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总书记强调,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至关重要。稳就业,保民生,精准扶贫是关键一环,也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充裕劳动力的重要途径。在国家“六稳”“六保”大政策背景之下,是否可以尝试对普通船员的培养方式方法进行适当的改革创新,以更好的适应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在提升扶贫效果的同时,更能有效解决当下航运市场普通船员紧缺的现实问题。本文结合贫困地区普通船员培训存在的问题,对普通船员培养模式的改革策略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稳就业;扶贫;船员培养;模式改革
目前,航运市场普通船员紧缺,在我国的沿海经济较发达地区,因生活环境相对优越及船舶与陆岸工资差距缩小等原因,多数劳动力不再选择船员职业作为谋生手段。而在我国中西部贫困地区却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想要脱贫却没有合适的发展途径,航运企业对于普通船员需求较大,但在有效使用中西部劳动力缺乏有效联通的体制机制。在实施精准扶贫的过程中,应该找准路子,完善机制,这样才能解决企业用工困境,确保扶贫成效。
贫困地区普通船员培训存在的问题
一是贫困地区对航海职业相对陌生。贫困地区多集中在内陆,有着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但是这些地区很少有人从事航海职业,对航海工作不甚了解,地方政府对船员职业及工作需求也不熟悉,如何动员、选拔、培养、输送合格的船员更无从谈起。现阶段,普通船员的薪资待遇水平在贫困地区仍具备竞争力,且在船期间由船东提供免费食宿,故船员待遇水平在贫困地区应不存在吸引力缺失的情况,缺乏信息交流,地方政府无法对船员职业进行针对性的宣传引导是导致招工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是培育培养各环节配合不够紧密。要将符合条件的人员转化为普通船员,需要经过招生、培训、考核、实习等诸多环节紧密配合实施培育培养,而现实中,每一个环节都由不同的政府部门进行管理,如民政部门、教育部门、海事部门等,这些部门的业务范围独立,很难形成合力共同实施培育培养,各环节之間缺乏有效的联系。目前,市场上有部分中介机构从事中间的串联协调工作,但业务水平良莠不齐,且会收取较高的培训费用,这对于贫困地区人员是难以接受的,更何况这些中介机构也缺乏有利的途径保证学员在毕业后能够及时就业。
三是相关政策支持力度不足。在培育培养普通船员的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管理机构协作不顺畅,又缺少必要的政策支持。例如,船员的招募工作一般是由当地扶贫办进行组织宣传,要求扶贫办工作人员能够熟悉普通船员培训的环节与流程,但是很多时候,工作人员对此缺乏足够的了解,需要更多的政策支持他们进行进一步的学习考察。船员培训的相关费用对于贫困地区人员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劳动力转化,需要更多政策减免学员学费,同时为培训机构提供资金支持;海事主管机构在实施评估考试的过程中,需要出台相关政策适当改变评估模式,在考试费用、办证费用等方面亦给予优惠。目前来看,因为缺乏相关政策的支持,普通船员培养工作没有能够顺利实施,培养的效果不够理想。
四是贫困地区劳动力文化水平局限大。经调研,贫困地区教育水平相对落后,大部分劳动力仅具备初中文化水平,且英语水平普遍偏差,很难通过相关适任证书考试,虽然如中远海运集团等大型航运企业一直在全力以赴开展稳岗扩就业和就业扶贫工作,始终坚持到贫困地区招收船员,但现实情况是即便经过培训之后,多数贫困地区人员依然无法通过值班水手和值班机工考试,达不到上岗工作的基本要求,只能回炉继续培训,需要重复支出培训费用。
在六稳六保大背景下普通船员培养模式改革策略
一是探索多方合作联动机制。探索在贫困地区把教育部门、人社部门、海事部门、船员培训机构等相关方串联起来,建立协同办公的联动机制,确保相关职能部门能够做到各司其职,及时解决培养船员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提高培训效率,更加顺畅快捷的推动培育工作取得成效。同时,将船员职业宣传、学员推荐、船员培训、评估考核、船上实习等各各环节全部联系在一起,就培训费用和就业等方面的问题进行集中解决,配合相应的监督机制,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提升船员培养的效果。
