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东南亚的“硅谷” 新加坡有哪些底气?

来源 :中国-东盟博览(政经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_joh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硅谷凭借领跑全球的高新技术企业和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等优势享誉全球。而在东方,新加坡政府正从国家战略布局、政策、资金投入、顶层设计4个层面入手,意欲打造东南亚的“硅谷”。
  根据新加坡《联合早报》近期的报道,新加坡政府将投资38亿新加坡元(约合81亿元人民币)采购资讯通信科技,大力推动智慧国家的发展。这是近5年来当地政府在此方面最高的投资金额,让人看到了新加坡发展数字经济的决心和实力。
  对内:多管齐下,将数字技术嵌入国家运转程序
  打开搜索引擎,你能查询到数字经济在新加坡落地的众多成果。如新加坡在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发布的《2020年智慧城市指数报告》中荣膺榜首;新加坡成为东南亚公认的金融科技中心,有超过40%的东南亞金融科技企业落户于此;经济学人智库衡量数字化准备程度的“亚洲数字化转型指数”将新加坡列为亚洲第一……
  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涉及通信、交通、金融、零售等多个领域,除了市场的驱动力,新加坡政府在此也发挥了重要的主导作用。新加坡总理李显龙称,政府数字化工作的推行、经济数字化转型和公民数字化能力的培养是新加坡建设智慧国家最为重要的3个方向。
  在政府数字化工作推行方面,该国目前早已建立一套以数据为支撑的科学治理系统。如基于2003年SARS病毒对国家发展造成的影响,新加坡国防部建立了风险评估与扫描系统,进行演练预测疫情。2006年后,新加坡将该系统应用到整个政府体系,用于处理政府安全问题、评估国民情绪等,以应对国内社会和经济问题。而此次38亿新加坡元(约合81亿元人民币)的投资,也将用于包括改良民众与企业使用的政府数字服务,以及重新构建政府数字基础设施等在内的内容。
  经济数字化转型方面,2016年,新加坡提出涵盖能源化工、航空业、医疗保健、金融、教育等23个具体行业的转型措施及发展目标,并成立未来经济署,负责整个蓝图的制定和执行。在此过程中,政府通过一部分财政经费多管齐下,实行针对性的援助计划,具体涉及企业国际化发展减免税,小企业和创业公司创业减免税,相关行业专业人员能力提升培训等。
  公民数字化能力的培养方面,新加坡政府广泛应用数字和智能技术,实施国家数字身份、电子支付、传感器平台、智慧交通、生活时刻、数码平台等六大关键的国家战略项目,让新加坡人民加快步入“数字化生活”。
  对外:拥抱数字技术,链通全球
  凭借多年来在电子政务、智慧城市、技术化便民服务等领域取得的领先成果,新加坡被普遍认为是数字经济发展大势下最有前景的国家之一。这不仅是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不断引入外企,激活市场的结果。
  根据新加坡经济发展局的数据,全球百家顶尖科技公司中约有8成选择在新加坡设立亚太分部。其中,科技大国中国和美国的企业是当地科技圈中最活跃的成员。此外,欧洲、日韩及东盟其他科技巨头也在新加坡有所布局。在新加坡经济发展局国际事业群(大中华区)副司长刘晋荣看来,栖息环境、机遇和人才是吸引这些企业落户的主要原因。“优质的栖息环境会衍生全球化的机遇,机遇能吸引人才,人才可以加强栖息环境,如此良性循环将创造一个涌动的飞轮效应,把整个生态带动起来。”他进一步解释道。
  其中,栖息环境包括数字方面的连接性,以及稳定的政治氛围等。在数字连接性上,新加坡在Digital Realty 2020年“数据重力指数”(DGx)中以200%的年复合增长率位居亚太区都市圈之首。新加坡成为世界多个大型企业的区域数据中心枢纽,一是得益于它与亚太其他主要市场接通了大量海底电缆,二是它对这些市场的辐射和带动能力较强。
  “客观地说新加坡本地市场规模是有限的,所以互联网跨国企业落户新加坡看重的肯定不是本土市场,他们真正想要竞逐的是 6 亿多人的东南亚市场,甚至是 79 亿人的地球村。”刘晋荣举例称,新加坡规模虽小,却有来赞达(Lazada)、虾皮网(Shopee)等五个大型国际电商平台入驻。它们将这里视为国际化实验室,在此孵化产品和战略思路后,再由此推向东盟市场。
  另外,新加坡近几年积极拓展与新西兰、澳大利亚、智利等在数字经济领域的合作,签署了数字经济双边或多边协定,并制定了具有前瞻性的数字贸易准则,为加强电子贸易、跨境数字系统的操作性、数据跨境自由的流通性、数据创新等方面的合作提供支撑。2021年6月28日,新加坡与英国就一项新的数字贸易协议进行谈判,旨在消除数字贸易壁垒,为英国企业进入海外高科技市场疏通道路。
