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总结我院高血压治疗患者87例,对其随机进行分组。观察组患者采用普萘洛尔、氯噻嗪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纯运用氯噻嗪药物治疗,两组同时采用综合干预治疗的方法,观察治疗后患者的病情变化。探析临床上经常出现的高血压诊断方法及常规药物治疗和综合干预治疗方法。
【关键词】 高血压 患者 临床治疗 氯噻嗪 普萘洛尔
【中图分类号】 R54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9-0001-01
前言
高血压导致的心血管重构是高血压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也是心血管意外事件发生率增加的特有危险因素。因此,选择有效的降压药物是降低患者死亡,提高救治成功的关键。再加上坚持有氧呼吸、采取劳逸结合、戒烟限酒、控制体重等治疗可以起到辅助治疗作用。现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总结2012年9月~2013年11月我院高血压治疗患者87例,对其随机进行分组,每组分别44例、43例。其中女性患者为22例,男性患者为65例;年龄为35. 4~77. 2岁,平均年龄为(56. 21士6. 38)岁;两组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眩晕、头痛、耳鸣、烦躁等临床症状。根据该病的诊断标准,舒张压(mmHg)在90~99之间,收缩压(mmHg)在140~159之间,为1级轻度;舒张压在100~109之间,收缩压在160~179之间,为2级中度;舒张压在110以上,收缩压在180以上,为3级重度。轻度、中度、重度患者分别为42例、31例、14例。所有患者的病癥分级、临床表现等对比,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 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 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入院治疗前均停用其他降压药物15天以上,入院后测量同一时间的血压值为基线,测量3次,取平均值。对照组患者单纯运用氯噻嗪药物治疗,首次用药为每次0.25~0.5g,每天饭后口服2次,降压效果不佳时可增加药量每次0.5~lg,l天的最大剂量不宜超过2g。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在此用药基础上加以普萘洛尔(规格为每片l0mg,每盒100片),每次饭后口服10mg,每天2-3次,口服7-10天后可增加药量至每次20mg,直到病症控制,血压平稳。在治疗期间观察两组患者的血压下降情况和副作用的发生情况。
辅助干预治疗方法
(1)基础措施
令患者保持安静、避免精神刺激,向患者强调高血压病除单纯的血压水平增高外,随着血压长期的增高会对心、脑、肾造成持续性损害,宜对患者进行高血压疾病知识教育,使患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安排同时加强血压监测,规范血压监测,另每天需患者自行至少两次的血压测量。
(2)个体化用药干预
老年高血压患者特别是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可首选长效钙拮抗剂,有左心室肥厚患者首选 ACEI或 AgII受体拮抗剂,心力衰竭宜并用利尿剂、ACEI或 ARB,合并冠心病者首选 β 受体阻滞剂与 ACEI,有肾功能不全患者使用 ACEI、ARB 与CCB 保护肾脏如伊那普利、缬沙坦、伊贝沙坦,合并糖尿病患者注意慎用 β 受体阻滞剂、利尿剂等对脂代谢有异常药物,宜使用 ACEI、ARB、α 受体阻滞剂、钙拮抗。
(3)病情干预
每日测量血压,准确记录数值及出入量,观察所服降压药疗效,及时根据病情遵守医嘱调整药物剂量,在血压长期控制稳定后,嘱咐患者规范长期用药,不得随意停药减量。有不同程度肢麻和循环障碍者注意加强锻炼,每日对肢体进行按摩和体位训练。
(4)生活起居干预
依据患者各自的特点实施针对性的宣教,变换体位时令患者动作应缓慢,保证合理的休息及睡眠。加强患者自我干预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现血压波动较明显出现头晕、头痛、困倦等症状时及时向诊治医生汇报。
(5)心理干预
患者心理负担较重,且因并发症的发生及偏瘫、中风症状的出现,极易发生焦虑、抑郁等心理,对患者治疗的同时需要进行心理干预,使患者积极自我控制,做好长期配合治疗心理准备。
1.3 治疗效果的评价依据
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可以用无效、一般效果、理想效果进行评价。其中,无效,无效可以用一般效果和理想效果进行确定,即不满足一般效果,也不属于理想效果的治疗效果就是无效;一般效果,血压接近正常,舒张压不小于10mmHg,或者是收缩压不小于20mmHg;理想效果,对于一般高血压患者而言,血压应降至<140/90mmHg,对于年龄较大,大约在66岁或者是大于66岁的高血压患者,其收缩压应控制在<150/90mmHg以下,对于伴有糖尿病、病情较为稳定的冠心病以及肾脏疾病的高血压患者而言,其血压应保障在<130/80mmHg以下。
