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课文 新角色

来源 :陕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ke8807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正在使用的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2016版)所增添的新课文,现已成为当下关注的焦点和研究的重点,而统编版还保留了原人教版大约六成的课文(以下简称老课文),很多教师却忽视了对这些老课文的关注和研究。从我近三年参加教研、送教下乡活动所听的上百节课来看,大多数教师对老课文缺乏新研究,仍旧用老的教学设计授课,农村学校尤为严重。另外,据我对近三年教学参考书的查阅,发现不少教学设计仍旧依据原有教材的编写意图,照搬老的教学方案,这对教学是一种误导。其实,老课文的教学内容、教学价值在统编教材中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有了新定位,充当了新角色。我们只有准确理解老课文在新教材中的新定位、新角色,才能有的放矢,精准施教。
  一、关注单元类型,确定教学目标
  与原人教版教材相比,统编教材重要的变化之一就是新设置了“活动探究”单元,分别是新闻、演讲、诗歌和戏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教材内容的安排要避免繁琐,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加强整合,注重情感态度、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活动探究”单元的设置正是将文本阅读、语文实践与写作表达整合在一起,是对教材编写建议的具体落实。每个“活动探究”单元均安排了三个学习任务,其基本模式是课文学习——实践活动——写作表达,设计原则是“以阅读为基础,以活动为中心,以能力为旨归”。所以,“活动探究”单元的阅读教学不像阅读单元那样,通过读懂课文来学习阅读。其阅读教学指向单元的活动中心,是实践活动和写作的基础。“活动探究”单元的阅读教学一定要与“活动”这一中心勾连,它不是独立的阅读教学。这种设置有利于改变过去偏重阅读理解赏析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语文学习从平面走向立体,从静态走向动态,在综合、多维、连续的活动中领悟文化的内涵和语文应用的规律。所以,原人教版教材的课文录入统编教材“活动探究”单元后,其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在原人教版教材九年级上册,归在议论文阅读单元,原《教师教学用书》指出“这是一个作者报告的一部分,是一篇漫谈式的议论文”,给出的教学建议:一是领悟格物致知精神的内涵及其在科学上的重要作用;二是归纳课文的中心论点,学习课文的论证方法。统编教材把这篇课文归在“活动探究——演讲词”单元,是一篇演讲词。这一单元的任务是“读教材提供的四篇演讲词,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把握演讲词的特点”。教师教学用书提供的教学重点是:1.了解演讲者的观点,领悟格物致知精神的内涵和现实意义。2.梳理演讲者的思路,把握演讲者层层推进的结构。3.理解演讲中事例对于观点的印证作用。通过比较不难发现这篇课文在原教材中是作为议论文阅读教学的文本,而现在则是为开展演讲活动所准备的文本,二者的教学内容是不同的。因此,我们在使用这些参考书时一定要擦亮眼睛,以免偏离教学内容。
  《沁园春 ·雪》是原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诗歌阅读单元的一篇教读课文,而在统编教材被安排在九年级上册的“活动探究”单元。本单元的主要文体是诗歌,教学形式是“活动探究”,任务单是“自主欣赏——自由诵读——尝试创作”。任务单是把这一单元一组文本作为整体提出的,《沁园春·雪》的学习方式是“自主欣赏”,如果我们还把《沁园春·雪》按照教读课文那样“从背景到主旨,从意象到意境、从教师范读到学生朗读”进行教学,就违背了“活动探究”单元的设计意图和教学目标了。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枣儿》在原教材中是新闻和戏剧阅读教学的课文,统编教材将它们分别归到新闻和戏剧的“活动探究”单元。所以,新教材下就不能把它们当作一般的阅读文本进行教学,而要“以新闻的方式教新闻,以戏剧的方式教戏剧”。新闻的阅读是为后面的新闻采访活动做准备,剧本的阅读是为后面的排练和演出活动做准备。