二是优化船员就业输送渠道。在贫困地区建立起多方联动培育机制,培养出合格船员之后,还应建立起便捷高效的船员就业输送渠道,这需要贫困地区相关部门与航运企业积极对接,充分沟通,精准掌握航运企业用工需求,按需育人。具体来讲,船运企业从自身经营的实际需求出发,制定出各类普通船员数量年度计划,确定贫困地区招生名额,培训机构则需要对照船运企业的船舶类型、船舶安全管理体系以及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确保培训效果达标,使得学员能够顺利通过海事部门的评估考试,走上船员工作岗位。对比传统的职业教育模式,这种按需育人的培养模式更有利于调节供需平衡,既缓解船员数量不足,又避免船员供过于求。在实施过程中,或可选择某个贫困区域或者某个培训机构开展试点工作,完成经验的积累后,再逐步推广扩大。
三是促进培训资源共享。船员培育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职业培训工作,单单依靠贫困地区现有的教育资源,很难培养出合格船员。或可尝试推动大连海事、上海海事、集美、武汉理工等以航海专业见长的各大高校与贫困地区培训机构进行对接,以当地机构所具备的场地资源、招生资源等为支撑,引入各大航海类院校的师资、管理以及设备资源联合办学。在保证了船员培训质量的同时,也能进一步提升贫困地区的专业技能培训水平。另外,在当地实施培训也能为受训人员节省一笔外地求学的生活费用,可以有效减轻贫困家庭负担。
四是完善相关监督政策。借助扶贫资金、职业教育发展资金等,可以对船员培训以及培训期间的生活费用问题进行解决,而在船员考试和各种证件办理方面,同样需要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和优惠。船员评估考试需要充分考虑贫困地区学员本身的文化水平,尝试由海事局、培训机构和船运企业共同组织,针对普通船员工作特点,以注重实际动手能力、兼顾理论学习测试为原则开展考试工作,同时,建立起监督反馈机制,覆盖招聘考试等各个环节,以此来为航运企业提供更多的实用型船员。
在“六稳”“六保”大政策背景下,需要进一步加强经济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之间的深度协作,找准切入点、理清工作路径,建立起高效的运行体制,优化普通船员培养模式改革的方式,实现区域之间的优势互补,稳就业,保民生,同时有效解决当下航运市场普通船员紧缺的现实问题。
关键词:稳就业;扶贫;船员培养;模式改革
目前,航运市场普通船员紧缺,在我国的沿海经济较发达地区,因生活环境相对优越及船舶与陆岸工资差距缩小等原因,多数劳动力不再选择船员职业作为谋生手段。而在我国中西部贫困地区却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想要脱贫却没有合适的发展途径,航运企业对于普通船员需求较大,但在有效使用中西部劳动力缺乏有效联通的体制机制。在实施精准扶贫的过程中,应该找准路子,完善机制,这样才能解决企业用工困境,确保扶贫成效。
贫困地区普通船员培训存在的问题
一是贫困地区对航海职业相对陌生。贫困地区多集中在内陆,有着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但是这些地区很少有人从事航海职业,对航海工作不甚了解,地方政府对船员职业及工作需求也不熟悉,如何动员、选拔、培养、输送合格的船员更无从谈起。现阶段,普通船员的薪资待遇水平在贫困地区仍具备竞争力,且在船期间由船东提供免费食宿,故船员待遇水平在贫困地区应不存在吸引力缺失的情况,缺乏信息交流,地方政府无法对船员职业进行针对性的宣传引导是导致招工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是培育培养各环节配合不够紧密。要将符合条件的人员转化为普通船员,需要经过招生、培训、考核、实习等诸多环节紧密配合实施培育培养,而现实中,每一个环节都由不同的政府部门进行管理,如民政部门、教育部门、海事部门等,这些部门的业务范围独立,很难形成合力共同实施培育培养,各环节之間缺乏有效的联系。目前,市场上有部分中介机构从事中间的串联协调工作,但业务水平良莠不齐,且会收取较高的培训费用,这对于贫困地区人员是难以接受的,更何况这些中介机构也缺乏有利的途径保证学员在毕业后能够及时就业。
