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时代的大背景让我们更清醒地认识到:呼唤生态的教育,呼唤生态的科研,势在必行。在这种生态意识下,我们以“生态式”的活动丰富幼儿生态情感,提开幼儿生态道德涵养,为孩子的人生发展奠基。“生态”园本课程涵盖了《我与动物做朋友》《我和植物手拉手》《我与自然同呼吸》三个主题式活动。通过行动研究法、观察法、调查研究法等方法,通过体验、实践、自主学习的方式在园本课程的实施中形成主动探索、认真思考的学习品质,让幼儿的感觉、审美体验得到激发,想象力、创造力得到提升。进而拓宽对动植物、大自然的认知,提升幼儿更加热爱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热爱生命。同时促进了幼儿园“生态涵养”的园所内涵发展,激发教师对园本课程学习的兴趣及科研能力,增强与社区、社会的联动效应,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生命和谐共生。
关键词:“生态涵养”;园本课程;开发与实施
一、“生态”园本课程研究背景
党的十九大的报告中提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其实早在十七大中就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把生态建设上升到文明的高度。从十七大的首次提出到十九大的着重阐释,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内容,只有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才能更好的建设美丽中国。
二、“生态”园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一)重视课程多样化,丰富课程实践研究
1.以领域课程为依托,探索适宜的主题课程框架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十分强调幼儿的全面发展,强调教育目标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及各类教育形式中渗透。因此,主题活动实施中,基于生活和幼儿已有的经验,在确立了主题方案、目标后,我们以“五大领域”为基础,从幼儿的兴趣出发,通过访谈法和主题活动问卷调查了解孩子们感兴趣的问题并进行梳理,在年级组的多次研讨后汇总孩子们感兴趣的问题,通过多次与主题相关内容的接触,继而完善后续活动实施方案,通过交流讨论达成共识,循序渐进开发出一些简单且子主题可实现的五大领域课程。
2.以活动体验为主线,丰富主题课程知识面
(1)关注与生命亲密接触,呈现生命状态
在动物的主题活动中,我们通过饲养活动,与生命亲密接触并感知生物的多样性和独特性,以及生长发育、繁殖和死亡的过程;引导幼儿关注和思考动植物的外部特征、习性与生活环境对动植物生存的意义,动植物与人类相互依存的关系,观察动物的生命动态过程。
(2)创设生态种植体验,激发幼儿自主体验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强调:“和幼儿一起通过户外活动、参观考察、种植和饲养活动,感知生物的多样性和独特性”。幼儿对自然界中的一切都充满着好奇,作为幼教工作者应充分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引导幼儿在探索了解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最终生成全新的教育活动。
(3)拥抱大自然,在实践中促能力提升
让儿童参与其中就是最好的学习方式,在园本课程开发的同时我们还注重与实践活动相结合,走出去就是一个很好将知识转化为行动的方式。包粽子、绘制禁烟海报,走进社区宣传烟的危害;走进大自然与大自然亲密拥抱,感受动植物、大自然的和谐。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使孩子们的社会交往能力得到提升,甚至以活动慢慢延伸到家庭、社区乃至社会。
3.以预設、生成为补充,促幼儿自然发展
(1)预设与生成的协调
在课程的开展过程中,以主题为主要载体开发相应课程,始终遵循“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注重幼儿学习的自主性,以教师的前期调查预设和幼儿的经验为基础,把活动的权利还给幼儿,以幼儿为主体发展对象,重视生成性教学,根据幼儿在活动中的行为表现与感受,对自己教学行为与思路作出机智性调整,生成具体教案,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从无意中、发现中、练习中获取新的知识和新的经验,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个发展阶段的水平。
(2)用心发现,生成活动更精彩
用心发现、观察幼儿对园本课程中的兴趣点,生成孩子所需、所感兴趣的课程是我们一直在进行的。如:雨后操场上突然出现的小蚯蚓,从幼儿关注的兴趣点下生成出来关于蚯蚓的课程《蚯蚓住在哪里》《蚯蚓有脚吗》;再如10月下旬,秋风过后花坛桂花树底下的一片桂花,在幼儿散步时拾起桂花的动作和兴趣点下生成出来的《桂花为什么这么香》《桂花可以吃吗》《桂花什么时候开》等一系列的课程。基于幼儿对身边植物的兴趣和需要,教师从幼儿的实际生活中取材,并结合季节性和地方性特点,预设了一系列与植物有关的课程、衍生出覆盖各个领域的精彩活动。
三、重点、难点问题研究的解决与推进策略
我园是一所老园新办的园所,地处较为偏远的还建小区,因地域性的特征导致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方面不够重视,多为爷爷奶奶照顾,因此,园本课程的开发、活动内容的选择都决定了我们幼儿园的园所文化建设及特色课程的架构。在地域文化观念不同的情况下,我们面临着如何一方面引导家长转变教育观念,开展适宜于幼儿园教学的模式和方法,另一方面还需针对园所文化建设及课程之间如何科学、合理相融。
因此,本课题我们积极探索“以生态教育促进幼儿自然发展”的办园理念,以生态为切入口,从幼儿感兴趣的动物、植物、大自然三个小主题入手展开研究,从动植物的特征,到动植物、大自然与人类相互依存的关系,再到实践活动的开展,我们都试图将所学到的知识内化为实际行动中去。在多形式的学习下,拓宽幼儿对动植物、大自然的认知,从而提升幼儿对生活的热爱。
参考文献
[1]耿李英.课题引领打造生态教育[J].贵州教育,2011(22).
