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虚拟空间里的真实挑战

来源 :互联网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DAOQ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对于不同的国家、社会和人群,有着不同的含义。网络能提供是赚钱的商业机会;网络弥补了传统媒体在采集和传播新闻上的缺陷;网络改进了电信的基础设施;网络是打破西方媒体霸权的舞台;网络是公民们在一个封闭社会里讨论政治话题的公共论坛。诸如这些网络的属性因利用的角度不同而异。只有理解了网络在全球性传播中的这些作用,才能深入研究网络新闻和网络记者在全球不同文化和社会传播中的潜在作用。
  而对于我这个新闻学教授来说,网络的等式是这样的:
  网络=媒体
  网络=信息
  网络媒体=新闻媒体
  我6岁的时候看的第一份具有传播信息意义上的纸张是满街的批判"三家村"的大字报,当时我刚刚上小学一年级,从此,养成了关心时政信息的癖好。
  进入80年代,我到中国社会科学院读新闻学的研究生。主讲教授是美国《华盛顿邮报》的记者泰德。葛宝。他要求我们每人必须在课桌上摆一台英文打字机,以备当堂作业。为了装备这些打字机,新华社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把20几台过时了的老式古董打字机无偿地送给了社科院研究生院。其中的好几台打字机还是从延安窑洞里带进北京城的。
  在过去的5年里,互联网在中国和全世界获得了飞速的发展。
  因此,我今天表达的主题是《来自虚拟空间里的真实挑战:中国新闻媒体在网络时代的生存环境》。
  新闻媒体的作用就是制作并发布供广大公众共享的信息。中国早在2000年前就有这样的共享信息的存在,如《史记》所载张骞出使西域、玄奘采写《大唐西域记》等。张骞和玄奘这两位古代伟大的旅行者,就好象今天的记者,把他们亲自采集来的见闻、新闻和故事如实地记录下来,传递给一个信息封闭的社会。但是,新闻报纸的真正出现,是中国造纸术的西传和印刷术在东西方的先后问世之后。而在此前,完全靠甲骨、羊皮、丝绸、木简和竹简,是很难形成一种大众媒介的。
  最早的办报人是个体户,如BenjaminFranklin,早年在美国费城办报时,他集信息收集、检字、排版、卖广告、开动印刷机和报纸发行为一身。后来,随着报纸产业的发展,报业内部有了细的分工。但是,到了今天的网络时代,人们好象又回到了最初的新闻作坊时代。你通过一台电脑和一根电话线,你就可以象法兰克林那样,自己收集信息、设计版面并发行你的网上报纸。
  法兰克林是早期最勇敢的记者。他说:"如果所有的印刷机停止印刷那些令人不快的东西,那这个世界就没有什么值得印刷了。"拿破伦称新闻是"第五大力量。"他给记者下的定义:"记者是发牢骚的人、爱责难人的人、给你忠告的人、是摄政王、是国家的智囊。四个敌对的报纸胜过一千把刺刀。"
  到了19世纪末,报纸走向中产阶级,变得越来越民主。越来越多的人不仅是在读新闻,他们还在读广告。报纸上刊登的信息变成了大众共享的信息。报纸不再是从图书馆、俱乐部借阅的产品,而变成了家庭消费品。也就是在19世纪末期和20世纪初,记者这个职业正式诞生了。过去,报纸的编辑总是约请一个旅行者为他们在外地采写新闻,而从这个时候起,报纸开始雇佣专职记者。早期的一些美国专职记者后来都成了大作家。如海明威等等。美国那个时代的现实主义传统就是依靠这些记者在他们的新闻报道和采写中形成的风格。
  接下来出现了广播、电视、有线电视,现在是互联网,新闻的出口越来越多元化。但是,无论新闻怎么变,新闻媒体的根本属性是不会改变的:为不同思想和观点的人提供共享的信息环境。
  
