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亩光阴

来源 :延河·绿色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jielinlinbojiebjb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旋黄旋割鸟,在半个月前就叫了。
  六月,强悍的骄阳,给大地使了个眼神,麦子就黄了。
  麦子一黄,粮农的心,就跟着黄了。麦子黄的时节,最怕下雨了。因为过多的雨水,会迫使麦苗提前“流产”。
  可偏巧,今年天公不作美。隔三岔五阴雨绵绵的天气,搅黄了农事,搅黄了粮农的心。他们出不了远门,田里的活又不能干,只能在家里闲待着。可是闲又闲不住,眼看着辛苦了一年的庄稼马上就要收割了,却又被雨水搅了。此刻,他们焦急的心情,可谓是“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
  今年,我家的麦子只有两亩。这是父亲一年积攒的所有光阴。这是一个粮农一家一年的收获。我多次劝父亲,不要再种地了。可是他却总是摆出一副理直气壮的样子,说道:“不种地,我们还能再干啥?”
  当我想再劝说时,他只是冲我笑笑,然后就走开了。
  今年,我家的麦子不多,到我放假时,父亲已把所有的麦子都割完了。好不容易盼到我放假回来,又正值天气初晴,父亲就唤我,牵上驴,拉上架子车,让我和他去拉麦子。我虽很不情愿,却又无可奈何。
  路况好的人家,都叫了三轮车去拉麦了。拉一趟,八十元。过惯了苦日子的父亲,舍不得花钱,他也不让我花钱。况且我们家种麦子的路况极其不好,三轮车进不了地。倘若要拉,只能用驴转驮两公里的路程,才能用车拉。
  驴都闲了半年了,也没出过大力,我们一再商量,索性就直接用驴拉了。
  今年,我家的麦子依旧种在黑窑嘴。不同的是,今年的亩数比往年减了近一半。
  黑窑嘴,是我们村耕种路况最差的地方。许多人,把黑窑嘴的地都扔了。他们宁可看着地荒了,也不想再种了。因为没有路径,即使种了粮食,也拉不回来,实在太苦了。
  在黑窑嘴种地的人越来越少了,可是父亲还是舍不得把黑窑嘴的地扔了。黑窑嘴,就像一只修炼成形的老妖,从她嘴里拉麦,随时都有被吃掉的风险。
  黑窑嘴的路很陡,陡如驼背;通往黑窑嘴的路很窄,且弯弯曲曲的,如盘卧在妖口的细蛇;黑窑嘴的路凹凸不平,坑坑洼洼的,路面或有或无,人走在上面,犹如步履薄冰一般。
  在通往黑窑嘴的路上,疯长的野草,湮没了人的肚脐,也掩盖了尚未晾干的淤泥。一不小心,“扑通”一声,鞋就被淤泥的嘴咬住了。挣脱出来时,整个脚就像是泥捏的一样。
  尚未到黑窑嘴,半路就遇到了一个从黑窑嘴来的人,也是拉麦子的。车上的麦子拖着地,颇为零乱。他嘱咐我们少装点,一定要小心,他的车子在黑窑嘴滚了三翻。我顿觉不寒而栗,当时就埋怨起了父亲为何要将麦子种到黑窑嘴。
  人们都说,上山容易下山难,可是在黑窑嘴,却是下山容易上山难。
  我们从早上五点多出发,一直滴水未进,支撑到中午时分,已是人困马乏,饥肠辘辘。双腿像拴了铅块似的,举步维艰。悬挂于头顶的太阳,红的似一盆火,背部像是被点燃了一样,又像是有万根银针直刺脊梁。浑身的汗如雨珠,浸透了全身。
  拉了一个上午麦子的老驴,终于低下了自己倔强的头,耷拉着耳朵,任我怎样用鞭抽打,它只是使劲地摇头,拼命地练习着踏步走,再也跳不起来了。
  太阳早就歇息了,但他的妹妹嫦娥还未上崗。一百八十多捆麦子,在父亲看来,那分明就是一百八十多尊金色的佛像,现在终于被运回来了。
  吃晚饭时,累得筋疲力尽的我,口也懒地张了。可父亲却说:“怎么这么快就拉完了,要是再有两车,那该多好啊!”