2 结果
观察组44例患者治疗结束后,治疗有效的患者为39例,有效率为88. 63%;共3例患者用药后出现眩晕等副作用,占6.18%。对照组43例患者的治疗结束后,治疗有效的患者为32例,有效率为74. 41%;共5例患者出现肌痛、腹泻、口干等副作用,占11.62%。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血压值下降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 05) 。
3 讨论
高血压是基础病变,长期持续性的高血压使脑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最终导致血栓的形成。普萘洛尔药物属于β受体阻滞剂,使心动过快症状快速得到控制。可长时间的维持药效浓度,保证血压的稳定下降。氯噻嗪属于利尿药物,可消除各种的水肿症状,同时具有降压效果。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两种药物联合治疗,疗程结束后总有效率为88.63%,副作用的发生率为6.18%,血压下降的平均值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对照组患者只单纯采用氯噻嗪,总治疗有效率为74. 41%,副作用的发生率为11. 62% 。观察组患者的总体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 05)。
从两组实践来看,多方面综合措施有利于控制患者血压,高血压往往和糖尿病、冠心病伴随而发,此类疾病必须要有生活和饮食的干预,运动要适量,睡眠要充足,情绪要稳定,应按医嘱坚持服用降压药,还应根据病情对患者采取不同护理措施。
综上,高血压患者要进行积极及时的治疗,药物选用原则:①用降压药物治原发性高血压需长期服药。②用药量一般从小剂量逐渐增加,达到降压目的后,可改用维持量以巩固疗效。同时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前提下,加入综合干预治疗,注重身体、心理上的治疗,进而降低病发的机率。
参考文献
[1]雷洪波.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2
[2]闫红娟.浅析高血压的临床诊断治疗[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
【关键词】 高血压 患者 临床治疗 氯噻嗪 普萘洛尔
【中图分类号】 R54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9-0001-01
前言
高血压导致的心血管重构是高血压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也是心血管意外事件发生率增加的特有危险因素。因此,选择有效的降压药物是降低患者死亡,提高救治成功的关键。再加上坚持有氧呼吸、采取劳逸结合、戒烟限酒、控制体重等治疗可以起到辅助治疗作用。现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总结2012年9月~2013年11月我院高血压治疗患者87例,对其随机进行分组,每组分别44例、43例。其中女性患者为22例,男性患者为65例;年龄为35. 4~77. 2岁,平均年龄为(56. 21士6. 38)岁;两组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眩晕、头痛、耳鸣、烦躁等临床症状。根据该病的诊断标准,舒张压(mmHg)在90~99之间,收缩压(mmHg)在140~159之间,为1级轻度;舒张压在100~109之间,收缩压在160~179之间,为2级中度;舒张压在110以上,收缩压在180以上,为3级重度。轻度、中度、重度患者分别为42例、31例、14例。所有患者的病癥分级、临床表现等对比,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 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 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入院治疗前均停用其他降压药物15天以上,入院后测量同一时间的血压值为基线,测量3次,取平均值。对照组患者单纯运用氯噻嗪药物治疗,首次用药为每次0.25~0.5g,每天饭后口服2次,降压效果不佳时可增加药量每次0.5~lg,l天的最大剂量不宜超过2g。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在此用药基础上加以普萘洛尔(规格为每片l0mg,每盒100片),每次饭后口服10mg,每天2-3次,口服7-10天后可增加药量至每次20mg,直到病症控制,血压平稳。在治疗期间观察两组患者的血压下降情况和副作用的发生情况。