[2]黄静.生态体验下的园本教研[J].中小学德育,2015,7(15).
关键词:“生态涵养”;园本课程;开发与实施
一、“生态”园本课程研究背景
党的十九大的报告中提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其实早在十七大中就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把生态建设上升到文明的高度。从十七大的首次提出到十九大的着重阐释,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内容,只有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才能更好的建设美丽中国。
二、“生态”园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一)重视课程多样化,丰富课程实践研究
1.以领域课程为依托,探索适宜的主题课程框架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十分强调幼儿的全面发展,强调教育目标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及各类教育形式中渗透。因此,主题活动实施中,基于生活和幼儿已有的经验,在确立了主题方案、目标后,我们以“五大领域”为基础,从幼儿的兴趣出发,通过访谈法和主题活动问卷调查了解孩子们感兴趣的问题并进行梳理,在年级组的多次研讨后汇总孩子们感兴趣的问题,通过多次与主题相关内容的接触,继而完善后续活动实施方案,通过交流讨论达成共识,循序渐进开发出一些简单且子主题可实现的五大领域课程。
2.以活动体验为主线,丰富主题课程知识面
(1)关注与生命亲密接触,呈现生命状态
在动物的主题活动中,我们通过饲养活动,与生命亲密接触并感知生物的多样性和独特性,以及生长发育、繁殖和死亡的过程;引导幼儿关注和思考动植物的外部特征、习性与生活环境对动植物生存的意义,动植物与人类相互依存的关系,观察动物的生命动态过程。
(2)创设生态种植体验,激发幼儿自主体验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强调:“和幼儿一起通过户外活动、参观考察、种植和饲养活动,感知生物的多样性和独特性”。幼儿对自然界中的一切都充满着好奇,作为幼教工作者应充分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引导幼儿在探索了解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最终生成全新的教育活动。
(3)拥抱大自然,在实践中促能力提升
让儿童参与其中就是最好的学习方式,在园本课程开发的同时我们还注重与实践活动相结合,走出去就是一个很好将知识转化为行动的方式。包粽子、绘制禁烟海报,走进社区宣传烟的危害;走进大自然与大自然亲密拥抱,感受动植物、大自然的和谐。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使孩子们的社会交往能力得到提升,甚至以活动慢慢延伸到家庭、社区乃至社会。
3.以预設、生成为补充,促幼儿自然发展
(1)预设与生成的协调
在课程的开展过程中,以主题为主要载体开发相应课程,始终遵循“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注重幼儿学习的自主性,以教师的前期调查预设和幼儿的经验为基础,把活动的权利还给幼儿,以幼儿为主体发展对象,重视生成性教学,根据幼儿在活动中的行为表现与感受,对自己教学行为与思路作出机智性调整,生成具体教案,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从无意中、发现中、练习中获取新的知识和新的经验,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个发展阶段的水平。
(2)用心发现,生成活动更精彩
用心发现、观察幼儿对园本课程中的兴趣点,生成孩子所需、所感兴趣的课程是我们一直在进行的。如:雨后操场上突然出现的小蚯蚓,从幼儿关注的兴趣点下生成出来关于蚯蚓的课程《蚯蚓住在哪里》《蚯蚓有脚吗》;再如10月下旬,秋风过后花坛桂花树底下的一片桂花,在幼儿散步时拾起桂花的动作和兴趣点下生成出来的《桂花为什么这么香》《桂花可以吃吗》《桂花什么时候开》等一系列的课程。基于幼儿对身边植物的兴趣和需要,教师从幼儿的实际生活中取材,并结合季节性和地方性特点,预设了一系列与植物有关的课程、衍生出覆盖各个领域的精彩活动。
三、重点、难点问题研究的解决与推进策略
我园是一所老园新办的园所,地处较为偏远的还建小区,因地域性的特征导致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方面不够重视,多为爷爷奶奶照顾,因此,园本课程的开发、活动内容的选择都决定了我们幼儿园的园所文化建设及特色课程的架构。在地域文化观念不同的情况下,我们面临着如何一方面引导家长转变教育观念,开展适宜于幼儿园教学的模式和方法,另一方面还需针对园所文化建设及课程之间如何科学、合理相融。
因此,本课题我们积极探索“以生态教育促进幼儿自然发展”的办园理念,以生态为切入口,从幼儿感兴趣的动物、植物、大自然三个小主题入手展开研究,从动植物的特征,到动植物、大自然与人类相互依存的关系,再到实践活动的开展,我们都试图将所学到的知识内化为实际行动中去。在多形式的学习下,拓宽幼儿对动植物、大自然的认知,从而提升幼儿对生活的热爱。
参考文献
[1]耿李英.课题引领打造生态教育[J].贵州教育,2011(22).
[2]黄静.生态体验下的园本教研[J].中小学德育,2015,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