  灯光下的晚餐
  夜深了,穿梭在马路两侧的车辆渐渐消失了,繁华吵闹的都市陷入一片寂静之中。
  街道旁的一栋楼上,一个年轻的男主人穿着睡衣从阳台上走出来准备关掉阳台上的灯。这时,女主人也跟着走了出来,并抢先丈夫一步,挡在了他的前面。
  “嘘!”妻子把食指轻轻地放到自己的嘴唇上,示意丈夫小声点不要出声。
  丈夫先是愣了一下,随后跟着妻子手指的方向朝楼下望去。
  他看见,这么晚了,楼下两个清洁工正借着他家阳台上的灯光在吃晚餐。他们大约五六十岁的年龄,像是夫妻俩。他们的晚餐是馒头下腌菜。他们就地对立而坐,中间放着一个盛有腌菜的饭盒,他们各自一手拿着馒头,一手拿着筷子,仅此而已。虽然他们的晚餐极其简单,但是他们却吃得那样的香。他们吃着说着,彼此的脸上写满了丝丝的笑意。
  他们用自己平凡的生活告诉世人:幸福其实就是这么简单!
  楼上的男主人,这才恍然明白了妻子不让他关灯的真正用意。楼上年轻的夫妻俩,看着楼下的老两口吃得是那样的津津有味,那样的香。年轻的小夫妻俩不忍心前去打扰他们,于是他们站在阳台上一直默默地看着老两口吃完,并目送他们离开后才把灯熄了。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我想,此刻年轻的小夫妻俩也是幸福的。
  其实,幸福就是这么简单!在生活中,我们之所以有诸多的烦恼,找不到幸福,就是因为我们的双眼被利欲熏心所蒙蔽了。这让我想起了古人所说的“寡欲则刚”,是有道理的。
  给予人快乐和幸福,自己也会感到快乐和幸福的,这是一条真理,难道不是吗?
  这是某个晚上,在岳母的指引下,我从电视上的一则广告画面中所看到的一幕。其实这则广告播放或许也有一段时间了,但是广告视频由于没有文字,它在瞬间所传递出的信息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和深思,包括我在内。于是,我就用文字的形式把它描述了出来,希望它能够引起更多人的注意。
其他文献
歌声  月亮升起来  它解开一团嗓子里的绳子  牵动一场风的内力  它用一个音符洁白的动作  持续 爬上一阶一阶的夜色  支撑起整个夜空  夜色暗转  月亮试图拆解桥栏的暗语  而不知不覺中  一双木浆折弯了河岸  半壶茶养育了一条河的时光  真好  夜深人未散  晨光书  我一睡去 身体就忘了  自己是谁  皮肉下 那些倒塌的楞角  再次拱起 混沌的水和气息  开始平分阴阳 坚硬的物质  沉向更
期刊
一位小说作家告诉我,写作的问题必须在写作过程中才能得到解决。我想焦虑的问题也必须在焦虑中解决。  《杀死绿萝》的写作时间在2016年。2016年是我毕业的第三年。职场上,我每天做着重复的工作,与同事在QQ上互通消息,在酒桌上以毁坏自己的身体为荣。我的其中一个人格告诉我我正在毁掉我的人生,我的另一个人格告诉我我正在重构我的人生。两者之间的战争几乎从未停歇。社会的压力和自我的选择是矛盾的,我一直认为一
期刊
艺术的各个门类同生共源,自诞生起便互相影响,共同表达着艺术作品形式上的张力。在众多艺术门类中,音乐以其重要性占据了独特地位。克罗齐、佩特等人认为“一切艺术都是音乐,一切艺术都以逼近音乐为旨归”,叔本华将音乐看作最高艺术,苏珊·朗格在《情感与形式》中指出“所有这些(人类进行的大量思考)都将在与音乐的关系上找到最为明确的表现”。出于对音乐的图腾式崇拜,西方小说家自十九世纪以来形成了音乐化叙事的潮流,逐
期刊