辅助干预治疗方法
(1)基础措施
令患者保持安静、避免精神刺激,向患者强调高血压病除单纯的血压水平增高外,随着血压长期的增高会对心、脑、肾造成持续性损害,宜对患者进行高血压疾病知识教育,使患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安排同时加强血压监测,规范血压监测,另每天需患者自行至少两次的血压测量。
(2)个体化用药干预
老年高血压患者特别是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可首选长效钙拮抗剂,有左心室肥厚患者首选 ACEI或 AgII受体拮抗剂,心力衰竭宜并用利尿剂、ACEI或 ARB,合并冠心病者首选 β 受体阻滞剂与 ACEI,有肾功能不全患者使用 ACEI、ARB 与CCB 保护肾脏如伊那普利、缬沙坦、伊贝沙坦,合并糖尿病患者注意慎用 β 受体阻滞剂、利尿剂等对脂代谢有异常药物,宜使用 ACEI、ARB、α 受体阻滞剂、钙拮抗。
(3)病情干预
每日测量血压,准确记录数值及出入量,观察所服降压药疗效,及时根据病情遵守医嘱调整药物剂量,在血压长期控制稳定后,嘱咐患者规范长期用药,不得随意停药减量。有不同程度肢麻和循环障碍者注意加强锻炼,每日对肢体进行按摩和体位训练。
(4)生活起居干预
依据患者各自的特点实施针对性的宣教,变换体位时令患者动作应缓慢,保证合理的休息及睡眠。加强患者自我干预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现血压波动较明显出现头晕、头痛、困倦等症状时及时向诊治医生汇报。
(5)心理干预
患者心理负担较重,且因并发症的发生及偏瘫、中风症状的出现,极易发生焦虑、抑郁等心理,对患者治疗的同时需要进行心理干预,使患者积极自我控制,做好长期配合治疗心理准备。
1.3 治疗效果的评价依据
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可以用无效、一般效果、理想效果进行评价。其中,无效,无效可以用一般效果和理想效果进行确定,即不满足一般效果,也不属于理想效果的治疗效果就是无效;一般效果,血压接近正常,舒张压不小于10mmHg,或者是收缩压不小于20mmHg;理想效果,对于一般高血压患者而言,血压应降至<140/90mmHg,对于年龄较大,大约在66岁或者是大于66岁的高血压患者,其收缩压应控制在<150/90mmHg以下,对于伴有糖尿病、病情较为稳定的冠心病以及肾脏疾病的高血压患者而言,其血压应保障在<130/80mmHg以下。
2 结果
观察组44例患者治疗结束后,治疗有效的患者为39例,有效率为88. 63%;共3例患者用药后出现眩晕等副作用,占6.18%。对照组43例患者的治疗结束后,治疗有效的患者为32例,有效率为74. 41%;共5例患者出现肌痛、腹泻、口干等副作用,占11.62%。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血压值下降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 05) 。
3 讨论
高血压是基础病变,长期持续性的高血压使脑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最终导致血栓的形成。普萘洛尔药物属于β受体阻滞剂,使心动过快症状快速得到控制。可长时间的维持药效浓度,保证血压的稳定下降。氯噻嗪属于利尿药物,可消除各种的水肿症状,同时具有降压效果。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两种药物联合治疗,疗程结束后总有效率为88.63%,副作用的发生率为6.18%,血压下降的平均值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对照组患者只单纯采用氯噻嗪,总治疗有效率为74. 41%,副作用的发生率为11. 62% 。观察组患者的总体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 05)。
从两组实践来看,多方面综合措施有利于控制患者血压,高血压往往和糖尿病、冠心病伴随而发,此类疾病必须要有生活和饮食的干预,运动要适量,睡眠要充足,情绪要稳定,应按医嘱坚持服用降压药,还应根据病情对患者采取不同护理措施。
综上,高血压患者要进行积极及时的治疗,药物选用原则:①用降压药物治原发性高血压需长期服药。②用药量一般从小剂量逐渐增加,达到降压目的后,可改用维持量以巩固疗效。同时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前提下,加入综合干预治疗,注重身体、心理上的治疗,进而降低病发的机率。
参考文献
[1]雷洪波.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2
[2]闫红娟.浅析高血压的临床诊断治疗[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