  挑战1:新闻出口的多元化环境和信息源的多元化
  
  长期以来,报纸和广播电视是大众传播的传统载体。而今天,除了2000多家传统报纸、900多家电视台外,中国国内有近万家网站发布信息,互联网能否成为大众传播新的有效载体呢?这个问题不好回答。全世界有百万计的网站,一个网站要想达到一家大电视台十分之一的观众都是不太可能的。
  比如在极端的年代,即使有的时候向不知情的受众传递了误讯,人们也无法鉴别。长期以来新闻宣传部门行之有效的对新闻信息流通、流向和新闻源的管理机制正在受到来自虚拟世界中的真实的多元化媒体环境的挑战,特别是受到新闻信息多源化的挑战。公众不再仅仅是依靠唯一的信息源形成共识和公共意见。在重大事件爆发时,公众会通过对各种不同的信息源获得的信息比较、分析和平衡后,排除信息源的偏见,形成自己的意见。
  
  挑战2:网络新闻传播的滚动化
  
  网络新闻的另一个特点是滚动化。世界上的著名报纸,如《人民日报》、《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等,都是每隔一两个小时就更新一下新闻内容。没有任何商业象网络新闻传播那样超越空间和时间。网上的新闻传播是24小时不中断的,是没有国界的。网络新闻的诱惑力靠的不是杂志封面的大美人,或报纸头版耸人听闻的大标题,它所依靠的是内容和时效。在网络媒体上,看不出头版头条在那里。头条往往是滚动新闻最新收到的内容。
  
  挑战3:网络信息传播的无阻碍化
  
  毫无疑问,互联网是人类有史以来增长最快的传播手段。互联网在中国的出现和对中国文明的意义,不亚于中国人发明纸张的意义。信息和新闻在中国的传播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全球传播阶段,进入了一个地球村。
  互联网的诞生和普及把信息流通的最后障碍给彻底消除了。网络信息就像每天升起的太阳一样,它要照亮每一个角落。
  网络传播的无阻碍化是由新旧媒体的特性决定的:
  旧媒体(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的特点:
  1)受地域限制;
  2)受参与者人数限制;
  3)市场准入成本高;
  4)报纸杂志投递成本和国际邮费高,并且不可靠;
  5)旧媒体的传播是单向的:内容提供商把信息传输给消费者,消费者把金钱交给信息提供者。不存在信息或金钱逆向流动的机制,消费者是完全被动的;信息提供者严格控制消费者需要的阅读和视听信息;
  6)形式比内容更重要。内容和形式无法分开,媒体就是信息。
  新媒体:如果我们打开互联网,我们看到的是与传统媒体某些属性正相反的东西:
  1)参与的人数是不受限制的;
  2)进入网络媒体的市场准入只需要:一台电脑、一个调制解调器、和一根电话线或网线;
  3)网络媒体不受地域的限制。在网络世界里,网络媒体与每个网民之间的距离、网民与网民之间的距离都是相等的,无远近之分;
  4)网络媒体的本性决定其双向传播的特点:消费者是主动的;
  5)内容比形式更重要。内容和形式是分开的,消费者提供自己的媒介,网络媒体只负责提供内容。
  
  挑战4:新闻传播的全球化
  
  网络媒体=全球媒体
  网络传播=国际传播
  印刷媒体与广播电视汇聚在网络商提供的网上世界里了。这种合并和越来越多的上网人口将如何改造我们这个世界,特别是如何改造我们传统媒体观念?
  网络传播把世界上的一切事情都同时地方化和全球化了。人们在认识媒体、新闻传播和政治宣传和意识形态教育等问题上,要培养一种创新的方案,以适应人们在网络时代对信息的需求。
  我们首先需要的是一个崭新的、有开拓精神的新新闻学,这种新闻学要求媒体从业人员要有一种全球眼光报道新闻,即使这样的事件本身是国内新闻或仅局限于地方、甚至一个社区的。因为我们今天生活在一个地球村里,网络已经把人们紧紧地连接在一起了。
  互联网带来的媒体地方化和全球化正在缩短时间和距离。我生活在北京,但是,我每天看到的北京出版的《人民日报》或是《南方周末》上的重要文章多半是我在美国的一个有共同兴趣的朋友给我电邮过来的。而我也经常把我在《华盛顿邮报》或是英国的《经济学家》上面看到的重要文章,加上批注,发给我在华盛顿或是日本的朋友。如果我们进入《人民日报》电子版的《强国论坛》或是《环球时报》的《论坛》,我们会发现来自中国、北美等世界各地的读者正在对在美国、中国或是车臣刚刚发生的事件或是大发议论;而与此同时,《纽约时报》也在它的网页上,就同一个事件开辟了同样话题的论坛,同样有来自世界各地的读者在上面发表议论。
  网络新闻的全球化还表现在地方报纸的全球化。如一个居住在美国新英格兰的人在《哈尔滨日报》还没有上摊之前,就通过网上抢在哈尔滨当地人之前看到了这家万里之外出版的报纸。
  网络新闻的这些新特点,要求网络新闻的从业人员要用一种崭新的模式来工作。
  从全球化的视角看,网络新闻传播是否真得会形成一个全球化的公众?公众和公共舆论本来是一个社会和政治体制里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网络已经把某个社会或国家的"公众领域"转变成全球化的公共领域。这个领域是超社会的全球化的公共社区。
  
