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闪烁人性的光辉

来源 :基础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i53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但是,在目前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更多关注的是认知因素,学生的情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刘海洋泼熊案”“马加爵杀人事件”震惊全国,不少教育工作者认为引发这些事件的深层心理原因是其情感的缺失。面对这种情形,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在教学中进行情感的渗透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是笔者在思想政治课中进行情感教学的一些片段,以期引起思考。
  
  教学片段一
  
  在讲完《矛盾的对立统一》一课后,为了让课堂向课外延伸,我特意引用一首赞美母亲的诗歌,想借助诗歌里对比的词让学生理解其矛盾的涵义,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情感的渗透。我首先让一位学生充满感情地进行配乐朗诵,然后让学生思考问题,并回答问题。
  (幻灯呈现诗歌)
  母亲
  妈妈的腰弯了/她把挺直的脊梁给了我/妈妈的眼花了/她把明亮的双眸给了我/妈妈的皱纹深了/她把美丽的青春给了我/妈妈老了/她把不老的心灵给了我……
  思考问题:读了这首诗,在你的脑海中闪现一个什么形象?
  学生1:是一个慈母的形象。
  学生2:是一个吃苦耐劳的伟大母亲的形象。
  我顺势引导:你从哪些方面看出一个母亲的高大形象?
  学生3:腰弯了与挺直的脊梁,眼花了与明亮的双眸,皱纹深了与美丽的青春,老了与不老的心灵,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映衬一个伟大母亲的形象。
  学生4:我觉得像我的妈妈。我的妈妈把最好的东西留给我,把最差的留给自己。为了挣钱给我读书,很辛苦地工作。虽然我的妈妈没有美丽的容颜,没有漂亮的衣服,但我觉得我的妈妈是最美丽、最漂亮、最伟大的……(掌声雷鸣般地响起来。而这个学生早已泪流满面。)
  (此时此景,真的太美了!然而事情还没有结束,精彩继续发生。)
  学生5:这里不仅仅映衬母亲,也可以放大到映衬父亲。我想起小时候去学琴,是爸爸风吹日晒骑着自行车接送我,正是因为父亲的坚持和毅力才使我现在能弹一手好琴。我要感谢我的爸爸。
  (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个个学生争先恐后要表达自己的观点。)
  学生6:我要好好学习。将来挣钱了好好孝敬我的父母。
  学生7:我一定不辜负父母的期望,以感恩的心对待生活……
  学生8:我妈妈因为操劳太多,已经有不少白发,等我以后挣钱了,我要买最好的染发剂给妈妈染发,让妈妈过幸福的晚年生活。
  (在最后,笔者再一次追问,回归主题。)
  师:诗歌用对比手法歌颂母亲,从哲学上说这是使用什么方法?
  (这是利用矛盾的对立统一的方法来歌颂母亲的。)
  