  二、关注课型变化,调整教学策略
  统编教材的重大变化还表现在“三位一体”阅读教学体系的建立。其课型设置分为教读课、自读课、课外阅读。有些老课文原来是教读课,现在变成了自读课;有些则相反。这些变化促使我们对这些课文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设置,都应该做出重新的定位和相应的调整。教读课重在教师的“教”;自读课重在学生运用从教读课中学到的方法去自主阅读,教师的作用在于“导”,教学时我们应该依据各自的课型确定教学目标和策略。
  《走一步,再走一步》在原人教版教材中是教读课文,再次入选统编教材成了自读课文。这篇课文在篇幅、译文形式与教学要求上也有了很大的变化,教学策略自然也要做相应调整。该文在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以“拥有美好而充实的人生”为主题的第四单元,该单元继续学习默读,具体要求是在课本上勾画出关键语句,并在你喜欢的或有疑惑的地方做标注,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学会通过划分段落层次,抓关键语句等方法,理清作者的思路。《教师教学用书》建议这一课安排一课时,教学重点是:继续练习默读,在整体感知文章了解基本故事情节的基础上,争取提高阅读速度,并勾画出关键语句,品味课文中的心理描写,把握人物心理成长的过程,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思考并实践课文所探讨的人生经验。据此,我们可以设定这一课的自读教学步骤:整体感知文章——品味心理描写——探讨人生经验。而在原人教版教材中是教读课,课时安排是两个课时,教学重点与教学步骤也是不同的。《再塑生命的人》《黄河颂》《安塞腰鼓》也是教读课变成了自读课,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
  另外,还要注意自读课变成教读课:《谈读书》是原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在统编版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成了一篇教读课文,教学目标以及教学策略都要依据单元目标和课型做出相应的调整。
  三、关注助学系统,捕捉变化信息
  统编教材的助学系统主要包括:单元提示、预习、注释、思考探究、积累拓展、批注、读读写写、知识补白,助学系统的每一处细小的变化都会引起教学的改变。
  比如,预习提示的变化。《木兰诗》原人教版预习提示:“这首诗写的是一位女子代父从军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千百年来,这一巾帼英雄的形象家喻户晓,深受人们喜爱,全诗明朗刚健、质朴生动,具有浓郁的民歌情韵。”统编版预习提示:“木兰从军的故事千百年来广为传颂,多次被改编为戏曲、电影等艺术形式,这个故事的源头就是北朝民歌《木兰诗》,借助注释阅读课文,熟悉这首民歌讲述的故事。这首民歌既展现木兰的英雄气概,也表现她的女儿情怀,学习时注意从这两方面把握木兰这一人物形象。”通过比较,我们发现两个版本的教学要求是不同的:原人教版在预习提示里指出木兰是一位“巾帼英雄”,统编版从“英雄气概”和“女儿情怀”两个方面把握人物形象。这是由于两个版本的单元教学要点不同。所以,统编教材下教学《木兰诗》时,如果把木兰的形象仍然定位成“代父从军”的“巾帼英雄”就是不全面的。
  课后习题和阅读提示的变化也在提示教学目标的变化。《女娲造人》在原人教版教材的课后习题和统编教材的阅读提示中都选取了《风俗通》的内容,但新教材没有翻译原文,让学生与课文比较,看主要增添了哪些内容,哪里最能看出作者的想象力。这一小小的变化对于暗示本课学习目标的作用不容小觑:文言文言简意赅,不正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吗?