  挑战5:网络传播的无中央控制性和无政府主义
  
  2000年6月9日出版的南京《快报》报道了一件不可思议的新闻:记者从福建省工商局获悉,该局日前颁布了《福建省因特网网上管理暂行办法》,这是福建省出台的第一部对网上活动进行管理的规定。
  《办法》规定,今后凡从事(包括已从事)诸如利用因特网发布广告`举办商品展销会、网上购物等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都必须申请网上经营登记。经核准登记的经营者,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将通过因特网为其提供登记标志及编号设置在其网站首页的左上方,以便进行规范管理。
  如果这条新闻是真实的,看来这个省的工商局不了解网络的本性:互动性、无地域性、无中央控制性和无政府主义性。
  尽管一些国家或地方的政府拼命去设置一些规定,规范"当地网络世界"的行为准则,但是国家和区域边界在网络世界里是不存在的。他们制定的规定是无法实施的。而且,随着信息全球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扩展,这种规定的实施可能性将会越来越渺茫。
  可以这样讲,福建省的网民所看到的网页99。9999999...。。%是在全球各地制作的,而福州当地网民制作的网页更多的可能是被全世界各地的人打开。
  网络世界是全球化和个性化的生活方式。福建省那个规定无疑是由那些对网络不了解的人制订的。他们可能急迫地想用控制传统工商业的办法来管理网上广告、电子商务、网上会议等等。事实上,你如果要控制一个省的网上活动,你首先要具备控制全世界的网络信息流通和信息内容的能力,此外,你这个省级工商局还必须具备控制国际销售、货运的能力。当然,你也可以通过物理地切断这个省与外省和外界的电话线路来做实施这个管理条例。
  如果一个省级工商局做不到这一点,想通过在网络世界里设置政府和商业警察来控制和收费,不仅收不到管理费,最可怕的是,从事电子商务和网络媒体的人将会远离这个省份。但是,离开了这个省份,他们仍然可以从世界任何地方制作的网页同这个省的网民和商业机构发生b2b或b2c的关系。
  