  教学片段二
  
  在讲授高二《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这一课时,到底什么是人生的价值,自己的生命有没有价值?这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笔者没有直接对学生进行说教,而是设置了一组情境:寻找生命的价值——让学生讲述自己给他人带来快乐和幸福的一件事,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学生1:一次,我看到一个残疾女孩跌倒在地上。我上前去扶她起来,她对我说,“谢谢”!我感到了陌生人的爱,原来帮助别人是这么简单和快乐。
  学生2:我在公车上给一个老奶奶让座,老奶奶夸我是一个懂事的孩子。我觉得给别人让座能给别人带来快乐。自己也快乐。
  学生3:记得小学的时候,我获得了“三好学生”,回家妈妈表扬我,晚上听见妈妈做梦都在笑。我觉得我的点滴进步也能给妈妈带来快乐,我的生命是有价值的。
  学生4:我讲的这个人很特别,她是一个清洁工阿姨。每天都骑一辆垃圾车,装满垃圾,压得车轮子“咯吱,咯吱”地响。一次,上一个坡,阿姨使劲地推。旁人都不帮忙,我也在犹豫,看着阿姨表情痛苦,我内心也跟着痛苦。最后我终于鼓起勇气跑上前,用尽吃奶的力气在后面推,车终于顺利地上了坡。阿姨用感激的目光对我微笑。阿姨对我的微笑让我觉得空气都是甜的。我觉得一个人尽自己的力量帮助别人,你会感到幸福,这也是人生的价值。
  回顾这些课堂的教学片段,让我们看到学生的心灵世界就是一个广阔的天空。反思课堂的教学片段,它给笔者如下启示:
  1 要善于捕捉课堂的闪光点。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是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现在的学生思维活跃,很多时候他们不一定按部就班地跟着老师的思维走,有时候还会迸发出思维的火花。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在[教学片段一]中,笔者本想借助诗歌里对比的词让学生理解其矛盾的涵义,所以设置了一个问题:这首诗歌是怎样体现矛盾的对立统一的含义的?但是学生在交流完这个问题之后,一个学生突然蹦出话题:“其实我还看到了一个慈母的形象。”这时笔者灵机一动,及时抓住课堂的这一教学资源,重新调整教学顺序,设置不同的问题情境,对学生进行一次感恩教育,才有后面的故事。学生对诗歌深刻的理解,就是学生的闪光点。而老师再一次的引导“诗歌用对比手法歌颂母亲,从哲学上说这是使用什么方法?”就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课堂需要预设,但是更需要生成。教师应及时捕捉那些无法预见的课堂细节,捕捉课堂的闪光点,利用生成的资源开展教学,使课堂教学闪烁人性的光辉。
  2 要善于挖掘教材本身的情感因素。
  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思想教育能否深入人心,关键在于它是否能够激发人的情绪,拨动人的心弦。这就需要创设一定的情境或情感氛围,让学生自己亲身感受、亲身体验,引发思考和感悟。创设这种激发学生情感的生活情境会促使学生内在的需要与情感产生共鸣,减少刻意的人为痕迹,从而实现教育的目的。在[教学片段二]中,通过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挖掘教材本身的情感因素,用“情”去创造一个无形的教育磁场,唤起学生的内心需要,使学生在“情”与“情”的交流中发现自己、认识自己、完善自己,使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教学中自然渗透和自我体验。教育基于人的生命,发展生命是教育的终极目标。教师应挖掘教材本身的情感因素,遵循学生的生命发展轨迹,领悟生命的真谛,展现生命的智慧,使课堂教学闪烁人性的光辉。
  3 要淡化教育的意图。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少年教育中产生困难的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教育行为以赤裸裸的方式出现在他们面前,而人在这种年龄段从本性上就不愿意被他人教育。”中学生正处于心理叛逆期,如果学生发现教师对他们进行说教,他们会不自觉地有一种防备心理,将自己包裹起来,即使是再好的道理学生也会听不进去。所以,教师若能抓住恰当的时机,巧妙地创设教育的情境,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取真知,学会做人,这样的教育效果一定会比“直奔主题”的说教方式效果要好。在[教学片段一]中,学生通过诗歌对比的方法理解了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更重要的是学生体会到我们的幸福生活是母亲牺牲自己的幸福换来的。这种由此及彼的启发,进行了情感的渗透,既教育了学生,又回归了主题。在[教学片段二]中通过讲述真实事例,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课堂活动中获得的新体验结合起来,共同解读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这些道理同学们不是在老师的说教中学会的,而是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感受到的。这就达到了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其他文献