三是相关政策支持力度不足。在培育培养普通船员的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管理机构协作不顺畅,又缺少必要的政策支持。例如,船员的招募工作一般是由当地扶贫办进行组织宣传,要求扶贫办工作人员能够熟悉普通船员培训的环节与流程,但是很多时候,工作人员对此缺乏足够的了解,需要更多的政策支持他们进行进一步的学习考察。船员培训的相关费用对于贫困地区人员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劳动力转化,需要更多政策减免学员学费,同时为培训机构提供资金支持;海事主管机构在实施评估考试的过程中,需要出台相关政策适当改变评估模式,在考试费用、办证费用等方面亦给予优惠。目前来看,因为缺乏相关政策的支持,普通船员培养工作没有能够顺利实施,培养的效果不够理想。
四是贫困地区劳动力文化水平局限大。经调研,贫困地区教育水平相对落后,大部分劳动力仅具备初中文化水平,且英语水平普遍偏差,很难通过相关适任证书考试,虽然如中远海运集团等大型航运企业一直在全力以赴开展稳岗扩就业和就业扶贫工作,始终坚持到贫困地区招收船员,但现实情况是即便经过培训之后,多数贫困地区人员依然无法通过值班水手和值班机工考试,达不到上岗工作的基本要求,只能回炉继续培训,需要重复支出培训费用。
在六稳六保大背景下普通船员培养模式改革策略
一是探索多方合作联动机制。探索在贫困地区把教育部门、人社部门、海事部门、船员培训机构等相关方串联起来,建立协同办公的联动机制,确保相关职能部门能够做到各司其职,及时解决培养船员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提高培训效率,更加顺畅快捷的推动培育工作取得成效。同时,将船员职业宣传、学员推荐、船员培训、评估考核、船上实习等各各环节全部联系在一起,就培训费用和就业等方面的问题进行集中解决,配合相应的监督机制,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提升船员培养的效果。
二是优化船员就业输送渠道。在贫困地区建立起多方联动培育机制,培养出合格船员之后,还应建立起便捷高效的船员就业输送渠道,这需要贫困地区相关部门与航运企业积极对接,充分沟通,精准掌握航运企业用工需求,按需育人。具体来讲,船运企业从自身经营的实际需求出发,制定出各类普通船员数量年度计划,确定贫困地区招生名额,培训机构则需要对照船运企业的船舶类型、船舶安全管理体系以及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确保培训效果达标,使得学员能够顺利通过海事部门的评估考试,走上船员工作岗位。对比传统的职业教育模式,这种按需育人的培养模式更有利于调节供需平衡,既缓解船员数量不足,又避免船员供过于求。在实施过程中,或可选择某个贫困区域或者某个培训机构开展试点工作,完成经验的积累后,再逐步推广扩大。
三是促进培训资源共享。船员培育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职业培训工作,单单依靠贫困地区现有的教育资源,很难培养出合格船员。或可尝试推动大连海事、上海海事、集美、武汉理工等以航海专业见长的各大高校与贫困地区培训机构进行对接,以当地机构所具备的场地资源、招生资源等为支撑,引入各大航海类院校的师资、管理以及设备资源联合办学。在保证了船员培训质量的同时,也能进一步提升贫困地区的专业技能培训水平。另外,在当地实施培训也能为受训人员节省一笔外地求学的生活费用,可以有效减轻贫困家庭负担。
四是完善相关监督政策。借助扶贫资金、职业教育发展资金等,可以对船员培训以及培训期间的生活费用问题进行解决,而在船员考试和各种证件办理方面,同样需要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和优惠。船员评估考试需要充分考虑贫困地区学员本身的文化水平,尝试由海事局、培训机构和船运企业共同组织,针对普通船员工作特点,以注重实际动手能力、兼顾理论学习测试为原则开展考试工作,同时,建立起监督反馈机制,覆盖招聘考试等各个环节,以此来为航运企业提供更多的实用型船员。
在“六稳”“六保”大政策背景下,需要进一步加强经济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之间的深度协作,找准切入点、理清工作路径,建立起高效的运行体制,优化普通船员培养模式改革的方式,实现区域之间的优势互补,稳就业,保民生,同时有效解决当下航运市场普通船员紧缺的现实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