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教学互动 实现高效课堂

来源 :中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673897736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改推行后,以学生为本的新的教学理念不断深入课堂,在45分钟内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并高效完成教学目标成为中学一线教师努力追求的目标。为此,不同的学校,不同的教师个人都在为着同一个目标进行尝试,在此背景下2012年11月底江阴市山观中学与无锡洛社高级中学就如何上好历史课进行研讨,举行同课异构活动,双方学校老师互相学习。笔者有幸参聆听了双方老师的《俄国十月革命胜利》这一课,在听课学习的过程中,笔者认识到“教”“学”互动是课堂高效的保障。
  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历史课堂教学中也存在同样的道理,以《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的教学为例,在实际的教学中,多数教师是按照教科书的内容顺序按部就班的以十月革命的背景、经过、意义来组织教学的,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教”教科书,即授之以鱼,这种方式只是体现了教师的“教”,展现了教师的个人历史素养,并没有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而不是主动的学习,没有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技能,没有达到授之以渔的效果,但这次的同课异构中,两位老师却在教学设计中体现了“授之以渔”的教学理念。试举这两节课上的几个教学亮点。
  【亮点一】
  胡老师:幻灯片展示20世纪初俄国历史背景(政治、经济、军事史料)资料,然后进行问题教学,打破教材原有的固定体系,实施“授之以渔”的策略,以人民的诉求(面包、土地、和平)作为一条主线贯穿本课的历史教学。
  设计问题如下:
  师:假如你是一名生活在20世纪初沙皇俄国统治下的工人、士兵或农民,你会有哪些迫切诉求?当时的政府如何对待人民的诉求呢?
  生:面包、土地、和平;镇压人民的示威游行。
  师:二月革命后,工人、士兵或农民,你们的诉求是否得到满足?有何影响?
  生:没有;工人开始罢工,但被血腥镇压,暴力革命成为唯一的途径。
  师:十月革命后,工人、士兵或农民,你们的诉求是否得到满足?为什么?有何影响?
  生:满足;苏维埃采取了巩固政权的措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的国家。
  通过以上三个问题进行“教”与“学”的互动,教师对教材重新整合,通过设计问题让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变被动的灌输为主动的学习,既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点燃他们思维的火花,又教会了他们学习的技能,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实现授之以渔的目的。
  【亮点二】
  张老师:把握时代脉搏,联系时事热点,以十八大为主线进行设计:
  导入投影:胡锦涛:“……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师:为什么要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生: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解体。
  师: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建立?
  生:十月革命的背景、过程。
  重点突破投影:胡锦涛:“……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
  师:如何改善民生?
  生:面包和土地,引出十月革命后无产阶级为了执政为民采取的巩固政权的措施。
  情感升华部分:胡锦涛:“……在新的征程上,我们的责任更大、担子更重,必须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顽强的努力,继续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
  师:如何理解“责任更大,担子更重”?
  生:避免苏联历史的重演,继续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并没有失败,只是一时的挫折而已,以后的路任重而道远。
  张老师通过中共十八大的部分内容进行精妙的设计,同样也打破了原有的知识体系,重新设计问题来与学生进行教学互动,环环相扣,衔接本课内容,让学生以俄国的历史做为论据,来印证中共十八大的论点,做到史论结合,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让学生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达到授之以渔的目的。
  二、有效互动,杜绝“盲动”
  有效教学需要师生互动,但不能“盲动”,在实践课堂有效互动中有几个误区,他们都属于“盲动”。一是不真实的互动,形式上的互动,只是简单知识的记忆和考查,没有思维的碰撞;二是不平衡的互动,放任学生天马行空,老师没有真正把握课堂,学生是没有目的的乱动。真正的教学互动,教师要因人而异地选择互动策略,不能让学生不动,但也不能没有思维含量的“盲动”。同课异构的两位教师的闪光点之一就是做到有效互动,杜绝了“盲动”。
  山观中学的胡老师把教材化难为易,通过层层提问,环环相扣,一一化解本课的难点重点,以“人民的诉求”为主线,由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达到 “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学生踊跃发言,工人要涨工资、农民要土地、土兵要和平,由于问题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给予学生参与的可行性,让学生充分动起来,并且是有思维碰撞的动,就避免了“盲动”,导致学生思维的火花被点燃后,不断受到激励,问题层层深入,思维持久不衰,课堂气氛热烈,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洛社中学的张老师以“中共十八大报告”为主线,体现最新的时代精神,以报告中的关键字进行问题设计,做到史论结合,宏观把握,问题设计上整体思维含量较高,每一个问题都需要学生进行思考,甚至需要生生间进行合作,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双重结合,问题以小切大,以点带面,体现了以学生为本,自主、探究等理念,整个课堂上不仅没有盲动,而且还实现了教学相长,使听课的教师也深有感悟,如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升华时,张老师通过中共十八大报告中的“责任更大,担子更重”,这些关键词联想到苏联的失败,联系当今中国共产党面临的形势,以史为鉴,实现情感的升华,这种教学的气势,这种教学的方式,不仅对学生是激励,对听课教师也是一种学习,这是一种高质量的互动,是本课的出彩之处。