  在政治氛围上,始终保持中立的态度使得当地能在变化的国际政治环境中,为跨国企业提供稳定的营商环境。
  “新加坡要做的是和世界接轨,这就不能闭门造车。” 刘晋荣说。“小而美”是新加坡本土市场的特点,而“小”就决定了“链通全球,与世界接轨”是新加坡发展数字经济的必由之路。
  中企投资新加坡 共享数字经济商机
  近年来,新加坡已成为备受瞩目的科创枢纽。“东南亚互联网市场的现状,跟中国10年前非常像。因此中国的数字经济发展史对新加坡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参照物,对很多中国互联网人来说也是个难得的机遇。”刘晋荣表示。2020年,与数字经济紧密相关的中国科技巨头企业,诸如字节跳动、腾讯、阿里巴巴、华为等均加重了在当地的布局。其中,2020年12月,蚂蚁集团和以绿地金融投资控股集团(以下简称绿地金融)为首的财团,获得了新加坡首批发放的4张数字银行牌照中的2张,成为中新两国携手发展金融科技的典型案例。
  当前,数字货币是金融科技行业的一大发展方向,各大企业正在争夺数字货币市场和相关技术研发的高地。在此背景下,中国企业在货币自由化先行的新加坡申请到数字银行牌照,无疑具有较显著的先发优势。未来,这两家企业将瞄准中小型企业和其他非零售部门,提供借贷和其他金融理财业务服务。
  “我们欢迎任何背景的公司,将新技术、新想法、新模式带到新加坡来做验证。但这里确实不是乌托邦,竞争也是存在的。”刘晋荣称。而合作共赢的机会也孕育在竞争当中。那么这片数字经济沃土还能为中国企业带来哪些商机呢?
  走出去智库(CGGT)认为,在5G剩余市场上,从当前到2025年,华为、中兴及供应链上其他中国企业仍有开拓新加坡市场的空间。中企应通过积极主动的公共关系管理,打造良好市场形象,并通过在技术层面营造适当透明度以增强品牌可信度。此外,随着国际地缘政治风险提升,新加坡的组织和个人将产生对多国别数据服务的需求以规避未来可能的“断供”风险。因此,该智库预测中国云服务企业及相关工程设计与施工企业未来将会受到新加坡市场的欢迎。
  当前,数字经济的体量在与传统产业的碰撞中不断增大。未来可以期待的是,新加坡将依托联通东南亚甚至整个世界市场的便捷性、一流的营商环境和高素质的劳动力,继续坐稳亚太数据中心枢纽的“宝座”,为本国和外资企业扩大市场提供更多可能。
  ·联系编辑:944109719@qq.com
其他文献
2021年对于中国与老挝而言是极具特殊意义的一年——恰逢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中老两国建交60周年,老挝出任第18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以下简称东博会)主题国,将庆祝的热烈氛围推向了高潮。  辉煌一甲子,迈步勇向前。值此周年,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驻华大使坎葆·恩塔万阁下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书面专访。她表示,过去,中老两国政治互信得到提升,公共卫生、双边贸易、民间交流等领域的合作不断取得新成绩。未
期刊
2021年是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也是中国与老挝建交60周年,随着中老命运共同体日趋紧密,老挝将在2021年9月举办的第18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以下简称东博会)上再度出任主题国。这,不仅是中老两国加强国际合作的良好延续,更是双方在新时代下一个崭新的开始。  第18届东博会将临,这个新兴发展与神秘感兼具的万象之邦会掀起怎样的商机潮流,又将演绎哪些合作精彩?让人倍感期待。  这些年来,中老合
期刊
2021年是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的第30个年头。在这30年里,中国—东盟合作成果不胜枚举,中国—东盟关系成为亚太区域合作中的典范。而双方之所以能取得如此耀眼的成绩,离不开精准把握彼此合作重点及热点,让行动有的放矢,让成果正中靶心。  中国—东盟博览会(以下简称东博会)作为服务双方合作的务实平台,一直以紧扣热点、促进合作为己任,为助推双方对话与合作取得“10+1>11”的实效贡献了积极力量。  中
期刊
中中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相比于其他发达国家最为独特的优势所在,文化需要传承,传承基于创新,创新推动传播。那么如何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承,与时俱进,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在近期举办的第16届中国—东盟文化论坛上,各位专家学者就“文化高质量发展与国际合作”议题展开讨论,各抒己见,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传承”要以文化为根  “中国悠久而复杂的历史宝藏,是矿藏丰富的文