  四、关注细节变化,开发课程资源
  我们要养成仔细研读教材的良好习惯,培养严谨治学的专业素养。关注教材细节的变化,开发课程资源。比如,课文题目的变化。《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人教版)变成了《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统编版)。后者运用主标题加副标题的形式:表意更加严密——记述闻一多先生的言行片段,而不是全部;文体更加清楚——记叙性文章。而原课文的题目表意较宽泛,與文章内容不能完全吻合。再如,文体的变化,《列夫托尔斯泰》在原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定位为描写人物的散文,现录入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在“双线组元”背景下,定位为传记。这些细节变化,只要引起我们的关注并深入研究都是可开发的课程资源。
  总之,对于那些“老面孔”课文,我们不能凭经验实施教学,一定要认真仔细研究,前后勾连,让老课文扮演好自己的新角色。
  作者单位 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马额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幼儿园环境是幼儿教育活动的一种重要资源和实施媒介,幼儿园环境创设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对幼儿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传统文化元素在环境创设中的使用,不仅能对幼儿的心智发育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还能让孩子了解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发幼儿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以及弘扬打下坚實的基础。  西安市新城区大明宫幼儿园从环境创设入手, 以传承、融合、创新为目标,寻求适宜的传统文化元
期刊
2019年11月22日至24日,由陕西省教育厅主办、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承办的2019年陕西省中小学教学能手高级研修班第一批中学阶段353名学员的培训在西安高新国际学校顺利举行。我有幸以2019年省级教学能手身份参加了此次培训学习,收获很多。  一、准备篇  2018年6月8日高考结束,当别人从紧张的高考备考中放松出来的时候,我已经投身到莲湖区优质课大赛的准备中,每天在国家一师一优课平台、西安市大
期刊
一、现状分析  记得要从小六班准备升入中六班的时候,我们班刘佳可的哥哥刚好即将大班毕业。受到哥哥班级毕业氛围的影响,刘佳可对幼儿园的毕业充满了期待,好几次问我:“刘老师,我们什么时候才能毕业啊,我也好想上小学了。”可我并没能重视这次沟通,我依然按照之前的惯例,第二学期开学就直接升班了。跟毕业相比,升班就显得过于平淡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为每一个幼儿的近期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
期刊
数学是基础性学科,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抽象概括、实际应用能力等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小学是学生打好数学基础的关键阶段,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有很大的影响,学生掌握了有效的学习方法可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不仅能够避免产生畏难心理,还能够开启数学学习的愉快旅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一次次的大小考试就是学生学习效果的展示,能够反映学生数学学习的阶段性成绩和问题,也能够反映教师的数学教学能力。教师要想
期刊
纵观课程改革,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从关注学科价值到强调育人价值的轨迹是清晰可见的:从地方课程引入到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确立,从增强学科间联系到综合课程的创设。“如何将学科知识转为核心素养,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成为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  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载体,也是学校发展的核心生命力。作为一所义务教育小学,如何在国家课程发展的趋势下,紧随立德树人的核心目标指向,立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创
期刊
学校课程情境  西安市曲江南湖教育联合体是2018年8月经西安市教育局批准成立的66所市级教育联合体之一。自成立以来,我们坚持立德树人,将“培养二十年后能够参与国际化竞争的人才”作为育人目标,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遵循教育回归,回归教育本真,紧紧围绕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时代精神,以实现“学生发展为本、教师发展为本”的理念为发展方向,深化课程改革,以各学科课堂学习思维化为抓手,夯实基础教学,着力培养
期刊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描写人物、风景等课文占比较多,其中《爬天都峰》一文,作者将人物、风景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文章语言精炼,内容生动,如“挂”“发颤”“白发苍苍”“小猴子”“笑呵呵”“汲取”等。天都峰是黄山诸峰中最为壮丽、雄伟的山峰之一,与光明顶、莲花峰并称为黄山三大主峰,攀登天都峰需要拾阶而上15公里,平均坡度超过70度,最陡峭处接近于90度。文中的“我”和“老爷爷”相互鼓励,互相支持,最终克服山高路
期刊
基金项目: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2017年规划课题“生物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17XAGU059。  “深度学习”也称深层学习,20世纪50年代,Ference Marton和Roger Saljo在《学习的本质与区别:过程与结果》一文中首次提出深度学习的概念,其内涵是指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围绕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
期刊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以学生学习和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载体,以研究性、操作性为主要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实践平台,使学生能够从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增强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本文对学校数学课题组开展的关于实践活动课的研究与探索进行了总结。  一、挖掘生活素材,丰富实践活动内容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化的素材为学生的实践活动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保障。活动中,我们根据学生的认知、年
期刊
1.问题情景体验导入模式设计  [策略]导入一首古诗,营造光照射下的森林美景,体验生活的乐趣,感悟生活的意境。  [问题引导]既然光是一种波,光能衍射吗?为什么我们日常生活中观察不到光的衍射现象?  [学生活动](1)阐述自己看到的现象:①晚上透过窗纱看远处的灯光。②眼帘上睫毛的衍像。  (2)展示镜头蒙纱拍摄作品图片。①在镜头上蒙上一片或几片纱巾,拍摄街头夜影。②用纱巾或其他薄如蝉翼的细密丝绸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