  三、换位思考,教学相长
  在这次的同课异构中,两位老师在教学互动中有一个相似的互动,即换位思考的互动。它既是一种理解,也是一种关爱。
  胡老师:让学生上讲台“评”。胡老师预留三分钟进行师生互动的活动。学生上讲台讲述本节课的整体框架,重点难点、能与哪些时事热点相联系,教师对学生讲解的内容一一给予评价。一方面对学生的发言进行鼓励,激励更多的学生可以走上讲台,换位思考,大胆表达自己的思想,训练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和整体归纳能力,体现以生为本的理念;另一方面教师作为一个倾听者,通过学生的表述进行教学反思,哪些地方讲得不够清晰,对学生犯的错误进行易错点整理,作为今后改进的地方,真正做到有实效的反思,实现教学相长。
  张老师:让学生上黑板“写”。张老师在课堂小结时,给出本课的零碎知识点,让学生根据本课的知识,上讲台把本课内容进行串接,设计完整的本课知识体系图,历史知识是有整体性的,前因后果之间存在着必然性,根据几位学生所构画的体系图,老师可以大概知道部分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然后进行教学反思,调整下一步的教学方案,教学设计,做到有的放矢,避免问题简单的重复,实现高效课堂。
  (责任编辑:李雪虹)
其他文献
一、导入技能及其语用策略  导入技能是指教师采用各种教学媒体和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来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兴致,引导学生进入预定的教学程序和轨道之中的教学行为技能。常常运用于一节课的起始和一个环节的开头,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俗话说,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中的导入,如同拉开的大幕,让学生一眼就看到精美的景致,犹如乐章的序曲,使学生一开始就受到强烈的感染,又像是打开殿
点拨,是教师针对某一内容或某一问题,在学生陷入窘境,或思维“打结成乱麻”,或偏离正常“轨道”时,采用精练恰当的语言,在当“点”之时,当“点”之处,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启发和引导,帮助学生冲破障碍,激活思维。叶圣陶老先生曾说:“教师之教,不在于全盘讲授,而在于相机诱导”,即适机点拨。实践也证明:教师适时、恰当、有效的点拨,可以化迷茫为清晰,化粗浅为深入,实现错对交替的质的飞跃,使课堂锦上添花。  一
在新课程不断展开的今天,在高考“重视‘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与运用,鼓励考生独立思考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要求下,使新材料能够有效利用,课堂更具有效性、艺术性、感染力和持久的影响力,从而让历史走近学生、让学生深入历史,提高他们的历史成绩、历史素养和基本的公民素质,这是我们不懈追求的目标。  本人尝试着开了《百家争鸣》这节公开课。这是我们课题的重要阶段性成果之一,在全县范围内开设,受到了一致好评
摘 要:中学语文作文教学在备受争议中艰难前行,其高耗低能的结果,往往是由于施教者(教师)造成的。施教不当而导致学生作文出现很多问题,施教者还是应当从作文教学的基本原则入手,从教学生写什么、怎么写等方面找准突破口,以提升学生整体的作文素养。  关键词:中学作文教学;矛盾;实效  作文是戴着镣铐舞蹈的艺术:它既是学生认识自我、认识社会、独立表达的过程,是学生心灵的倾诉、智慧的闪耀,又要遵循一定的法则。
[摘 要]  创建高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需要强化学生自主探究及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获取、加工、管理、呈现与交流信息的基本能力,实现学生独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目的。  [关键词]  信息技术;高效课堂;反思  一、引言  2003年,国家教育部颁布《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试验)》,新课标开宗明义,将课程总目标提炼为简洁又内涵丰富的几个字,即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究竟何为信息素养,新课标中也给
失败与成功是学习的孪生兄弟,它们都如影随形。所以我们数学教师要善于提炼蕴含于错误中的教学资源,使学生感悟到,犯错误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尝试的过程,是一个走了点弯路的探索过程,也是自己最朴实的思想经验不足的暴露过程。允许、包容、接纳学生的错误,并引领学生学会正视错误,科学地解读错误,让学习释放出最抢镜的活力,也成为新的学习探索的力量之源。在此,以三则简便计算学习案例为媒,粗浅地谈谈教师如何巧用错误,使
摘 要:课堂练笔应当基于文本特点,从儿童出发,注重激发儿童情感,把握好训练时机,并能把理解课文内容与运用表达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以写促读,以读促写。  关键词:课堂练笔;表达形式;儿童情感  一、三次课堂练笔课例展示  在一次全市组织的骨干教师课堂风采展示活动中,笔者聆听了一位省特级教师的展示课,该教师执教的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的第23课《每逢佳节倍思亲》,教者在课堂上安排了三次练笔。  第一次练
摘 要:本文以世界技能大赛(以下简称“世赛”)健康与社会照护项目成果转化为依托,围绕《营养与健康》教材开发,总结了以照护对象需求为核心的模块开发标准、以案例为切入点的教材编写标准、以世界技能标准WSS为依据的课程评价标准,探索了世赛背景下教材开发中传承、融合、创新的总体构思。  关键词:世赛 营养与健康 案例  课 题:《营养与健康》教材开发与编写作为2019年人社部立项的世赛成果转化健康与社会照
特级教师王菘舟曾经说过:“儿童是诗,诗是儿童。”孩子是天生的诗人,因为孩子的好奇心、想象力、同情心和孩子式的思维方式以及表达方式都与诗人的气质相通。儿童诗以其清纯的情感,丰富的想象,明快的节奏颂扬了生活之美,自然之美,童心之美,因而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如何引导孩子亲近儿童诗,与诗为友,感受诗歌独特的魅力,让孩子的心灵在诗情画意中释放,笔者做了以下尝试。  一、与诗亲近,兴致勃勃  指导儿童选择合适的
一、2009年高考英语阅读命题理念    阅读理解试题坚持能力立意的命题理念,遵循《2009年考试说明》的要求。命题思路与往年的基本一致,全面考查考生的理解、分析、比较、概括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题目的角度来说,今年高考英语卷阅读题目能较好地考查考生的阅读水平。没有偏难偏怪的题目,具体题目的设计都是围绕高考考试大纲中对阅读能力的要求而来,包括理解文章主旨或要点;理解文章中的细节信息,根据上下文推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