  挑战6:网络新闻传播的个性化
  
  网络媒体的直送新闻有点像又回到了传播媒体的出版模式。完全依靠读者每天冲浪到你的网站,阅读你的报纸,这多半是偶然性的、不固定的、匿名的。这是一种散漫的无组织的关系。而直送新闻又把你带回到了那种古老的读者报纸关系:直接对单个读者的服务。但是,同传统报纸读者关系不同的一面是,提供的新闻和信息完全是读者个性化了的内容。一个读者一种内容服务,一百万个读者,一百万种服务内容。网络新闻传播的突出特点是新闻的窄播化和个性化。
  网络新闻传播的第一次浪潮:报纸用笨拙的搜索引擎建立了最原始的网站,而且这种网站实行收费的会员制。有的报纸是挂在一些大的网络公司的网页上,如CompuServe,Prodigy或AmericaOnline。但是,当时没有多少读者由此而迷恋上网络报纸。第二次浪潮是1995年上半年公众和主流媒体发现和进入万维网而掀起的。几乎所有的新闻出版物都挤进了万维网。如这年创办的《华盛顿邮报》网络版起了个很好听的名字《数字墨水》(DigitalInk)。这些报纸的网络版注重网页的精美设计,除了有详尽的文字、资料和背景外,还有与新闻事件有关的各种图片,吸引了数以百万计的网人。但是,用速度仅为14.4K的调制解条器和搜索引擎在垃圾成山的信息比特里漫游,经常遇到的是瓶颈塞车、链接的死胡同,或者是自称的"交互式"新闻网站不回答你发给他的电子邮件。在网上阅读新闻的人开始厌烦效率低下的搜索引擎,网人们每次开机上网干脆就直接进入一个网址查阅所需新闻,而不再无边无际地搜索,浪费时间和精力。第三次浪潮:人们不再"新闻冲浪",而越来越养成"新闻直送"(pushnews)的习惯。
  新闻直送是网络新闻传播中的一个新理念,意指把新闻内容直接投进网友的电子邮箱。但是,新闻直送并不简单地意味着把一份报纸塞进一个数字化家庭的门缝里。新闻直送的报纸是网友根据自己需要的内容而选定的,是专为网人细分化和个性化的需求特别定做的,是完全用户化了的新闻。由于节省时间、信息可靠,特别是可以避免互联网上的瓶颈塞车现象,网人希望新闻直送。
  网络新闻的传播越来越靠新闻直送。直送新闻有两种形式:1)你在网上填写订阅订卡片,发给你所要订阅的报纸或杂志。有的报纸杂志是免费订阅,如《今日美国》、英国的《经济学家》、香港的《远东经济评论》。有的报纸要花钱订阅,如《华尔街日报》。有的报纸还没有开展新闻直送项目,如《人民日报》、《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
  新闻直送主要是为这三种人服务的:1)一个非常明确他所需要的新闻种类的人;2)一个平时非常忙碌,无暇上网冲浪的人;3)一个希望定期收到新闻出版物的人。
  
  挑战7:媒体一体化
  
  仅仅是一年多以前,当大学新闻传播系的毕业生在选择职业时,他或她的选择很简单:报刊杂志或广播电视。但是今天,随着多媒体和网络的发展,印刷、影视和广播已经在网上融合,传统媒体之间的界限在网络媒体上已经消失。
  印刷、电视、广播等处在分离状态的传统媒体和它们的市场,在网络时代走向一体。在《人民日报》的网络版,读者可以下载视听资料。而在西方的大报,如《华盛顿邮报》,可以下载更详细的音像资料,简直跟观看电视或收听广播没有区别。而且这些视听资料是随时更新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看,报纸也进入了电视市场。如果打开中央电视台的主页,可以看到它提供详细的文字新闻和资料供读者阅览。电视台从这个意义上看,也进入了报纸市场。
  那么,通讯社在这场竞争中是如何表现的呢?路透社根据用户的具体需要,提供量体裁衣的财经新闻。西方的一些大报也开办了自己的通讯社,比如《华盛顿邮报》和《洛杉矶时报》开始了为用户批发新闻的业务。《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和千龙网等,都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信息总汇的作用。中国规定,中国国内的新闻媒体不得直接采用外电的新闻。但是,由于国内不承认网络媒体是新闻媒体,所以,某些网络媒体直接在网上发布法新社的中文电讯稿。
  北京千龙网、上海东方网和四川新闻网开办的正是为用户批发新闻的业务,起到了信息总汇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作用国家规定的信息总汇:新华社该怎么办?
  
