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观察鼻饲管置管护理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疗效和疗程的影响,以便更好地提高护理效果。方法:对6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予消化内科常规给予止血、抑酸、扩容治疗与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予鼻饲管置管护理,观察两组的止血效果,包括止血时间和住院时间,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其止血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上消化出血患者在常规治疗与护理的基础上加予鼻饲管置管护理能使其止血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从而提高了止血效果,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治疗起重要作用。
【关键词】 上消化道出血 鼻饲管置管护理 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 R57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5-0058-01
上消化道出血属消化内科常见疾病和多发疾病,亦是消化内科的急重症候,提高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治疗与护理质量有其特殊性和重要的临床意义。鼻饲管置管护理属消化内科常用护理,在治疗急性胰腺炎、肠梗阻患者等方面有着肯定的疗效。同时,对各类需肠内营养支持的患者在护理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为观察鼻饲管置管护理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疗效和疗程的影响,为临床治疗与护理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为寻找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更为有效的护理措施。我们对6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分组实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
所有病例均来自2008年—2010年消化内科住院病人。
1.2 病例分组
按照诊断、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病例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对照组30例,男18例、女12例。两组患者性别比较经卡方检验无显著性差异。
1.3 治疗方案
对照组:遵医嘱给予消化内科常规护理,常规静脉给予抑酸止血扩容治疗且做好对症护理。治疗组:遵医嘱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予鼻饲管置管护理。即为:出血期间通过鼻饲管从胃内抽出残留血液并给予冰盐水胃内注入冲洗q2h,并在冲洗后给予正肾素注入,止血后通过鼻饲管向胃内注入流质饮食q4h。
1.4 疗效观察指标
止血时间测定:所有病例均以入院时为第一天计算,以患者一般情况好转,未见呕血及咖啡色液体,或鼻饲管内冲洗抽出清亮液体,大便未见黑便,OB实验阴性为出血已止住,计算其时间间隔。住院时间: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已止住,血压回到基础状态,无其他并发症发生,达到临床治愈标准出院,计算其时间间隔。
1.5 安全性指标
①一般体检项目,如呼吸、心率、血压、脉搏等。②血、尿、粪常规化验。③心电图,肾功能(Bun、Cr)检查。④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包括在医学不可预及的情况下突然出现大出血,出血量>总循环血量的20%;感染;其中第①项作为常规护理出血期间记录为q4h,血止后为bid;第②③项分别于住院时及出院时各检测记录一次,其中血常规、心电图在治疗过程中如发现异常应随时观测记录。第④项出现如发现异常则随即终止实验观察,给予相应处理。
2 诊断标准
2.1 上消化道出血病例纳入标准
(1)有上消化道轻、中量出血依据:①有呕血或黑便史;②头昏、心悸、乏力、晕厥、口渴、尿少、血压改变等;③大便隐血试验呈阳性;④血红蛋白<90g/L,红细胞压积<28%。其中,①、③为必备条件。(2)急诊胃镜检查发现出血灶为胃、十二指肠溃疡,胃、十二指肠糜烂性炎症等病所致出血。(3)符合上消化道出血诊断标准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①年龄在18周岁以上55周岁以下者,性别不限;②治疗前未接受中医、西医治疗,中间未行手术者;③自愿参加本研究,依从性好,可随访者,签属治疗同意书者。
2.2 病例排除标准
①反复多次出血患者,出血量>总有效循环血量20%者。②各种原因所导致的消化道机械性或化学性损伤性出血患者;③明确诊断为下消化道出血患者;④合并有严重心肺功能不全者;合并感染者;⑤患者不同意参加实验者或不能适应自行拔管者;患者神志不清者。⑥年龄大于55周岁或小于18周岁者及孕妇患者。⑦门脉高压导致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胃癌所致出血患者。凡不符合纳入标准,未按规定用药,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或安全性判断者。
4 结论与讨论
通过本实验研究发现,上消化出血患者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加予鼻饲管置管护理其止血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与对照组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胰、胆道病变引起出血,以及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病变引起的出血。主要表现为呕血、黑便和不同程度的周围循环衰竭,严重者导致失血性休克而危及生命。临床上最常见的出血病因是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急性糜烂性出血性胃炎和胃癌,这些病因约占上消化道出血的80~90%[1]。出血原因顺序为:胃十二指肠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性胃炎、胃癌、胆道出血、食管裂孔疝、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等[2]。临床护理在治疗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做好患者的护理,是促进疾病好转、延长出血周期、减少出血次数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从脱离危险到疾病痊愈过程中,临床护理观察是诊断治疗的科学根据[3]。鼻饲管置管护理作为内外科常见护理措施,本实验通过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给予鼻饲管置管护理后对其出血时间和住院时间重点进行测定。通过对早期经鼻饲管胃内冰盐水冲洗、止血和胃肠内营养支持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可促使胃粘膜血管收缩止血,提高胃内PH值,缩短出血时间,此外,还保证了患者在止血后恢复中胃肠内营养的正常进行以及得到了患者的积极配合。患者通过鼻饲管获得了早期胃肠内营养支持,减少了组织损伤;促进了胃肠功能的早期恢复;改善了病人的营养状况;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发病急速,病情严重,但只要就医及时,医护人员有丰富的知识、娴熟的操作技能,思维敏捷,及时诊治,精心护理,临床上成功的机率是非常高的。
参考文献
[1] 王吉耀,刘文忠.现代消化科手册.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89—90.