2010年3月23日至2010年4月30日,不到40天的时间内,五起校园血案先后在福建南平、广西合浦、广东雷州、江苏泰兴、山东潍坊发生。校园血案发生之频繁,令人触目惊心。分析这五起校园血案,多为校外社会人员闯入学校对无辜的学生行凶。可见,校园安全问题已经不再只是学校和家长的责任,它已经演变成为社会问题。这就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编织安全网,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习提供良好的环境。对此,政府作为公共权力的
期刊
角色扮演法是美国心理学家雅各布·莫雷诺首倡的。他认为角色是能动的,如果想帮助个体发展,戏剧情境般的扮演就显得很有必要,这样个体才能真正地认识生活,学习解决问题。莫雷诺首倡心理剧时,发现允许儿童自发性地选择扮演各种角色,不仅能表现创造性的自我,而且可因心理的开放,能发展积极的情感,改善人际关系,增进问题解决的能力。角色扮演就是莫雷诺在心理剧中所使用的技巧,因为“莫雷诺认为角色扮演就是设身处地,扮演一
期刊
为进一步推动我县小学课程改革的实施,探讨小学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2010年3月29 — 31日,我县举办了2010年小学青年教师赛教课评比活动,其中有10位英语科选手。  本次比赛采用团队研修、现场执教、课后反思三项内容进行综合评分,其中团队研修汇报(10分钟)占30分、现场执教(35分钟)占60分、课后反思(5分钟)占10分。  本次赛课活动,从一定程度上说,是我县小学英语教
期刊
德育新课程作业的三大转变指的是:德育课程作业目的的转变——即作业由追求对知识习得与巩固的单一目的,转变为作业既注意知识习得与巩固,同时更注重优化和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行为与习惯,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多维目的;德育课程作业内容的转变——即作业内容由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世界,转变为引领学生走进现实生活世界,让他们更多地去关注生活、反思生活和改变生活;德育课程作业节点的转变——即由作业的固时
期刊
在2010年福建省高考文综政治阅卷过程中,深刻感受到学生失分中教师的责任,感受到提高高三政治复习的有效性、服务学生、造福学生的使命感。现从阅卷角度,对提高高三政治复习的实效性提出几点建议。  一、把握模块共性点,以不变应万变  1.主观题阅卷给分特点  主观题阅卷给分既按高考参考答案,更按评分细则,竭力实现评分答案与学生实际作答的统一。得分的关键是找关键词、得分点。关键词、得分点是设问指向性中模块
期刊
有一天下去调研听课,正赶上某位教师上作文讲评课(小学五年级),从此改变了我作文课没有听课价值的观点。  这位教师的作文讲评课是以“一道菜”为主题展开讨论。上课伊始,教师提问:“你最喜欢吃什么菜?”学生争先恐后地说出了菜名:鱼香肉丝、宫保鸡丁、白菜豆腐、鸡蛋辣椒、番茄鸡蛋、辣椒鸡蛋、鱼香茄子……于是教师抓住时机引导:“看来大家都有自己喜欢吃的菜,那你喜欢的这道菜有什么特色?请举手告诉我。”学生纷纷举
期刊
【摘 要】中小学教师培训是促进在职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重要途径。院校培训作为中小学教师培训的传统培训模式已经深入人心,但是迄今为止仍未形成一套健全的保障机制。针对当今中小学教师院校培训出现诸如教师培训积极性不高、工作学习矛盾日趋尖锐、培训内容理论与实际脱节等问题,有必要对零散的保障制度进行反思和重组,以保证中小学教师院校培训的顺利开展和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 院校培训 保障机制 重组 
期刊
作为城乡交流的教师,我来到了乡镇一所村小,担任五年级数学的教学工作。来到村小的第一天,到教导处报到后,正好第一节是数学课。孩子们听说来了一个新老师,都表现得很热情、很兴奋。我也怀着兴奋与激情,充满自信地走进课堂。  1.激情开场——先入为主  上课一开始,我深情地对全班学生说:“这是我们进入五年级的第一节数学课,都说有缘千里来相会,因为缘分,才能相聚。首先用热情的掌声为我们的缘分和相聚欢呼吧!”接
期刊
一、质疑危机    按《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质疑就是提出疑难的问题。  新课标明确提出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创新等能力。“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无质疑,何来探究?无质疑,何能创新?教育培养的不应是只会“相信”的人才,而是会“质疑”的人才。  我国的语文教学模式一向以老师提问、学生回答为主。外国老师以学生“会问问题”为傲,中国老师脱口而出的夸赞却是“回答得好”。对中国学生来说,“质疑”往往比“回答”
期刊
在长期的品德课教学和研究过程中,我深感品德课教学单靠文本观点的灌输,缺乏活动和体验,缺少合作与交往,缺失班级与家庭的配合,难于奏效。由此,教师要在教学的方式方法上下功夫,演绎灵动有序的课堂,促使教学各个层面的有效互动,促进学生品德的内化,倾心打造每一个学生的生命底色。    1,在训练中养成    在课改的今天,我们一方面强调营造课堂的民主宽松氛围,要尊重和关心学生,另一方面也要重视纪律常规的训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