  挑战8:活跃的网络社区与变化了的传播话语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尼古罗庞蒂教授是全球化传播的坚定倡导者。他曾经说,"通过点击一下鼠标就能了解其他国家的儿童们是不知道民族主义为何物的。"
  这是一种美好的幻想和神话。这种美好的神话要变成现实的基础是双向传播的全球化传播。而今天,人们所看到的信息,是在一个多导向的全球网络中,信息的单一流向和发布。
  在互联网世界里,人们生活的社区,不是以你所在的地域划分的,而是以人们的兴趣所在,在这个社区里,地不分南北,人不分男女,大家为了一个共同的兴趣走到一起来了。思想、政见、价值观和爱好基本相同的个人被吸引到一起,加深他们的原有价值观和偏见,而不是挑战和改造原来的价值观和偏见。
  在这种跨国的交流中和网络新社区的形成和建设中,网络公民和网络社会已经诞生。从而要研究一下传播学理论和新闻学的演变。
  网络媒体应该培育一种更具有协商精神的在线公共领域。这意味着,公民们应该把他们的个人意见交给公众审查确认。公民们应该利用网络把议题通知给公共官员和政府领导人。
  新闻的另一个作用是促使读者关心政治、关心公共政策、关注政府的所作所为、关心人民的疾苦、关心国际局势。因此,新闻记者必须准确诚实地、有责任心地报道事实和数字。
  网络空间已经成为信息和新闻野蛮竞争的丛林。在这个崭新的公共领域和网络政治空间里,人们不仅需要知识分子来充当新的仲裁人,更需要专业的新闻工作者充当仲裁人。
  今天的读者需要的新闻是实时更新的、准确的、反映不同观点的和内容充分的。而读者在读完这条新闻后,还需要有条件,立即做出对新闻事件的反馈,并希望与网络媒体的新闻编辑或是网上的其他网友即刻展开交流和对话,让其他网友,有时候,恨不得让全中国,甚至全世界的人,都知道自己对某个事件的评论。如1999年5月网民对北约轰炸中国使馆的评论和最近网民对东芝事件的评论。
  
  挑战9。“公民记者”的大量涌现
  
  中国目前有将近800家报纸上网。这些传统的报纸过去是单向的灌输和宣传,无法与读者互动,更没有读者的直接参与。而今天,在《人民日报》上,你可以在它刊载的每条新闻后面看到读者反馈的提示,人民日报还开辟了《强国论坛》的公共论坛。新浪网等更是依靠公共论坛来吸引网民。与此同时,专业的新闻记者也开始越来越多地依靠网络寻找新闻线索和新闻选题。
  记者的新闻选题将与网上传播的信息越来越密切。最终是网络引导传统媒体?还是传统媒体导向新媒体?互联网会不会造成一个"公民记者"社会的出现?不需要专业新闻工作者充当把关人?人们无需记者证,通过电子邮件、网络对话,就可以通过合法的信息源获得有新闻价值的信息。任何一个网民都可以发布信息、充当记者。
  早在18世纪,报纸在西方刚刚问世,办报的人就是开办印刷厂的人,而不需要受过专门的新闻学训练。互联网的出现,是不是使人类又回到了那种任何人都可以根据自己手中拥有的权力去生产他们具有个性品牌的新闻时代?计算机技术的出现,是不是使全世界的人都成了写书人或办报人。其结果造成了互联网上的信息有相当一部分是伪劣和虚假信息。但是,这并不可怕,大多数网民最终是会到有公信度品牌的网络媒体去核实其真假。在网络时代,有传统品牌的媒体只要保证其公信度,将会有更强大的生命力。
  另外,令人担忧的是,网络媒体的出现,有关商业大公司的商业新闻和公司活动信息在新闻中所占的份额越来越大,而传统新闻学中认为最有价值的新闻,如国际新闻、政治新闻等,所占的分额越来越小。媒体人将来是不是都成了商业集团的跟屁虫和应声虫?今天,传统媒体仍然在起着守门员和解释新闻的作用。
  