[2] 赵玉芳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内科护理 中国实用医药,2008, 3(13)
[3] 李玉芬,张宝华.内科患者健康教育效果量化评价方法探讨.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4):15—16.
【关键词】 上消化道出血 鼻饲管置管护理 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 R57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5-0058-01
上消化道出血属消化内科常见疾病和多发疾病,亦是消化内科的急重症候,提高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治疗与护理质量有其特殊性和重要的临床意义。鼻饲管置管护理属消化内科常用护理,在治疗急性胰腺炎、肠梗阻患者等方面有着肯定的疗效。同时,对各类需肠内营养支持的患者在护理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为观察鼻饲管置管护理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疗效和疗程的影响,为临床治疗与护理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为寻找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更为有效的护理措施。我们对6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分组实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
所有病例均来自2008年—2010年消化内科住院病人。
1.2 病例分组
按照诊断、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病例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对照组30例,男18例、女12例。两组患者性别比较经卡方检验无显著性差异。
1.3 治疗方案
对照组:遵医嘱给予消化内科常规护理,常规静脉给予抑酸止血扩容治疗且做好对症护理。治疗组:遵医嘱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予鼻饲管置管护理。即为:出血期间通过鼻饲管从胃内抽出残留血液并给予冰盐水胃内注入冲洗q2h,并在冲洗后给予正肾素注入,止血后通过鼻饲管向胃内注入流质饮食q4h。
1.4 疗效观察指标
止血时间测定:所有病例均以入院时为第一天计算,以患者一般情况好转,未见呕血及咖啡色液体,或鼻饲管内冲洗抽出清亮液体,大便未见黑便,OB实验阴性为出血已止住,计算其时间间隔。住院时间: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已止住,血压回到基础状态,无其他并发症发生,达到临床治愈标准出院,计算其时间间隔。
1.5 安全性指标
①一般体检项目,如呼吸、心率、血压、脉搏等。②血、尿、粪常规化验。③心电图,肾功能(Bun、Cr)检查。④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包括在医学不可预及的情况下突然出现大出血,出血量>总循环血量的20%;感染;其中第①项作为常规护理出血期间记录为q4h,血止后为bid;第②③项分别于住院时及出院时各检测记录一次,其中血常规、心电图在治疗过程中如发现异常应随时观测记录。第④项出现如发现异常则随即终止实验观察,给予相应处理。
2 诊断标准
2.1 上消化道出血病例纳入标准
(1)有上消化道轻、中量出血依据:①有呕血或黑便史;②头昏、心悸、乏力、晕厥、口渴、尿少、血压改变等;③大便隐血试验呈阳性;④血红蛋白<90g/L,红细胞压积<28%。其中,①、③为必备条件。(2)急诊胃镜检查发现出血灶为胃、十二指肠溃疡,胃、十二指肠糜烂性炎症等病所致出血。(3)符合上消化道出血诊断标准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①年龄在18周岁以上55周岁以下者,性别不限;②治疗前未接受中医、西医治疗,中间未行手术者;③自愿参加本研究,依从性好,可随访者,签属治疗同意书者。
2.2 病例排除标准
①反复多次出血患者,出血量>总有效循环血量20%者。②各种原因所导致的消化道机械性或化学性损伤性出血患者;③明确诊断为下消化道出血患者;④合并有严重心肺功能不全者;合并感染者;⑤患者不同意参加实验者或不能适应自行拔管者;患者神志不清者。⑥年龄大于55周岁或小于18周岁者及孕妇患者。⑦门脉高压导致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胃癌所致出血患者。凡不符合纳入标准,未按规定用药,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或安全性判断者。
4 结论与讨论
通过本实验研究发现,上消化出血患者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加予鼻饲管置管护理其止血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与对照组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胰、胆道病变引起出血,以及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病变引起的出血。主要表现为呕血、黑便和不同程度的周围循环衰竭,严重者导致失血性休克而危及生命。临床上最常见的出血病因是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急性糜烂性出血性胃炎和胃癌,这些病因约占上消化道出血的80~90%[1]。出血原因顺序为:胃十二指肠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性胃炎、胃癌、胆道出血、食管裂孔疝、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等[2]。临床护理在治疗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做好患者的护理,是促进疾病好转、延长出血周期、减少出血次数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从脱离危险到疾病痊愈过程中,临床护理观察是诊断治疗的科学根据[3]。鼻饲管置管护理作为内外科常见护理措施,本实验通过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给予鼻饲管置管护理后对其出血时间和住院时间重点进行测定。通过对早期经鼻饲管胃内冰盐水冲洗、止血和胃肠内营养支持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可促使胃粘膜血管收缩止血,提高胃内PH值,缩短出血时间,此外,还保证了患者在止血后恢复中胃肠内营养的正常进行以及得到了患者的积极配合。患者通过鼻饲管获得了早期胃肠内营养支持,减少了组织损伤;促进了胃肠功能的早期恢复;改善了病人的营养状况;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发病急速,病情严重,但只要就医及时,医护人员有丰富的知识、娴熟的操作技能,思维敏捷,及时诊治,精心护理,临床上成功的机率是非常高的。
参考文献
[1] 王吉耀,刘文忠.现代消化科手册.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89—90.
[2] 赵玉芳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内科护理 中国实用医药,2008, 3(13)
[3] 李玉芬,张宝华.内科患者健康教育效果量化评价方法探讨.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4):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