期刊
自1991年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以来,双方的合作之树已然郁郁葱葱、硕果累累。什么样的土壤培育出什么样的林木,根深叶茂的中国—东盟关系正是以战略互信为土壤,以共赢合作为养分,才扎得稳、长得好、结得甜。  从木到林,打造更高水平的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更需要互信为本。2020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17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开幕式上致辞时提出,中国—东盟要提升战略互信,深入
期刊
“东盟是中国周边外交的优先方向。”一句话道出了东盟在中国外交战略里的份量。而越南既是东盟的重要成员,又与中国缔结了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中越关系可以说是一对特别的、备受瞩目的外交关系。  在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之际,中国驻越南大使熊波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书面采访,他从友好合作的角度出发,同我们回顾了中越交往硕果。展望未来,他认为中越务实合作正迎来新的更大机遇。  携手稳定友好合作大局  19
期刊
从“神车”五菱的“跨界”生产,到柳州螺蛳粉蹿升至美食“顶流”,再到地表水质连续两年全国第一,中国柳州市在这两年涌现出大量令人惊奇的故事,频频登上网络热搜。就连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也在广西考察中称赞柳州的发展。在习近平主席关于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推动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相关重要指示下,柳州市正书写着关于“工业设计”的另一个“惊奇”故事。  2021年7月底,第二届“金紫荆杯”中国—东盟工业设计大赛(以下
期刊
今年是中国和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是双方关系发展中具有特殊意义的“大年”。历史是一面镜子,对于双方来说,梳理30年对话史的进程,总结30年对话史的经验,重点在于抓住中国—东盟关系发展的规律,关键在于增强中国—东盟国家关系的互信,落脚点在于面向未来,在于着力推动更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  中国—东盟30年对话关系发展史  中国—东盟对话关系进程开启于1991年7月19日。彼时,时任
期刊
2019年8月,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广西自贸试验区)获批设立。广西作为中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决定了东盟元素是它不同于中国其他自贸试验区的特别之处。  2020年11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17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开幕式上提出,要推动中国同东盟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深度融合。在这一指示精神的引领下,2021年7月,广西出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以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
期刊
“大船尾接小船头,北调南腔语不休。照水夜来灯万点,满江红作乱星浮。”清朝黄体元的《邕江杂咏》以文字再现了古时邕城商贾往来的繁荣景象。  到了现代,人们则更喜欢用数据记录它的发展新貌:目前,南宁市已进入中国经济50强城市行列,提前一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南宁片区揭牌一年多来,累计新增企业7388家;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南宁核心区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