  挑战10:网络电子商业化
  
  通过权威的Nexis资料库查询,发现新闻界有关网络的报道在过去几年间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1995年,《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美国主流报纸开始上网,美国的媒体完全被网络作为一种知识和信息源泉的魅力给震住了。统计表明,1995年美国和海外的主要英文报纸有4,562篇文章报道"信息高速公路"。而在那一年,只有915篇文章提到"电子商务"。1996年,美国的主要报纸有2370篇文章把互联网作为"信息高速公路"来报道,数量比头年减少了一半。与此同时,提到电子商务的文章有1662篇,比头年增加了一倍。
  1997年,新闻媒体第一次突出地把互联网作为商业大道来描述和鼓吹。西方主流报纸提到"信息高速公路"的文章数量降到了1314篇。与此同时,提到电子商务的文章猛增到2812篇。
  1998年,尽管全世界上网的人口激增,但是,"信息高速公路"这个概念仅在西方主流报纸的945篇文章中出现过。而与此同时,新闻界完全被电子商务这个概念迷倒了,有6403篇提到电子商务的文章出现在主要报纸上。
  1999年,互联网的普及突飞猛进,但是,新闻媒体却大大减弱了对"信息高速公路"这个形象比喻的宣传,主要报纸只有842篇文章提到信息高速公路这个词。但是,西方主要报纸狂热地报道电子商务,文章数量竟然达到20641篇。
  让我们来具体看看美国最有影响的报纸是如何报道互联网的发展。在90年代的后5年,《华盛顿邮报》每年提到"信息高速公路"的文章从一开始的178篇,下降到20篇;《纽约时报》的文章从100篇下降到17篇。但是,与此同时,两家报纸提到电子商务的文章急速上升,《华盛顿邮报》从19篇升到430篇,《纽约时报》从52篇升到731;《洛杉矶时报》从1995年的192篇,下降到1999年的33篇;《芝加哥论坛报》从170篇下降到22篇。
  而与此同时,电子商务这个概念象雪球一样在媒体上飞速滚大。如,《洛杉矶时报》报道电子商务的文章从1995年的24篇猛增到1999年代的1243篇;《芝加哥论坛报》从8篇猛增到486篇。
  仅仅是5年前,全世界对互联网的热情,是因为人们把万维网当成一个自由交流的信高速公路。人们仅仅是把万维网看成一个学习和交流的资源。而今天,根据新闻媒体今天的宣传,万维网被理解为花钱和挣钱的好去处。
  新闻媒体对网络报道重点的转移,反映了网络媒体的自身转型。新闻媒体对网络的重新定位反映了公众对互联网商业化的期望。信息量最大的网站几乎无一例外被超级财团拥有。
  传统的新闻传媒的广告部和新闻编辑部中间是有一堵墙,新闻和广告之间有严格界限,二者不得混淆。但是,在网络媒体中,市场营销人员、网络技术人员和新闻采编人员,特别是后两者几乎都在一个平面工作,没有受过专业新闻学训练的网络技术人员直接参与新闻网页的制作,很难保证这些人在网页制作过程中不渗入自己的固有偏见。
  
  挑战11:国际资本支撑西方新闻霸权
  
  由于大的网络媒体的背后都有巨额国际资本的支撑,这些网络公司处于政治和经济利益的考虑,在网页设计和架构上总是倾向于自己喜好的内容和议题,从而构成了对网络民主的威胁。比如,yahoo。com的中文网站1999年在北约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使馆后,在其主页上设计了一个“北约误炸中国使馆”的板块。这个板块标题已经明白无误地显示了这家网站的价值取向、舆论导向。其结果,这个板块吸引的大多数网民是某些亲北约的人士来参加讨论或浏览,这种只有一种思想的讨论很显然是非民主的。
  由于新闻具有地缘中心性和民族中心性,记者无疑带有民族和国家的偏见。无论中国怎么抗议,美国媒体和记者对中国的偏见、不友好和对抗是很难改变的。美国媒体面对的是美国国内的受众,要满足国内受众的心理需求。
  
  挑战12:数字鸿沟—信息穷人与信息富人
  
  人的智能是掌握信息和传播的先行资源。这种技术准入的资源模式说明一个人参与公共生活应具备的技术、教育和智能资源。网络是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网盲是无法进入这个图书馆的。
  美国最近的一项调查发现1,只有6。6%的小学文化水平的人上网;如果你大学毕业,并且生活在农村,你的上网机会是小学文化水平人的26倍;如果你是大学或大学以上水平,你在办公室的上网机会要比一个高中文化水平的人高出10倍。进一步观察,会发现一个惊人的不平等的数字世界:在北美和欧洲,每4到6个人中,有1人上网;在南非,每65人中有1人上网,在中国,每100人中有1人上网;而在非洲的其它地方,每1000人中,才有1人上网。
  这是边缘-中心模型。这个模型暗示,在信息社会的中心有一个由政府智囊、投资银行家、媒体大腕、跨国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等组成的精英阶层。他们到处兜售全球化数字经济,兜售他们的理念。他们制定数字化经济的价值标准。一个人的技能水平和有无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决定了他能否处在数字经济活动旋涡中心位置。如果处在社会的边缘,就有可能对社会的进步产生“免疫力“,对信息社会产生一种态度和文化上的心理拒绝障碍,就无法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媒体带来的福音。
  网络世界里生存着一个信息与传播的下层阶级,这个下层阶级是由于地域、种族、年龄和教育水平而形成的社会排外现象。
  
