对于校舍改建、教师员工、教育设备等方面的支出,切实履行教育支出占GDP4%的承诺,特别是加大对于偏远农村地区教育经费的投入,普及全国的义务教,实现“零文盲”;改革教育体制,特别是加大对于高考制度的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特别对中小学生加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力度,使他们真正树立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逐步从根本上消除社会中“唯权”、“唯钱”的不良风气,并且通过历史教育弘扬我国的传统美德和社会正气,净化人们的精神世界。章丘市按照全市教育提升工程的安排部署,完善了学校布局规划,特别是围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制定学校布局专项规划;积极争取上级专项资金支持并制定具体的奖补政策,调动城乡办学的积极性;加快省教育工作示范市创建步伐,加大各级各类学校检查指导力度,进一步明确职责,分解任务;开展“学校内涵提升工程”,健全教师的管理机制,对教师在德、能、勤、绩等方面作出明确的要求④。
本文以章丘市为实例,希望全国各地方政府能够对其出现的问题引以为鉴,也能够学习其合理有效的措施,为构建幸福社会起到帮助。只要我国人民和政府携起手来,共同努力,构建真正的幸福社会这一美好目标定将转化为现实。□
(作者:山东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0级研究生)
注释:
①章丘市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下步工作打算.2011.10.27
②关于南部山区生态建设与农民增收课题研究.2011.10.8
③关于推进纪检监察体制机制创新课题研究.2011.10.10
④章丘市教育事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打算.2011.10.27
⑤关于进一步完善富裕章丘和谐章丘幸福章丘指标体系课题研究.2011.10.10
参考文献:
[1]刘胜利.论语.中华书局,2006.
[2]方勇,李波.荀子.中华书局,2011.
[3]陆世鸿.墨子.中华书局,1947.
[4]班固.汉书.中华书局,2010.
[5]林剑.幸福论七题.哲学研究,2002年第4期.
[6]罗敏.幸福三论.哲学研究,2001年第2期.
[7]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5.
[8]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