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赶上了最好的时代,同时也遭遇了最坏的时代。这里的“坏”,指向的是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以至于近年来,环境治理成为我们生存中最核心的话题。在“最好”与“最坏”的夹缝中,我们时代的青年处于怎样的生活状态?这显然是很多社会学家、心理学家所关注的。文学自然不例外——它可能更深入地刺入时代病痛的内核,烛照我们生存的某种根本困境。  青年作家牛冲的短篇小说《杀死绿萝》显然指向了这一问题情境。
期刊
芦苇  青衫束身,腰直、昂首  像山野的带刀侍卫  先是一个后是一群  整队肃立,断崖勒马  看护这旷野空寂和天下太平  秋风来了,尾随在后  怒目芦苇的一波波起伏和荡漾  而芦苇头上发簪  多像一把把射出去的匕首  碰到风吹后  纷纷掉了下来  化成飞扬的一场雪花  像为一个季节开追悼会  更像众人浩浩荡荡地奔赴  谁的家国或生死万人冢  灯芯  灯芯连着灯芯,不管  青霞还是紫霞,你连着我  
期刊
栅栏  老家的菜园子一直在等我回家  它伺立于岳临高速轰隆隆的车声里  这条路穿过我的祖屋,也顺便终结了  我关于出生地的所有记忆,进而终结  可能的来生  路旁,栅栏依然立着,守护着园子里  不甚丰茂的青菜和瓜果  水沟里的泥鳅没入黄土深处,它无法认出  早已离开故乡的我  我的目光也被栅栏阻隔  无法看清楚大白菜的脸上  是否有灿烂的笑容  梦里的乡下老屋  一个梦就可以改变空间  这是201
期刊
那时候,学校会让我们做一些与读书无关的事,比如,过一段时间要搞一些大规模的“操练”。有一天,老师在放学的时候布置任务:明天我们要进行军事操练,大家要带红缨枪来。  红缨枪是用一根与我们身高相等的木棍或者竹棍做成杆子,在杆头安上一只约五寸的木质枪头,再在枪杆与枪头的连接处,用红布条或红毛线做一圈儿流苏样的红缨子,就是红缨枪了。有些负责任的家长将红缨枪做得十分漂亮,不仅枪杆、枪头、红缨做得很规范,还会
期刊
1  其实,太阳并没有落下去  坠入黑暗之渊  只是我们目光短浅  看不见它在那边  依旧辉煌的万丈光芒  2  高原又高又遠  我们怀揣着  孩提时代  激荡的悟空之梦  腾云驾雾  向着秋天  高耸磅礴的星辰飞行  3  飞机  自然之外  昼夜翱翔的第二只飞鸟  轻逸,迅速,精确  转眼穿过繁复的万里河山  遗留下清晰的现代诗行  是模仿还是创造  观点还是真理  4  从一个点到  另一个
期刊
1  天很低  云还要很低  好在我的个头不高  可以随意走动  2  几缕阳光  从云缝里插下来  吸管似的  吸吮明亮的溪水  3  绿的是草原  白的是雪山  牦牛,一片一片的黑  但不妨碍蓝天的蓝  水洗过的一样明净  4  哦,一片儿孤云  一片儿舒心的荫凉--  阳光把一枚奖章  戴在草原的胸膛  5  青海很大  但青海的青  却不裸一座山头  似乎一波一波的草浪  都是为绿的激情活
期刊
我是三月的清洁工     玉兰放梦,说"千千万蕊,不叶而花"  而我始终觉得,玉兰  怒放闹季是失宠的  如我今日在一片松林边  偶遇的这株白兰  闻其淡香与风雨之间  一朵玉兰落地,靠足而卧  高贵的花朵总是睡得如此安然  从开放至滴落坦坦荡荡  看来,玉兰不妥协  也拒悄无声息  她选择爱恨直白  玉兰花一直年轻气盛  落地铿锵  枝条时时展劲,伸过阳光  玉兰花被定性为"感恩"之意  延至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