  挑战13:对传统新闻学的挑战
  
  1995年当美国主流报纸投巨资,发展电子版的时候,人们更多地把网络看成是虚拟世界里有待新闻记者去拓荒的西部,在那里缺乏传统新闻屋里的道德规范。在网上淘金热中,新闻传播的基本原理性东西正在遭到破坏:如内容的准确性和新闻伦理。传统新闻媒体把记者的伦理观念的行为准则放在首位。但是,在网络媒体里,并不是每一个在网上发表东西的人都遵守新闻的职业道德。对大多数没有受过传统新闻写作和新闻学训练的网民来讲,伦理道德等于零。
  网络时代的记者必须一专多能,而不再把终生捆在一个特定的媒体上。他们能够充分地利用新媒体技术带来的无限的信息资源,去思考、采访、写作和策划。
  比如,美联社今天在录用新记者时,除了翻阅一下候选人的简历和推荐信外,要求候选人有坚实可靠的新闻写作本领外,现在开始把候选人的个人网页作为一个参考指标。美联社要求所录用的记者必须能够在网络空间里畅游。
  在网络时代,新媒体人必须同时具备传统的新闻采写技能,同时还要具备掌握未来新的采写技能的本领。这种新闻学新技能要求编辑记者能够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地运用文字、图片和视听资料。
  但是,未来最优秀的新闻记者绝对不在于他会制作网页、会制作光盘。真正伟大的记者不在于他是否掌握了计算机技术操作技能,而在于他有强大的智慧和发展潜力,是否有清晰的思想、深刻的分析能力和想象力。
  有人说,网络新闻学的出现,并不预示传统新闻学的终结。但是,将会对传统新闻学的运作模式产生很大的冲击。
  今天需要的是一个有开拓精神的新新闻学,这种新闻学要求媒体从业人员要有一种全球眼光报道新闻。网络传播把世界上的一切事情都同时地方化和全球化了。人们在认识媒体、新闻传播、政治宣传和意识形态教育等问题上,要培养一种创新的方案,以适应人们在网络时代对信息的需求。
  网络新闻工作者的工作环境是疯狂的、令人兴奋的和需要创造性的。作为一个网络记者,你既是作者,又是导演、资料员、制片人......你发布的素材可能长达几个小时,翻不完页,但是你真正写的文字只有900字长。为网络媒体写作,你必须给网民提供他们在传统媒体得不到的内容。
  1000多年前,伟大的旅行家玄奘就好像今天的记者,把他亲自采集来的见闻和故事如实地记录下来,传递给一个信息封闭的社会。清华未来培养的传媒新人将以崇高的使命感,努力发现共享的信息,并让这种信息像灿烂的太阳,照亮每一个角落。
其他文献
不少人的手边多少都有一些不同时期的录音带,如流行歌曲、精彩的演讲或是语言录音等,在使用次数频繁、存放时间过长、潮湿和温度的作用下,无论多好的录音带,终究都存在着难以保存的缺点。现在,你只要把这些早期的录音带转成数字化文件(如WAV、MP3、RM),就可以不用再担心录音带的质量问题了----可以永久保存啦。  在本文中,我们分三个部分来解说,第一部分是转录前的准备工作,第二部分是如何使用GoldWa
所谓电子商务,通常指商务贸易活动中各个环节的电子化,它覆盖了商务活动的所有方面。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Internet在全球的迅速崛起和普及,电子商务成功地实现了从传统的基于专用网的发展模式向基于Internet的现代电子商务模式的质的飞跃,并借助互联网遍布全球,它具有无时空限制、信息传递迅捷、成本低廉的特点,在极短的时间内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成为世纪之交新的经济增长点。  铁路信息化建设与发展